|
||||||||
|
||||||||
|
印光法师:今之传密和学密者各以神通为事是否有失密宗本旨(76-80) |
||
|
||
76、今之传密和学密者各以神通为事是否有失密宗本旨? 今之传密宗、学密者,各以神通为事,未免失其本旨。传者尚无真神通,学者谁得真神通?学佛法,何可作瞎捣乱,谋发大财、得大权乎?因地不真,果招纡曲。 密宗道理,不可思议。而今之传密宗、学密者,各以神通为事,未免失其本旨。传者尚无真神通,学者谁得真神通?(《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五第564页 复谢慧霖居士书二十四) 今之人多是越分打妄想,想得神通而学密宗。(真密宗者,在例外。)如傅某之魔死北平,某诸弟子有欲发大财者,反致亏一二百万;有欲得权利者,反致数十人关闭牢狱;有欲即成佛者,反致著魔发狂。某奉某喇嘛为师,其师有神通,能知过去未来,彼必问及独立之事,则当日独立,当日送命。某清澈及某之神通,致许多极崇奉之弟子倒楣。可知师与弟子,皆是不安本分。无神通,何可充有神通?学佛法,何可作瞎捣乱,谋发大财、得大权乎?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汝且守分,一任人皆成佛。汝纵无大得,幸有此许多佛,必不能不相度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八第1096页 复温光熹居士书四) 77、学密宗者欲得神通、欲现身成佛有什么危险? 欲得神通、欲现身成佛,即易著魔或致受病。密宗之危险,殊非笔墨所能宣。祈死守净土修持,让他人通通成佛去。 学密宗者,病在欲得神通、欲现身成佛。问之,彼皆谓无此念,实则无一无此念。以其倡导之人,先以神通吸动人,何能令学之者无此念乎?昨颇有五六位,非黄君一人,彼见信与否所不计也。彼学密而回向净土,故是正理。但恐不屑生净土,欲现身成佛,或致受病。使彼无此种知见,断不至称赞大愚。既称赞大愚,则是以大愚所说为至当之论。然大愚之成佛之弟子,并无成佛之表示。足知其为妄称许人,以期世人恭敬供养,尊已为已成佛之高僧。其犯大妄语、以凡滥圣之罪,实非小可。我等但守净土修持,让一切人皆得成佛,以度我等,则何幸如之!(《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九第1274页 复慧海居士书四) 当此大劫,好不志心念佛而妄想纷飞、论说空话乎?密宗之危险,殊非笔墨所能宣。祈死守净土修持,让他人通通成佛去。(《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八第1095页 复温光熹居士书三) 78、为什么学密宗要量自己身份?如不善用心,即易著魔便成废物吗? 我佛法门无量,总要量自己身份,择法而修,莫使求益反损也。净土法门,是十方诸佛下化众生,诸大菩萨上求佛道所常用之法门也。根无大小,皆可修持,有大便宜,快修快修。 修密宗者,需三密相应。但不善用心,即易著魔。若一著魔,便成废物。 修密宗者,三密相应,即身成佛。但不善用心,即易著魔。即善用心,修此法门,便与其他法门相隔。非若修净土法门,与其他法门多无妨碍。故修密宗者,若能得益,固然是好,若一著魔,便成废物。 我佛法门无量,总要量自己身份,择法而修,莫使求益反损也。净土法门,是十方诸佛下化众生,诸大菩萨上求佛道所常用之法门也。根无大小,皆可修持,有大便宜,快修快修。不要听人说何法,便修何法。今日张三、明日李四,口头上说得天花乱堕,心地上丝毫也用不著。所以古来大法师、大宗师,对此净土法门,莫不提倡。(《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718页 世界佛教居士林释尊成道纪念日开示法语) 79、印祖如何评价显荫?为什么说志尚浮夸,不务真修者可为年轻人一大警策? 显荫天资甚高,显密诸宗,皆得其要领。但以志尚浮夸,不务真修,死时显密之益不得力。念佛之事向未理会,亦不得力。虽有多人为彼助念,而自己已糊里糊涂,不省人事。此可为年轻之聪明人一大警策。 座下宿根深厚,聪明过人,不几年,于宗、于教、于密,悉已通达。恨光老矣,不能学座下之所得,唯望座下从兹真修实证,则台、密二宗当大振兴矣。但现在年纪尚轻,急宜韬晦力修,待其涵养功深,出而宏法,则其利溥矣。聪明有涵养,则成法器。无涵养,或所行所言有于已于法不相应而不自知者。此光区区愚诚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三第46页 复显荫法师书) 显荫天资甚高,显密诸宗,皆得其要领。但以志尚浮夸,不务真修,死时显密之益不得力。念佛之事向未理会,亦不得力。虽有多人为彼助念,而自己已糊里糊涂,不省人事。此可为年轻之聪明人一大警策。良由显荫天资虽高,气量过小,无韬晦涵养之真修,有矜张夸露之躁性。(在东洋回国,往宁波看其师,当日即病,次日即往上海)。因闻其师令闭关静修一语,即日便病,次日即去,竟至延缠以死,可不哀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三第49页 复恒渐法师书一) 80、今之学密宗者多开荤吃肉对吗? 喇嘛做大佛事,尚须吃素。可知平常吃肉,固非正义。 西藏、蒙古喇嘛皆吃肉,以其无什米粮,尚有可原。今之学密宗者,多开荤吃肉,反大嘉美其事,谓为吃了就度脱了,则成魔说矣。喇嘛做大佛事,尚须吃素。可知平常吃肉,固非正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七第999页 复石金华居士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