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梦斋山人:修行得有正知正见 |
||
|
||
1、佛法探讨:论知见 论知见:论其一,修行呀,得有正知正见。大德有语:七年修见地,三年修功夫。君说农民要丰收发财,首要前提是得有一块富饶的土地,没有一块好地,种子再好,人再勤劳,也是于事无补。修行也是如此,见地不正,一切用功皆是南轩北辙而徒劳无益。所以弥陀经讲八正道和七觉支。八正道第一就是正见,七觉知第一就是择法觉知。佛陀就是让众生学佛学法,要有正知见,要学正法呀。 论其二:楞严经言: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后来有唐朝大德读此处而开悟,又重新断句为:知见立,知即烦恼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这是说佛性依缘有般若大用,众生若是执着知见,便是烦恼的根本。就是说你要立个知,这个知就是无明;众生若能放下执着,一切皆随顺自性而行,不执着任何知见,那么这个见呀,就是涅槃的境界。知见无过错,关键是否执着。惠能大师说:惠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这么长。圣人想不想事呀,圣人有没有分别呀?想呀,有分别呀。圣人的想呀,那是根尘一如的想,圣人的分别呀,那是有分别而无分别心。惠能说:有分别不做分别想。圣人之心是虚空鸟迹,流水刀痕。我们平是用功呀,可以训练舍识用根。平时的看呀,是根尘识三方起用,可谓妄想纷飞。舍识用根就是根尘相对,不让第六意识起作用,这就是观了。可以试一试,君眼看念珠,手拔念珠,摄六根归念珠一处,此时妄想全无,意识心就当下歇息了。道家叫这个修法为天人合一,佛家叫身心合一。这种舍识用根的观法,还有能所存在。长时间的观下去。心经言:观自在菩萨应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二六时中皆如此观,也是念念在当下,时刻觉知自己的当下六根作用。久而久之,就会能观所观同时双亡,恭喜你,悟了。这时就由观而入照,这个照呀,是无能所的,这是开悟人的境界。所以才能照见五蕴皆空呀。学法要理论与实修相结合,否则纸上谈兵,于事无补。南无阿弥陀佛。 2、说罪与业: 罪与业的区别是什么?如果说罪业,也就是罪和业连用,这个罪和业就是一个意思。如果分开用,罪和业的意思就有很大的区别。罪是业的一种,就是恶业。而业还有其他的分类,如:不善业、染业、净业、善业、无记业、引业、满业、共业、别业、黑业、白业等等。这就是说罪的概念范围小,业的概念范围大。但是不论什么罪和什么业,皆是多生多劫前由自己的心所造,所以才有忏悔文: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口意之所生,今在佛前求忏悔。所以修行要时刻看住身口意,经常忏悔多生多劫前造下的罪业呀。南无阿弥佗佛。 3、快乐分享: 其一 塞北雪花飞,南国叶绿衣。 相隔万千水,皆在一心里。 佛子共欢聚,交流佛法义。 他日再相逢,回归一菩提。 其二 六道众生虚空花,爱取执着妄为家。 本来无生亦无灭,皆因迷真现幻化。 南无阿弥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