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独尊湛现:大家一定要认清什么是佛法 |
||
|
||
心能转物处处悠, 物若转心时时愁。 阿弥陀佛,大家好,我们昨天谈的是,外道与佛法的区别。何为外道,说明此法不究竟圆满,心外求法皆为外道。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万法由心生,而不是由外相来相互演变,而是由这颗心在作用,来展现出事相的分别。 既然是这颗心的作用,那么要想把外境转变,必须要转变心态,心态转外境才能随着转。 佛法是唯心,是以心为根本。 心能转物处处悠,物若转心时时愁。 要想转变镜子里面的影子的好坏,必须要转变镜子外面的这个条件。这个条件转了,那么镜子里面的影子也自然就变了。佛法就是这个理念。 所以说以后我们的命运的好与坏,福报大与小,也不能拼了命地执着,强烈地去攀缘。都是自己的心态而造作出来的,境是心态的影子,这就是真理,自然规律。 那么接下来我们要说第二个话题,我们的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善知识难遇。 这是我们人生极为关键的事情,胜过生命数万倍。 首先投师非常重要。若是投明师能够使我们青云直上。要是投邪师有可能直接下来了。不能轻易投师,必须要冷静地观察,千万不能盲目,我眼本明因师故瞎。 我们只要遇到真正的善知识,千万不能放过。 另外既然投师就要放下自己的这个身架,师如父母。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大家要清楚,这个师父是父亲的父,不是傅。 既然投师都不实心实意怎么能够接受教育,也说明这个“我执”很浓,虚荣心还在。 为什么称之为善知识如同父母一般? 我们借助自己的父母这个因缘把我们带到尘世间来,这是一个环节,教育我们人生健康地成长,这是做父母的职责付出也说明父母恩难报。 善知识能把我们从人生这个过程带入另一个超越人生的境界。 能够让我们从迷茫之中走出,从黑暗中逃离,从烦恼中得到解脱,从睡梦中唤醒,从生死中救出,使我们得到永恒。 难道这个恩不值得我们真心地称呼为父母吗? 师父是对一切众生平等的,没有任何分别的。 只是对待每个人的方式不同而已,因为每个人根基不同,所以方法也就不同。 必须要与善知识心心相应,方可受益。 造成不要对出家师父及善知识,如同世间的那种不拘小节的方式来对待,大错特错也是罪过。 出家师父受过大戒,特别是真正的善知识,就是自己的生身父母也应该虔诚地向善知识顶礼膜拜。 这样才能够救度他们了脱生死,出离轮回。 所以说,佛恩要胜过父母的恩德。 希望大家千万不要对出家师父与善知识轻慢,免得造业,大家要心心相应才是。 此举并非出家师父与善知识贪执,其实这些行为他们是毫不在乎,这只是对大家好。 这种行为造作表达内心的相应,这样才能对修行受益。 阿弥陀佛,释桑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