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独尊湛现:必须要按照程序,要分清“静”与“净”的区别 |
||
|
||
心明为禅,心净为定。 诸位同学大家好,修行主要的是这个定力,也就是这个清净心。 这个清净心主要的是靠智慧的展现,修行的程序就是环环相扣。 首先学习经教,这个经教大家不能误会,指的是我们的老师释迦牟尼佛所给我们讲述宇宙真相,自然规律。 所以说我们必须要把这个理念作为导航,来进行由浅入深的下功夫。 知见正确,道理通明。那么这条行走起来就非常的顺畅。 其实不单纯佛法,尘世间的万事也是如此,首先把目标明确,事情的真相能够明确,然后照做起来可以一目了然。 我们在修行明理之后,第一个目标要把这个内心的妄念止住,也就是说进去这个“静”的区域。 通过种种的方式调整之后,达到了静止的状态,然后再进行下一个“净”的环节。 第一个“静”,要多在安静的环境中来操作,因为这个期间有一些事项需要注意与避免。 比如“惊吓”,突然间的声音,或者突然的方便的应该注意。 还有要保持精气神。 精气神其实是一个,都是由“精”化为气,由“气”转化为能。 所以说精力饱满不乏累,不昏沉。这个才能够便于二六时中精进修行。 第二个“净”,是完全展现在动态之中。 无论处于任何的环境也不会扰乱于心。 也就是说心态不随境所动,心能转境。 这就是禅定的功夫。 这个禅定的功夫主要靠理明。 心明为禅,心净为定。 大家一定要相信佛的教言。 为什么修行的进度缓慢? 就是因为理不明,知见歪曲,这样修行中就不会受益。 另外心态对佛法的信心不足,也是体悟不到佛法的殊胜。 因为佛法完全体现在于内心,而不是在于外相。 必须要在于实际的功夫才可以,所以我们凡夫执着于外相,而不注重内心。 这种表现是非常迷茫的,就会造成望山捉影,其实这是一个错觉而已。 我们修行人必须要觉悟才是。 我们凡夫俗子误认为自己非常的聪明,头脑思维敏捷,就认为了不起。 其实越聪明越愚痴的表现,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越聪明思维越复杂,越复杂对事相越执着,妄想、分别得越强烈。 却不知道所执着的一切皆是影像而已,没有丝毫意义。被影像所困。 其实佛曾告诉我们万法由心造,这是宇宙真相,也是自然规律。 这颗心为根本。若想转变相,首先要转变内心。方可受益。 而不是直接去抓影子,望大家清醒才是。 阿弥陀佛,释桑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