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养性 《尚书》大智慧:这5种德行,做到3种就很了不起 |
||
|
||
皋陶说,这9种智慧,能做到3种,就可做卿大夫;做到6种,就可做诸侯了。 《尚书·皋陶谟》中,皋陶说,人的德行有9种。 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皋陶,是与尧舜齐名的上古圣人,他指出这9德,本意是为国家选用贤才。 但皋陶所说,对我们的每个人也有醍醐灌顶之效。 或许我们平时会想不明白: 为什么我明明“很好”,却没有被大家喜欢、尊重? 为什么我明明做得“正确”,却没有被他人肯定? 答案就在皋陶的话里。 01 宽而栗——宽仁,而又严肃;不沦为没有原则。 《红楼梦》中的贾母,对贾宝玉是心头肉一般,十分宠溺、宽纵。 但在五十六回中,却也对来拜会的甄家人说: “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们,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若他不还正经礼数,也断容不得他刁钻去了。” 平时的疼爱、宽纵,是对宝玉的宽仁。 作为贵族公子,见人要有合乎身份的礼数,是对宝玉的严肃。 皋陶说,“宽而栗”。“宽”即宽仁,“栗”即严肃。 虽宽仁,但该严肃的事一定严肃,该有原则时定有原则,该讲道理时定讲道理。 可能有时我们会纳闷:“啊,为什么我这样宽容,却没得到下属的心,反而很难开展工作?” 也许你的宽容,有些“没有原则”了,导致工作中没有规矩、规范。 可能有时我们会纳闷:“啊,为什么我这样宽容,他/她却没有更爱我?” 也许你的宽容,有些“没有原则”了,导致你们之间没有是非对错,对方称霸称王。 《格言联璧》中说:“宽厚者,毋使人有所恃。” 宽仁的人,不能让人有恃无恐。 宽仁,要用严肃来中和。 02 柔而立——性情温和,又有主见;不论为没有自我。 胡适推广白话文时,受到许多文言文坚定卫道者的反对,甚至谩骂。 其中一位,便是著名国学大师黄侃。 他曾骂胡适说,“你口口声声要推广白话文,未必出于真心。如果你身体力行的话,名字不应该叫胡适,应称为‘往哪里去’。” 胡适哭笑不得。 这仍算骂得轻。且黄侃不仅当面骂,上课时也骂。 胡适先生不与他计较,从不说什么。这是他的温和。 但种种指责并不影响他倡导白话文的行动。 这是他的主见,与温和的性情是两回事。 这便是皋陶所说的,“柔而立”。 性情温和,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一种为人处世的修养,一种无分别的博爱之心。 但这“温和”,却应建立在有自我、有主见的基础上。 性格过于温和的人,可能会一味顺应他人,容易沦为好好先生,毫无自我。 这并不会被人喜爱,也很难被尊重,很难成事。 03 愿而恭——小心谨慎,而又庄重;不沦为胆小怕事。 小心谨慎,是为人处世、建功立业最为需要的品性之一。 《诗经·小雅·小旻》中也曾说,在世上行走,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但若谨慎过头,容易沦为胆小怕事,怯懦无为。 这对生活与工作,乃至整个人生,都非常不利。 司马迁有个女婿,叫杨敞。 最初因谨言慎行受大将军霍光赏识,做了军司马,一路升职。 后来,车骑将军打算谋反,有个叫燕仓的知道了,告诉杨敞。 杨敞谨慎、害怕,不知如何是好,装病卧床在家。 燕仓又将谋反之事告诉谏大夫杜延年,杜向皇帝告发,燕、杜两人都因此封了候。 杨敞自然没份。且明知谋反却不告发,甚至获罪。 小心谨慎,是做事稳妥周全,不轻易踏出一步。 但若有势在必行之事,也应大胆去做。 皋陶说,“愿而恭”。“愿”是小心谨慎,“恭”是庄重。 小心谨慎,要用庄重来中和,应当能理智地思考、分析问题,能面对、能解决事情。 04 乱而敬——有才干,又办事认真;不沦为骄矜、马虎。 无论是过去各朝各代的经世治国,还是如今大大小小的企业经营,都需要人才。 但有才干的人,要做事认真,这“才干”才算数。 若仗着有才,便骄矜、马虎,这样的“高才”,往往不如一个踏实做事的普通人。 明朝朱元璋在建国之初,常从太学中选用人才,先派去抄写朝廷公文。 一次,却见这些才子或因自持才高,工作极不认真,嬉笑喧闹。 但有一人与众不同,正襟危坐,一心做事。走进一瞧,字体也一丝不苟。 这个人名叫夏元吉,后被提拔为户部侍郎。 夏元吉做到户部尚书时,还常把府库、田赋资料做成条子,随身携带,以核实、记忆。 皋陶说,“乱而敬”。 “乱”,是有才干;“敬”,便是“执事敬”,事事敬慎认真。 可能有时我们会纳闷:“啊,为什么我这样有才干,却没得到重用?” 也许,是你的工作态度,有些骄矜或马虎了。 05 扰而毅——能听取意见,而又果断;不被外在意见扰乱。 刘邦,是个十分能听取意见的人。 汉四年,刘邦被楚军围在了荥阳,要韩信来救。 韩信却让使者送信说,自己想做齐国的代理国王。 刘邦一看,破口大骂,“我盼你来救,你却想自立为王?” 但张良、陈平暗踩他脚,低声暗示,此时还指望韩信来救,不可得罪。 刘邦立即明白,继续大骂,“做什么代理国王,要做就做真王!” 皋陶说,“扰而毅”。 “扰”是柔顺,指能听取意见;“毅”,是果断。 刘邦听取张、陈的意见,这是他的“扰”。 能立时辨别这意见的好坏,登时改口,这是他的“毅”。 善于听取意见,能匡正自己的错误,能得到群策群力的良谋。 但这要求你自己,必须心明如镜。 如《格言联璧》所说,“处事要精中有果”。 做事,要精明而果断。 不能一件小事问遍了朋友圈,到最后还是不知如何是好。 甚至,还被众人各不相同的说法,更扰乱了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