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印光法师:判断往生的标准是什么?(259-262) |
||
|
||
259、对于净土法门,自己见解不到,该怎么办? 凡净土经论,当急急研究,依教奉行。不可以己见不到,稍生一念疑心。仰信佛祖诚言,生信发愿,持佛名号,自能蒙佛慈力,接引往生。一得往生,则便超凡入圣,了生脱死。 阁下既知仙劫有数,佛寿无量,当此高年,正宜于念佛法门,专精致力。其余禅教诸法,且从简略。以彼诸法,广大深远,不易研穷。即穷到极处,尚须归宗净土法门,方能究竟了办。凡净土经论,当急急研究,依教奉行。不可以己见不到,稍生一念疑心。仰信佛祖诚言,生信发愿,持佛名号,自能蒙佛慈力,接引往生。一得往生,则便超凡入圣,了生脱死,长侍弥陀,参随海众。当即彻证无生,速登补处矣。回视成仙而为天帝所辖,殆天渊相隔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285页 复郦隐叟书) 260、佛说净土法门难信是指什么难信? 以仗自力通途法门之义,疑仗佛力特别法门之益,而不肯信受。佛说难信,盖即指此。 须知净土法门,乃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不可以与通途法门并论。若不明此义,以仗自力通途法门之义,疑仗佛力特别法门之益,而不肯信受,则其失大矣。佛说难信,盖即指此。若无此执,则谁不信受奉行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六第1084页 阿弥陀经白话解释序) 261、修行净土为什么不必问他人之效验? 以佛祖诚言可凭故。若问他人效验,便是信佛言未极,而以人言为定,便是偷心,便不济事。 至于修行净土,有决定不疑之理,何必要问他人之效验。纵举世之人,皆无效验,亦不生一念疑心,以佛祖诚言可凭故。若问他人效验,便是信佛言未极,而以人言为定,便是偷心,便不济事。英烈汉子,断不至舍佛言而取信人言。自己中心无主,专欲以效验人言为前途导师,可不哀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229页 复永嘉某居士书一) 262、判断往生的标准是什么? 念佛人平时有真信切愿,无一不得往生。何以故?以信愿感佛,佛以慈悲摄受,感应道交,必能仗佛慈力,带业往生。又何须问彼见佛与否,方可断判也。 念佛人平时有真信切愿,无一不得往生。况福峻临终正念昭彰,作问讯顶礼等相,而死后身体柔软洁净,颜貌如生,又何必以彼工夫浅为疑乎?夫弥陀愿王,十念尚度,况彼精进修持,已二三年,又有何疑。世有种人,志意下劣,虽常念佛,不求往生,唯欲求人天福报,此种人纵毕世修行,只得来生之痴福而已。有正信者,自己以信愿感佛,佛以慈悲摄受,感应道交,必能仗佛慈力,带业往生。又何须问彼见佛与否,方可断判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567页 复郁智朗居士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