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智者大师「净土第一疑」之设疑作答(三)


   日期:2019/3/8 7:3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十疑论】智者大师「净土第一疑」之设疑作答(三)

  《论》云,这个《论》就是《往生论》,后面有注解。《往生论》说「游戏地狱行者,生彼国得无生忍已,还入生死国,教化地狱受苦众生」。下辈子你因为在西方极乐世界做菩萨,来人间度众生,你也有本事,在这个生死大海当中,去教化地狱的众生。所以说我们生生世世都有很多的六亲眷属,也有很多在地狱受苦,我们若真的有那份慈悲心就要念佛。将来成就了无生法忍的大菩萨,才有神通道力下去地狱救苦众生,对不对啊?对。如果你是凡夫,随业力牵引到地狱受苦,自己苦都苦不尽了,要怎么去救其它的地狱众生,对不对?对。所以是不是道理说到这里,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然后证了无生法忍度众生,才是一条很踏踏实实的光明大道,对不对啊?是。

  「以是因缘求生净土」,就是因为念佛往生西方得大菩萨,才有大神通、大慈悲、大智慧,来娑婆人间六道救苦众生,就是这样才要求生西方净土愿识其教。所以《十住毗婆沙论》才会说这条路是易行道,很容易修成做得到。无论上圣下凡的人,都能够解脱的一条光明之道。

  这一论看完以后,来看第十页的馀义,此一问答乃智者大师对求生净土无大慈悲心之释疑。

  【佛说一切法,统称八万四千,乃通途法门,为此方入圣之道,是诸佛教法。无问自说,念佛一法,悲救逆恶凡愚,乃特别法门,为彼土成佛之道,是弥陀教法。

  二者起行不同,目标一致,所谓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然一般众生智昏识寡,少学经论,不知判教,往往以圣道意旨理解弥陀教义,圣净不分,故而疑惑丛生,误以念佛生西只求自利是小乘法。

  释尊在《大乘无量寿庄严经》言: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闻无量寿佛名号,发一念信心,归依瞻礼,当知此人非是小乘,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

  故知:念佛不但非是小乘而且还是释尊第一弟子。何以释尊称念佛人为第一弟子?盖念佛往生,证无生忍,是上求自度,回入娑婆,利济群萌,是下化度他,满足如来出世之本怀也。

  慈悲者,慈者与乐也,五欲之乐非乐,涅槃妙乐为乐;悲者拔苦也,老病之苦非苦,生死大苦为苦,故言慈悲。须以解脱生死,涅槃成佛为一准。持平而论,凡夫仗佛慈力,念佛往生西方,方是慈悲。故依弥陀第十八愿之绝对救度,念佛生西,证悟真如,即为对自己慈悲。

  又往生佛国,弥陀对我愿事已了,完成救苦,乃对如来感恩。又净土圣众皆是不退菩萨,仰仗弥陀第二十二愿至他方刹土行普贤行救苦众生,乃对群萌佑护。反之,以凡愚之心愿住娑婆度众,纵发清心,如画水然,随画随灭。而且逢缘触境,退堕者多,进道者少,沉沦生死,自命不保,何能慈悲利人?

  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言:

  「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

  翻过来第十二页:

  【宋朝律僧元照大师,为律宗资持派祖师,世称灵芝尊者,少年离俗,初出家时,发愿常生娑婆,作大导师。提诱群生,令入佛道。见修净业,复生轻谤。后来遭受重病,色力痿羸﹝就是身体很不好很瘦弱的意思﹞。神识迷茫,莫知趣向,既而病瘥﹝就是病好了﹞,顿觉前非,悲泣感伤,深自克责,以初心菩萨未得无生法忍。

  志虽宏大,力不堪任,自是尽弃平生所学,专循净土教门,二十馀年,未尝暂舍。研详理教,披括古今,顿释群疑,愈加深信,乃发大愿,普摄众生。同修念佛,尽生净土。

  灵芝尊者之实例,堪为吾辈凡夫之殷鉴也。若只愿生三界救众生,试问: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自己何以至今,仍在六道受苦,又自己此生已得救了吗?自不能救,而言救他,无有是处。

  凡夫不容易认清自己之羸弱,然弥陀早已透视陋劣之我等,故誓言以名号救度,被十方诸佛所摈弃之恶业凡夫。其四十八愿之第一愿即可明证,法藏言:设我成佛,国中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如果法藏誓救之对象是三圣,则毋须弘发此愿,盖三圣人不堕三途也。

  故救度六凡恶机为急务,其意也明矣,法藏何以誓发此愿呢?盖恶业众生三毒厚重,必堕三途受苦受难故,是以法藏偏怜恶凡之机。犹如父母偏爱病苦之子,以佛愿立场反观自身根机,则不会认为念佛求生净土,是无大慈悲,反而会体悟自己,确是无力出三界之恶人,生生世世劳烦弥陀苦心悲救。

  从而信知,唯此本愿名号是离苦良方,得乐妙药,此即与弥陀愿心相契矣!阿弥陀佛,无上医王,舍此不求,是谓痴狂。一句弥陀,阿伽陀药,舍此不服,是谓大错。】

  最后这两句话说得很好,这是我们近代律宗的律师弘一大师所开示的。师父引用它作这一余义的结语,实在真真阿弥陀佛这句佛号,我们若不知道要念,若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痴狂。这一句佛号阿伽陀药我们若不要吃,若不要医好我们的生死病,实在是大错。

  所以第一疑问就是要破除我们,发愿要来出生做人度众生这个错误的愿心。我们如果依着智者大师在第一疑问的开示问答当中,我们就会体会,原来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成就了菩萨再来度众生,才是真正对自己,对众生大慈大悲,你说是不是?

  后面智者大师的生平介绍,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无法再继续说下去,我们等待下回再向诸位报告。

  今天我们就说到这里,祝福诸位当生成就,将来在西方成就了大菩萨,再回入娑婆来广度苦难的众生。

  祝福大家,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愿法师       智者大师)(五明学佛网:信愿法师       智者大师)  

 沈海燕教授:论智者大师的时空观 

 吕有祥教授:智者大师《奉晋王述匡山寺书》 

 吴汝钧教授:《维摩经》疏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七、 

 吴汝钧教授:《维摩经》疏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六、 

 吴汝钧教授:《维摩经》疏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五、 

 吴汝钧教授:《维摩经》疏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四、 

 吴汝钧教授:《维摩经》疏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三、 

 吴汝钧教授:《维摩经》疏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二、 

 吴汝钧教授:《维摩经》疏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一、 

 吴汝钧教授:天台三大部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七、一 

 吴汝钧教授:天台三大部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六、一 

 吴汝钧教授:天台三大部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五、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