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独尊湛现:修行要抓住重点,这就是捷径 |
||
|
||
阿弥陀佛,大家好。 佛法中主要的说明,就是影子与本体。何为影像,何为本体? 本体,就是经典中常讲的法性,佛法,真如,自性,妙心,能量等这些种种的不同名词。 它是无相的,不然《心经》里面怎么能称为它是空性呢?空不是代表不存在。 “空”,是对“有”而言。空的作用是无穷。 昨天提到,空能生万物,其实呢万物,事相都是一个影像而已,生灭无常。 影像生与灭,它也需要一个环节:缘。万事万物的生与灭,它都是离不开这个“缘”字。 说到这个“缘”,是极其复杂。所以佛在经典里提到了,十二因缘,四谛,五蕴,六根,六尘,十支等等,这些都是属于缘,就是条件。 其实呢这些条件,都是意识的造作, 就是说最主要的条件就是意识。 大家要知道,佛性也好,如来也好,自性也好,它是《心经》里面所讲的,它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 他的作用就是“意识”,所有的事相都是由这个意识在演变。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犹如车辆虽然是金属的性质,有这个金属的性质,通过技术人员(缘)的程序,造作各种的车辆。 在操作车间也是离不开这个“缘”,没有这个缘来操作,车辆也不起作用。也就是说佛性,如来,空性,他要是离开这个缘,也是失去了作用。 关于十二因缘,大家了解一下其它的资料就可以了,我就不详细地讲述。 那些都是属于树叶,树枝,要想把这颗大树放倒,断除,就应该从根部下手,这样比较直接。如果先从树叶,树枝去弄,这就得浪费时间了。 修行,修行,主要的就是修正自己的歪曲的心态,不是修正行为。 行为是建立在心态、念头、意识之上。 行为是通过身体,身体就是工具,由心态来掌控。 要觉悟自心,修正自心,然后要安住自心 提到安住我要说明一下,其实这个意识就是妄念,这个妄念就是佛性的作用, 既然这样,说明佛性的作用不能断除,断除作用佛性就失去作用,没有任何意义了。 再有,修行不是放弃,而是内心对事相在造作中不执着了,对影像的取舍清清楚楚,明明了了。 心态没有任何的束缚,这就是心灵的解脱。 不然我们把事相当成实有,被影像束缚,情执,爱,恨,怨,恼,怒,对荣华富贵,高官厚禄,就是说对所有的事相的执着,分别,妄想,这都是多余的。 这都是过往烟云,昙花一现。不能像猴子那样愚痴,思维越敏捷的人就越愚痴,认为水中捞月,镜中有花。 在修学的过程中,锻炼把自己心态静止,要从这个“静”的基础再过度“净”。这是一个程序,不是说一静到底,这是属于放弃。 什么是放下?真正的放下是提起来,要做到心能转物,而不是被物转。 好了,阿弥陀佛,释桑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