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人的运气好坏,都有因果 |
||
|
||
常言道:好命不如好运。 纵观一下,此话确实有些道理,好的运气来了,即使此前潦倒不堪,也能翻盘重生。 如若运程不美,任你再好的起点和再佳的格局,也得不到施展。 那么,在运气背后,又是什么主导着一切,导致有人忽然运气变好,有人突然翻转直下? 有句禅语道出真相:世间万物都是有因有果。 -01- 好运会来,是因为一颗善心 十年前,我的二叔是一名出租车司机。 他勤勤恳恳工作,每天早出晚归,但因为家里两个孩子都要仰仗他生活,日子难免过得紧巴巴的。 一天,他照例开车行驶在大街上,突然发现一位中年男子站在街边,一边擦着汗一边东张西望,看上去有点茫然无措,从穿戴上和神情看,俨然一个外地人。 二叔一向热心,他想着自己暂时没有其他安排,就把车停下来,问这位男子需要什么帮助。 这一问才了解到,原来这名中年男子是一家大型钢厂销售科的科长,因为业务员突然辞职,所以过来重新考察一下本地的业务,但初来乍到,加之对此地不太熟悉,所以有点发蒙。 “你知道XXX耐火厂在哪里吗?我按照地址找了半天都没找到。” 二叔说:“你算是问对人了,我原来就在耐火厂干过,我们本地的耐火厂我都熟悉,我带你去,这家不行,还可以到别家。” 当天的寻找并不顺利,二叔载着陌生的中年男子整整跑了一下午。 到了晚上,中年男人请二叔帮忙推荐一家宾馆住宿。 实诚的二叔说:“找啥宾馆,我认识一家招待所,环境好又干净实惠,做的菜还特别好吃,我这就带你去。” 到了招待所,中年男人一看特别满意,千恩万谢地拿出500元付车钱,又额外拿出500元感谢二叔。 二叔说什么也不收,只收了200块钱车费。 中年男人十分感动,非要拉着二叔一起吃饭,吃饭之间,中年男人对二叔打开了话匣子:“通过这半天的相处,我对你的人品特别看好!而且还挺懂行的,你可不可以做我们的本地销售代理商?” 就这样,二叔转了行。 当初那个捉襟见肘的二叔,如今早已成了我们本地耐材行业有名的采购商,拥有了百万资产。 很多人了解到二叔发家的故事,直说我二叔运气好,怎么那么凑巧遇到那个销售科长,又被推荐做了代理商。 我也一度以为二叔只是运气好。 直到多年以后,我经历了许多腾挪辗转,这才明白,二叔的运气绝对不是从天而降,若不是他纯正的热心与善良,他不会停车与一个毫不相干的人搭讪,也不会费时费力且不计钱财地去帮助他。 有人说:世上所有的运气,都是你一点一滴积攒的善良和人品,种“善缘”,才能得“善果”。 在同样的境况面前,只有好的人品,才会吸引好运气和大惊喜。 -02- 好运轮回,是因为一份关切 说完二叔,我不禁想到另一个故事。 100多年前的某天下午,在英国的一个偏僻的乡村,一位少年不幸落水了,他大声地喊“救命”。 不远处正有一位农民在田里干活,听到呼救声,他奋不顾身地跳入了水中,把孩子救了上来。 这位农民后来才得知,获救的男孩原来是一个贵族公子。 几天后,被救男孩的父亲带着礼物登门感谢。农民想都没想,就直接拒绝了,在他看来,当时救人只是出于自己的良心和本能,并不需要别人的感谢。 男孩父亲很敬佩农民的高贵品质,但出于感恩,他还是决定给予农民回报,因此他决定资助农民的儿子到伦敦去接受高等教育。 农民接受了这份馈赠,因为让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他一生的梦想。 多年后,农民的儿子从伦敦圣玛丽医学院毕业了,因品学兼优,他被英国皇家授勋封爵,并获得194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他就是亚历山大 · 弗莱明,青霉素的发明者。 那名贵族公子也长大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患上了严重的肺炎,但幸运的是,依靠青霉素,他很快就痊愈了。 这名贵族公子就是英国首相丘吉尔。 纵观弗莱明和邱吉尔的故事,我们不禁感慨:人这一生啊,因果轮回,真真不可思议! 但细细想来又会发现,这样的不可思议,却又往往蕴藏在常理之中。 《六祖坛经》上说:"一切福田,不离自心。" 心田上播下的福报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好运会来,是因果,是轮回。 美好的种子一旦种下,前生后世,总有一天,你或你关爱的人,会因此得到荫泽。 -03- 好运变坏,是因为德不配位 2008年,在浙江的某个彩票店,有一位姓陈的男人路过的时候,就随手买了两注双色球,谁知,喜从天降,他中了1000万! 一夜暴富,好运的突然降临令陈某惊喜万分,然而一下子拥有这么多钱,他迅速地膨胀了! 陈某开始挥金如土:先是买房买车花掉了100多万,因看不上自己的老婆,跟老婆离婚花了近100万,而后包养一个情人,花掉几百万,去了澳门赌场输了将近百万…… 陈某也先后投资了很多项目,但都因为不懂经营,最终这些项目都打了水漂。 4年过后,陈某的钱财全部耗尽,境遇变得还比不上中彩票之前:一贫如洗不说,还得抵押房子、变卖家产。无奈之下,陈某又恶意透支信用卡18万元,因无力偿还,只好远走他乡去躲债。 最后等待陈某的,当然是一副冰冷的手铐。在看守所,记者采访他时,他懊悔地说:“我宁愿从来没有这1000万。“ 《易经》上说:德不配位,必有灾祸。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德行不好,跟他的待遇、福报不相称,即使有再大的好运到他手里,也终将化为泡影。 有人作过这样一个比喻,一张桌子本来只能承受10斤的重物,你偏偏给它加上20斤、30斤的重物,它当然是承受不住而崩折。 而放在桌子上面的重物就好比一个人的好运气。 如果好运来了,你的人品和格局不能承担,原有的好运,也会变成噩运。 古训言:厚德方能载物。 只有好的德行方能承载起一个人的好运气。 人生太多的经历告诉我们,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中间不过是人的念头起了作用而已。 林语堂在《京华烟云》说:在人的一生,有些细微之事,本身毫无意义可言,却具有极大的重要性。事过境迁之后,回顾其因果关系,却发现其影响之大,殊可惊人。 如若真要参透运气背后的玄机,不过一句朴素的劝诫而已: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附超治愈漫画! 拥抱慈悲,愿每个人都被温柔以待~ 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比想象中更温暖的事情。总有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温暖,能触及人心最柔软的角落;总有些看似凶巴巴难以接近的人,其实一直用心关照着你。日常生活中,什么是慈悲?什么是良善? 01 看电影时被前面高个子挡住了视线 你觉得这场电影注定看不好了 但不想那个人默默向下坐了坐 让你愉快的看完了整部电影 ▽ 02 公司聚餐,大家的杯子里都被倒满酒 你不能喝酒,却又不知道如何开口 正不知所措时发现面前放了一杯果汁 原来那个平时特别严肃的领导看出你的为难 叫了服务员为你换了饮料 ▽ 03 你心情很糟糕想找个人聊聊天 那个平时忙到飞起的人直接将手机关机 安静听你说话 真的感觉心里暖暖的 ▽ 04 以为吃不到最喜欢的素面包了 然而下一秒就收获到惊喜 ▽ 05 早高峰地铁里的人行色 被人撞到差一点摔倒 危急关头一位陌生人伸出了援手 真是个又糟糕又幸运的早晨 ▽ 06 遭到领导批评,整个人都丧到不行 那个话少又古板的同事 默默递过来一块可爱的饼干 感觉整个人都被治愈了 ▽ 07 这世界有时候并不那么友好 但总能遇见一些善良的人 让你不再觉得孤独无助 ▽ 为什么儒释道多称慈悲,而不称爱? ■ 慈 (maitri):熄灭愤怒与无明 真爱的第一方面是慈,是给予喜悦、幸福的意愿和能力。Maitri是梵文 ,在英文可以译为爱。有些佛学导师选择用慈爱,因为他们发现“爱”这个字被滥用了。但我还是选择用“爱”。字有时候会生病,需要医治。 长久以来,我们用“爱”这个字来指食欲或欲望,像是“我爱汉堡”。我们要更小心地用字。“爱”是个很美丽的字,我们要归还它原本的意思。梵文的 maitri,源自mitra(朋友 )。在佛教中,爱的最基本意义是友情。 要培养这能力,就要谛观和谛听,这样我们将知道做些什么会使别人幸福,做些什么会使别人不快乐。慈,不是给你爱的人不需要的东西。你必须要明白他的情况,或明白你所提供的东西会不会使他不快乐。 ■ 悲 (karuna):熄灭忧郁与焦虑 真爱的第二方面是悲,也就是止息和转化痛苦、减轻忧伤的意愿和能力。 悲 ,梵文和巴利文是 Karuna,在英文里,悲通常被译成 compassion,但这不完全正确。compassion是由 com(在一起) 及 passion(受苦)组成。 然而,我们不需要受苦才能解除他人的苦难。譬如说,医生可以在不感染同样的疾病下,减轻病人的痛苦。如果受的痛苦太多,我们可能会崩溃,无力帮助。然而,在能够找到更好的字眼前,我们还是用 compassion这个字来做“悲”的英文翻译。 要培养心中的悲,就要练习正念呼吸、谛听和谛观。 《法华经》形容观世音菩萨“慈眼视众生,谛听世间苦”。 悲,是带有深刻关怀的。你知道某人苦不堪言,所以你紧紧地坐到他旁边,看着他、倾听他,以便感受他的苦楚。你和他有深刻的沟通和心灵交流,仅是如此,就可以替他带来些许的安慰。 ■ 喜 (mudita):熄灭悲伤与无欢 真爱的第三方面是喜。真爱总是替我们和我们所爱的人带来喜悦。如果我们的爱无法替双方带来喜,就不是真爱。佛教论师认为,幸福与身心有关,而喜悦只与心有关。 有一个例子常常被提出来:跋涉沙漠的人,望见又清又凉的水,他感到喜悦。当他喝下水时,感受到幸福快乐。 “现法乐住” (Ditthadhamma sukhavihari)的意思是“幸福地安住于当下”。我们并不急着要赶到未来,我们知道每件事都在当下此刻。 许多小事情也可以带来无比的喜悦,譬如说觉知自己有双好眼睛。只要睁开双眼,就可以看见蔚蓝的天、紫色的小花、稚儿、树木和许多多彩多姿的东西。 处于正念中,我们就可以接触到这些美妙和清新的东西,喜悦之心会油然而生。喜悦中有幸福,幸福中有喜悦。 ■ 舍 (upeksha):熄灭执著与仇恨 真爱的第四方面是舍,意即平等心、不执著、不分别,平常心或放下。 Upa在梵文的意思是“在上面”,而 iksh的意思是“看”。你要爬到山上去,这样才能对全景一目了然,不会说有哪一个方向被挡住了。 如果你的爱有执著、分别、偏见或依恋,这就不是真爱。不理解佛法的人,有时候以为舍是不关心。但真正的舍既不是冷淡也不是不关心。如果你有一个以上的小孩,他们统统都是你的孩子,舍不是不爱,而是一视同仁,让你所有的孩子都能感受到爱。 印光大师说要敦伦尽分,你做一个母亲,你要尽到母亲的义务,那就是要教孩子。 但你在培养他的时候可以不用情执,而且你放下情执更好的能培养他。 当你有情执的时候,你就会有生气的时候,有爱就有恨,你的对孩子的这种教育还是会有偏差,不会那么公正。 放下情执的时候,你就公正了。不用情全是用理,讲道理让他知道什么是正什么是邪、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里头没有人情可讲,自小孩子就能够养成正气。 疼爱孩子,溺爱孩子决定是害了孩子,这不是真的爱,这只是满足你自己的那种爱欲、那种私心而已,你要真为孩子好,要把你的那种情爱放下,真正就是用正道来教导。 无爱心和情执轻,这个是两码事。 没有爱心是对人冷漠、自私自利导致的,他只想到自己,不想到别人,这就是没有爱心。 没有情执,这个人他会很有爱心,他这个爱心不是由情执里生的,而是从智慧里生的,所以他对一切人的帮助、爱护非常的得体,既不会不足,也不会过分,因为他有智慧,这是依理智不是依感情。 如果用感情,往往是会产生情绪,有情绪了就不会有智慧,那个爱心也自然就没有了。 所以区分有没有爱心和是不是情执,我们从感情来行事还是理智行事,从这里可以区分。 学佛是学理智,不能用感情,当我们不用感情的时候,往往帮助别人帮助得都会更好,连对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都是如此。 因为你要是对他们有情执,你是陷在局内了;你必须要跳出局外,你才能够把问题看得清楚,你帮助才能够恰到好处,也不会产生烦恼和副作用。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