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灭却心头火 |
||
|
||
当人在烦恼中时心里总是很计较,很怨恨,也很痛苦, 必然会因此而失去正确的行为方向,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放下” 当你有了慈悲心、有了同情心, 你才能体会到佛菩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伟大。 其实真正需要的仅仅是两个足够充饥的“苹果”, 而剩余的欲望只不过是些毫无用处的累赘罢了。 为什么?我们对亲人朋友的关爱习以为常; 而陌生人的一点帮助,我们就感激不已?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百米赛道上突破十秒大关 美国选手吉海因斯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话 心中无事,事中无心 不求万事如意,只求万事如法 正见上稳固了,任它世间快乐花样百出,心里也有定解: 这只是纯苦的事。由此就遮止了贪求。 正见上稳固了,任它世间快乐花样百出,心里也有定解: 这只是纯苦的事。由此就遮止了贪求。 我们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自我,而自我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满足, 你最后什么也得不到,除了一大堆恶业,这是自我唯一的赠品。 心灵智慧灭却心头火,胜点佛前灯 《阿含经》中讲述了四念处的修行法门,就是从“身、受、心、法”着手,如实而又绵密地觉察自己的身心。在这种了了分明的觉察中,很多烦恼消失无踪了。 什么是平常心? 第一、为善不执是平常心: 无论付出、行善,你有了执着,就会有所罣碍;有了执着,就会有所期待。当期待落空,不免失望,甚至反而恼怒不安,内心就无法平静了。如果能够行善施恩于人,无求回馈,不执于心,体达「三轮体空」,无施者、受者以及无施物的清净平等心,就是平常心。 第二、老死不惧是平常心: 生死轮回是宇宙运转的常道,人总难免生病,面临衰老,甚至死亡的来到,能够心无惧怕、意不颠倒、无所罣碍、安然自在,所谓:死是生的开始,生是死的准备;生也未尝生,死也未尝死。这就叫平常心。 但凡略知佛法的人都知道《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 著名的一行禅师,数十年来在欧洲和北美已组建了许多“正念静修中心”,影响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