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传喜法师:施与圣地的加持 |
||
|
||
传喜法师法会开示(11.01.02) 今天我们这个法会啊,是我们2011年新年当中的一个法会,所以在座很多还都在放元旦的假期,同时呢,就是我们这次印度朝圣归来,也是把我们这次印度朝圣的种种的一些功德和加持来回向众生,几乎只要是有条件都是在做这样的超度,为这个世界祈福。每到一个圣地我们都有在做,每天我们都是要赶路很久,就是在菩提迦耶的三天活动也是很满的。 这次是我朝圣时间最短的一次,以前都是将近快一个月的时间走八大圣地,这次只用了十五天,来去其实才十四天多一点,真正走在八大圣地的路上,只是十三天多一点。我想正好我们回来也是迎接新年,用朝圣的功德来加持我们大家,对我们所结缘的众生,也包括印度的结缘众生。 这次在印度我们回来的那天啊,德里也下了雨,稀奇的事情,因为印度的冬天称为干季,干季是不会下雨的。这次我是第五次去印度,前面四次从没遇到下雨的,这次就奇特,冬天遇到下雨,我们回来圆满的那天下雨,一边下雨一边还出太阳,从早上一直下到下午,赋予它一种意义吧。 我们朝圣是在印度最靠北方的地方,那在印度来说经济最落后。但是呢,也能保持着一种原始生态,一眼看过去,跟两千多年前的印度呢还可以联想到很多,因为没有什么太多的现代的建筑,都是比较原始的。但是当我们每到一处佛陀的圣地的时候,你又能通过这些圣地的废墟可以遥想到当年的印度。我们眼前看到的这些贫穷落后的地方,却是两千多年前印度的政治文化中心,物质财富啊、精神财富在世界都很领先的。 我们现在到那边看到的王舍城,是当时摩伽陀国的首都,王舍城现在是没有城的,都是树林,四周是一圈山围绕,那就是灵鹫山,当中一片盆地就是过去的王舍城。现在只能看到频毗娑罗王时的王舍城的轮廓。然后在灵鹫山的山口以外又有一个王舍城的遗址,那就谁啊?他的儿子阿阇世。政变之后呢,他不会住到父王住的地方,又在外面建了一个王舍城,旧的遗址保持着。灵鹫山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建筑,还保持着当时的那种自然这样子。 到另外一个佛教圣地,记载着一个政治中心——祗树给孤独园。当时和摩伽陀国能够匹备的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舍卫城它是印度话,中国的意思叫丰德啊。丰德代表什么呢?它这个地方物质财富充满,同时这里的人呢追求哲学,追求更高的思维,追求更高的文化。这个地方的人不是只沉迷在物质享受当中,这里的人还追求高级的精神的需求,甚至对人生的终极目标的思维。这样的缘故呢,佛陀也是用一生当中将近二十四年的时间,结夏安居了二十四季,在舍卫城祗树给孤独园。当我们再走到这里的时候,你会想象到当时印度的那种社会状况,跟现在是不一样的,所以你每到一处都会看到沧海桑田的那种无常。 鹿野苑初转**具足三宝 这次十四天的朝圣,我们飞机到了印度新德里,大家大汇合。印度的新德里是他们的首都,第二天再转机,从新德里国内机场乘飞机,到现在也是印度的宗教文化中心瓦拉那西。瓦拉那西这个城市有着将近四千年的历史,它在佛陀的时代就已经是印度宗教文化非常大的一个重镇,佛陀第一次转**就是到这个地方,瓦拉那西的郊区鹿野苑,所以我们这次的第一站就是到瓦拉那西鹿野苑。 然后从鹿野苑,我们在这边,作为佛陀转**的纪念地,也是佛陀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佛教里面第一次具足了三宝的地方,在那里三转四谛**,《无我经》、《**经》都是在鹿野苑所讲的。对象呢?那五比丘。他们听了佛陀三转四谛**,分别证得了阿罗汉果,所以转凡成圣,这个时候佛宝、法宝、僧宝完全具足了。 也在这里,收了另外第六位弟子耶舍,他是大富长者家的公子啊,除了学习文化之外,还吃喝嫖赌。因为爱情的一个悲剧,他最爱的这个女孩子竟然爱上其他人,他知道之后心里面非常难过,跑出人聚集的城市,来到郊外在那痛哭,对着天喊啊,呼天抢地的在那喊。在那里遇到了佛陀,耶舍遇到佛陀,听到佛陀给他解释这些的时候啊,他得到了法的清凉。 他的爸爸听说自己的儿子跑掉了,离家出走了,他爸爸特别宝贝这个儿子,找亲戚朋友出去找,自己也出来找。然后在这边也遇到佛陀,听到佛陀讲法之后也得大智慧。儿子想出家,爸爸听到佛法之后也欣然接受,也愿意他的儿子出家,就成为第六位出家众。 这个时候呢,耶舍的爸爸和妈妈也皈依佛陀,成为我们佛教当中的在家优婆塞优婆夷,耶舍的父亲也供养佛陀鹿野苑精舍,在鹿野苑给佛陀建设精舍,成为佛教的第一个精舍,第一个寺院,所以鹿野苑在佛教里有非常重要的一个意义在。也成为佛陀四大圣地,八大圣地当中的其中之一,四大圣地也有瓦拉那西的鹿野苑,八大圣地也有它。佛陀有讲过朝四大圣地,朝八大圣地的重要性。 我们第一站就是鹿野苑,第二站从鹿野苑开车到佛陀成道的地方菩提迦耶,我们开车的话,基本上要六个多小时的车程。佛陀曾经成道,在菩提迦耶七个七之后,又从菩提迦耶到现在的鹿野苑去教化追随他苦行的这五位,用了四十多天的时间。我们车子几个小时就到了佛陀成道的菩提迦耶这个地方,是下午的时间。我们到了地方住下之后,吃了中饭,这是下午的中饭,朝圣吃饭是没有时间的。 吃过之后我们大家又全部到菩提迦耶正觉大塔去朝圣,在菩提迦耶这次我们住了将近三个晚上。这次在菩提迦耶呆了几天还是不错,能够深入的去感受,因为这是佛陀成道的地方啊,意义可以说是最殊胜的。 佛陀在这里苦行六年,最后降服魔怨,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来自世界各地的佛教徒都汇聚在这里朝圣,非常热闹,所有的佛教圣地,这些圣地都是三乘教法全部都有,世界各地朝圣的佛教徒都汇聚在这里。尤其是菩提迦耶,菩提迦耶是八大圣地也好,四大圣地也好,是朝圣人数最多的地方。这次我们同时也朝圣了菩提迦耶附近的,像尼连禅河,佛陀苦行六年的地方。淌过尼连禅河到正觉菩提树下成正觉,甚至受牧羊女苏迦塔的供养。我们这次住在菩提迦耶的宾馆就叫苏迦塔宾馆,这次意义是非常好的。 国王的心愿 接下来的四天很快就过去了,我们的六部大巴从菩提迦耶驶向佛陀当时出家后和成道后都非常重要的一个地方,是什么地方呢?摩伽陀国。佛陀在未成道之前,出家之后就曾经路过摩伽陀国,被摩伽陀国的国王盛情款待,甚至在一席交谈之后频毗娑罗王非常感动,要把自己一半的国家分给他。不要说佛陀成道,佛陀没成道就这么大的魅力。 当时摩伽陀国是印度最强盛最繁荣的一个国家,居然这个国王遇到了佛陀之后,遇到了悉达多太子,当时他穿着破烂的修行服装,并不是一个太子的着装和大队人马这样子的捧场的,他只是一个人走在路上而已,但是却被王舍城很多人追随着,很多人都簇拥着他走。当别人施舍食物的时候,他来接受施舍的时候,国王站在他的王宫上一眼就看到了这位年青人,然后就派人把他请到王宫里来受供养,跟他聊天,就把他感动得愿意把国家一半转给他。条件是什么呢?只要你常常跟我见面,陪我聊天就行了。 悉达多太子那个时候,他世间学问可以这么说,天上人间无所不通的,不单单人长的帅,因为悉达多太子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身体魁梧高大,丈六金身,相貌好,更是有人间第一的智慧。所以当这位频毗娑罗王遇到他的时候非常的感动:只要您能常常跟我聊天,我可以把国家分一半给你。你看是这样子的。 悉达多太子这时还没有觉悟呢,还只是悉达多出家之前的悉达多,那跟悉达多讲话要付这么大的学费。但是悉达多太子不愿意接受,这个红包这么大,悉达多太子说我现在还没有觉悟,我不能接受你这样的条件,放弃我的求道之行陪你聊天。我自己的国家我都放弃了,我要追求最高的,我要为众生找到生命的出路,怎么样解决生老病死问题。 所以这个频毗娑罗王听了之后更加感动:但是您一定要满足我这样一个要求,如果您以后觉悟了,您找到答案了,请您一定要收我做徒弟呀,要传播给我。所以悉达多太子还没有成道之前,有一个徒弟已经预先登记好了。这叫什么?挂号。这是我们佛教史上,对我们来说也是有启发意义的。 八大圣地之意义 我们现在听到的佛经都是佛成道之后所讲的,我们世间的人,有些人他还不是很用心,甚至心里还有疑惑或者是不屑一顾,社会上很多人对佛教不屑一顾的。当然他没有福报见到佛本人,要见到佛本人,我想他肯定是折服。佛不用讲话就可以让他五体投地,佛就有这么大的威德力。我们没有这个福报见到佛了,但是看到佛经,佛所讲的语言还留在人间。你从这个角度去看的话,你带着现代的知识,我们人类几千年的这些丰富的知识你看佛教,有一句话叫叹为观止啊!看到之后,你会发现没有再超过这种智慧的了。 反过来说人类其它的这些学问如果没有佛教的话,我们人类文化不完美的。因为什么?因为生命没有出路,你什么文化都显得不完美。就像我们吃饭、穿衣、睡觉一样,我们进行着生命的这些基本的动作。但是如果你生命没有一个究竟的方向,你的生命不是往高处走的,你最后不是达到快乐的解脱的,那你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没有意义。所以说我们个体生命也好,或者我们人类整体生命也好,如果没有佛教,真的我们人间是黑暗的。所以我们三宝歌里讲:人天长夜,宇宙黮黯,谁启以光明?三界火宅,众苦煎迫,谁济以安宁?如果有了佛教的话,有安宁、有光明,那这个黑暗可以熬过去啊,那我们生命存在还有意义,因为前面有光明等待着。我们现在的痛苦,最后还能够痛苦寂灭,可以达到涅磐、清净、极乐的境界。 佛陀就是为了我们众生来做这些事情,他把世间的所有荣华富贵,佛陀当时的那种世间没有的庄严,他甚至不需要开口讲话都可以很多人追到后面做粉丝的,但是佛陀还是孤独的一个人走向密林深处,去追寻这个答案,为我们人类找寻答案。我们这个八大圣地的实际意义就是什么呢?就是看着佛陀一生是怎么走过来的,再去温习我们人该怎么样。佛陀已经给我们走出一条路了,我们再迷茫,我们生命再没有方向,这就很冤枉了。 佛教在历史上已经有二千五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我们汉传佛教另外一个讲法,三千多年的历史,这么久的历史了。而且在历史上都是辉煌的,都是正面的,从来没有给人类带来负面的,都是和平的、吉祥的、光明的。所以历史、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佛教是经过时间的检验,经过各种人群的检验的。 所以你到了佛陀的圣地,你看来自于五湖四海的,这不是五湖四海了,世界各地的,不同的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来拜倒在佛陀的足迹前,几千年来还是这样延续不断的,这个是很震惊的。所以经过了这样子时间的检验,人群的检验,历史的证明。 度化千二百常随众 我们到摩伽陀国的灵鹫山,这是我们的第三站,佛陀成道之后先到了鹿野苑,度了追随他六年的陪同他的人。这五位是谁呢?就是过去迦毗罗卫国的大臣。作为他爸爸,我儿子出家了,我派五个大臣去服侍我儿子,我儿子不回来,你们不准回来,一定要陪着,所以这五位大臣陪着悉达多太子。 到了鹿野苑度化了他们,度化了耶舍,然后建立了僧团。这时佛陀独自一人又回到了佛成道的地方菩提迦耶,度化三迦叶。这个三迦叶当时怎么样?当时三迦叶当中的老大已经一百多岁了,在当时的摩伽陀国是非常著名的一个修行者,追随他的有五百个人,三兄弟总共的追随者有一千多人,是摩伽陀国很著名的修行者,年龄又大。当时印度主要流行的是婆罗门,婆罗门主要修行的一个对火的崇拜,所以叫嗜火婆罗门,又称为嗜火外道,佛经里是这样记载叫嗜火外道。在印度来说他们是婆罗门,嗜火婆罗门。 佛陀当时成道,有的经典讲是三十五岁,有的说是三十岁,在汉传佛教记载不一样,我们汉传佛教说佛陀十九岁出家,五年拜师,六年苦行,然后正好三十岁出家。但也有的其它传承的佛法,说佛陀是二十九岁出家,六年苦行之后成道,三十五岁成道。但不管是三十岁还是三十五岁,佛陀那个时候还是很年轻的。他要度化的对象却是那个国家非常有名的修行人,一百多岁的老迦叶。当时人还是很纯朴的,这个外道也克服了自己的傲慢心理,最后还是拜在佛陀的脚下。大哥拜师了,领导了五百个人拜师了,那老二、老三听说了之后,也来听佛说法,也都拜佛为师,也很快证得了阿罗汉。所以这一千个阿罗汉就成为佛陀的常随众,佛陀就带着这一千个人开始去摩伽陀国,见频毗娑罗王。 在摩伽陀国,佛陀又度了目犍连和舍利佛,这时候目犍连、舍利佛年纪很轻的,只有十几岁。但是他们虽然十几岁,智慧非常高,他们在整个印度都很有名气了,他们个人都有追随者一百多个徒弟,所以目健连和舍利佛皈依佛陀之后,他们一百个弟子也都皈依佛陀出家。这时候就形成了我们佛经当中讲的千二百五十弟子。那五十是谁的?耶舍的好朋友们,有五十个好朋友。耶舍出家之后,这五十个好朋友也来听佛说法,也都追随佛陀出家,这是哪里的人,他们都是鹿野苑那个地方,当时叫迦尸城。所以就形成了我们佛教里最基本的数字,千二百五十大阿罗汉。这个是在哪具足的呢?就是在摩伽陀国,王舍城里面具足的。 我们到了那边在那住了一夜,基本上是二天的时间,菩提迦耶开车过去只要二个多小时,三个小时就到那边了。在那边有佛陀非常主要的一个圣地灵鹫山、竹林精舍,还有佛陀涅槃之后三个月,在那里第一次结集经典的七叶窟,这都是非常主要的圣地,我们这次全部都去了。 所以这次我们朝圣的特点就是什么呢?有对比才知道,因为在当时我们朝圣团里面有很多人都是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了,很多次了,像我就是第五次朝圣。很多的有些他们也感受到,这次朝圣在每个景点停留的时间都还是蛮长的,讲解都很细,所以大家觉得这次还是很殊胜的,每个地方都讲解都打坐体验体验。 学佛要听师父话 这次到竹林精舍的时候,那个时候已经快是黄昏的时候了,竹林精舍里有个池塘,佛陀在的时候就有这个池塘,所以我叫大家,我说下去每个人沾一下这个水。我是第一个,我当时提倡大家,我第一个去试的,沾那个水,我说让手碰碰水,自己身上洒一洒。竹林精舍不仅是释迦佛,过去未来所有佛成道了之后,都会以竹林精舍为祂的道场,这是很奇特的,是灵鹫山当中的风水宝地。竹林精舍在王舍城里面,它是皇帝的花园。但是所有佛陀成道的时候,皇帝都会把这个花园供养给佛。所以这个地方是一到里面心就会进入安静,就生出慈悲心的,所以竹林精舍里面不会有杀生的现象,竹林精舍里面连小动物都彼此和谐相处的,是这么一个圣地,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沾沾圣地的光。 但是当我第一个下去摸水的时候,发现最后一级台阶很滑,非常滑。那我就告诉大家,拿着话筒就告诉大家:你们不要二个脚都踩到最后一级台阶上面,要一个脚在上面。一个脚踩在下面手才能够到那个水嘛。我提醒了一遍又一遍,因为我觉得那个台阶很滑。结果有的人就听不见,听不到我提醒,就两个脚踩下去了,两个脚往下一踩,一滑就“扑通”掉下去了。我说了就几十秒,一分钟还不到,就有一个人掉下去了。我一看不对,更加的用力提醒,我说不能二个脚都下去啊,只能一个脚下去啊!一个脚踩到下面的那个阶梯,重心放在另外一个脚上,在上面,结果还没有几十秒“通”又掉一个下去了。不对,我说赶快撤撤撤,不要再下去了。我说派一个有智慧的人拿瓶子下去灌一点水,上面每个人摸一下就行了,拿瓶子灌。没智慧讲了也不听的,听了也不会做得,不会做就洗澡下去了。 所以说现在是末法时代,你就知道末法时代师父带徒弟怎么带,也不要说什么中观啊、什么唯识啊、四圣谛啊、苦集灭道啊。“不要下去”总听得懂吧。你看这带徒弟真的不好带,这个带徒弟把师父气死为算。我说还好,一百六十六个人,在我拿着喇叭喊的情况下,还好只掉下去四个人,听话的还是占大多数,对不对。 提醒我们大家,人要听话,不管你读书啊要听老师话,你看医生,看病要听医生话,学佛要听师父话,听话很重要。不要说高级的,低级的你总能听得懂吧,有些很简单的。像戒定慧,慧不一定懂,定你也不一定能够,我能四禅八定入到什么定,那个戒总会吧,佛叫你不要杀生,你总能做到吧。他就不要,叫我不要杀生,我偏杀生。那佛本事再大,能救得了你嘛,对不对。你说其他的做不到,不要杀生;不要偷盗;不要邪YIN;不要妄语;不要喝酒;不要抽烟,这总做得到吧,这没什么太难的。 如果这最基本的佛陀讲的你都不能做到的话,那你什么入定啊慧啊。三无漏学里面第一个无漏,戒无漏做不到,你后面的就很难做到。定的无漏和慧的无漏,你得不到这些境界的,这个是生命高境界的,低的都得不到,高的哪里会得到。我们第二天早上上到灵鹫山顶,灵鹫山——佛陀说法台,朝拜这个圣地,应该说每一个去朝圣的人都很得加持。 壮观的那烂陀大学遗址 离开了这几个圣地之后,我们又去了离那里不远,车程大概两小时不到,就到了那烂陀。那烂陀是舍利弗尊者出生的地方,舍利弗的尊者的家,出生地和祂的圆寂地。那里佛陀也曾经去加持过,后来成为我们佛教非常大的一个学府,兴盛了一千多年,那烂陀大学。你想想那烂陀大学,我们看到那烂陀大学的时候这种震撼力。 像我们中国最早的大学是谁啊,在现代历史上就是清华和北大,这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再往前翰林学院,这规模很小,人数不多的。民间的四大书院,也都规模不大,像我们宁波古代的学府天一阁,这个地方你去看,已经算是很厉害了。但是你想象着两三千年前那烂陀就有这么大的规模,占地面积宽五公里,长十公里,里面常住学生上万,教授就好几千,你想想看在我们人类历史上哪有这么大的学院。 祂是佛教的这么大的一个学院,你想想看祂对佛教的贡献多大。所以一代一代的大师,包括我们玄奘大师唐僧,后来的这些大师们都到那边去学习过,然后把那里的智慧带向世界各地。今天还有这些人,一代一代的受益者再回到那个地方去朝圣。那烂陀大学虽然只是废墟,但还是很庞大的遗址。 阿育王石柱显神奇 朝圣了那烂陀大学之后,我们又到了佛教非常主要的一个圣地叫吠舍离,佛陀在那边制定戒律,也是在那边成立了二部僧的,比丘尼出家的地方,同时也是佛陀讲《药师经》和《大悲咒》的地方。 佛陀那个时候很喜欢去吠舍离,从最早期佛陀成道不久,其他一些地方走过了之后,到吠舍离,乃至一直到最后一个结夏安居,佛陀都是在吠舍离。在那边佛向阿难尊者说我于三月之后在拘尸那罗入涅槃,也是在那里发布的。阿难陀在那边,佛陀在那边,向整个僧团宣布佛陀将入涅槃,也是在那里。吠舍离也是我们佛教很重要的一个地方,佛陀的这个圣地,阿育王的石柱到现在还屹立在那里,是整个印度境内,阿育王石柱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地方,没有自然的灾害,也没有被人为的破坏,现在还屹立在那里。 这个地方,我们去朝拜的时候,阿育王石柱还显灵。怎么显灵?我们带去的小塔居然能够吸在这个石柱上。是谁想拿那个塔让石柱加持加持的,放在那个石柱上,因为这个石柱保持最完整。我也告诉大家,为什么这么完整,因为佛在这里说戒律的地方,只要戒律住世佛法就住世。现在佛法还住世嘛,这是佛说戒律的地方,所以这石柱也很完整,保存在这里。 大家拿这个塔想去碰碰石柱加持加持,没想到这个塔居然吸上去了,结果好多人都试验,拿着自己的塔往上吸,当时吸上去好像有七八个塔,很奇特。石柱站在那,居然小塔能吸在那上面,九十度的被吸在那上面,大家都看啊,拍照啊。有的人甚至用手去摸那个塔,也有被吸的感觉,有一股磁场,吸力,往上面吸的感觉。 我说你看到没有,佛法不单单是精神的力量,佛法还有物理的力量,这就是物理现象嘛,这个塔竟然被吸在上面,就站在那里,横着站在那上面。比如说这是石柱,塔是这样子吸在上面的。我说不仅佛法有精神力量,还有物理力量,这个现象就证明了这个。佛法是有加持力的,是有力量的,是有你不可思议的力量的,你能想得过来嘛。那只是一个石头,石头的柱子,屹立了两千三百多年,我们就是塑料的一个塔子,居然能够吸在上面,这也是一个很奇特的现象。那天大家都惊奇不已,更加有信心了,对这个圣地。 佛示涅槃警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