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黄智海居士:日常修行方法 |
||
|
||
日常修行方法 印光法师鉴定 皈依弟子黄智海演述 [释]烧香的意思,是把香来供养佛,同了菩萨的。所以念经念佛,必定要烧香的。并且供养佛菩萨的心,要放得大,放得远,不但是供养眼面前所供的佛菩萨,连十方所有的佛菩萨,一齐要供养的。但是第一件要紧的事情,就是要有诚心,心诚了,才能够感动各方佛菩萨。 “乍”字,是刚刚的意思。“法界”,就是十方无穷无尽的世界。“蒙”字,是受着的意思。“熏”字,是熏着香的意思。“海会”,是佛的法会,就是佛说法的地方。说到一个“海”字,是形容他又多又大,像海一样的意思。“悉”字,是完全的意思。“遥”字,是远的意思。“殷”字,是恳恳切切的意思。合并起来讲,是香炉里头的香,刚刚烧起来,十方法界都已经受着这种香气的熏了。许多的佛,同了各处讲佛法的会场里头,也都一齐远远的闻到这个香气。并且香气在虚空里头,结成功了吉祥的云。烧香人的诚心,方才恳恳切切的发出来,许多的佛就现出他们金色的全身来,给烧香的人看。这都是烧香人发了诚心,才能够感动佛菩萨,有这样种种的显应出来。 念这种香赞,还有一种意思,就是在上香的时候,要发一种愿心,情愿我所烧的香,十方世界都能够受到这种香气。那十方法界里头,各法界的众生,都可以把我所烧的香,去供养各方的佛菩萨。那末我一个人烧了香,供养佛菩萨,就譬如各法界的众生,都帮助我烧了香了,都帮助我供养了佛了。并且还情愿我所烧的香,不但是供养我面前的佛菩萨,所有十方法界的许多佛菩萨,情愿一齐供养到。那末在一个地方烧了香,就譬如到十方法界各处佛菩萨那里,都烧了香了。愿心发得这样的大,功德也就随了这个愿心,大起来了。 [释]“无上”两个字,是没有比这个更高的意思。“微”字,是微细的,不是粗浅的意思。“妙”字,是又好又奇的意思。“百千万劫”,说年代的长久,几几乎不可以数目来计算。“遭”字,同了“遇”字,是一样的,都是碰到的意思,说这样好的佛法,哪怕经过百千万劫的时代,也很难得碰到的。“解”字,是明白的意思。“如来”,是佛的名号。 佛总共有十种名号,就是如来(“如”字,是真实不动的意思。“来”字,是佛的智慧光,一切都照到的意思)、应供(佛的智慧满足,福德满足,所以说是两足尊。有了这样的大功德,自然应该受一切众生的供养了)、正遍知(“正”字,是没有偏见邪见的意思。“遍”字,是周遍的意思。凡夫外道的知见,是偏的、邪的,不能够说是正知。声闻、缘觉、菩萨的知见、虽然是正的,但是不能够周遍,所以也不能够说是遍知,独有佛才能够当这个名号。○知见,就是知识见解)、明行足(“明”,是三明。得了宿命通、天眼通、漏尽通,叫三明。“行”,是指身、口、意三业。身、口、意三业,完全真正清净,只有佛能够做到。因为明同了行,都满足了,所以叫“明行足”)、善逝(“逝”字,是去的意思,就是实在到不生不灭的那边岸上去了,不会再退到这个生死海里来的意思)、世间解(世界里头,同了跳出三界的一切因果法,没有不了解的意思。○了解,就是明白)、无上士(“士”,是人中最有知识的,不是庸庸碌碌的平常人。“无上”,是最胜的,没有能够胜过他的)、调御丈夫(“调”,是教化的意思。“御”,是引导的意思。“丈夫”,就是男人,俗语说的男子汉、大丈夫。实在“大丈夫”三个字,只有佛能够说)、天人师(“师”,是先生,是师傅,是教师。“天人师”,是天同了人的教师)、佛(梵语叫“佛陀”,是中国的“觉”字,解释就是觉悟的意思)。这个十种名号,都是称佛的。佛有这十种的功德,在各世界里头,最是尊重,所以又叫做“世尊”。不过称“佛”的时候最多。“如来”同了“世尊”两种名号,也还常常称的。那八种名号,就不很常称了。 [释]阿弥陀佛身体的颜色,是极好极好的金色。不但是我们世界上的金,不能够比。就是天上的金,也不能够比。讲到阿弥陀佛的形相,那真好得了不得了。显现给凡夫同了小乘看的丈六金身,已经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了。若是显现给菩萨看的,竟然有八万四千种相;每一个相里头,还有八万四千种的好;每一种好里头,又有八万四千种光明。这样的好法,那自然没有同阿弥陀佛一样的了。“等”字同了“伦”字,都是一样的意思。须弥山,在山里头是最大的。阿弥陀佛两条眉毛中间的一根毫毛,直有五座须弥山这样大,还了得么。这根毫毛,是雪白的,所以叫做白毫。并且是八楞的,中间是空的,有很大的光明的。现在塑的佛像额上嵌一颗珠子,就是显明白这根白毫的地位。讲到这根毫毛,向了右边旋转围绕五匝的样子,那就没有法子可以显明白了。“绀”字,是青色带红色的一种颜色。“澄”字,也是清的意思。 阿弥陀佛做法藏比丘的时候,发过四十八个大愿心,都是度脱众生,跳出三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愿心。因为生在我们这个世界里头,有种种的烦恼事情,容易造业,永远跳不出这生死的轮回。那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是只有修种种的真实功德,没有造业的;并且寿命很长很长,没有穷尽的日期,所以一世都可以修到候补佛位的大菩萨的地位。东、西两个世界(东方的娑婆世界、西方的极乐世界),譬如两条海岸,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免去了这生生死死,譬如已经离开了这边有生死的岸(就是娑婆世界),到了那边没有生死的岸上去了(就是极乐世界)。 这前四句,是赞阿弥陀佛的相貌庄严。第五、第六两句,是赞阿弥陀佛的神通广大。末两句,是赞阿弥陀佛的大誓愿、大恩德,无穷无尽。这一个赞,很好很好的,是宋朝时候桐江地方,一位择瑛法师做的。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念了这一遍,就接下去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的佛号。 给人家受快乐,叫做慈。拔去人家的苦,叫做悲。阿弥陀佛能够拿成佛的乐处来给人,能够拔去人生死的苦,所以称做大慈大悲。 南无阿弥陀佛。 最少念五百声,或是一千声、二千声。 这种念佛的数目,是做一堂功课的说法。若是全天的念佛,那末能够念一万声、几万声,更加好。不过应该连“南无”两个字一同念。若是只念“阿弥陀佛”四个字,虽然也可以的,不过不加上“南无”两个字,就不能够显明白恭敬的意思,那末功德就差些了。 念的时候,低声念,高声念,坐着念,跪着念,盘着膝念,向了右边绕圈子念,都可以随便的。若是心要散乱,只要念的时候,自己听自己念的声音,一个一个字,都要听的清清楚楚,就可以渐渐的心不乱了。这是收束心思,除去乱念头的第一个好法子。 念完了,再念三声,拜三拜,或是九拜、十二拜、二十四拜、四十八拜,随各人的意思,都可以的。 ○第一种 ○第二种 [释]要发愿生到西方去,大家都已经晓得了。但是西方的世界多得很,有净土,也有秽土,并且还有半秽半净的土,现在发愿生到西方的哪里呢?所以要说明,情愿生到西方的净土中。但是西方净土,也多得很,情愿生在哪里的净土呢?所以又说明情愿生在莲华为父母的净土,那就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了。因为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都是从莲华里头生出来的,所以莲华就可以算是父母了。 但是往生的人,功夫很有高下的分别,所以莲华也分做九品。等到这个莲华开了,就可以见到佛菩萨的金面,听到佛菩萨的说法。不过莲华开的早晚,那就很有分别了。上品上生的,一到西方极乐世界,立刻莲华就开,立刻可以见到佛。上品中生的,经过一夜,莲华就开,就可以见佛。上品下生的,经过一日一夜,莲华才开,七日里头,可以见佛。中品上生的,也是到了西方,莲华就开的。但是虽然见到佛,听到了佛法,也只能够先证小果,不能够就悟无生的道理,所以比不上上品上生的人。中品中生的,到第七日,莲华才开,可以听到佛法。中品下生的,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去,再要经过七日,方才见到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菩萨,能够听到佛法。下品上生的,必须经过四十九日,莲华方才开放,见到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菩萨,说佛法给他听。下品中生的,就要经过六劫,莲华才能够开放,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菩萨,说佛法给他听。下品下生的,直要满十二大劫,莲华才能够开放,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菩萨,说佛法给他听。听到了佛法,这个心就可以开悟了,那本来没有生、没有灭的道理,也就会明白了。并且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去,自然有许多只有向上修,不会退转来的菩萨,像观世音、大势至等许多大菩萨,都同在一块儿做朋友。“侣”字,同“伴”字一样的。“伴侣”两个字,就是同伴的意思。 这个偈,也都是发愿的话。念这个偈的时候,第二句“九品莲华为父母”的“九”字,可以改做“上”字。因为愿要发得高,愿意将来上品上生,发了愿,只要自己修行的工夫够得上,将来一定会应的。 ○第三种 [释]说阿弥陀佛第一,就是指下边的威严功德。“忏”字同“悔”字,一样是懊悔的意思。不过“忏”是忏从前已经造的业,求他消灭。“悔”是悔后来不再造业。“感应”的“感”字,是念佛的众生,用极诚恳的心,去感动佛。“应”字,是佛来应众生。众生不去感动佛,佛不会来应众生的。“见佛了生死”,是见到了佛,听到了佛的说法,渐渐的开悟了,无明一分一分的破了。破去一分无明,显出一分真性,那自然不会再堕落到生死的路上去了。 “无边烦恼断”四句,完全说起来,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句叫菩萨四宏誓愿。“宏”字,解释是大,就是发大愿心的意思。修行的人,一定要发这四种大愿心,才能够修成功大乘菩萨。若然不是发这样的大愿心,那就只能够成功小乘的声闻了。所以这种四宏誓愿,修行的人,也应该每天要念的,应该要发这样的大誓愿的。这四句的第一句,解释起来,众生有无量无边的多,我应该要立誓发大愿心,一齐度脱他们。第二句,我们凡夫的烦恼,无穷无尽的,都应该要立誓发大愿心,一齐断除他。第三句,修行的法门,无量无边的多,应该要立誓发大愿心,一齐学成功他。第四句,佛的道理,最高最深,应该要立誓发大愿心,修成功他。 虚空是无穷无尽的,现在说他“有尽”,是譬喻的意思。就是说哪怕虚空有尽,我的愿心,是没有穷尽的。若是有一些不满足我这个愿心,那末我修行的功夫,就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再说一遍,是显得这个愿心,切实得很,坚决得很的意思。 ○第四种 [释]“慈誓”的“誓”字,就是誓愿,是发的愿心,就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个大愿心。“摄”字,是收取的意思。“慈誓摄我”一句的意思,就是情愿阿弥陀佛,用他慈悲的誓愿来收取我,使得我不走到别的路上去。 “大誓海”,是指阿弥陀佛的四十八个誓愿。因为这四十八个大愿心,大得了不得,所以拿海来比喻。“以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两句的意思,就是靠了这个念佛的因缘,能够感应佛的誓愿的意思。也就是念了佛,就能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意思。 “如入禅定”一句,是说参禅的人,专门定了心,静坐了参究佛的道理。等到功夫深了,一心一意,没有一些旁的乱念头的时候,就是口中的呼吸也没有了,一坐定了,可以经过许久的时候,差不多像死的一样,这就叫入定。这里的“如入禅定”,是比喻心定不散乱的意思。 “金台”,是莲华下面的座子,有几种的分别。上品上生的,是金刚台。上品中生的,是金台。品级低下去,就是银台了。 “乘”字,就是车子。“佛乘”,就是最上乘的佛法。“佛慧”,就是佛的智慧。我们这些人的智慧,本来是同佛一样的,因为被种种的烦恼遮盖住了,所以智慧就发不出来了,所以就成了凡夫了。现在听到了佛法,所有的烦恼,一齐破了。本来有的智慧,自然就显出来了。 十方佛,是就地位方向说的。三世佛,是就时候说的,就是过去、现在、未来(没有来的时代)三个时代的佛。“般若”是梵语,就是“智慧”。“波罗蜜”,也是梵语,就是“到彼岸”。合并起来讲,就是用了大的智慧,度过了生死海(生死海,是指三界有生死的,所以叫做生死海),到那边的岸上去(那边的岸,是指西方极乐世界),就可以不生不死了。这一句,就是说佛法。这末后三句,就是三归依的意思。第一句,是归依佛。第二句,是归依法。第三句,是归依僧。从头上“一心归命”起,一直到“满菩提愿”,都是发愿回向的话。既然发了愿,就应该要归依佛、法、僧三宝,所以末了又加上这三句。照这个样子,一篇发愿回向的文字,才算完全哩。 这一篇文字,是宋朝时候一位道行很高的大法师,慈云大师做的。这位大法师,很了不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解]自己归依了佛,应该要发愿,盼望众生,大家明白佛的大道理,发出最高的道心来。 [释]修行的人,不独是自己顾自己,一定要顾到众生,才可以算是发菩萨心,发大乘心。所以要发大愿心,盼望众生大家都明白佛的大道理。 “体解”的“体”字,是体贴到的意思,就是明白的意思。“大道”,就是佛的道理。“无上心”,就是大慈大悲的佛心,度脱众生的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解]自己归依了佛法,应该要发愿心,盼望众生,大家的知识,都能够进到佛经的深固幽远、最奥妙的道理里头去(道理不是粗浅的,所以叫深。佛法不可以破坏的,所以叫固,有坚固的意思在里头。秘密的真理,不容易明白的,所以叫幽。没有穷尽的,所以叫远。奥,是深奥。妙,是极好)。使得大众的智慧,像海一样的大,一样的深。 [释]“经藏”,就是佛经,所说的都是佛法。既然归依了佛法,就应该一心一意的在佛法里头用功。“深入”两个字,就是认真用功,自己的心,同了佛经上所说深妙的道理,都觉得相合,没有一些抵触的意思。既然心能够同佛经上深妙的道理相合,那末自然智慧一天增长一天,直像海一样的大,一样的深了。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解]自己归依了僧,应该要发愿心,盼望众生,大家都做大法师,许多的出家人都归他管理,并且大家都和合在一块儿,一些没有妨碍。 [释]“统”字,是总共的意思。“理”字,是管理的意思。譬如做了寺院里头的方丈,那末所有寺院里头的出家人,就都归他管理。现在既经归依了僧,就应该盼望众生,大家将来都能够做大方丈,或是做大法师。所有出家的人,一齐都归他管理。并且大家都是很和气的,合在一块儿,你不碍我,我不碍你。 [解]“和南”两个字,就是顶礼(先把两手合拢来,放在胸前。再把右手移开,慢慢的向下,身体也慢慢的弯下去。右手按着了地,再把左手也按着了地,头便在那两手的中间,叩至地上。再把两手分开来,放在头的左右两边,慢慢的翻转来,手掌向上稍停一刻。手再翻回来,按着地上,把身体慢慢的起来。仍旧把两手合拢来,放在胸前,再照前面所说的样子拜下去。这个叫做顶礼,也叫头面接足礼。因为头着了地,两手分开,放在头的左右两边,是接住佛的两足的意思,所以叫接足。这种礼拜,是最恭敬的),显出恭敬的意思来。“圣众”,是许多的圣人,所有一切的菩萨、罗汉,都包括在里头。起初先拜佛,中间念经,末后拜一切菩萨,同了贤圣的僧人。可以显出从起初到末了,总是敬礼三宝的意思。 [释]这一句,实在并不在三皈依正文里头的。念三皈依的大众,只要念到“一切无碍”,就完了。这一句,是应该敲磬子的人唱的,是叫各人一齐顶礼菩萨、罗汉,同了一切贤圣僧。拜三拜,就算功课完了,各人都可以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