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天台宗 |
||
|
||
天台宗 天台宗是由隋朝天台山(今浙江省天台县境内)的智顗所开创,后世就称它为天台宗。该宗的教义正依《法华经》,所以又称为法华宗。 北齐朝 有慧文 读中论 得其精 在南北朝的北齐年间,有一位读《中论》而得开悟的慧文法师,他就是天台宗的初祖。慧文法师俗姓高,关于他的生卒年代不详。据说在二十至三十七岁这段时间,遍游齐国,他已是一位“聚众数百、众法肃清、道俗高尚、名声远播”的大法师了。据《佛祖统纪》卷六载:北齐朝的慧文禅师是无师自悟的,因读《大智度论》中“三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实在一心中得”,及《中论》卷四“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一偈,悟入“一心三观”的观行方法。 祖龙树 立三观 空假中 归一贯 天台宗的历代祖师继承了龙树菩萨《中论》的“空、假、中”之说,而立为“三观”。“空观”顺出世真谛,“假观”顺世间俗谛,“中观”顺真俗圆融的第一义谛。《中论》的“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一颂,是说一切诸法皆是从根据(因)和条件(缘)的结合产生的,离开了因缘条件之外,别无有实体可得,它完全随缘而生,缘散自灭,本性是空,从而慧文悟出了诸法皆空的道理。虽然诸法皆空,而假名是有,因名言是人们主观妄执客观实有诸法而假安立的,所以名言虽无实体,而有假相。从假名来说而非全无,从性空来说而非全有,非有非空,即是中道。若以天台的次第三观来讲“从假入空(假无实体,所以是空),从空入假(空不顽空,还有假相,所以是假),从空假入中道(空中有假,假中有空,空假不二,即入中道,所以是中)”。又从此宗的通相三观来讲:“一空一切空,假、中都空(以空的道理推究,无有一法而不是空,当然假、中也就是空了);一假一切假,空、中都假(诸法虽空虽中,但有幻相,空不全空,中不自中,由假所显,当然空、中也就是假了);一中一切中,空、假皆中(因空假不二,空即中,中即假,当然空、假也就是中了)”。这就是“祖龙树,立三观,空假中,归一贯”之说。 传弟子 南岳思 止观法 万世师 慧闻禅师将“一心三观”的理论和方法传给弟子慧思禅师。慧思俗姓李,豫州汝阳郡武津(今河南省上蔡县)人。十五岁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以后每天读诵《法华经》,数年之间读诵不下数千遍,又因阅读《妙胜定经》开始修习禅观,中间曾往投慧文禅师受习禅法,同时结合《法华经》诵读,从而悟得“法华三昧”,一时名声远播。以后他游行各地,聚徒讲法,曾两次遭邪师的妒忌谋害,在食物中投毒,徒众有三人因中毒致死。慧思禅师特写《立誓愿文》,叙述他出家学道、习禅以及遭诸异道拢乱毒害,立誓修禅解脱法,得神通力,弘扬正法,广度众生的事。陳代光大二年(568)移居南岳衡山,在那里继续提倡禅修,聚徒传道,智顗就是他的弟子之一,遂有“南岳尊者”之称。由于他日间谈理,夜间修禅,同时讲说禅波罗蜜,因此,陈宣帝尊称他为“大禅师”。慧思禅师平时奉持大戒,衣服只用棉布,寒冬添铺艾叶以御风霜,《续高僧传》特别称赞他慈行可风。陈太建九年(577),他特从山顶下来,住半山道场,大集徒众,劝勉勤修“法华、般舟”三昧,语极苦切,于是年六月卒于南岳,世寿六十二岁。 第三世 有智者 演教观 判高下 天台宗的初祖为慧文,二祖为慧思,智顗为三祖了。智顗俗姓陈,祖籍颍川(今河南许昌),生于荆州华容(今湖北潜江西南),十七岁时值梁末兵乱,家庭分散,颠沛流离。十八岁投湘州果愿寺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陈·天嘉元年(560年)往光州(今河南潢州)大苏山依慧思学四安乐行,后读《法华经》而悟得“法华三昧”。于是智顗到各地弘法,首先到金陵传弘禅法,随即又开讲《大智度论》和《次第禅门》两书。数年之后赴天台山,于北面山峰创立伽蓝,于是栽松引泉,行头陀行,昼夜禅观。隋·开皇十一年(591),智顗到扬州传戒,同时应杨广之请,专为杨广授菩萨戒,所以隋帝称他为“智者”。次年,他回到故乡荆州,于当阳县玉泉山创立玉泉寺。此后两年在寺讲《法华经玄义》和《摩诃止观》。开皇十五年(595)春,智顗又受杨广之请,再到扬州,撰《净名经疏》,九月,辞归天台,重整山寺,习静林泉,这时他已五十八岁了。隋开皇十七年(597)会稽嘉祥寺沙门吉藏,曾奉书天台邀请他到嘉祥寺讲《法华经》,他因病未允前往。同年十月,杨广再次遣史入山迎请智者为其重授菩萨戒,当时他正患重病,但仍勉强出山,走至半路石城县,病急入寂,世寿六十岁。 藏与通 别与圆 此四教 至今传 智者认为佛到晚年讲《妙法莲华经》、《大般涅槃经》时,听众已经成熟,所演教法超出于方式之外,称为非顿、非渐、非秘密、非不定。从内容的“化法”四教来判为“藏、通、别、圆”。1、“藏教”:佛陀初在鹿野苑谈“阿含三藏”,属小乘典籍,专接小根小机的人,属“藏教”,小乘人奉为准绳。2、“通教”:指方广诸经,是阐明藏、通、别、圆四教的,有顿、有渐、有权、有实,属“通教”。3、“别教”:是般若经中诸部般若,专为舍小转大的菩萨而说,也不属前面的藏教、通教,也不属后面的圆教,故名“别教”。4、“圆教”:法华、涅槃是佛陀晚期的教法,被判为化导的终极,纯圆独妙,是纯圆教,高出其他一切诸教。此“藏、通、别、圆”四教法,至今仍为台宗诸师所传承。 谈性具 善恶兼 百界如 有三千 “谈性具,善恶兼”:“性”指法界本具之体性;“具”即具足、具有之义。“性具”就是一切法都是自然存在的,既非自生,也非他生,而且这种存在,不是单一的存在,它是互相联系作为全体而存在的。再说具体一点,即法界中的一一事法,本来圆具十界三千迷悟因果的诸法,此称“性具”。此说为天台一宗之极说。天台认为一切众生皆具善恶等法,以此因缘方能造“六凡、四圣”的十界因果,若不是善恶性具,则不能造。以故如来不断性恶,但断修恶;阐提不断性善,仅断修善,这样六凡则可以向上到达佛的境地,而佛也可以现身在六凡之中,不是固定不变的,这便是天台宗的一大特色。 此一派 号天台 宗法华 佛慧开 智顗的佛学思想虽上受慧文、慧思二禅师的影响,但在智顗以前没有形成正式的宗派,后因智顗常住天台山国清寺,弘法著书,时称天台大师,所以后来称此派为天台宗。此宗所依主要经典是《法华经》。如《法华经·方便品》说:“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示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这就是说佛之所以示现八相成道的应化之身,其目的是为了开示佛之知见,令众生悟入佛之知见,而最终获得圆满佛慧的。所以说:“宗法华,佛慧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