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身与心 |
||
|
||
身与心 很多人在还没进禅堂打坐以前,都确定打坐很重要,但进禅堂之后,就开始怀疑一定要打坐吗?这乃为腿痛而已!他们会说:「释迦牟尼佛不是讲不苦不乐的中道法门吗?现在竟整天叫我们捱苦!这算是中道法门吗?」或者说:「禅宗不是都说『行住坐卧都是禅』,像这只整天叫我们盘坐,算那种禅呢?」似讲了很多理由,其实惩结只在腿痛而已。 盘腿的功效 各位你能站几分钟呢?连站十分钟就很累了,尤其站着重心很高,我们心便不容易得到真正的安定。躺着除容易睡着外,另者躺着便将散气─这等一下会再详细分析。所以躺着心没办法专注;尤其睡着之后,就开始作梦。所以身体要安定,还是以「坐」最方便。 然而一定要盘腿吗?如果要连坐一、两个钟头以上,你终会发觉,这以形成三足鼎立的跏趺坐还是最安稳的。其次,盘腿、结手印的姿势,更能帮助我们收心敛气。在冬天很冷的时候,有的人搓手搓了老半天,还是很冷;你试试看,把腿盘起来,并两手结印,便很快觉得全身暖和起来。有打坐经验的人都知道,才坐上去没五分钟、十分钟,身体就热起来。我们并没有作剧烈的运动,为什么身体会热起来呢?这就为坐姿能有助于收心敛气,气不外散了,故觉得身体热起来了。这是第一点证明,盘腿坐姿能帮助我们敛气。 第二点,我们的呼吸会慢慢变得比较细,比较深。为什么呼吸会变细、变深呢?因内气比较足,呼吸就会变得宽缓。那回过头来问:睡觉的时候,呼吸是变粗还是变细?不但变粗,而且还会打鼾。所以这也可证明睡觉的姿势是散气的,因为气散得多,所以呼吸必然地粗重、短促,才会鼾声如雷。因此用跏趺坐的姿势来调身、调心,必将有事半功倍之效;虽然最初比较辛苦,但这辛苦一定有它的代价。 宁可换腿而不放腿 在打坐的过程中,因内气渐足,故脉便将由塞而通,于是乃有「酸痛、冷热、闷胀、浮沉、躁动」等身心之异常现象。对这些你只要将它视为正常的过程即可,既不须紧张害怕,也不可欢欣期待。 由打坐而使脉较畅通后,乃可得到某些好处:比如身体会变得比较健康,甚至我们的感官也会比过去敏锐,尤其情绪将变得更安稳。同样对于记忆力、判断力,甚至意志力,都绝对有正面的帮助。 从心通到脉通 因此,下面我们要讲从调心而附带调脉的要领。前面讲的那些,你们记不记得都没关系,因为那都只是过程。从调心而调脉,可归纳有四个重点: 第一放松 第二专注 在我个人调脉的过程里,有一点我非常肯定:气其实比我们的意识还敏感,它自会知在此阶段,该往那里集中,该作怎样的调节;而我们多根本不知道,你当下的气正将有什么变化?所以根本不需要辛苦用意识去控制,气往那里集中、往那里进攻。我们唯一要做的,反而是把一切妄想全部放下,甚至把你的身体忘掉,让它自然轻松的去完成每个阶段的课题,这反而是最究竟圆满的。 当然这也不容易做到,因为当身体正酸痛,正冷热、闷胀时,我们很容易心被境转,就跟着去了。但我们至少要从保握正确的观念中去慢慢练习,即使不能全不分心,但少分一点心还是好的。 第三坦直 第四大心 结论 当然,如果你能很专心的去打坐,更能通得快些。反之,心虽通了,但没有好好用功禅坐,脉还是会通,只是时间会拖得比较晚一点。最后,我们的结论还是一样,身与心的调适,其关键还在法与理,必从对道理的深入了解,才能调好我们的心,也才连带调好我们的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