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身就像一朵花,不要执著


   日期:2011/5/9 16:2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人身就像一朵花,不要执著”这句话是辛绕弥沃佛当初给弟子们讲“诸行无常”时,把人身当作一朵花来解释,而且劝告众生,不要执著假象的人身,辛绕弥沃佛的意思是:世间万物和我们的人生就像一朵花,你今天看它可能好鲜美,好漂亮、好可爱,可是过了几天,它就会凋谢,不漂亮、不可爱了,你会扔掉垃圾里,可能要再换另外一朵花。既然是这样,就不需要对这朵花太执著。因为花开、花谢,是自然现象,所以人间的一切万物和我们的人生都是生与灭自然的现象,不需要太多的执著。 

    我们要知道世间的万事万物等任何事物与现象、甚至包括我们的身体、思想、心理反应,所谓的原则和真理都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没有一样是永恒不变的,只是变动的时间和空间不同而已。到了该改变的那一刻,任何人都无法控制,也无法回遮,也无法保留原貌。该变的时候就要变,该放下的时候就要放下,没有必要执着,因为即使你执著也无效。世间的真理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执着也一样,说起“不执着”是很容易,但是要做到不执著却是很不容易,尤其想祛除执著就更不容易。那么,我们如何不执着与祛除执著呢?我们可以从万物理性的分析,和对自己身心的体验来练习,只有你认识到它本质的时候,你不愿意不再执着,才能袪除执著。 

    比如,你看到一位漂亮的女人,你无法控制自己,就爱上她,为了得到她的美貌和相爱,你出于执着而付出很多的代价追求她,但最后你认清了她是个魔女,她是个要你命的人,你会执着地追她吗?还会执着地希望得到她的爱和美容吗?那时侯,不要说执着,反而你更希望她离开你。所以我们要放下执着就必要从万物的理性上下手,才能彻底袪除执著。所谓理性的分析,就是用“无常”和“因缘”的观念,来理解事物的真相。无常就是变化,变化是指一切的变动,无论生理的、心理的、物理的或自然社会的变化,都是与“因缘”有关系的。因缘是指一切的现象,是万物的现象,都是时间和空间交错之下所产生的种种关系,万物都是由许多因缘条件和合而生的,绝非独立而发生,也无法单独发生,也不会偶然出现,更不会永远不变地存在;万物是因缘和合而来的,就象我们眼前的鲜花,鲜花是由种子而生长的,但除了鲜花的种子,还需要具备水分、温度等各种因缘,再加上时间和空间等因缘,在具备的条件下生长、发芽,再逐渐长成禾苗,最后才能开放出美丽的鲜花。 

    但我们眼前的鲜花也不是永恒存在的,只要其中一项因缘条件改变,鲜花就凋谢,就不漂亮了。所以万物也一样,只要其中一项因缘条件改变,牵连到全体,原本你以为绝对不会变的事物,就会有了变化。在我们生活之中,也是经常遇到变化的,但人们没有大的智慧,没有认识到万物变动的理性,所以对万物产生执着,这样一来,无法祛除执著。若是认识万物的变动与变化,你根本不需要祛除执著,你的执着自然会消失在变化之中,因为执着它本身也是因缘和合而来的,也不是偶然出现,更不会永远不变地存在。 

    另外一种则是我们应用自己体验的方式去祛除执著。我们体验自己生命的过程和生活。我们的生命从小一直到老,到死为止,都在不停地变化,自己的身体、心理、观念都在变。比如,你自己生下来就不是大人,而是小儿,生下之后变为幼年,然后变为青年,然后变成壮年,然后变成老年,最后变成残年,不断地在变,如果你要执著,究竟要执著哪一个呢?幼年、青年、壮年、老年及残年,究竟那一年是我呢?其实都不是,因为幼年、青年、壮年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老年及残年的现在也会过去,所以根本不需要执著。从自己身体的变化可以更进一步来体验无常,也可以祛除执著。 

    比如,你生下来的时候,只会哭,不会走路,也不会说话,但在父母的关心和照顾下,你慢慢就会爬,也会说几句话,然后逐渐身体强壮,变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或者青年妇女,最后变为老人,走路都悠悠荡荡,不断地在变,如果你要执著,究竟要执著哪一个是我呢?从自己心理和观念的变化可以更进一步来体验无常,也可以祛除执著。比如,我们生下来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理想和观念,也没有追求。只吃饱睡好就够了,逐渐我们希望母亲在身边,开始就有了追求,刚开始不会玩,慢慢就会玩,那时侯,我们眼前的东西都是玩具,而且不喜欢穿衣服,也不知道害羞,在父母的教育下,逐渐自然穿衣服,我们的眼前的东西不再是玩具,而变为生活的用具,我们认识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们从小就开始,不断地受到父母的教育,就开始做人了。 

    我们不断受到环境、父母、老师以及时代变迁的影响,追求的目标越来越多,思想和行为都在改变,理想和观念每一年都在变,几乎没有一个观念是属于自己的,都是外来讯息的累积,然后才形成为自己的想法。而这些想法也是会变的。例如你想做一个文化传播公司,当你和别人谈话,对方提出你想法的几个毛病,然后给你提出一个你以前没有听闻与没有接触的新项目,你听了以后,脑中的想法就会有变动的。很多儿女都是,小时候想一辈子跟父母一起过生活,到了自己独立,或者谈恋爱之后,又千方百计地离开父母,也在变化;另外去年的想法和今年的想法也会完全不一样,不要说去年,昨天的看法和今天的看法都可能不同,早上的想法和下午的想法都不一样。你的能力,你的行为,你的做法,你的生活都在变化之中。究竟哪一刻,或者哪一年,或哪一个想法是我呢?无论从理论上来分析,还是对自己体验的观察,都可以证明,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我,甚至都没有一个“我”存在,那又有什么好执著的呢? 

    总的来说,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恒久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永无一刻能有绝对的静止。今天的我已不是昨天的我,人体细胞和思想意识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所有的物质,从宇宙尘埃至巨大的星体,都是在永无休止地运动和变化之中;一切有情众生的心智活动,从简单到复杂,也是在变动,一切物理与心理的行为现象,同是斗转星移,不得永久,犹如波浪一般不断的变化之中,我们又何必执着呢?我们的人生,我们的理想,我们的梦想,我们的一切都像一朵花,所以就不需要对这朵花太执著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放下       执著)(五明学佛网:放下       执著)  

 圣旭法师:放下恩怨才能离苦 

 圣旭法师:放下屠刀 

 仁焕法师:看破放下把命放在终点上 

 佛光法师:解读《圆觉经》之普贤菩萨篇 第七讲  

 道坚法师:禅宗公案:放下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如何放下多年来的怨恨心和悔恨心? 

 大安法师:总是挂念自己的亲人,怎么能放下? 

 大安法师:《西方确指》万缘放下,求度生死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8章 在觉察中演出 放下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2章 停止战争 放下战争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章 我是否好好爱过 爱 

 宽运法师:放下名利枷锁 老老实实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