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清洗自己的心灵


   日期:2011/5/17 11:2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常常去洗澡,是为了获得清净的身体,干净是人所需要的。外表的干净我们可以用洗漱来解决,而内在的“干净”就要以清静自己的心灵来完成。 人们为什么要净化心灵呢?因为心灵有不同程度的污染,这个污染看不见、摸不着,确时时反映在行为造作上,污染的心灵所反映出来的行为造作必是龌龊、肮脏的,外表的干净不能掩盖内在的污浊,也是一定掩饰不住的,就如同精良的名牌服饰掩盖不住粗俗的举止一样。清静的心灵是决定性的,常常净化自己的心灵,才可以获得庄严清静的仪态举止,只在表面上做文章,可以蒙得一时,不可以蒙得一世,表面的功夫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社会上的行走坐卧最能考量心灵的洁净程度。外表的干净以水为主要解决手段;内在的“干净”以修学佛法为必须良方,“五戒、十善、八正道”就是拂拭心灵的至用之水。

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庄严,就来源于大彻大悟的内心世界,清静心是佛法中反复提倡的,由清净心灵流露出来的必然是清静的意识,这里讲一个苏东坡与佛印禅师的一则趣事:有一次苏东坡与佛印打坐参禅,苏东坡觉得身心通畅,问禅师:“禅师,你看我坐的样子怎么样?”禅师赞叹道:“好庄严,像一尊佛!”苏东坡非常高兴。佛印接着问苏东坡:“学士,你看我坐的姿势如何?”苏东坡从不放过“嘲弄”禅师的机会,就回答道:“像一堆牛粪!”佛印禅师默不作答。苏东坡认为在“禅机”上胜过了佛印,越发高兴。回家后对苏小妹言及此事,苏小妹却道:“你输了,禅师的心中如佛,所以看你也如佛,而你,看禅师像牛粪,你心中是什么?”以清净心观污浊亦清净;以污浊心观清净亦污浊。

这就说明,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就要时时注意清净自己的心灵,就如同我们每天洗脸刷牙、定时洗澡一样,变成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况且,清净心灵远比清净外貌重要的多。人们往往很在意自己外在的容貌服饰一定要洁净合体,否则似乎无法见人了,其实,没有一个“洁净合体”的心灵,才真是无法见人啊,外表的绚丽只是一刹那的,内在的美好才是亘古流芳的。普遍对女性的评价是“因为可爱才美丽,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美丽可以来源于外表;可爱就来自心灵。《巴黎圣母院》敲钟人卡西莫多面目狰狞,心地善良,形象由善良而美丽起来。我们寻找外在的完美是虚幻不实的,内在的完美才是通向彼岸的阶梯。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清净       心灵)(五明学佛网:清净       心灵)  

 仁焕法师:寺庙是心灵教育的学校 

 仁焕法师:要重视心灵的教育与修养 

 仁焕法师:心灵与身体的关系 

 吴汝钧教授:《维摩经》疏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七、 

 吴汝钧教授:《维摩经》疏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六、 

 吴汝钧教授:《维摩经》疏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五、 

 吴汝钧教授:《维摩经》疏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四、 

 吴汝钧教授:《维摩经》疏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三、 

 吴汝钧教授:《维摩经》疏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二、 

 吴汝钧教授:《维摩经》疏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一、 

 吴汝钧教授:天台三大部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七、一 

 吴汝钧教授:天台三大部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