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素食护生 -->素食文化

 吃平常饭菜,知人情冷暖


   日期:2011/5/18 10:4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中医真是非常神奇的一种学说,心肝脾肺肾五个生理上的脏腑,却和我们平时吃的五味,酸甜苦咸辣有着密切的联系.酸入肝,辣入肺,甜入脾,咸入肾.同时,五色也入五脏,红色入心,黄色入脾,白色入肺,绿色入肝,黑色入肾. 

比如这个苦瓜,味苦吃入身体后就入心.夏天吃吃苦瓜,可以清清心火哦. 

想想,苦为什么要入心呢?上来了心火为何会要用苦来治疗呢?甜不更好吗? 

我们在人世间煎熬得难受,为情也好,为爱为罢,为钱为权也成,当受了伤以后,首先觉得是心痛,而这一味苦药却能让我们忘忧.真是奇妙啊. 

正如多年前周华健的那首《忘忧草》里唱的:让软弱的我们懂得残忍,狠狠面对人生每次寒冷.依依不舍的爱过的人.往往有缘没有份. 

忘忧草,忘了就好,不入心就好,就无所谓的苦了.人生有时候相识真的不如相望淡淡一笑更好. 

清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 ”苦瓜清则苦寒;涤热,明目,清心。可酱可腌。┅┅中寒者(寒底)勿食。熟则色赤,味甘性平,养血滋肝,润脾补肾。”

苦瓜含奎宁,会刺激子宫收缩,引起流产,孕妇慎食! 

做法:怕苦的师兄,苦瓜先操一下水,不要太长时候,不然瓜的绿色就变成黄色也软了.倒入油,放点香菇,先炒两下木耳,再下苦瓜.炒五六下就OK,加点盐.

 

冰箱里发现一包不知何年何月剩下的干辣椒子,不要浪费了,用豆桨机打碎了,里面加上芝麻,加上陈皮(剪碎),加上孜然粉,加上花椒粉,加上香菇碎末,拌均了.锅里的油烧老了,倒入碗里.就听见一阵油炸的声音,一阵轻烟起来,扰一下,放凉就好了.有股桔皮(陈皮)的香味在屋子里飘散开来..... 

记得小时候冬天外面下雪,打霜天的清晨,奶奶就会在老屋里升起一个火盆来取暖,我围着火盆烧地瓜吃,奶奶把吃完的新鲜的桔子皮埋在火盆里,一会,满屋子都有了桔子那暖暖的清香.吃完烧地瓜的我,一抬头,变成了一只花猫,一把像猫胡子一样的黑东西长在了我的脸上,以嘴为中心.一开口,连声音也差点成了..喵~~~~~

炒红薯叶

 

 

提到奶奶,我那过世二十年的奶奶.你还好吗?在我那多灾多难的童年岁月里,您是我唯一的可以避风的港湾。 

炒红薯叶子,第一次吃是您做给我吃的,边吃您还边给我讲旧社会的事,那时穷人没得吃,就只有吃它了,没有红薯叶的季节里,就到田野里去采一把不知明的野菜回来煮.新社会条件好了红薯叶是用来给猪吃的. 

说实在的,小时候奶奶做的红薯叶的味道真是不好吃,有点涩涩的.我皱着眉头,看我不爱吃,奶奶叹了口气,再也没给我做过. 

想着奶奶间,叶子已洗净了,切上两片姜丝,因为素食者尤其女性体寒,做时放点姜丝祛寒.倒入油,放下几粒花椒,花椒有祛湿的做用.翻炒几下不要放盐,因为素菜多数是碱性,放了盐就会有涩的味,起锅时点下几滴生抽,就入味了.

桌前只有我,少了奶奶。 

报着试试看的心情,吃了一口,入口怎么会有丝丝的清甜呢?小时的涩涩的苦味为何没有了呢? 

一扫而光后我终于明白了,中峰禅师说:“心心即佛。醍醐酥酪。咸自乳生。佛佛惟心。”小时因为有您的慈爱,我在爱以外尝到的是相对于甜的苦涩;长大后,漂泊异乡尝尽人间艰辛,再来品尝记忆中唯一的慈爱,反而是暖暖回甘的清甜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慈爱       饭菜)(五明学佛网:慈爱       饭菜)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章 我是否好好爱过 慈 

 艾雅·凯玛:禅与自在解脱 第六章 慈爱禅 

 悲心救苦,慈爱与乐,才是学佛人应有的目的 修行 

 慈爱与正见 菩萨发十种心 修行笔记 

 同样吃饭佛门饭菜为何还有三德六味? 

 嘎玛仁波切:真慈悲也会表现成忿怒相,但心中的慈爱不会变 

 悲心救苦,慈爱与乐,才是学佛人应有的目的 

 慈爱与正见 

 吃干净自己碗里的饭菜,原来还有这种福报! 

 吃干净自己碗里的饭菜,以免折损福报 

 嘎玛仁波切:真慈悲也会表现成忿怒相,心中的慈爱不会变 

 悲心救苦,慈爱与乐,才是学佛人应有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