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岁月飘逸:学习佛教文化,要有平常心态


   日期:2011/9/11 9:3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这是本人对学习佛教文化的肤浅理解,仅供佛友探讨,若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在学习佛教文化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遇到或多或少的疑问,或者说是困惑。我们怎样才能把握好佛教文化的精神?怎样去从事行善的活动,才能获得行善积德的效果?

而本人认为,我们在从事各类行善积德的活动过程中,都不要抱什么目的去行善,更不要将行善活动与自己获得什么好处联系起来,这样的行善活动才是围绕他人的需要而进行的,才是真正的行善活动。我们在不计较个人得失而付出的善行为,才是我们心中善的本来意义。我们在学习佛教文化的过程中,要认真领会佛教文化的精髓。我们在从事行善积德的活动中,要结合佛教文化的精神,去从事行善积德的活动。这样的活动才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本人从来不反对那些从事善活动的人们,因为他们从事的善活动,使得社会更和谐,人们的精髓更健康。本人写这样的文字,不外乎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希望佛友们,在从事善活动的时候,要注重个人的行为修养,用自己正确的行为来栓释佛教文化的精神。从而让更多的人融入到佛倡导的善行为之中来。

本人在学习佛教文化的时候,时刻都能够感觉到佛的存在。感觉都周围的人都是佛潜在的弟子。因为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时常说行善积德,那我们就必须要知道行什么善?积什么德?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个东西,才能不盲目的去从事一些所谓的善活动,也才能不盲目地去付出一些所谓的善行为。诸如当今社会常常出现的好人难当的一些怪现象一样,让自己进退两难。我们在把握好一定的行为尺度的时候,就能够将我们的一切善行为表达到完全的程度。这样的行为才是有意义的善行为。

学习佛教文化的这一段时间以来,本人都抱着平常的一种心态,一切顺其自然。凡是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的一切善活动,本人都积极参与。融入其中。可能我这样做,会受到一些佛友的不理解。这个道理其实也简单。原因是我们都是社会中人,还在为社会工作,还有一个家庭。我们要维持目前的一种平衡,就必须要履行自己必须履行的义务。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该有的贡献。

一个人,你将你的家庭弄好了,这就是一份贡献。我们每一个家庭都和和美美的,社会就很和谐。我们每一个家庭的成员都能够有一颗行善积德的心,哪怕他并没有直接去从事行善积德的活动,他也支持了行善积德这个活动。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去强求他人,更没有必要弄出什么标准来。只要我们都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哪怕我们不能修成正果,我们也为社会作出了表范。这样的表范,其实就是一种大德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如果每一个人都去做了,我们的社会还会有不和谐的因素存在吗?

学习佛教文化,从我们的身边做起,从平常的小事情做起。要明白小中见大的道理。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会感觉到我佛无处不在。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平常心       行善)(五明学佛网:平常心       行善)  

 仁焕法师:行善积德之微妙 

 衍慈法师:护生行善 

 衍慈法师:「平常心」是什么? 

 大安法师:《西方确指》不念获罪无量、守此四法、终身及行善 

 雪漠:什么是真正的平常心? 

 雪漠:超越之后才有平常心 

 卢志丹居士:行善改苦命,好命是修来的 

 心律法师:最难不过“平常心” 

 药师山·紫虚居士:以平常心看西藏密宗 

 药师山·紫虚居士:发爱心行善与佛教不能画等号 

 蔡礼旭老师:行善要敬重尊长 

 常福法师:法海撷英——常福法师谈法纪要(续十二)平常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