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类之苦—看完能帮助您生起出离心吗


   日期:2011/10/19 10:2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人类之苦 ——看完能帮助您生起出离心吗  

一般人认为人间有苦有乐,那么我们先来看看人间有哪些苦:

①   苦苦

佛在经上用两个字来形容“苦苦”,可以有两种解释:

一义:身心是业报身,众苦所集之处,已很苦,再加上外面种种苦,苦上加苦,身心承受巨大的压力。苦!

二义:前面的痛苦还没有烟消云散,后面的打击又接踵而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我们可以从八个方面去了解苦状:

a﹑生苦

出生的苦,就如同在地狱受苦一样。十月怀胎,所处环境是浓血屎尿,身体只能缩成一团,无法舒展,如同在地狱一般。母亲喝一杯冷水,感觉如在八寒地狱;母亲喝一杯热水,感觉如在八热地狱。出生时,从那么窄的地方挤出来,如同受夹山地狱之苦。一接触外面空气,风吹到身上,感觉如同受风刀地狱之苦。所以每个婴儿一生下来都是哇哇大哭,感觉苦,才哭。有谁见过哪个婴儿生下来的时候是笑眯眯的?没有吧!

b﹑老苦

年轻是所孜孜追求的种种物欲享受,对老人来说,白送给他,他也享受不了了,心有余而力不足。你看,再香再好的食物也消化不了了。牙齿掉落,好东西也嚼不动了;味觉也迟钝了,品尝不出饮食的味道。好看的东西,眼睛花了看不清了;动听的音乐,耳朵聋了听不见了;优美的风景,体力衰弱也不能游玩,活动活动就气喘吁吁;背也驼了,说话含糊不清,忘性很大,一天到晚昏昏沉沉,意根衰弱,神志不清;体温失调,少穿一点衣服就冷得要命;身体不是这里有病,就是那里不舒服,活着真是受罪;昔日的美貌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皮肤上皱纹累累,现出丑陋、衰老的形象。正是“渐渐鸡皮鹤发,步步老态龙钟。”想想自己将来也有老的一天,心里不免凄凉。

c﹑病苦

人在生病时,追求欲乐的心就淡了,心灰意冷,一心只求病好,别的什么都不想了。所以,对修行人来说,病苦不是一件坏事。不生病,对世间的贪恋很炽盛,终日沉缅在声色场中,不知回头。一生病就会产生苦感,才能生起出离心。所以,明朝妙叶禅师把病苦称为良药,有病,你的精进修行的劲头才拿得出来,它是逆增上缘。

d﹑死苦

死,我们还没有经历过。不过,佛在经上给我们形容为生龟脱壳。可见,死苦是所有病苦中最严重的。古人形容临终是百苦交煎,这时候就靠一个忍字。广钦老和尚在给弟子们出的修行考题中有一道就与死苦有关。他专门挑弟子们干了一天重活,晚上累得精疲力尽时,吩咐弟子去把一盒铁钉分大小尺寸捡好。弟子不明白他的用意,老和尚说:“难道临命终的时候,还让你选时间吗?”这是明白告诉我们,临终的时候,总是这一生最衰弱又最累的时刻,所以,平常就要训练,培养自己的忍耐力;那么,即使临终痛苦、疲惫的时候,还能保持正念分明。

另外,平时要多吃苦少享福。这一生该吃的苦是定数,你平时不吃苦,就全部挤到临终时吃,那时心力弱,体力衰,就受不起。平时多吃苦,吃苦了苦,临终就少点苦。平时修福,不享福,把福报留到临终时,头脑清醒,走得自在,那是享大福。

e﹑怨憎会苦

怨家对头偏偏聚在一起,躲也躲不开。外面的怨家对头还好对付;做你同事,你可以换个工作;做邻居,我可以搬家;惹不起,还躲得起。如果和你做成一家人,成为父子、夫妻、兄弟,那真是没地方躲藏,可能要受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折磨。怎么办?学佛人明白因果,要作还债想,逆来顺受。同时要生忏悔心,把修行功德回向,希望把怨结化解,转恶缘为善缘、法缘。

f﹑爱别离苦

相爱的人不能常常相聚,喜欢的东西不能常常现前。古人尽孝道,“父母在,不远游”,一生承侍父母。今人为自己前程,小小年纪就去外地求学、工作,甚至出国留洋,难得团聚。

g﹑求不得苦

所修福报不圆满,故总有求不到的事。主要还是因为欲望太多。所以,儒家教人要清心寡欲,少欲知足,知足就常乐。

h﹑五阴炽盛苦

五阴指色、受、想、行、识。色指身体,受、想、行、识是精神活动。我们欲望、追求多,贪嗔痴三毒烦恼象熊熊烈火在体内燃烧,让人热闹,不得清凉自在。身体为满足欲望终日奔波忙碌,心劳身苦,这是苦的因。感得前面七种苦果。

以上是人间之苦。说到人间的苦,大家多少都有同感。但一般人看不破的是人间的乐。一般人认为人间有苦有乐,所以还苦苦追求,热爱生活;好死不如赖活着;连念佛人临终还不能走,想多活几年,对这个世界还留恋;全迷在世乐之中;不知道世乐的真相还是苦。佛在经上形容它是坏苦。因为它不长久,最终会落空,会变成苦。

②     坏苦

我们从几个方面仔细去体会:

a﹑乐不长久,终必失去,失去后更苦。小的来说,每种乐境不能维持长久。比如旅游很快乐,但你最多也就乐几天,过后还得回到原来那种单调乏味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去。这种乐就象打吗啡一样,刺激一下,很兴奋,过一阵子就失效了。世乐只是苦暂时停止一下,过后,苦又现前。而且,因为有了苦乐对比,使得原来还能忍受的苦也变得无法忍受,真是苦上加苦。大的来说,人一生福报有限,哪能天天享福快乐,你能享一辈子吗?古人还“富不过三代”,今人连一代都保不住。乐不能保住,早晚会失去,失去后更苦。明智的人,干脆就不沾它。

b﹑乐极变苦。乐是假的,苦是真的。乐境加码,程度加深,会变成苦。例如吃东西,吃一碗很好吃,心里还想多吃点,如果给你一口气吃十几、二十几碗,你就叫苦连天了,乐不就变成苦了吗?那这个乐哪是真的。苦不会变成乐。饿一顿很苦,饿两顿更苦,饿上几天,只会苦上加苦,不会到最后变成乐,哈哈大笑起来。所以,乐是假的,苦是真的。

c﹑乐是观念和习惯。例如中国人第一次喝可乐时,觉得象药一样苦,难喝死了。中西方饮食习惯所好不同。但多喝几次习惯了,觉得也蛮好喝的。现在可乐已成了家庭常用饮料。

d﹑我们所乐所喜欢的东西,真的那么令人喜爱吗?那是业力所致,使你看不清真相,产生了执著。等业力消失,你所喜欢的也喜欢不起来了,甚至会奇怪,我当初怎么会对这种东西着迷。

e﹑六道众生因分别执著不同,所乐也不同。如人见骨头当垃圾,狗见骨头当美食。假如一个孩子从小跟人长大,是人知人见,见了骨头就弃之不要。假如他从小跟狗长大,是个狗孩,那他就是狗知狗见,见骨头很喜欢。所以都是虚妄分别,不是真的。

f﹑乐是苦因。享乐会增长贪恋执著。执求心强烈令人丧失理智,为求己乐而损人利己,现世必苦,来世堕三途更苦。这就象刀头舐蜜,得那一点点小甜头,付出的代价太昂贵----三途长劫受苦。世乐就象魔王下的诱饵,引诱你上钩。那是魔力加持,你就看不清真相,被迷惑,全是糖衣炮弹,是把你捆绑在六道的绳索,不要受骗上当。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他一出生就是王子,世人所求荣华富贵他都具足,但他全部舍弃,出家修道。成道后示现的样子: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过最简单清苦的生活。这是表演给我们看,乐不可沾,不可纵,要远离,过清苦生活,不致堕落。

从上述分析可知,世间苦已很苦,而世间乐实质上还是苦。其实听听这个世界的名字,你也能觉悟。我们这个世界叫娑婆,意思是堪忍。忍什么呢?忍苦。这是个苦难的世界。要在这个世界求快乐,没有这回事。知世间唯苦无乐,则对世间种种追求自自然然就放弃了。既然世间苦,为什么还留恋呢?在这里多呆一天,岂不就多受一天苦。苦还没受够啊!真是多一刻也呆不下去了。通往人间的门关上了,通往极乐世界的大门就打开了。

注:人生本就是无常的,所有的东西美貌、财富、地位、名誉等等这些世间的东西我们都留不住,只有业随身呀,我们今生能有幸听闻佛法,那是多少劫来善根成熟的结果,如不好好修行,能否保住人身,大家都没把握,最后说一句:加紧修行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八苦       出离心)(五明学佛网:八苦       出离心)  

 雪漠:出离心不是一时的情绪 

 曹越:出离心与本觉心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十七章 生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十七章 生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十七章 生信→发出 

 怡僧法师:怎样理解出离心 

 慧光法师:增上心、出离心、菩提心 

 其它法师:出离心之浅谈(释海宣) 

 传喜法师:体验娑婆苦 方生出离心 

 界诠法师:出离心 

 清净法师:大乘攻略:初学 五、出离心和菩提心 

 能弘法师:为什么学佛 第三章 人生 1.八苦交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