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司空山二祖寺禅七 |
||
|
||
禅七是佛门中精进修行的一种仪规,禅宗的方法也有很多 ,最普遍的是「参话头」 ; 其进行方 式是在禅堂内,以静坐和跑香调和身心来运转方法,达到开发觉性的目的。 打七是要打我们的第七识末那识。第七末那识是轮回的祸首,因为它执着现前虚妄的身心为自我,安于此三界牢宅而不思脱离,所以修行即要破除此第七识达到解脱。因此打七又称为「打七识」。 打七一般以七天为期,「七」这个数字是佛门中,也是中国人常用的数量单位。当然,可以不只打一个七,古时丛林多是连续打七个七、十个七的。 在“打七”前,寺院必须首先做好一切生活和佛事物资的准备。“打七”期间,禅堂除平日设有的司水、香灯、当值、兼值、巡香、圊头外,还另外再配备若干名监香师和内外护七师等,同时维那、管堂及“四大班首”责任亦较平日更为重大。 达摩西来,将祖宗传入东土,为中华禅宗初祖。神光慧可承继达摩衣钵,为中华佛教禅宗二祖,实乃中华禅宗第一人。他携徒僧璨在司空山遁迹修禅多年,在此避过北周武帝法难并在司空山传衣石上传衣钵予僧璨,故司空山为中华佛教禅宗二祖道场。三祖僧璨相继传至道信、弘忍、慧能,“一花五叶”,发展日盛。慧能之后,几经分化,使禅宗弘扬八荒,流传四海。唐武宗灭佛之后,禅宗一枝独秀,成为世界佛教主流。慧可在禅宗史上的作用,正如赵朴老所说的那样:“没有慧可,就没有中国的禅宗。” 司空山二祖道场是中华禅宗发祥地,是全世界几千万佛门弟子和数亿佛教信徒的宗教圣地,在佛教界享有崇高地位。1990年香港宝莲寺圣一法师由九华山仁德方丈陪同朝拜司空山,感慨万千,称司空山为“天下禅宗第一道场”,留下了“司空名山,二祖道场,衣钵单传,佛法远扬”的墨宝。 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在禅宗六大祖师道场中,二祖道场的修复最为落后,岳西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二祖道场的修复,主要负责人三次赴含山褒禅寺礼请绍云法师,2006始出任岳西县二祖道场住持。今绍云法师虽年已七旬余,不辞辛劳,发心修复二祖道场呕心历血,佛力加被和绍老的德行所感,得到香港杨钊大居士的大力出资。上院的大雄宝殿和禅堂已建好,下院正在大规模的修建之中。 老和尚欢喜大家实实在在修行,考虑到当今社会学佛人的实际情况,女众想实修的不在少数,而全国范围禅堂可给进去打七的却极少,于是招集寺院骨干于去年开了两次会议,大家赞同慈悲的让女众跟随一起修行打七。去年已打过一个七,这期间可有三百年未打过七啊!今年打两个七,10月1日起至14日圆满。 今年参加的人数大约有七八十左右,监香师父是男众,司水的是几位比丘尼,行堂是居士。整个禅堂男众基本上是出家人,男女出家众大约有四十左右。好少有男居士,一开始看到有三位,三四天后就只有一位了。而女居士却有三十多位,大部分都挺用功的,有些是老修,有两位老居士十多年来每年在高旻寺和圆通禅寺打十个七,腿功都很好! 点击可放大来看 禅七时间表 禅堂初启,老和尚考虑到一些人时间太长受不了,晚上十点半就结束,比云居仪规中的时间少了末后的两枝香。 看下面图中板上的白光圈,而前图板上是没有的,不可思议! 此次禅七,绍老每天早晚讲两次开示。有参话头的方法和要领,深入浅出,简明易懂。还说据他了解在场众许多是修净土念佛的,鼓励一门深入,执持佛号可默念,无须更改,“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一心念佛亦能明心见性。无论参禅还是念佛,最主要是一门深入,勤修戒定慧,要有信心和长远心。 由于一开始学佛就遇到净空老法师讲的无量寿经,对净宗持名念佛深信不疑,打禅七其实我是在念佛。从2001年深圳弘法寺的第一次参加禅七,觉得这种精进的方式非常好,念佛要比口念妄念少而摄心。从此听到打禅七如有机缘就想去,每次一进禅堂就不想出来,可叹此生是女众,许多有名的禅堂是不给进的! 老和尚开示讲得挺精要,提倡弘扬禅宗和净土宗。他侍者已录了音,将来文字稿整理出来会作流通。 此是打叫香用的 比丘尼师父在发茶杯司水 跑香 喊“起”字低头弯腰行香 行香喊“起”字源于《华严经》善财童子第五十三章,说的是善财童子去弥勒处见弥勒佛,因为弥勒佛在弥勒楼阁,既无门无缝所在按现在人的说法是在另一多维世界里,善财童子是见不到的。善财童子很着急,在这个时候,弥勒佛为了点化他,就起了一个方便,喊了一句“善男子‘起’!”,为了让其进入无为法门。如果善财童子感应了,也就进去了。禅堂中就借用了这个“起”字,以求僧众有所感应。以前高僧讲,上面喊起,下面清众只要有一个人功夫相应,就在霎那间,上空会现瑞象。 站板一响大众站立,维那师绕一圈后大众回坐位,打坐止静 上图是午板香中间起来班首师父给大众打警策,维那师先行一圈 静坐时感觉道场的加持力挺强,毕竟这是远离红尘的深山祖庭,还有德行高尚的绍老领众修行。早晚课里有句:“大众熏修悉胜进,十地顿超无难事。”精进打七共修胜过平时个人散心用功许多倍! 佛龛后的虚云老和尚德像 “愤志不知寒夜永,笃行哪觉暑天长 ” 禅堂乃僧众依制坐香之所,故堂前楹联多劝谕大众励行修持,以期早日得道成正果。 无论是跑香还是打坐,禅堂内拍的图许多都有白色的小光圈,真是太多了!一次殊胜的法会,受益的不只是看得见的人众,而其他空间高低级众生可能比人不知要多多少倍呢! 老和尚太难得了!整整两个禅七除非偶而有要事没来,其他基本上都在堂内带领大家一起用功办道。 斋堂又称五观堂,早、午斋两次过堂 老和尚和几位值事的师父较大众先到斋堂齐唱“供养偈”后,大众才陆续而来,禅七期间只管专心参究。 在过堂时,住持和尚坐在堂中的法座上,僧众和居士在两边就座。过堂前,都由从老和尚碗里出食,将七粒米饭或指甲许的面条,透过老和尚观想加持,递于一僧人施食给众生,愿他们同得饱满并去除悭贪。 男众在过堂 女众在过堂 斋堂上空 老和尚每天给大众“打警策” “打警策”,等于考功夫一样,就是用香板敲你两下,又是一天过去了,开悟了没有?没有就警告鞭策你“无常迅速,当勤精进!” 这有个典故:过去扬州高旻寺有位首座天慧彻祖,用功用得好,人又聪明。当时清朝雍正是位开了悟的皇帝,有一次去高旻寺,见这位首座功夫了得,便请他进京,但问他话又答不上来,于是把他关起来,叫人每天送几个馒头给他吃,并用皇帝的宝剑敲他两下,问:“开悟了没有?没有就斩你头!”一天过去了没有,二天过去了也没有,要小心,七天要开悟……天天去催,去警告,一天二天三天都过了,那是要真用功的,不是开玩笑的,要斩头的呀!用宝剑天天去敲,逼呀逼,逼得他满头大汗……到了第七天——开悟了! 现在禅堂里的木香板就是仿照皇帝的尚方宝剑而制,不过打一下一点都不痛。 禅七结束老和尚要回含山县褒禅寺,在下山路上 绍老的简介: 绍云法师俗姓黄,名德泉,字清濂,安徽含山张公乡人,生于1938年9月。幼入私塾读四书,12岁得遇佛法,遂萌生皈依三宝之念。 老和尚在云居山时,曾写过《云居仪规》、《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等书,后受香港宝林寺圣一法师的邀请在宝林寺禅七法会中讲开示,圣一长老赞叹其辩才无碍,宝林寺将录音整理成文字出了《绍云老和尚开示录》一书。近几年来常在高旻寺、少林寺和宝莲寺各大寺院禅七期间讲开示,部分录音其弟子正在整理文字欲印制成书广利有缘大众。 走到下院,受大众恭敬 正在修建中的下院,禅堂会比上院建得大,容纳人数会多些。 清梦居博客(2011.云水之旅) http://club.fjdh.com/199/viewspace-18159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