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为众生发菩提心修成的是“自己佛”


   日期:2011/12/1 23:2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为众生发菩提心 修成的是“自己佛”

达真堪布开示

 

所有的菩萨的戒体、菩萨的学处都包含在这两条戒里:断除 对众生的损害和损害因,修持对众生的饶益和饶益因。“对众生的损害”是指损害众生的行为,“损害因”是我执和我爱;“对众生的饶益”是指饶益众生的行 为,“饶益因”是慈悲心和菩提心。菩萨所做的都是饶益众生的事,不能有任何伤害众生的行为。这两条戒,已经把所有的菩萨戒、愿行菩提心的学处都包含进去 了,能认真做到这两条,就一切都包括了。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这就看自己了。

 

解脱成佛是大事,是生生世世的事,而那些小事只是眼前的事。我们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要太短浅;心胸 要打开一些,不要太狭窄。目光太短浅,心胸太狭窄,你肯定会因之受苦。一切痛苦的根源是自私自利,一切快乐的来源是饶益众生,但是很多人都不理解。“我只 为自己就行了,我还要为他人?这不是没事找事吗?”那你就继续为自己吧,这样你永远也解脱不了。装得好好的,心里有没有痛苦自己最清楚。痛苦来源是什么? 无始劫以来你一直为自己,一直自私!如果你还继续这样,就要继续感受痛苦。

 

佛和上师让你饶益众生,你能做到的就要去做。为什么让你发慈悲心、菩提心?为什么让你饶益众生?说是为 众生发的、为众生做的,实际上都是给自己发的,没有给别人发;都是给自己做的,没有给别人做!发心也是给自己发的,修行也是给自己修的。有智慧的人,为自己的时候去为众生;没有智慧的人,为自己的时候直接去为自己。没有智慧的人永远都得不到解脱,有智慧的人在为他人的时候,使自己得到解脱。

 

我们发慈悲心,发菩提心,要帮助众生,饶益众生,实际上谁得到了利益?自己得到了;谁解脱了?自己解脱了。增加福报了,增加的是自己的福报;增加智慧了,增加的是自己的智慧。修佛就是修成“自己佛”么!修行是修自己,修成佛的也是自己,不是他人,不是众生。

 

我经常说,发心重要,发心正确了就行了么!如果你有一个正确的发心,行住坐卧都是修行的过程,吃喝玩乐都是修持的方法。

 

我们上班工作也是啊,发一个好心,跟他们结一个善缘,自己尽心尽力去奉献,去帮助。现在很多人上班工作都是为了暂时的利益,那你的心胸就太狭隘了,这样的话肯定没有功德,甚至还会有罪过。不能这样!只要你工作做好了,工资自然而然就有了,不用特意去求这点工资!为国家、为人民去付出,这是应该做的,我们应该奉献,应该去帮助别人,这些利益自然而然就来了。 

 

我们要付出,但是不能为了回报而付出,这样的话,我们不可能得到回报,得到的回报也是很微小。我们不要回报地付出,我们得到的回报也是无穷无尽的。我们要放下,不是要占有;我们要牺牲,不是要获得。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得到回报,而且我们得到的回报是无穷无尽的,真正的回报。 

 

现在我们所得到的回报不是真正的回报,这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今天我欠你,明天你还我;今天我还你,明天你欠我。互相欠、互相还,根本不是修来的。你想得到真正的回报,就别求回报;你为了回报,根本得不到回报。你不求回报,不是为了回报去付出,这样你才能得到真正的回报,这是无穷无尽的,不要也来,不要也有。不管是名利还是财富、健康还是长寿,都是!你想要的不是这些,但是它也来。 

 

火点燃了,灰自然就有,不要也有。你去为众生,去利益众生,不要为自己,这些世间的名利、财富自然就来了,你不要也来。利益众生的事情就像火,你把火点燃,自己的私事、暂时的利益就像灰,它自然而然就来。我们点火了,不是为了灰,但是灰自然就有。一样的道理,不要总是为自己。 

 

有智慧的人,为自己的时候先去为众生,这样才能使自己得到解脱。没有智慧的人,为自己就直接去为自己,所以他永远达不到自己的愿望。人没有满足的时候,地位越高,越想要更高的;财富也是,越有越觉得穷,还要!没完没了的。我们都要远离世间八法,远离快乐和痛苦,并不是我们不能得到快乐,这其实是一种方法。

 

什么叫远离世间八法,什么叫远离快乐与痛苦?我们特别执着快乐,而去追求快乐;我们特别执着痛苦,而要逃避痛苦,这样的话我们永远脱离不了痛苦,我们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快乐。怎么才能解决?我们不能执着快乐,更不能追求快乐;我们不能执着痛苦,更不能逃避痛苦。我们不执着快乐,不追求快乐,快乐就来了!这就是一种快乐,无比的快乐!我们不执着痛苦,不想逃避痛苦的时候,痛苦自然就离开了。但是这个方法,很多人都不明白。 

 

“是不是修行人都不能有快乐啊?是不是修行人不能解脱啊?”不是!付出与回报也是一样,我们执着回报,然后去追求回报;我们执着付出,然后不愿意付出,这样我们永远得不到回报,永远没有真正的付出。你现在所认为的付出,根本不是什么付出,是一种还债!你所认为的回报,也根本不是什么回报,是一种欠债!实际上都不是真正的回报,也不是真正的付出。

 

那真正的付出是什么?是不要回报的付出。真正的回报是什么?是无穷无尽的回报。它不是求来的,是修来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修功德,可以修福报,而且能修得圆满,我们就都可以成佛了。 

 

佛法里讲的那些道理都很容易,别搞得那么复杂。“每个人都有佛性” 是什么意思?每一个人都可以学功德,每一个人都可以修福报。“每一个人通过修行都可以成佛”是什么意思?每个人都可以学功德,而且可以学到圆满;每个人都可以修福报,而且可以修到圆满。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发菩提心       达真堪布)(五明学佛网:发菩提心       达真堪布)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1.如何读诵阿弥陀经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30~3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20~2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10~1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1~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100~104)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90~9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70~7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60~6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50~5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40~4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