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世间百态

 妙觉:中国首位以佛法救度河南艾滋病人的比丘尼


   日期:2011/12/3 20:2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即使在最苦难的人间,佛陀所代表的觉悟和慈悯,仍平等无碍地安抚着人最深的伤痛,触发着人最深的希望——这便是佛陀悲智的力量

北京的春天,乍暖还寒。坐在对面的妙觉法师包在一件宽大的灰色棉袍里,领口和袖口上打着若干大大小小的补丁。

“呵,不是没有新衣服穿,或者故意要显得穿着破烂,只是我特别喜欢有补丁的旧衣服,像小时候的感觉,朴素的东西让人安心温暖。”她轻轻抚摸着蓝色针线缝制的小补丁,一种清澈的赤子情怀不时从她身上自然流露。

从2004年秋天起,妙觉一直奔波在河南驻马店、信阳、周口、商丘、登封等几大艾滋病高发地,走访了千余户艾滋病人家庭,不但给河南艾滋病患者找来了物质上的补给,更重要的是,她以佛教的知识和智慧给予艾滋病人心灵上的支持,帮他们重建信心,平静积极地生活。妙觉法师成为中国大陆首位以佛法救度河南艾滋病人的比丘尼。

遭受重创的村庄


“大师”、“师父”、“法师”、“菩萨”……妙觉走在河南驻马店上蔡县后杨村时,遇到她的村民都会热情地打招呼,各种称呼都有,她总是笑眯眯地回应:“叫我妙觉就可以了。” 不光是后杨村,遂平、西赵桥、双庙等众多村的老百姓,都对这位比丘尼十分熟悉了。

2004年,妙觉在青海玉树闭关修行后,偶然从凤凰卫视中看到了有关河南艾滋病村的报道。这年秋天,她联系到从事艾滋病救助工作的相关人员,要求一起去村里看看。

妙觉到后杨村时正赶上中秋节。秋天收获的季节,却看见麦田里簇新的坟头不间断地一个接着一个。家人团聚的中秋佳节也只给村民们平添了悲伤的气氛。3天时间,妙觉走访了十多户人家。推开村民家的门,往往迎面就是桌子上摆放的遗像,有大人也有孩子。全村看不到笑颜,众人一脸漠然。后杨村几乎家家都有HIV感染者,这些年他们反复经受失去亲人和等待死亡的痛苦。

“震撼!”两年多过去了,妙觉至今仍然用这个词语描述第一次去疫区的感受。“生命本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但展现在我面前的躯体却如此脆弱无助,没有尊严。”

这些年来,大陆政府在个别艾滋病高发区陆续修建了医院、孤儿院、马路,提供多种免费药物。民间自发的支持力量对于改善患者吃饭和吃药的问题也有所帮助。“但是,死亡对于心灵的创伤是最难愈合的,河南艾滋病患者因为自身病痛和亲人的离散,遭遇的伤痛太重了,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妙觉说。

妙觉要帮助河南地区艾滋病人的念头,愈加强烈。知名防艾专家高耀洁让妙觉分外敬重:“我打算一心追随高老,她走到哪里去,我就跟到哪里。”说起最初的天真设想,妙觉一脸孩子气式的认真。

以佛教力量重建安全感



妙觉第一次拜访高耀洁是在高老丈夫住院的病房里。一同在场的李喜是一位艾滋病感染者,她热情地给大家洗了几个桃子。妙觉接过桃子没犹豫就吃了,陪同她一起去的妹妹一直把桃子拿在手里。事后,妙觉很严厉地批评了妹妹。

后来,熟识后,李喜将妙觉当作最好的倾听者。有一天夜里,与妙觉同睡一张床的李喜,突然哭了起来,她因为输血感染了艾滋病,又通过母婴传染给了自己的两个女儿。白天她可以去忙碌很多事情,忘记痛苦,但是夜晚,难以抑制的伤痛让她忍不住放声大哭。安慰李喜时,由于距离很近,李喜的鼻涕眼泪也溅在妙觉脸上。

平时类似与艾滋病人近距离的接触,或者一起吃饭,妙觉也没有太大的恐惧心理,只有一次她在家里翻看从患者那里借来的艾滋病防治手册时,手指被书划了一道口子,让她有点担心。询问医生后,医生说艾滋病毒在阳光下无法长时间存活,这种情况不会被感染。

“与艾滋病人接触时,完全没有害怕和担心是不可能的,但要按照常识判断出不会被传染的情况,应该多体谅病人的心情,动作语气都不必刻意。”通常妙觉会与患者不带手套握握手,遇到女孩子就拥抱一下对方。

起初,她发动周围的居士,为村民们集资,送米、油和少量的现金。后来,她开始寻求更广泛更强大的佛教力量支持。

2006年春节前夕,妙觉赶到了江西庐山东林寺,向东林寺的大安法师说明了自己的意愿,希望大安法师能从物质上和心灵上都给予疫区病人支持。

第二天,东林寺就拉出了号召僧人捐款的横幅,一天之内募集了五六万元,三四天后共筹集了10多万元。2006年1月19日,3辆车从东林寺出发,寺院监院觉海法师带领了17名僧人,冒着纷飞大雪,进入河南省,依次走访了几个重灾区,给1000多个艾滋病人家庭送去了米、油等生活物资,以及每家200--500元的现金,同时还送去了佛教经书和念佛机等。

今年春节前,东林寺的僧人又给河南当地村民送去了生活物资和现金,以及经书法宝和高僧讲经的影碟。与此同时,广东著名的六祖寺的大愿和尚在听到妙觉请求的第2天,就派了一个小沙弥与她回河南看望病人,随后几位法师带着价值10多万元的财物在灾区发放。并帮助妙觉设立了5个佛堂,购置DVD和电视等设备。

2007年东林寺和六祖寺的河南之行,法师所到之处,发放财物的时候拒绝戴手套,与病人们相处和谐,有的病人拉住法师的手感动得泪流满面,长跪不起。短短半个月,几百人请求皈依。这说明,在民间疾苦的地方,人们对佛教抱有深刻的期待。

妙觉认为,对这些长期被外界隔绝孤立的艾滋病人来说,与获得金钱和药物帮助同样重要的是心灵关怀,是无法替代的精神安慰和安全感。对一个病人来说,愉悦和信心不仅仅是内在力量,也是治病良药。而布施无畏、慈悲和临终关怀,正是佛光普照人间的根本。有一位女患者曾经抓住妙觉的手说,不用带任何东西,你能来看我,我就太开心了,没有人来看过我。

——受创伤的心灵需要被抚慰,遭践踏的尊严值得被重建,待到生命离去时应该自在安详。妙觉在佛教界发起的救助艾滋病人行动,在海内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呼应,有海外居士开始寻找她的联系方式,要求通过她资助河南艾滋病人。

麦子落地总能生根



俗语说,种子总能落地生根。妙觉用佛家智慧帮助艾滋病人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就是播撒种子。如今,她已经初步积累了一套建立简便佛堂于民间广施佛法的实践经验。

上蔡县有一位叫赵伟的患者,原本是幸福的五口之家,后来因为卖血,父母、妻子、儿子全部感染了艾滋病毒。夫妇俩目前靠拉三轮车谋生。

妙觉在与这家人的接触中,发现他们朴实善良,与周围人相处融洽,他们家是村里互助小组的活动地点。夫妇俩出去干活时,年迈生病的父母常常无力照顾孩子,妙觉有时到了赵家,挽起袖子就开始打扫卫生,给他们做营养丰富的素食。熟悉后,又给他们讲佛经故事,开示佛法。后来赵伟把烟酒都戒了,也不怎么打麻将了,全家人开始虔诚地读佛经,并全家皈依。由于有了信念,艰难的生活似乎慢慢也有了生机和乐趣。今年1月,六祖寺法师来的时候,赵伟主动拿出家里的一间房屋,改成佛堂。现在村里经常有人去那里念经读书,或者看往生案例的影碟。

像赵伟家这样设有佛堂的村民,目前在河南艾滋病地区共有5处,犹如5颗善的种子生长在人们心中。佛堂里禁烟酒和麻将,想拜佛念经的村民有了个清净的道场后,同时也增进了村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对于个别想不开要自杀,或者抱怨要闹事的村民,妙觉总会赶去劝慰,告诉他们久病痛苦正是教导我们“无常”,要感激已经拥有的一切,少抱怨,多奉献,活在过程中,心就能够自在,痛苦也就大大减轻,对人友爱才是正道。死亡的快慢不是问题,只要还有一口气,就是修行的机会,就可以放下执著,往前,乘愿再来。这些听似简单的寻常道理,在被艾滋病吞噬的村落里起了不小作用。

两年多以来,随着信仰佛教的村民增多,大家相互影响,长期以来让村干部头痛的干群关系缓和了很多。

以前,每次去领取艾滋病药品的时候,人们总是相互半开玩笑地说:“发老鼠药啦!发老鼠药啦!快吃快死啊!”现在,很多人都开始戒烟戒酒,爱惜自己的身体,面对死亡和生活,态度变得逐渐平和。年轻人建立了一个QQ群,在网上交流用药的情况,有人找到友情,有人找到了爱情和婚姻。

“因为病痛和绝望破罐子破摔的麻木,与真正内心的平静并不一样。后者才能享受生的乐趣。”

艾滋病患者能够接受妙觉所讲的道理,很大程度上缘于对她的信任。她懂中医,常给病人看病,教给他们保养身体的方法,做素食。而天变冷的时候,就会有人给她送来一双厚实的棉鞋。有时候在村里待得太晚,她就在佛堂临时搭一张简陋的床住下,这时一定会有村民来给她铺好被子,打好洗脚水。夜里光线并不好的佛堂里,常有人来和她坐在床边拉家常。

妙觉很享受这分信任,她认为,运用佛法对艾滋病患者进行的临终关怀,不仅仅是在病人临死时才去说法开示,或者超度亡灵,更重要的是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帮助他们理解佛家的智慧,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心,享受生命的喜悦。“其实面临死亡的人眼睛最亮,最容易理解佛法,得到智慧,因为生命要离去时,人会明白:名利毫无意义。”

内心的呼唤与修补



印度的德蕾莎修女,以护佑贫民窟的垂死病人为终身事业,为后人称颂。妙觉坦言,德蕾莎修女就是她为自己寻找的榜样。

曾有朋友问她,出家人保佑众生,在庙里念佛不就行了么?为什么要跑到艾滋病村里去?“这仍然是当代社会对出家人的误解,其实出家人出世,就是为了更好地入世啊。中国佛教的底蕴如此深厚,现实生活与佛教智慧无法分离。比如古代的‘先进青年’济公和尚,不就是四处云游助人么?再比如今年春节出家的陈晓旭,她的选择也是这个道理。或许经过几年苦修后,她将能帮助更多的人。”妙觉说。

与放弃上亿财产和婚姻出家的陈晓旭有些相似,妙觉曾在中国大陆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深圳做过公司,在商场如鱼得水,有过一番成就。初次见面时,眼睑周围细细的眼线在她朴素的面孔上分外突出:“这是我出家前和朋友一起弄的,出家后可绝对不允许。”她大方地一笑。

妙觉出家前的名字叫张玲。世俗生活中,张玲曾拥有世俗幸福的一切外在标准,而内在却是一颗因为童年缺少家庭温暖,极度没有安全感的心。“我处处好强,对人热情,其实只是在掩饰自己的脆弱,要引得别人的关注。”

事业上的成就越大,担负的责任越多,内心的压力与缺失与不安也越强烈——内心的天平太失衡了。此前,张玲一直对佛教很有兴趣,阅读了很多书籍。最终,她决定用出家治疗自我心理问题。1998年9月19日,张玲在河南洛阳的吉祥寺礼上清下净师傅剃度出家,起法号妙觉,字净法。2000年在哈尔滨极乐寺幸遇胜缘,获登戒品。现在,妙觉除了致力河南艾滋病人救度外,还担任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觉拉山密勒日巴寺孤贫医疗站创办人,罗浮山妙觉精舍主持,中华慈悲喜舍功德会筹委等佛界职务。

“不要用高尚无私这些词语形容我,绝对是有‘私’的。通过帮助别人,我在修补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两年多,在河南做的救助艾滋病人工作,让我完全认识了自我,那些内心的情节与空洞终于得到了填补。我现在真的完整了,快乐了。自在知足。”妙觉法师说。

当年一定要去河南艾滋病村看看,埋藏了她一个重要的情结——故乡情结。河南郑州是她父亲的家乡,是她幼年、少年时期一直渴望生活的地方。这两年多以来,她的故乡情结得到了满足。由于长年在河南活动,妙觉与父亲的关系也逐步得到了和解,弥补了曾经缺失的亲情。

“对于得到的一切,我的回报就是把帮助艾滋病人群作为终身事业,像德蕾莎修女一样。”

妙觉希望今后能集聚更大的力量帮助艾滋病人,每一个艾滋病村庄都能建起一个小佛堂。她还筹划能够建大陆首座艾滋病寺院,容纳1000--3000人,可以让病人在里面居住,可以收养老人,收养孤儿,给他们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寺院清净地,也利于病人修为休养。

然而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如果两岸三地的佛教界能联合起来,成立佛教艾滋病救助协会,集思广益,一定能让更多的病人从中受惠。”妙觉说。

http://club.fjdh.com/43975/viewspace-183981.html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