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宣化上人:金刚经浅释(知见不生分第卅一)


   日期:2011/12/22 17:4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金刚波罗蜜经浅释

宣化上人讲述

知见不生分第卅一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须菩提”:释迦牟尼佛叫须菩提,说,“若人言”:假设要有人这样说,怎么样说呢?说,“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那么要有人说,佛说的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在你的意思怎么样啊?“是人解我所说义不”:说,这个人明白我所说这个道理吗?“不也。世尊”:须菩提说,这个人不明白佛所说的这个道理。甚么道理他不明白呢?因为,这个人他没有得到人空、法空、空也空,这种道理,他没明白。
  这个般若,是讲的空理。前边说是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那么现在又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个“见”和这个“相”有甚么分别呢?这个“相”,是以眼见,眼睛见著相,而执著这个相,这个相。“见”呢,这个“见”是以心取谓之见。前边是以眼,这个是以心。这个心要是著到这个见上,这是一种微细的执著;那个相呢,是一种粗的执著。粗的执著啊,就是属于一种皮毛的执著;细的执著呢,是在你这个意识里边的分别执著。所以,皮毛外边的这个相的执著容易去,容易空;而这个细的执著,属于意识的这种执著,很难把它空了。那么很难得把它空了,所以佛又再把它提出来讲,令人不但降心离相,而且也要降心离见。把这个见离了,才能证到人空和法空,和空空的这种的境界上。所以,这一段文要离这个见。
  那么须菩提又说,说这个人不明白佛所说的法,“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呢?甚么原因他不明白呢?“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说是啊,佛所说这个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是一个在俗谛上来讲,是这样讲;要是在这个真谛上来讲,“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在这个中道来讲,这祗不过是个假名而已。有这个人见、我见、众生见、寿者见,其实都是虚妄的;本来没有相,也没有见,不过,佛说般若的妙法,给它假立起来这么一个名字而已。
  “须菩提”: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须菩提,说,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样的人,“于一切法”:在这个一切法,“应如是知”:不单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这样子,就是一切法也应该,“如是知”,“如是见。”像这样子来见解。“如是信解”:也应该像这样子信解。“不生法相。”“不生法相”,就是不生这个法的执著相,不要有所执著。佛说一切法,为众生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呢?所以不应该执著这个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所说这个法相啊,“如来说即非法相”:如来说本来没有法相的,法离一切相。“是名法相”:就给它仅仅起这么一个假名而已,叫一个法相。
  《金刚经》在今天已经快结经了。那么恰巧呢,香港这一位 曾果成 居士也来随喜这个结经的法会。这个《金刚经》在前边所讲的这个空理,这个般若真空的妙理,总起来,有五种的平等。现在把它来讲一讲。
  这五种的平等,第一、生佛平等。生就是众生;佛就是十方诸佛:平等。第二呢,是空有平等。第三呢,是诸法平等。第四是一多平等。第五,就是诸见平等。这一部《金刚经》上,所讲的这般若妙理,就是平等法门。这个平等法门,我们一般人都不明白,所以,就头上安头,在头上又安一个头;相上取相,本来已经有了相了,还在这个相上又加多一个相。所以呀,就变成平等法而不平等了。第一、生佛平等。
  我以前在十六岁那时候,我说过,我写了一幅对联。这幅对联呢,为甚么写的这个对联呢?就因为看《六祖坛经》。那时候看《六祖坛经》,越看越欢喜看;越欢喜看呢,就越看。越看呢,才十六岁那个时候啊,就有一班的﹣﹣我那时候还没出家呢,做居士﹣﹣啊!因为我十五岁才念书,我现在告诉你们,我以前的事情,十五岁才念书,十六岁呢,就讲经。我认了几个字就讲几个字的经。讲甚么经?就讲《六祖坛经》,讲《金刚经》。给甚么人讲呢?哈!很奇怪的,给一些个和尚讲。我一个在家居士就给和尚讲经。为甚么呢?这些和尚,虽然是和尚,但是不认字。所以,他不认字就想要学佛法,也没有地方学去。我这个一个十六岁的,也不是大人也不是小孩子了。那么因为认几个字就给他们讲经。讲《金刚经》,讲《六祖坛经》,还有讲《弥陀经》。天天﹣﹣因为我住在庙上﹣﹣就给他们讲经。讲到这个《六祖坛经》呢,那是“法有顿渐,迷悟有迟疾”那个地方,我就想了,我就想啊,我说,怎么还有顿有渐?甚么叫顿,甚么叫渐呢?顿渐是不是一样的呢?是两样的呢?
  然后我就写了一副对子。这对子怎么说的呢?我说,“顿渐虽殊”:顿渐,虽然是不一样。顿是立刻成佛;渐是慢慢成佛:这顿渐是两样的。“成功则一”:等到成功的时候,顿而非顿;渐而非渐:顿渐都没有了。你一成功了,也没有顿,也没有渐了;渐也不渐,顿也不顿了,这“成功则一”。“何分南北”,又何必分南、分北呢?南方就是六祖惠能大师,北方就是神秀大师。那么当时南方六祖的门人,六祖的徒弟就说,我们这儿才是真的呢!我们这儿才是地道的产品呢!地道,就是最正确了,是真的了。南方六祖大师是讲顿法,北方神秀大师,他讲的是渐法。这么北方神秀大师的弟子,就说我们师父跟著五祖多少十年,五祖所有的心法都是传给我们师父了。
  两方面的徒弟就争,你说你是真的,他就说他是真的。我现在告诉你们这个法,你们无论遇著任何人,不要帮你们师父来争。不要说,哦!我师父是中国来的,这是真正的佛法。你就可以讲,你师父所讲的都是虚妄不实的法,没有法可讲;也没有真,也没有假;也没有是,也没有非,不和人讲是讲非的。要讲这个;不要像当时六祖和神秀大师那徒弟互相争。你就批评我的师父不对,我就批评你的师父不对,这所以就分出有个顿渐。因为我看见这个《六祖坛经》,我就觉得顿渐这个说法很不平等的。怎么又跑出来一个顿一个渐?所以我说:“顿渐虽殊,成功则一”:成功的时候,也没有顿,也没有渐了。
  再者说,那个顿;顿从甚么地方来的?顿,他现在虽然顿然开悟了,他是以前修过,以前生生世世都在佛法里头熏修时间太久了,所以到这时候,他结果了,所以你说他是顿。那个渐,他是渐渐地现在修呢,修成的时候,等他成功那一天也就是顿了嘛!所以我才说,也没有顿,也没有渐。“何分南北”:你何必又分南分北,又有地方的这种区别呢?你说南,哪是南?你说这个地方是南,你到这个南边,这个地方又变成北了。《楞严经》上说,你甚么叫中?你这个中,东看则西,南观成北。哪个是个中?这南北也是,你说是这个是北,你到这个北边,这个北又变成南了。所以也没有南北,“何分南北。”你何必分别这么多,有这么多的分别心呢?这是第一。
  第二、我说:“圣凡暂异”,“圣”就是佛,这叫圣人。“凡”就是众生,这叫凡。“暂异”,这是暂时间两样的。“根性却同”,他的根本那个性都是佛性。佛也是佛性成的,众生也是佛性成的。“莫论东西”,你不要论,说西方阿弥陀佛是佛,东方这一切众生是众生,不要这么多分别心。所以,那《永嘉证道歌》上说:“亦无人。亦无佛。六合乾坤如电扫。”你要明白法了,甚么都没有了;你有所执著,那你还没明白佛法呢!明白佛法,哈!没有可执著的事情。所以就“莫论东西”,不要讲这些个问题了。
  怎么跑出来这么多问题?这一些个问题从甚么地方来的?这都是和那个演若达多是一样的。怖头狂走啊!本来他头没有丢,他说他头丢了。我们这一些个人找佛法,你到甚么地方找去?你转身就是佛法,祗要你转过来身;转过身,所谓转过身就是觉悟。你觉悟了就是佛法;你不觉悟,那就是没明白佛法。没觉悟也是佛法,不过你没有明白而已。不能说没有觉悟就不是佛法。觉悟和不觉悟都是佛法。
  方才说“生佛平等”。这个众生,怎么做的众生?众生是从佛示现出来做众生,怎么样又成了佛?是这个众生返本还原就成佛了。这叫圣凡不二。这第一的生佛平等就圣凡不二。你暂时间在众生的这种分别心上说,哦!这是众生,那个是佛。你要没有分别心了,就生佛平等了。
  空有平等,甚么是空?《六祖坛经》上说:“问空以有对。”甚么是空?有就是空。甚么是有?空就是有。说,这才糊涂呢?讲的空,怎么又变成有了;有又变成空了。这才是糊涂!也不知道是你糊涂?是我糊涂?是他糊涂?你要是不糊涂,你就会觉得空有平等了;就因为你糊涂,所以你觉得这空有,就是空有。空本来就是有;有本来也就是空。你能看,体验得到空有不二,空有平等,也不执断了,也不执常了。你执断就是落于空了;执有就是落于常了。所以空有不二,空有平等,这才是中道啊!这就是中道。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也不碍真空;真空也就是妙有,妙有也就是真空。你想知道这个空,怎么是个空?那空是由有而显空。怎么叫个有?那个有是由空而显有。没有空,也没有有;没有有,怎么会有个空?所以,这空有是不二的;空有不二就是空有平等:这是空有平等。
  诸法平等,因为诸法平等,所以《金刚经》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诸法平等。所以如来他无去无来,也没有去,也没有来;“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这诸法平等。
  一多平等,一也就是多,多也就是一。这一粒微尘就是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一粒微尘,没有甚么分别的。这是在众生啊,愚痴的众生,哦!这是多,那是少。哪个是多?哪个是少?多是从少这儿来的;少是从多这儿来的:这叫一多平等。一多平等呢,就是,所以微尘世界啊,世界也就是微尘;微尘就是世界;世界就是微尘。这一多平等。
  还有诸见平等,甚么叫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没有的。这个诸见平等了。你把这个对症下药,你对这个病啊,来用这个药来治这个病;病没有了,怎么会又用这个药做甚么呢?所以,这药也不要了;病没有了,药也不要了,不需要再吃药了。因为你有病,所以要吃药;你那病没有了,你还吃药干甚么?吃药?吃药反而又多了病了。药是治病的,你没有病了,你吃药;药吃多了一样又会生病了。所以这叫诸见平等。
    这五种的意思,这是《金刚经》的全部经文的意思。在这个《金刚经》还要有一个信字。这个信,这个般若是个空理,你要信;你要不相信这种空理,讲多少也没有用的。你要信,佛法好像大海水似的,唯信可入。你有一个信心,就可以到这大海里边,到这佛法的海里边。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金刚经浅释)(五明学佛网: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金刚经浅释)  

 宣化上人讲漏尽通 

 宣化上人:听闻读诵《地藏经》能得28种好处 

 宣化上人:出家的沙门为什么能断YIN欲呢?外道为什么不能 

 宣化上人:做好这五点,一生无论什么事情,一切护法善神都来 

 宣化上人:只要听见这三个字,就可以破除三惑、消除三障 

 宣化上人:做这十种善事,你不求往生,也会往生的 

 宣化上人:做善事而希望得到好的果报,这是罪业 

 宣化上人:只要能听见此佛名号,就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宣化上人:这种欺诈的行为,会有什么果报? 

 宣化上人:这一类人,今生就会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病痛 

 宣化上人:何如参禅(2) 

 宣化上人:如何参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