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福报功德漏了


   日期:2011/12/24 15: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赚得的钱财,把它放在口袋里,口袋有缺口,钱财漏了;一个蓄水池,它要是有了大的裂缝,水也就从缝隙中漏了。我们积聚的东西,把它放到破箱子或破篮子里,也会漏了。

有的人修福积功德,牺牲奉献,如果不懂得摄心守意,让身口意有了缺漏,善行义举也会随着缺口漏了,殊为可惜。

有的人布施行善,但在布施的时候,心不甘情不愿,让受者的尊严受到伤害,对方不但不感谢你的施予,反而因为你的语言行为刻薄,因此怀恨在心,如此纵有善行,布施的功德也会漏了。布施不在乎物资施舍的多少,在于你的发心和真诚,《贤愚经》有这么个故事:贫女难陀诚心供灯,光明特朗,胜于诸灯,承蒙佛为她授记,将来成佛的名号为灯光如来。真诚的布施就是供养,一分真诚得一分利益,十分真诚得十分利益。愿我们用真诚供养来圆满布施波罗蜜。

你帮人忙,协助别人做了多少好事,但是你一直抬高自己,自我膨胀,别人不服气,反而对你指责议论,这就是你的功德有漏了。《道德经》中讲“上善若水”,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所以我们为人处事,帮助他人,要像水那样的柔和、清澈、随缘,至高处流向低处的这种德性。也告诉我们为人处事不要为了一己的利益,要谦虚低头,必能受人尊重。语云:要成功,何妨低头;要处世,必须忍耐。树木花草都是向上生长,但是成熟的葵花,头是低垂的;成熟的稻穗,也是低垂着头。成熟的人生,往往懂得当低头时就低头。

有的人信仰宗教,受到信仰的熏陶,也懂得要存好心、做好事、说好话、做好人,如此积聚很多的功德福报。如果在某一种情况之下,只要稍遇逆境,他就大发牢骚,心生怨恨,感到懊恼,或口不择言、怨天尤人,故而他的义行福报就会漏了,甚至有的漏光了还无法弥补,真是不值。所以有许多人为什么做好事,却没有好报呢?因为他的身、口、意缺口太多,福报功德自然也会漏了! 

所以我们为人处事要慎言、慎行、慎思惟。

第一、待人要慎言,谨防口业之过。口业是我们四众弟子最容易犯的毛病之一。平时,在家人也都是容易犯口业。你看在家人,没事的时候总是喋喋不休说别人过失,不说心里就不痛快,非得说。有时针对某事越说越厉害,造业太多。这也是我们修行中最大的一个漏洞。

恶语最伤人。一个伤他人,一个伤自己。特别是对方的事情,比如说有个人犯了一种过失,你想去说他,就你想说的这一念,就像人把斧子往空中扔,那斧子能砸到虚空吗?能把虚空破掉吗?破不掉。而最后这把斧子还得落下来,从哪扔出还落到哪地方去,还得砸你自己。这就是自作自受,多厉害的事情!

如果你这一天忍住了,不说什么闲话,而且心里能够放得非常平静,这就是功德。即使你心里忍不住,口要能忍住,它也同样有功德。忍住了以后,心里暧洋洋的,久而久之,功德逐渐地攒满。如果你就是有那么一点好处,刚积攒那么一点好,你说来说去的,慢慢地,就这点东西,也没有了。这心里一片空白,一片空虚。所以一般口业过恶都非常大。更何况说僧众之过,那就更大了。因为僧是三宝的代表,那是我们的命根,是我们的家。就像人坐船似的,本来要渡过苦海,你硬拿刀在船上挖个窟窿,好玩啊!挖来挖去,你能过得了苦海吗?一旦挖穿了,你会沉没在大海里。所以说,说僧众过就这么厉害。我们现在修行就好像在大海里航行一样,说僧众过就等于在海里航行的时候,把船凿个窟窿。过去无始劫我们造的业,我们都堵不过来,更何况你又亲自去凿个洞呢?船哪能不沉没在大海里呢?你何时才能渡过这生死苦海呢?

一句话可以令人成功,一句话也可以让人失败;一句话可以救人,一句话可以害死人,甚至一句话可以造作天堂,一句话可以造作地狱。一句良言,如三冬暖炉;一句恶言,似六月寒冰。说话是一门学问,说话是一门艺术,说话一定要谦虚、感恩、赞叹、随喜,方能福上加福。如果说话伤害到别人,纵有功德,福报也会漏了。

第二、做事要慎行,舍己为人,无怨无悔。只要真实利益众生的事,我们就去做,众生得不到真实利益的事,我们就不去做。我们所做每件事都要经过时空的考验,才能对其善恶下定论。所以做事的人要有长远心,更要有独特的智慧。既已做了好事,就应该好好地把握,不可拿石头砸自己的脚。正如自己的物品,不懂得保养,反而加以践踏,当然好的东西也就坏了。做事是要谨慎,但如果真的做错了,知道就行了,不要一味地后悔,只有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以后再不犯同样的过失就行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世间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事。虽做些有利于社会的事,但还是时常想到自己的利益,或者做了善事之后,再来后悔,福报功德就漏了。

第三、遇事要慎思,念念思惟善法。《地藏经》中云:“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我们凡夫做不到像如来一样如如不动,我们起心动念都在造作善恶业,何况我们的言行。又《佛说十善业道经》中云:“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所以我们凡夫要多思善,少思恶,乃至于只思善,不思恶。既已给别人好因好缘,就要往好处去思想,如果帮助了别人,心中又生懊恼,如此即使身做好事、口说好话、心想好意,但是因为有漏,就如同锅子漏了,碗盘漏了,口袋漏了,你怎么能积聚福报功德呢?印祖开示中也告诉我们“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都是佛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看别人的好处自然思惟别人的好处,永远记住别人对你的好处,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就好比时时刻刻接受阳光的普照。其实有时候福报和功德的积聚就在我们一念之间,凡夫和圣人差别就在这一念之间。

有的人一面赚钱、一面浪费;一面种植、一面践踏。有漏的世间,有漏的众生,保不住功德因缘,世间的功德好事都被我们自己的身、口、意漏了,佛制定戒律就是要清净我们的身、口、意三业。为什么我们修行不上路,不是别人的事,是自己的事。我们没有按照佛的教诫去做,没有好好地持戒。我们净业行人为什么口念弥陀心散乱,也就是这句弥陀圣号的功德被我们自己的身、口、意漏了。所以我们应该时时刻刻谨言慎行,摄身防意,千万不要让三业把我们的福报漏了,把我们辛辛苦苦积累的念佛功德漏了,这是非常重要的。

《无量寿经》云:“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愿我们净业行人三业清净,信愿念佛,莲登上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