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红楼梦》与佛教(下)


   日期:2012/1/4 10:3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作者: 西南隐人 

四、刘老老念了多少佛?

  提起刘老老这个人物,我们便自然会想起她满嘴的佛号。稍有佛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念佛法门修的是净土宗。净土一宗在我国民间具有广泛的基础,信众多为普通劳动者。如今在大陆和东南亚地区信奉净土的人也相当多。

  刘老老虽是农村人,但她对念佛是很诚心的。老老第一次到贾府时,年景不好,迫不得已来“投亲”,但候门似海的贾府是不接受她这个穷亲戚的。初次见面就弄得她战战兢兢遭人赚,看够了白眼,听够了冷语。当听说要见凤姐时,老老一阵胆怯之下不自觉地打了一个佛号。周瑞家的领她来见凤姐,她错将平儿当成了凤姐,在满屋耀眼争光,头晕目眩之下被吓得咂嘴念佛。真见了凤姐,被对方奚落几句后,老老更是赶忙念佛保佑:“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来到这里,没的给姑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爷们瞧着也不象。”此次进贾府,二十两银子便将她悄悄打发走了。

  老老第二次到贾府时,情况有所改变。这时候大观园也修好了,但贾府已是外强中干。一开始老老仍被当作玩物,被一家老小开够了心。由于多住了些日子,与贾府上下有了感情,这才有送这样送那样的,让老人家感动不已。



  到贾府的第一天,正值平儿与周瑞家的谈论螃蟹的事。经老人一算,一顿螃蟹就要耗去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银子,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 一句不经意的佛号道出她平时对佛陀的虔诚。刘老老不仅自己信佛,而且还能讲述佛法感应人间的故事:说自己庄子上有个九十多岁的老奶奶如何因长年吃斋而感动了观音,观音菩萨托梦给她并给她送了一个孙子。老老从贾府回去前,贾家送了她半炕的东西,她十分感动。平儿在一旁为她清点物品,点一样她就念一句佛号,竟念了几千佛。为了报答大家对她的爱护,她发誓回去后每天为他们烧香拜佛,保佑他们长命百岁。向贾母辞行时,老老又得到许多老太太和姐妹们赠送的物品,这时的老人家更是感激不尽,连连念佛。

  第三次来到贾府时,贾母刚好新亡,凤姐也危在旦夕。这时的贾府一派破败,昔日繁华如烟散,真是如梦一场。当听说赵姨娘没了时,老老忙念了句佛号。这时的凤姐意欲将巧姐托负给她,并言巧姐的名字是她取的,就和干妈一样。老老又打了句佛号;凤姐问及乡下的光景如何,老老说全仗了奶奶,还时常给些衣服,第三次打佛语;第四次是平儿怕她把凤姐吵闹到,将她催出屋,老老恍然大悟,念了佛号;最后是凤姐临危,老老在炕前念佛,为凤姐“捣了些鬼”。

  念佛法门的关键是都摄六根,一念专念。念佛的方法可分为实相念佛、持名念佛、观像念佛和观想念佛等几种。第一种为念自佛,其他三种为念他佛。刘老老的念佛,可以说就是一种最典型的持名念佛。

  西方阿弥陀佛翻译过来为无量光佛。是佛都有光,而在迷的众生则无光。光又有身光和心光之分。心光为一切种智,能遍照虚空无边法界。身光则有两种:一为常光,二为放光。常光因所化机不同,其光的大小也不同。因此说:释迦牟尼佛常光一丈,阿弥陀佛常光能照十方界。放光更是因机而设,时间处所不定。

  佛光与凡光(日、月、灯)不同之处在于,其无障碍无时空界限,无有形无形所阻。故有“日光照日不照夜,月光照夜不照日,佛光日夜皆照”的说法。凡光所照,有形世间众生获得生命;佛光所照,众生得智慧大觉,终为成佛究竟。

  “明心见性”即心光初发,见到心光即获得佛法的加被,就见法身,就具备成佛的条件。随着修持的长久,法力的增长,心光会大发,融为心身不二。

  五、《红楼梦》与净土宗

  许多人都以为净土宗好修,不过是念念佛号而已,这样临终即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佛道都这么容易,那任何人都可以成佛了。修净土只念佛,不发心是不行的,发心小了也不行。实际上,修净土是很难的。它对修者的要求很高,是要上根之人才易修成。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中有曰:“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我们从《红楼梦》中念佛修净土的信众当中不难发现,往生彼国者几乎没有,原因何在?一是发心不大,发心大小及修持的高下决定了成佛往生的果报;二是慧根太低,多为“情执深重”,个个都是情种胚子,能获得个有漏果报就不错了,更不要奢谈成佛。信佛之人没有得到佛的接引,这是很可悲的。特别是鸳鸯,尽管其念的是“米佛”,而临终显现的却是秦可卿的亡魂。贾母更是,由于平常不吃斋念佛,连梦都没有,临终才后悔将人间的福已享尽,必堕下道无疑。所以她对凤姐说:“我的儿,你是太聪明了,将来修修福罢!我也没有修什么,不过实心吃亏。那些吃斋念佛的事我也不大干,就是旧年叫人写了些《金刚经》送送人,不知道送完了没有?当凤姐说没有时,她也只有无柰。

  净土发展到后来,只有念佛一项,既不持戒,也不行功打坐,甚至把发愿也给丢了。所以佛陀曾预言:净土宗最后灭。原因就在于它被简单化了。下面让我们再继续看一看《阿弥陀经》是怎样说的:“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此段经文强调修净有三点:一是善根福德要好,即只有上根之人才能往生极乐国土;二是必须执持名号,即一心念佛;三是应当发愿,往生极乐。仍以贾母为例不难发现:她可不是一个拥有善根福德之人,平时不念佛,临终却坦言人应该修行,这虽已有所觉悟,但发心已晚。刘老老执持名号很心诚,但她并非一心不乱,而是波动心一起,名号即脱口而出,根本就做不到一心不乱。至于鸳鸯虽念“米佛”,名号可为念得多矣,心念也专一,但和刘老老一样,其在发愿上出了问题:即一个几乎不发愿,而另一个却发错了愿,把贾母当做观音来认。至于妙玉身边的那些小市民们,他们渴望的是来世有一个男身,其愿心是很小的,终究在六道轮回当中。

  既然净土一宗是要发菩提心的,因此我们从净土各经中就不难发现,发心的大小与功德圆满与否都会影响往生极乐国土的层次。《无量寿经》将其分为上、中、下三辈。上辈者必须是舍身出家的沙门行者,须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此辈行者,临终前是阿弥陀佛真身显现。行者被接引后,在极乐国土还有自在神通等智慧。中辈者虽不如出家沙门,但也由于发心之大,临终时亦可获化身佛的接引。下辈者也需发菩提心,但临终时就被动得多,其只能在梦中见到佛陀而往生彼国。

  净土一宗最适合缺少资粮的信众修行。因为他们倍感现世痛苦无期,急需有救苦救难的菩萨救出苦海,以求解脱,往生到一个清净的国土。释迦牟尼对弥勒描写人间苦难时亦说:“我悲此土众生,尽其形寿,为心走使;无田宅,忧田宅;无财宝,忧财宝;无眷属,忧眷属。适然得之,又忧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惟己之神识,独生独死,独往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或有勉修福田,情执深重,但求人天有漏果报,只增生死,不出轮回。……此皆不了佛智,不信佛语,不拔生死轮回根本,迷没愚痴苦海,无有出期。”(《无量寿经》)这也就是娑婆界的性质,即轮回无期,众生在迷不觉。

  西方极乐国土真那么好吗?对于在世受苦受难的众生来说,那的确是一个美好的去处。那里没有烦恼,有的是七宝莲台,有金砂铺地。由于佛力化作,虚空界住有众鸟,其鸣如佛声说法,其界法音悦耳。除了阿弥陀佛能放无量慧光外,还有两位大菩萨,即观世音与大势至护持左右。所谓佛就是大觉悟者,在世的最大觉悟不过就是先要了脱生死,因而在生死关头也最能体现众生悟性的高下。贾母临终虽有觉悟,但只是渴望修福,远未达到了脱出期的大发心。她的果报正如佛陀所言:“或有勉修福田,情执深重,但求人天有漏果报,只增生死,不出轮回。”发心太小,更何况是发心修福,只会增加生死的次数,终究不出轮回之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红楼梦       佛教)(五明学佛网:红楼梦       佛教)  

 普献法师:佛教与人生哲学 

 普献法师:佛教徒的财富观 

 圣轮法师:有机农业保健康 有机佛法清心丹─ 佛教的「有机 

 洪启嵩居士:佛教的神通 

 其它:佛教中镜花水月的喻像(董良) 

 其它:论佛教的孝道思想(远尘) 

 其它:论佛教的财富观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附:佛教三字经(全文)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余韵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叙述古德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劝学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器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