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授三皈依五戒仪式


   日期:2012/1/28 8:5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三皈五戒仪式大约从58分钟处开始)


                                          三皈五戒仪式

                                           净土法门法师主持

  现在我们就做个仪式,做仪式我就不能坐在当中,坐在当中那变成皈依我了。好,大家起立。我们人多,在大乘法教学里面,我们懂得形式不重要,实质重要,这是连我们新加坡纳丹总统都知道。有一次他跟我吃饭,他就讲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这是内行人讲的话,外行人他不懂。所以,仪式可以简单,我们人多地方小,我们向佛像行三问讯礼就代表三拜。大家跟着我,向佛像行三问讯礼。诸位都有皈依证,皈依证上有誓词,跟着我念,念一遍拜一拜。

  阿阇梨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向佛像一拜(问讯)。

  阿阇梨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再向佛像一拜(问讯)。

  阿阇梨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向佛像行三拜(问讯)。好,礼成了


  (三皈的人请坐下,受五戒的请起立)。受五戒的同修跟着我念誓词,受五戒法,跟着我念: 

  阿阇梨存念。如诸圣阿罗汉。乃至命存。不杀生。不偷盗。不欲邪行。不虚诳语。不饮诸酒。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不杀生。不偷盗。不欲邪行。不虚诳语。不饮诸酒。亦如是。此即是我五支学处。是诸圣阿罗汉之所学处。我当随学随作随持。
  向佛像一拜(问讯)。

  阿阇梨存念。如诸圣阿罗汉。乃至命存。不杀生。不偷盗。不欲邪行。不虚诳语。不饮诸酒。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不杀生。不偷盗。不欲邪行。不虚诳语。不饮诸酒。亦如是。此即是我五支学处。是诸圣阿罗汉之所学处。我当随学随作随持。
  向佛像一拜(问讯)。

  阿阇梨存念。如诸圣阿罗汉。乃至命存。不杀生。不偷盗。不欲邪行。不虚诳语。不饮诸酒。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不杀生。不偷盗。不欲邪行。不虚诳语。不饮诸酒。亦如是。此即是我五支学处。是诸圣阿罗汉之所学处。我当随学随作随持。
  愿阿阇梨证知。我是优婆塞(夷)。皈依三宝。受五学处。

  师云:好。

  答云:善。

  向佛像行三拜(问讯)。

  好,请坐。这里面我们的法名都用"妙音",妙音是出在《无量寿经》最后一品里面,这是佛替我们起的法名。世尊告诉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之后,将来在那边修行证果成佛,到他方世界去教化众生,都叫妙音如来。所以诸位将来果上都是妙音如来,现在我们因上是妙音居士,因果都相应。所以用这个名字。这个名字是佛给我们起的,《无量寿经》后面有,每一次读《无量寿经》,你的名字在《无量寿经》里面,很殊胜。我们念佛回向。

 



                                          三皈五戒仪式

                                             净土法门法师

          新加坡博览中心第二厅(共一集)  2006/9/24    编号:16-24-01

  诸位善男子、善女人,今天是大会为大家举行一次三皈五戒的传授。这是一个希有的因缘,通常在这种大型讲演活动当中,是不举行这些仪式的。今天我们情形特殊,加上这样一个节目,实在讲还是有必要。

  我学佛五十五年,讲经弘法四十八年,昨天也曾经跟诸位做过报告,我学佛的因缘比较上特殊,是从学校教学当中明了佛法。在没有明了之前,我们年轻的时候排斥佛法,以为佛法是迷信,对社会是没有贡献的,所以根本也就没有意愿去接触。自从上了方老师的课之后,才知道佛法是高深圆满的哲学。不但对于社会有贡献,确实能够帮助一切众生,化解一切疑难的问题。疑难问题里面最重要的是生死大事,让我们彻底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这是希有难逢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完美的教育。

  但是我们看看现代学佛的同学,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修学好像不是世尊教导我们的,也难怪社会大众对佛教产生了严重的误会。由于误会自然就产生排斥,认为佛教是消极。我们表现的确实是消极,为什么?佛陀的教诲我们没有做到,所以在这么多年来,我们深深的反省,出家的同学没有戒律,在家的同修没有善行,这个原因究竟在哪里?为什么过去无论在家、出家学佛都有非常殊胜的成就,现在为什么没有了?这是大问题,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认知的一个问题。

  我们从经典里面读到的,世尊告诉我们,「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由此可知,世尊的教学非常重视次第,由浅而深,由约而博。就像我们受学校教育一样,一定是先念小学,再念中学,最后念大学,有次第的;世尊教学亦复如是。他老人家当年在世,从鹿野苑开始度五比丘,讲阿含,阿含时十二年,这十二年是佛教的小学;其后接着又八年的方等,这是佛教的中学;再接着二十二年的般若,那是佛教的大学;最后的是法华、涅盘,那是佛教的研究所。可见得他老人家一生教学是有次第的,逐渐逐渐把我们的层次、灵性,不断的向上提升。所以才教导我们,在灭度之前,阿难尊者向世尊请教,佛在世的时候,我们以佛为师,佛不在了,我们以什么为老师?佛说了两句话,「以戒为师,以苦为师」。这我们明白了,佛的心是禅,禅就是般若,佛的言语是教,佛的生活行为是戒律,所以戒是佛身,教是佛言,禅是佛心。

  小乘经典在中国翻译的相当完备,我们跟南传巴利文经典做一个比较,它比我们多一点,多得很有限,这也说明翻译很完整。在隋唐的时候,小乘有两个宗派,有成实宗、有俱舍宗,大乘八个宗,所以在中国佛教有十个宗派。可是小乘这两个宗,唐朝中叶就衰了,唐朝末年以后就没有了,所以现在许多同学不知道中国有小乘。

  中国历代高僧、高士,高僧是出家人,高士是在家居士,修行开悟证果的实在是不少。他们没有学小乘,怎么也能成就?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把它搞清楚,原来中国放弃小乘的修学,而吸收了儒家跟道家,用儒跟道代替小乘。在从前学佛,无论在家出家,没有一个不念儒书的,没有一个没有道家的基础的,所以他进入大乘没有问题,而有成就。现在到了我们这一代,问题出来了,儒没有了,道也没有了,小乘也没有了,直接就等于说是你没有念过小学,没有念过中学,一下就进入大学,念几十年,念一辈子,都没有成绩可言,毛病就出在这个地方。现在我们要想成就怎么办?还是要遵遁佛菩萨、祖师大德的教诲。小乘经太多了,学习确实没有中国儒跟道的简单扼要好学。我们现在就感觉到,在家居士十善业道做不到,出家的同学们沙弥律仪做不到,这就是我们一生修学不能成就的原因,纵然是念佛法门也不能往生。

  早年我在台中跟李老师住了十年,老师常常说,这些话是对台中莲友们所说的。我在台中那个时候,台中莲社莲友有二十万人,是个很大的团体。我去的时候有二十万人,我离开的时候有十年了,人数增加到五十万人,这么大的团体。老师教导大家说:我们同学念佛的人,真正能往生的,一万人当中只有二、三个。这个很不成比例,原因是什么?虽然天天念佛听经,不如法!

  什么叫不如法?没有真正能够依教奉行,这个「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诲,我们没有依照他老人家的教诲去做。他教我们以戒为师,三皈五戒做到了没有?没有做到。学佛一定对于释迦牟尼佛要认识、要了解,他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好榜样。戒律是不是释迦牟尼佛制订的?一般讲是,佛制订的。佛凭什么制订?决定不是自己意思,不是自己的创作,不是自己的发明;而是依于性德。

  昨天跟诸位同学说过,《华严》、《圆觉》,佛都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本来成佛」,佛眼睛看大家都是佛,中国古人所说的「人性本善」,所以不但是佛教,不但是儒、道,世界上所有宗教创教的这个人,为我们制订的戒律统统是性德,就是你自性里头本来有的。只要你把妄想分别执着都放下了,你的起心动念、你的言语造作跟一切诸佛如来无二无别,是你的本善、是你的本性。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是你自己的德相自然的流露,所以不是佛制订的。

  佛的日常生活,你把它记录下来,纯善无恶,那就是戒律。我们迷而不觉,迷而不觉,我们的思想言行怎么能够跟性德相应?学佛就行了。佛怎么做的,我们学他,那就是性德。虽然我们没有见性,但是我们所行的跟性德相应,跟性德靠近,这个样子对于帮助我们见性就有很大的帮助。所以经典一打开,你看佛都叫着「善男子,善女人」,这个善是有标准的,十善业道。十善业道统统落实,你才是善男子、善女人;十善业道没有做到,也称你善男子、善女人,提醒你,希望你能够自觉,希望你能做到。用意在这个地方。

  为什么我们今天在家做不到十善,出家做不到沙弥律仪?我们的根没有扎稳。佛的根就是十善业道,可是佛毕竟比世间法是要高一点,所以先要长世间法的根,在佛法就是小乘的根。这些年来我们极力的提倡,我们自己也非常认真努力学习,扎根。头一个要扎的根就是做人,做个好人,做个善人,儒家的《弟子规》必定要学!《弟子规》做不到,你的思想言行与性德完全相违背。与性德违背,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我们的功课都没有学到。不但是没有学好,都没有学到。如果真的是与十善业相悖的,那就是十恶。天天造十恶,你要付出惨痛的代价,惨痛的代价什么时候付出?死了以后堕三途,饿鬼、地狱、畜生。地狱上品十恶,饿鬼中品十恶,畜生下品十恶,你说怎么得了!这就是你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所以我们今天从哪里学起?从《弟子规》。《弟子规》是性德的教育,字字句句都是性德的自然流露,自己本来就是这样的。佛做到了,圣人做到了,我们本来是圣人,本来是佛,现在因为没有做到,变成这个样子。明了之后,我们的惭愧心就生起来了,不能不认真努力去学习,这是第一个根,比什么都重要。第二个根,道教的《感应篇》,《太上感应篇》,偏重在因果的教育,这个根要扎,为什么?你有这个根,起心动念你会想到因缘果报。动一个善念,这个念头遍法界虚空界,不要以为我动一个恶念,没有人知道,天地鬼神都知道,没有一个不知道的。动一个善念亦复如是,你为什么不动善念,去动恶念?这错了。所以因果教育非常重要。

  这两个根扎下去,再扎第三个根。第三个根是外来的,从印度传过来的。前面两个根是中国固有的,尤其是弟子规的根,在中国是五千年的历史,根本的根本。我们把它做好,这对得起祖宗,这才真正谈得上孝道。我们不能够把它落实,我们不孝祖先,我们不敬师长,那怎么会有成就?

  有人向印光大师请教,学佛契入有没有什么秘诀?印祖说得很好,有,两个字,「诚敬」,真诚礼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要诚敬,没有诚敬就不得利益。我在讲经的时候,也把这个事情向诸位做过报告,我学佛非常幸运,没有走冤枉路。学佛是非常的辛苦,因为自己没有福报,一个人逃难到台湾,举目无亲,要靠自己工作才能养活自己。待遇非常微薄,仅仅供给自己吃饭,多余的力量没有。

  听说方东美先生在台湾是个有名的哲学家,在台湾大学任教,我给他老人家写了一封信,我还有一篇文章寄给他看,希望我能够利用工作多余的时间,去旁听他的课。就这么一点要求。一个星期之后,他回我一封信,约我到他家里谈话,我就去了。他问我,问我的学历,我说我初中毕业,高中念了半年,因为战乱失学了。他摇头,他说你没有欺骗我?我说我诚诚恳恳向老师请教,我不敢欺骗老师。然后他告诉我,他说你写的文章我看过了,你写的信我看过了,我们台湾大学的学生写不出这个文章,也写不出这种信。他说你如果想到学校去听课,现在的学校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你会大失所望。我听了这个话,心里很难过,老师拒绝了。我的表情老师也看到了,最后方老师告诉我:这样好了,你从下个星期起,每个星期天到我家里来,我给你上两个钟点课。所以我跟方老师学哲学是在他家里小客厅,小圆桌上,一对一教的。这个出乎我意料之外,我不敢想象。

  为什么方先生这样对我?我跟他无亲无故,自我介绍的。他这么样的认真、爱护,我非常感激。到以后学佛,看到《印光大师文钞》,我明白了,我们对老师就是一个恭敬,就是诚敬两个字。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我有十分诚敬,老师回给我的也是十分。以后我认识章嘉大师,章嘉大师也跟方先生一样,每个星期天给我两个小时,我跟他三年,三年如一日。真诚恭敬不吃亏,占很大的便宜。我到最近才恍然大悟,为什么老师对我这么好。最近怎么才觉悟?因为最近我年岁大了,跟我写信要求的人多了,也给我写信,我一看那个字潦草,草得到我有几个字都不认识。这怎么行!一看,心浮气躁。我跟老师的信件都是毛笔楷书,恭恭敬敬写的,所以我现在才明白,大概从前方先生、像章嘉大师弟子们给他写信,没有我写得那么规矩,没有我写得那么恭敬。所以诚敬是入德之门。

  诚敬是小时候父母教的。对人真诚,对人要恭敬,对什么样的人都要恭敬,决定不可以心浮气躁,心浮气躁学不出东西出来,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所以要很认真的把自己的根扎好,要要求自己自我落实《弟子规》,落实《感应篇》。从前了凡先生,《了凡四训》里的功过格就是《太上感应篇》,每天反省,每天检讨,一定要把它落实,改变了命运。

  有这两个根,再加上十善业道,不难。所以我现在劝人,一年的时间把三个根扎好,一年第一个四个月落实《弟子规》,第二个四个月落实《感应篇》,第三个四个月落实十善业。你有这三个根,无论是学儒、学道、学佛,你肯定会有成就。出家的同修还要百分之百的落实《沙弥律仪》,你才是真正的出家人。所以出家人四门功课、四个根,在家同修三个根。没有这个根,你遇到再好的老师都是枉然,天天读经拜佛也没办法,为什么?你的烦恼习气断不了,你一身的毛病、过失,你自己不知道,自以为是,这就错了。

  三皈依不是容易的。净宗学会最初在美国成立,成立的时候我写了个缘起,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必须要学习的行门,我们提了五门功课。第一门净业三福,第二门六和敬,第三门戒定慧三学,第四门六波罗蜜,第五门普贤菩萨十愿,也要按顺序、按次第。第一个净业三福,三条第一条还没有入佛门,第一条是善人,就是善男子善女人。标准「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现在有一些人问我:法师,你讲佛就好了,为什么要讲儒、又讲道?我说儒跟道都是佛教我讲的、教我学的。在哪里?就在第一条,孝亲尊师,儒家的《弟子规》;慈心不杀,道家的《感应篇》,后面教我们修十善业,所以前面一句三个根。你有这三个根,才真正是善男子、善女人,可以提升了,提升入佛门,「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有这三个根才可以接受三皈,才可以受五戒,没有这三个根不行,那受三皈,叫名字三皈,名字就是有名无实,这一定要知道。

  那我们今天三皈先受了,五戒也先受了,受了以后怎么办?学,这在过去章嘉大师告诉我,三皈仪式给我举行了,五戒没有。他只告诉我,形式不重要,五戒你学,学一条做到了,这一条你就受了;你能够做到两条,那你就受了两条。佛教重实质,形式不重视,这是章嘉大师告诉我的。以后我到新加坡来,第一次跟我们纳丹总统见面,在一起吃饭的时候,那个时候他还没有做总统,他以前是驻美国大使,退下来之后,有天在一个宴会上我们坐在一起吃饭。坐在一块,他告诉我:他在宗教里头最喜欢的是佛教,他说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我听了之后寒毛直竖,因为这个话第一次听到是章嘉大师告诉我,第二次是纳丹总统跟我讲的。以后他做了总统,做总统我们曾经见面很多次,都很熟悉。

  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是接引那些没有学佛的人。因为佛教它是教育,教育只闻来学,未闻往教,真正好老师绝对不会招生,招生还得了!你有多大的本事,你敢招生?佛都不敢招生,谦虚。那怎么样教人家知道?就做种种的仪式,像唱赞、仪规来表演,赞颂三宝功德,让别人听了之后受了感动,自然进来。所以用这种方式来接引,决不是勉强的。特别是我们要以身作则,我们要真正做一个善人,真正做一个持戒的人。

  儒家教学是以仁义为根本,「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仁者爱人。你要从内心里面真诚心爱护一切众生,要知道爱人,爱人就不会害人。义是什么?用我们今天的话说,义就是持戒,义就是守法,义者循理,一定要遵守性德,要遵守大自然的规律。戒律是自然的规律,一切善法纯粹都是性德自然的流露,断一切恶、行一切善,这是义。

  在在处处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尤其是今天这个动乱的世界,我们怎样帮助这个世界恢复到安定和平,都在我们自己个人,不要求别人。求人难,他未必肯答应你,从自己本身做起,我们做一个和平的使者。从什么地方做?就是以爱心,持戒行善。行善不要花钱,见到人,无论在什么地方见到人,以善意看他一眼,给他点点头,这就是世界和平的起点。心善,容貌善,行为善,这就能改造世界,这就能帮助世界化解冲突,恢复安定和平。对一切人、对一切事要有这样一个心态,我们只要把净业三福前面这两条做到就行了。你就能感动人。

  所以受持三皈,三皈是佛,你进入佛门来,我们拜老师,受持三皈是拜老师,谁是老师?佛是老师。不是拜哪一个人,拜哪个人,那就错了,完全搞错了。我们以佛为师,佛是谁?佛是你自己,不是别人,这一定要懂得。唐朝时候六祖惠能大师传授三皈,他不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不念这个誓词。你们在《坛经》可以看到,他教人念「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我们能够想象得到,佛法传到唐朝时候有七百年,时间也够长。这么长的时间,佛法就有很多人产生误会,因为你说佛,大家会想到佛像,那皈依佛。法,你想到经典;僧,就想到出家人,这就是全搞错了。皈依是皈依自性三宝,这外面的叫住持三宝,这不是我们真正皈依处,我们真正的皈依处是皈依自性三宝。自性三宝,佛是觉悟的意思,佛是觉,皈依觉。告诉你,从今之后,起心动念你要依靠觉悟,你可不能依靠迷惑颠倒。所以皈依叫翻邪三皈,我们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自性觉。

  那我们现在没觉,没觉就依经典,经典是佛的言语,佛所教导我们,那是觉悟,那是自性觉。我们的自性觉,跟释迦牟尼佛自性觉是一不是二。我们没有觉悟,依靠他的教诲,就是在练习自性觉,是这么个道理。皈依法,法是自性正,正知正见,我们从邪知邪见回过头来,依正知正见,这是皈依法。第三皈依僧,僧是清净的意思,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我们从染污回过头来,依清净心,这叫皈依僧,这才是真正皈依处,诸位一定要懂,不能不知道。三皈这个意思,我们曾经讲过两次,有光盘流通,还有两个小册子专门讲三皈传授的,希望大家多看,不要搞迷信。

  我们是以三宝为师,最重要的是以自性三宝为师。我们在没有开悟之前,我们自性三宝没透出来,那我们要依佛;释迦牟尼佛他完全透出来,依他为师。所以千万不要有个误会,今天在这里皈依,净土法门法师来传授,我们都是皈依净土法门法师的。你说这句话,将来会堕地狱,不可以,要记清楚。为什么堕地狱?我皈依净土法门法师,他是我的师父,他皈依那个法师,是那一家的师父,僧团就要闹分裂,就要搞小派系了。佛法是和睦的、是和合的。你在和合里面搞分化、搞破坏、搞分裂,你就是破和合僧,罪过?戒律里面讲,堕阿鼻地狱。我都把话讲清楚,不害你们。所以在这里不是皈依净土法门法师,是皈依三宝。净土法门法师在此地是代表僧团给你作见证,你在这里宣誓,我在这里监誓,你千万要搞清楚,你把监誓人看作我皈依他的,你不是搞大错特错?哪有这种道理!

  住持三宝,每个出家人我们要是尊重,他自己持戒不持戒与我不相干,他自己修得好修得不好,与我也不相干。我一看到这个形象,马上提起什么?自性净。一看到出家这个形象,我立刻就想到,我要反染污,从染污回过头来依清净心,依清净行,这就对了。不仅仅看到佛经是法宝,看到所有的书籍,只要一看到书,我就要提醒自己,我要正知正见,从邪知邪见回过头来,我要依正知正见,你就真的皈依,它提醒你了。佛像也是提醒我们,看到佛像我要依自性觉,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叫三皈依。可不能搞错。皈依之后,你就认真先学善,要认真学,要不然你对不起释迦牟尼佛,你对不起自己,自性三宝你对不起,你对不起释迦牟尼佛所传的住持三宝,你对不起。从哪里做起?记住,净业三福头一句,从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怎么个落实?就是我跟大家讲的,《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

  这两天蔡老师在此地跟大家讲解《弟子规》,这个因缘非常希有,诸位一定要认真听,从这个地方扎第一个深根。然后再扎第二个根,《感应篇》,再扎第三个根十善业道。这三个根扎下去,根深蒂固,你将来的前途无量。学习,一定是一个老师,专。「教之道,贵以专」,老师太多了,教不出来。一个老师,一个路子、一个方向,两个老师就是两条路,三个老师三岔路口,四个老师十字街头,不知道走到哪里去了。一定要懂得老师只有一个。我学哲学一个老师,我学佛学也是一个老师。以后找到李老师,是我头一个老师他老人家过世,圆寂了,他教了我三年。我的佛学底子是章嘉大师培养的,跟他老人家三年,他过世之后,我再找到第二个老师。第二个老师他教我学讲经,所以讲经是从第二个老师学到的。但是如果没有第一个老师三年的基础,我在李老师会下十年,也不会有什么大成就,根重要!根深蒂固。

  所以一切美好都是性德。那我们讲到现实,现实是特别是中国的同修,中国非常有前途,中国的文化会在世界上浮现。所以大家第一个要想到的,中国自古以来礼义之邦。那我们出来有没有礼貌?如果大家看到我,一个个都挤上来,这个秩序就乱了,在外国让人家看到,中国人怎么这么没有秩序?不但我们自己不好意思,连中国的脸也挂不住了。所以一定要有秩序、要守礼,给外国人做一个好榜样,希望我们同修要重视这一点。

  这一次到机场来,在接我下飞机的时候,看到机场有四、五百人,没有秩序。有很多人国外的,没有看过,看了很惊讶,我告诉他们大家很平常,因为我知道。我大概在七、八年前到上海,那个时候上海新机场还没有,老机场虹桥机场。我去的时候还相当保密,不知道消息怎么走漏的,一下飞机,机场三千多人欢迎,还拉了个红布条,挤得差不多把我挤了二十分钟,我走不出去。我经过这个场面,我很了解,所以一定要有秩序,有秩序我们大家都可以见面,我用一点时间,每个人面前我都会走过。一挤成一团的时候,这就没法子了。

  特别是在国外,一定要重视良好的秩序。我们见面的机会会很多,特别是最近这些年来,我们用网络、用卫星做远程的教学。所以几乎很多认真学习的同学,天天都在荧光幕上见面,诸位有问题可以传真给我,我们每个星期五有两个小时专门解答问题。这个解答有光盘流通,而且也有写成书本,《学佛答问》好像现在已经出到第三册、出到第四册了。对于诸位学习都很有帮助。

  所以真正学习不一定跟在我身边。我告诉诸位同学,蔡礼旭跟我学习十年了,没有一天在身边。都是拿到录相带、录音带、光盘自己在家里学,学得非常认真,比天天跟在我身边的还有成就。跟在我身边的人天天都胡思乱想,他不在身边,他专心,他成功了。这才是真正的要紧,真正传法的人。我们不能够不知道,要懂得修学的方法。所以三皈学了之后、五戒学了之后,还是回过头来,三样东西三个根,儒释道三个根,《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这三个根扎稳了之后,五戒就圆满了。出家同学再用半年的时间,认真落实沙弥律仪,你是真正的佛弟子。释迦牟尼佛承认,龙天善神承认,这样就好,所以不能够产生误会。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至善圆满的教育,我们一定要把佛教带回到世尊当年的多元文化的社会教学。它不是迷信,它对社会、对人类有很伟大的贡献,对化解冲突、社会安定、世界和平,是最重要的一个力量。从自己本身做起,再去影响你的周边的人,这就是自利利他,自行化他。希望同学们,我们从今天起大家发心,认真努力,对整个世界的安定和平做出伟大的贡献。我今天的话就说到此地,我们下面做一个仪式。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三皈五戒)(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三皈五戒)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 

 竺摩法师:净土法门的信和疑 

 慈法法师:净土法门的三种殊胜利益:往生、成佛、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