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终南山之行随笔:茅棚见闻


   日期:2012/2/19 21:0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终南山之行随笔——茅棚见闻

 

最后面的文字最精彩,这个时代,各类炒得红红火火的事与人,让头脑冷静一下


  西安的居士们定期供养终南山住茅棚僧人的衣食住行药等,很令人赞叹和感动。不要以为,出出钱,买点东西供养就可以了。秦岭山脉的终南山,你背着数十斤的东西爬山看看。别说数十斤,即使是几斤的豆油、大米、白面等,翻山越岭地走,真的是个苦差事。若是大家没有佛教信仰,我相信没有人愿意受这样的累吧。首先,由衷的赞叹和随喜西安的居士们,虔诚供养三宝的精神!


  茅棚,在学佛之初对于我来说,是特别的神秘莫测。暗地里始终在猜测,在深山老林中,渺无人烟的世界里,住茅棚的僧人们吃什么?用什么?遇到野兽怎么办?为什么要住茅棚呢?住了茅棚怎么修行呢……一连串的问题困扰着我。 

虚云和尚曾在鼓山住过多年茅棚,曾达到不食人间烟火,也在终南山住过茅棚,入定很久。自己的皈依师父,宣航晚融老和尚,也曾在文革期间,在鼓山住茅棚八年。直到照毅老和尚的出现,我才略知,没有一定的修行功夫是不能住茅棚。也知道,如经书所言:末法年代,三乘圣人,入山林的道理了。随着时光飞逝,自己懂的东西也多了点。知道有修为的人可以,一年不吃饭,数月吃一顿。也见过有在家人辟谷一年。原来,获得生存途径的营养,并非一定要依赖食物。也许,有了这样的能力,就是他们能入山林,住茅棚的本领吧。

 佛说阿练若,也指出僧众住阿练若的种种好处。对于一个凡夫来说,常住阿练若,有助于修行和利于解脱。我们国家历史上的很多禅宗祖庭,都选择了在深山密集之处,风水绝佳之地。我曾疑惑,古时没有任何交通工具,这些祖师们是怎么找到这样的好的地方呢?如江西的云居山、终南山的净业寺等。看来,能找到这些龙象辈出的福地,绝非凡夫所能知之。也就是说,没有修行上的禅定功夫,没有大神通力,是很难找到和发现的。另一个这些极其偏僻的深山之中,又如何能吸引众多僧众前来参学、问道、和合供住呢?我们有句俗语说:名山之地僧占多。而往昔的阿练若,今天差不多都变成了旅游的圣地。交通工具的发达,想去哪里就去那里。上不去怎么办,还有索道呢?而茅棚,似乎可以避免,旅游之地的厄运。

 西安的居士定于19日供僧,在电视塔一超市外集合。我早早的赶到,只有我一台车。有三人在商议着什么,我感觉应该是参加供僧的居士就下了车,无我师兄和我打了招呼,算是确认了我的参加。一会功夫大家纷纷赶来,也热闹了起来,我无事可做,就拍摄几张相片吧。有师兄给我安排去最高峰的地方供僧,我想了想自己的体力不好,同车的人还不如我,经过和无我师兄商议,他当机立断又做出了新的决定,将我安排到了大部队中。这次参加供僧的居士有40多人,供养的物品有食品、日用品等。八点多车队开始出发,我紧跟在头车后面,是一个特种兵退役师兄开的车,他人非常好也相当热情。

 

  进山的路不是很畅通,外地人根本不知道应该怎么走,没有本地人带领是不行的。当地老乡浓厚的乡音,一时无法听懂。也有很多登山族,成群结队的赶来,看样子户外运动,在西安十分盛行。前方的路大塌方,车辆只能停在路边,向着山里进军也开始了。西安居士的供僧组织的非常好,人员分工明确,队伍的前后,都有负责人照顾。体力好的就多拿些供养物品,体力差的就少拿一些,大家都没有怨言。在村口附近,大家坐下来休息,吃东西,已经是中午十一点多了。之后组织者商议好,告之了注意事项,也通知了活动时间为五个小时。


   我背着大摄像包、相机、腰包,跟在了队伍最后面。一是为了拍摄,二是登山的路背着差不多有20多斤重的东西,有些吃不消。一路上登山族不断,我觉得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住茅棚者来说,谈不上是寂静而幽雅的修行环境了。因此,对这里的茅棚环境产生了疑问。


   西安的居士告之,这里住茅棚的大多为东北出家师父。途中见到一个茅棚无人居住,听说师父不在。终于到达了一个由几个比丘尼居住的茅棚,看起来条件蛮好,水泥砖头房子,有围墙和院子。应该称不上是茅棚了。确切点说,是山里的小庙,还差不多。西安的居士们很有素质,提前决定不准在山里的茅棚吃东西,怕给师父们带来麻烦。这一点,相当好,值得提倡和赞叹。这个所谓的茅棚住着四位东北来的比丘尼,其实,比丘尼是不能住茅棚。对于行脚、乞食,单独的比丘尼也是不允许和不方便。比丘尼必须依附在比丘的教化下,进行修行。如佛陀所规定的八敬法,比丘尼不遵守八敬法,佛陀比喻为,人天之大贼。另外,比丘尼需要半月半月,在比丘僧团处请教诫。所以,对于普通的尼众来说,是不能住茅棚。在《空谷幽兰》的书中,介绍了一位比丘尼。这位比丘尼持《金刚经》,90年代圆寂后火化,心成了舍利。如果比丘尼修为程度都能达到,她这个样子,住茅棚是没有问题的。而修为的程度怎么样,也只有自己知道了。佛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在茅棚里喝水,吃着师父送来的柿子(这种柿子漫山遍野都是),还有特别好吃的野生猕猴桃。我决定不走了,因为听比丘尼师父说,山里的比丘师父(大约31人),都去了香港做法会,弘法利生去了,茅棚都空着呢。本想,找真住茅棚的师父们聊聊。听到比丘尼师父,喜悦而自豪的告知,我顿时失望了不少。看来,这里是无法找到真正住茅棚的师父了。

大家要继续爬山,去别的地方做供养,我不走了。想在这里呆一会和这些比丘尼师父们聊聊。我接触佛教也算时间不短了,各种各样的僧人也接触了不少。仅凭观察,就能知道是否是真修行人或是怎么样。比丘尼师父对我说了很多,让我去他们僧团的网站去看看。我几乎晕了头,住茅棚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宣传,让大家都知道,我在这里住茅棚?知道她们都是某比丘所剃度,而佛制戒律中规定,比丘不允许为女众剃度,收受女众弟子。同样还有一句:非菩萨和阿罗汉不可。也就是说,只有菩萨和罗汉方可以为女众剃度,收受女众弟子。虚云和尚曾收过女众弟子,虚云和尚的德行大家都知道。当代金刚肉身舍利的成就者,弥光老和尚也是虚云和尚的弟子。他老生前也剃度收过女众做为弟子,弥光老和尚绝对有资格为女众剃度。但他老人家生前曾对弟子们说:今生他最后悔的一件事情,就是为女众剃度,接收女众为出家弟子。

那位始终介绍他们僧团如何如何的比丘尼,还在不停的介绍。我转过身不再看她了,问年龄较大看样子是负责的比丘尼:“你们平时用什么功夫?”这位比丘尼有些尴尬,顿了顿说:“《地藏经》度冥,我们是女众不敢诵读。《金刚经》冥阳两利,我们诵《金刚经》……”这哪里是哪里啊?我问:“《金刚经》言,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何有冥阳两利之说呢?”比丘尼面红无语。我又接着说:“住山,住茅棚的僧人,岂能去香港做佛事?为了弘法利生乎?住山本为让六根更加清净,不染外物,一种对凡夫的修持方法,等于佛说常住阿练若的种种利益。好听点说,去香港做佛事,为了弘法利生。难听点,就是为了几个钱而去,为了贪欲而去,还是茅棚僧乎?”几个比丘尼紧张起来,直接回答:“僧人收到的钱,都要上交常住,自己不用。”我也在懒的说了,上交不上交,反正这个钱已经拿到手里了,还说什么呢? 

决定下山,谢绝了比丘尼们留我吃饭。她们在做菜盒子吃,看来住山茅棚的比丘尼们,真的有闲暇时间,能精心烹饪。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比丘尼应该少住这种小庙(茅棚),减少居士们的负担,多去大丛林常住。终南山曾出现比丘尼被奸杀,食蘑菇中毒等很多事情,还是住在大丛林和合共修为好。

 下山的路上,我想了很多。当今的年代,真住茅棚有修行的师父,是绝对不攀缘、不化缘、不求人。甚至独来独往,如同佛所言:独行无侣。也不会,选择住在越来越成为旅游者、登山族游览及观光的地方。所以,真正的修行人,作为凡夫的我们找不到的。即使面对,也许对面不相识。边走边想,也不觉得累。

去香积寺素菜馆请师父吃饭,饭后在街上走,见到一比丘,眼观鼻,鼻观心,处在一种定中在行走。不会因为闹事中的人群而分心,始终处在摄心的状态之下。当他对面而来之时,我侧立一旁,让他过去。他似乎有所察觉,但依然摄心而行,没有抬头看路边及行人一眼。我很赞叹,发自内心的赞叹。大修行者,也并非在山里,在茅棚中。也符合《六祖法宝坛经》之义。

 走到了一村口,有两个警察和村民聊天。我将背包放好,站着休息。有一个警察和我聊了起来。问哪里来,为什么来终南山?不妄语,绝对是有益的。本想找个理由打发他,想一想,不如直说。而这一直说,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他又问怎么知道终南山?我提到了《空谷幽兰》,没有想到他也看过这本书。他又问,对终南山佛教僧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谁?我提到鸠摩罗什、道宣律祖等。似乎,并没有回答正确,他还在等待我的回答。见我在疑问中,他落落大方,表情庄重地提到了虚云老和尚。并为我如数家珍地,讲到了虚云和尚为什么来西安,为什么住茅棚及住茅棚的事迹。从虚云老和尚,他又讲到了当今茅棚的现状。告之,终南山有很出名的老和尚,让居士四人抬轿下山。他又说道,当年虚老在终南山,政府请他出山,找来八抬大轿,虚老坚决不坐,让轿子在前面走,他走在后面,算是坐轿子了。我没有想到,终南山一个村里的中年警察,对佛教如此了解,对虚云老和尚如此知晓。

 我问,你对当今终南山住茅棚僧人怎么看。另一个警察接着说:“野和尚居多,什么都干,骗钱的也多了起来。”说完这个警察和村民聊天去了。中年警察又说:“现今是,读完佛学院,就要住茅棚,两种方式的镀金。回去后,自己就有资历和资本。”对于这一点,我似乎有所了解,听后并不惊奇。他接着说:“还有一种,就是敛财。通过住茅棚的方式来敛财。因为住茅棚,极易容易让信众信服,甘愿作出各种供养。并广而告之,为其宣传。”

 我问,难道当今终南山住茅棚的人,就没有真修行的人了?他回答:“有,真有修行的人,深山老林中,你能找得到吗?他们大多不攀缘,不化缘,不求人,自己修自己的,远离热闹的地方,你找不到的。”他见我有些失望,就建议我多看大乘经典,也是一样的。并告知,先弄明白佛说的道理为基础。我忽然想起照毅老和尚,就问他知道不?留着大胡子,云云。他想了半天说,这片山林中,没有这个人。由此看来,他对管辖区内的山林,住茅棚的僧人还是蛮熟悉地。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交谈,他令我受益匪浅,他最后主要的意思是说,放着佛说大乘经典不看,到山里来找佛法,是找不到的,终南山的茅棚也今非昔比了。同时,他建议我去西安八大祖庭去看看。

 告别之后,我下了山。终南山茅棚之行,算是结束了。感恩三宝,感恩西安居士,为此次中南上之行,提供的帮助和关心。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终南山       茅棚见闻)(五明学佛网:终南山       茅棚见闻)  

 传喜法师:人间祥瑞——终南山普光老和尚 

 终南山观音古洞楞严七日记-遥想世尊八千返,紧随师父等彼岸 

 终南山观音古洞打七有感 

 为什么很多修行者喜欢选择终南山隐居? 

 恒传法师:弟子,决心一门深入修习净土法门,但十分愿意亲近 

 83岁终南山“茅棚隐士”:与山为伴,与人为善 

 终南山因果实录 

 终南山参学成就丈夫的佛缘 

 [名山]终南山:千古清修几人能解读的隐居文化 

 全国五千多位隐士藏身终南山,过着千年前生活 

 终南山成为隐修胜地 山中随意搭茅蓬无人干涉 

 深山修行人—终南山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