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教育,更多一点爱和尊重


   日期:2012/3/11 10: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 方莹馨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爱的教育无疑是人格教育的关键

  上周,3岁幼童在幼儿园被刺伤一事引发关注,很多家长透露自己的孩子也曾遭幼儿园老师打骂。同样在上周,长沙一位小学老师在课堂上公布了每位同学的捐款数额,有的学生因为捐得少而伤害自尊。更有甚者,陕西某小学竟规定学生进校必须接受搜身检查……这些不由得令人又想起之前的“绿领巾”事件,虽然都只是个案,却也暴露出我们的教育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爱与尊重。

  也是在上周,林书豪热继续升温。纵观林书豪的成名路,父母老师的支持和关爱在其中居功甚伟。很多人在问,为什么我们培养不出林书豪式自信、阳光、富有热情和创造力的人才?其实,什么样的教育土壤培育什么样的人才。一个开明、宽容、尊重个人选择的环境,是更肥沃的育人土壤。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身教的作用不可忽视。强制、粗暴、高高在上的教育方式,无疑会给孩子一个坏的样本。而春风化雨、循循善诱、平等交流,则会给孩子好的示范。此外,孩子们都渴望从老师那里得到关爱和认可,指责、轻视甚至只是无意间的忽略,都有可能使学生产生不安、自卑,甚至恐惧心理。除了传道授业解惑,老师更应给予学生爱与尊重,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操守。

 


  而当前,学习成绩仍是国内教育领域最主要的考量标准,导致一些老师只注重提高成绩,而忽视用爱来感化学生的心灵、维护学生的自尊。相对单一的人才选拔机制、过于繁重的课业训练、忽视创造力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值得反思。

  素质教育推行多年,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内外兼修、富于活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教育无疑是人格教育的关键。

  林书豪的成功如果可以复制,那需要复制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努力,更要培育可以培养阳光、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土壤。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育观念的转变和职业道德的提升,呼唤建立更宽容、开放、创新、平等的教育机制。尽管每个国家国情不同,中国教育有其自身独特性,但给予学生足够的爱与尊重,应该是所有教育共同的基础。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教育       尊重)(五明学佛网:教育       尊重)  

 陈兵教授:教育兴教与教育兴国 

 惟觉法师:理想的教育 

 惟觉法师:佛法的教育内涵 

 王雷泉教授:走出中国佛教教育困境刍议 

 惟觉法师:佛法与教育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