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耳根圆通念佛


   日期:2009/4/27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都摄六根的方法 反闻自性的功夫

  《蜀中净土》编者按
  在“蜀中净土”网站留言簿上,署名为“诚谦”的同修提出了如下问题:
  “我今天看了《楞严经》,其中,文殊菩萨评价了二十五种修法,说观音法门“反闻自性”是娑婆众生修行最好的法门,而净土宗又认为按照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修持净土乃最方便法门,亦即念诵“阿弥陀佛”就可以带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等凡夫愚顽之辈,究竟应当选择何种法门修行?”

  以下是借用《略述净宗信愿行》一书中的一段文字,对这个问题做出回复。借此可以让我们从理念上融通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的圆通境界,从事修上落实古德所谓“以都摄六根的方法修反闻自性的功夫”,令我们对持名念佛产生决定的信心,令自己的净业得到高度成就。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因顺众生的根机,随缘施设教化。或有佛刹,以佛光明而作佛事;或有佛刹,以佛菩提树而作佛事;或有佛刹,但以众香作佛事;乃至或以园林台观、虚空等作佛事。娑婆众生耳根偏利,与眼鼻舌身意五根相比,耳根功德最全,具有圆通常之德用。是故释迦牟尼佛以音声作佛事,讲经说法,不疲不厌。文殊菩萨楞严选根偈云:“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在首楞严会二十五圆通中,观音的耳根圆通与势至的根大圆通超出常格地置于末后,表明观音法门被明选,势至法门被暗选。观音的反闻闻自性,入流亡所,破六结证三空,上根利智或有可能;势至的都摄六根,系念佛号,如子忆母,从事持达理执,却是利钝全收的胜异方便。在称念佛名的行持中,将耳根圆通与根大圆通善巧整合而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殊胜法益。

  势至念佛圆通从根大修证,唯摄一精明,不令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缘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由是六识不起,六根自然而摄。在念佛行持中,以念佛之心,专注于佛名号,即摄意根;口须念得清清楚楚,即摄舌根;耳须听得明明白白,即摄耳根。此三根摄于佛号,则眼绝不会乱视,念佛时眼宜垂帘,不可睁大。眼既摄矣,鼻也不会乱嗅,则鼻亦摄矣。身须恭敬端肃,则身亦摄矣。六根既摄而不散,则心无妄念,不缘五欲六尘,唯佛是念,方为净念。若能都摄六根而念,是名净念相继。净念相继能引发八识田中的佛种子,由之显现佛界胜境,临终任运往生净土。能常净念相继,则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均可渐得。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真实不虚。

  观音耳根圆通从耳根闻性入手,旋转往昔驰骛声尘的颠倒闻机,回光反闻能闻之性,不循声出流而入本闻妙性之流,次第解结证真,契入圆通。在念佛行持中,闻佛名号,称念佛名,即念反观,体察究审,鞫其根源。体究之极,于自本心,忽然契合。能念心外,无有佛为我所念;所念佛外,无有心能念于佛。能所情消,有无见尽,清净本然之体朗然现前,可谓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耳根圆通即波究水,就路还家,反闻闻自性,反念念自性,性成无上道,契机妙法,顿超直入。诚可谓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

  称念佛名,自念自听,即是观音势至二种圆通方法的奇妙融合。由心启音,耳根收音,回复内心,如是循环不已,朋从往来一句佛号。佛是本觉,念是始觉,以念启闻,以闻修念,有念必闻。心光音声,融成一片,启动彰显圆通常之闻性。如是久久,根身器界渐次转换,由秽而净,从凡臻圣。神丹妙诀,潜移默运。净业行人宜将观音势至的悲智涵泳于胸,以都摄六根的方法修反闻自性的功夫。取法于上,精进勇猛,当生或可契证圆通;守住底线,仗佛慈力,亦可带业往生,净土华开见佛,悟证圆通。阿弥陀佛二大胁士引导吾辈净业行人的修持,可谓周详缜密,婆心切切。

--------------------------------------------------------------------------------

(二)摄耳谛听念佛声 念念入于圆觉海

  《蜀中净土》编者按

  印光大师常常开示道:念佛的最大诀窍在于“摄耳谛听”四字。“摄耳谛听”到底妙在何处,以下周寿考居士的文章很好的揭示了其中的奥妙。若能熟读此文,一定会从中获得很大启发,令自己念佛信心得到大的提升。同时,本文也对揭开上文“诚谦”网友的那个疑问有相当帮助,令我们真正明白摄耳谛听的念佛方法,就是观音势至两圆通,从而把握住“一门深入”这个要诀。

  当然,部分居士看到此文可能会感到涉及过多教理、名相,会觉得比较难于理解。不过,这完全没有关系。看过此文后的读者,只要能够明白、深信 “以深信愿心、执持一句阿弥陀佛万德圣号,就有往生的绝对保证,就是成佛的圆满正因”这个道理,也就非常有意义了。

  《楞严经》里观世音菩萨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灵利,故以耳根听闻音声,入流亡所,步步深入,圆照闻性,以至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而获证圆通。文殊菩萨称赞观世音菩萨这个法门最为优胜,并且总结为四句话“旋汝倒闻机,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圆通实如是”。我们现在念佛讲究用耳朵听,耳听很重要,不听外面一切声音,只听念佛声,不论是自己念的、别人念的、念佛机念的都可以听,念佛声当然是属于所闻的声尘,也同样可以通过耳根返闻,返闻我们能闻的自性。这样可以按照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修证的次第圆照三昧,成就菩提。关于耳根圆通修证的具体过程,最后达到解六结越三空,都在《楞严经》里以及各家注解里,说得很详细,这里就不转录了。

  现在我们所要说的是念佛声不同于世间的音声,用耳根听念佛声还有更重要的意义,更重要的修持奥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是阿弥陀佛的圆满果觉福德智慧庄严所成,广大无边,量同法界,十方虚空悉皆包容。一句佛名是果佛全体,以名该德、罄无不尽,洪名即是实相,实相不离洪名,名实不二,真实圆融。念佛名号,即是念佛果觉,佛之果觉如澄清百千大海,我等众生如何能入呢?唯耳根闻性易闻易入。现在修行念佛的人很多,但大多有口无心,偏执于口念名号,停留在事相上,不能摄耳谛听以深入弥陀实相果海。唯依耳根听念佛声、专心听念,最易深入如来实相果海。因耳根谛听,既体现自己能闻的自性,同时又有弥陀果觉实相六字洪名历于耳根,最易体验弥陀果觉与自己闻性原是一体,圆融契合于耳根。所谓弥陀即自性,自性即弥陀,一句佛号,闻在自性,即是《楞严经》中说的“初于闻中”。一心专念专听,听来听去,使心识闻性回归于弥陀果海中,不再向外纷驰,只是心光内凝,在弥陀果觉海中涵养,摄持销融。若能入于自己闻性之流,即是入于弥陀果觉法性之流,工夫久了,自然达到《楞严经》中说的“入流亡所”。

  学佛之人经常讲要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但自性在何处?清净圆融,周遍法界,最难体会,唯借耳根最易觉察体会。从耳根听念佛声,返闻闻自性,原来自性就在这里,心佛交融于耳根,耳根成一大道场,从此进修,步步深入,最易成就。持久不断的耳听念佛,反闻自性,销融自性于弥陀果觉海中,真实体会到阿弥陀佛是已成之佛,我等是未成之佛,佛在果位,我等尚在因地,但觉性无二,阿弥陀佛和我们众生的心是同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楞严经》讲一切事究竟坚固,一切皆真如实相,皆是法身,也即是自性。现在所听所念的这句佛号,就是我自性,无量光寿是我本觉,也是我始觉,因业重迷惑不觉。现在发心听念佛,即是始觉合本觉,直趋阿弥陀佛果觉海,借果彻因,即因显果,返妄归真,归于净土。

  耳听念佛声,不闻世间一切声音,故无声尘之动相;佛声常在,故亦无声尘之静相。佛之名号是真心实相,实相非相,故听念佛声则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耳听念佛声时,返闻自性流注于阿弥陀佛的音声果海中,就像全身心置于佛的音声大海中,包涵消融,渐觉音中有光,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明薰照我全身。《楞严经》所说的:“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佛的光明原是与佛的音声相通,耳听念佛,置全身心于佛的音声大海中,即能见佛的光明薰照全身,使我们业障烦恼渐渐消融。消融之极,化为—片光明,无能闻,无所闻,能所二忘,达到《楞严经》中说的“闻所闻尽”。既感佛光明,就能起智慧觉照,我们本自无量光中来,还归于无量光中去。本性光明原来与佛光明同体,只因一念不觉,无始无明障疑了本性光明,不得现前。今从耳根听念佛,返闻闻自性,最易恢复本性光明,消除妄想执着,最易契入如来三昧实相果海,安住于清净纯一境界,借果彻因,得佛气分,极乐净土自能现前,这就是常说的“水清月现”之理,亦即《楞严经》所谓“明极即如来”。《楞严经》说:“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一句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具足福慧信愿,从耳根闻性入手薰修,定能蒙佛接引往生极乐净土。一得往生,即永不退转,直到成佛,故耳根圆通应用于念佛,实为横超三界,出生死轮回,究竟圆成佛果的殊胜法门。

(本文原标题为《耳根圆通念佛》,摘自《宁波佛教》2000第2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念佛       圆通)(五明学佛网:念佛       圆通)  

 会性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录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下﹞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上﹞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念佛与十方净土 

 果煜法师:楞严新粹 耳根圆通与参禅法门 

 果煜法师:楞严新粹 二十五圆通 

 杨云唐居士:观音耳根法门与运心念佛 

 妙莲法师:灵岩甘露第二集 壹、念佛法义 

 妙莲法师:灵岩甘灵第一集 壹、念佛法义 

 陈兵教授:大势至圆通章释义 

 圣严法师:念佛生净土 

 惟觉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