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新闻

 践履慈善慰贫苦 大愛汇集众生福


   日期:2012/4/17 15:3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2012年1月10日下午,东林慈善功德会会长镜义法师带领项目部刘千师兄等前往赛阳镇进行春节前的居家关怀慰问及物资发放活动。九江电视台的记者闻讯也加入到了本次活动的采访中。

        救苦济贫赛阳镇 送爱到家众欢喜

        赛阳镇是九江的贫困重镇。赛阳镇社会救助办主任兼民政所曹所长从事民政工作已经有20多年了,对困难民众很有感情。赛阳镇的贫困人口比例在7%左右。近年来国家对民政工作很重视,赛阳镇现在的贫困情况略有好转,今天来的乡亲们都是五保户、低保户,大家都满心欢喜和感恩。

        在物资发放前,曹所长表示:东林慈善功德会从2007年以来在社会上开展各种慈善事业,常常救贫济难,送爱到家。今天,东林慈善继2011年中秋送月饼后又给我镇110余户困难群众家庭送来了温暖。上周东林慈善功德会的工作人员还专程对我镇5个行政村的困难户进行了调查,今天为他们送来了大米和食用油。东林慈善功德会以佛陀大慈悲心对民众拔苦予乐,带给苦难民众喜乐和信心。感恩东林慈善功德会为社会、为众生所做的一切。

        镜义法师代表佛教慈善团体亲切的慰问了赛阳镇的父老乡亲们,法师表示:东林慈善功德会是东林寺一个慈善部门。在2012年春节来临之际,我们再次来到赛阳镇为父老乡亲们送上一份礼物。祝愿父老乡亲们新年快乐、幸福吉祥。同时代表佛教组织带给大家一份关心和问候。希望大家能将这一份关爱带回去。在人与人之间,家庭内部之间,邻里之间传播这种关爱。只有在人与人互相的关爱中,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九江电视台的相关记者闻讯也到现场进行了采访。只见一位头发花白的婆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激动的说:“这次已经是我第三次接受东林慈善的帮助了。我一直对东林慈善念念不忘。今天又得到帮助好感动,谢谢东林慈善好心肠的人们。我的家里现在正好无力购买年货,这次东林慈善既送了油又送了米,真是想不到,这个世界上还会有人来关心我们、帮助我们。今天我感到好开心。”

 

        拔苦予乐指归路 倡导觉悟唤爱心

        东林慈善功德会会长镜义法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东林慈善功德会的志愿者在走访调查中,亲历了许多困难家庭和个体。其中有因病致贫使整个家庭挣扎在贫困线以下的;有靠捡垃圾、乞讨来维持家庭生活的;他们大多生活在阴暗狭窄的窝居;或独身一人长期卧病在床;或孤寡年老无人照料;或老死床上无人知晓。这些弱势群体的凄惨实境让每一位目睹耳闻者心酸感叹。为使社会民众都能老有所安、幼有所养、病有所依,东林慈善功德会深入开展居家关怀项目,对贫困家庭进行各种形式的人文关怀,以及心灵的指归,同时唤起社会的爱心,提升民众的道德水平,倡导觉悟的人生之路。

        东林慈善开展的居家关怀项目,不但给予民众物质生活和身体疾病的关怀,同时更注重对他们的心理和精神的慰藉,通过交流沟通和正面引导,使民众能够更加尊重生命,珍惜人生,关爱他人。同时亦予以佛法的指导和终极的关怀,使民众明了贫穷苦难的根源,人生的真谛,修行佛法,得到究竟的解脱。

        东林慈善功德会积极引导广大社会民众和佛教信徒参与佛教慈善事业,济世利民,拔苦予乐,使社会民众内心充满慈悲和仁爱。教富济贫,让富有的人们能奉献自己的爱心,引发内心的慈悲善根,富而好仁;救困安贫,使贫困的民众得到救助,心生安乐、贫而感恩,自利利他。

 

        践履慈悲有方法 大愛汇集眾生福

        东林慈善功德会项目部负责人陆松师兄向我们介绍了东林慈善居家关怀的主要形式和内容。陆师兄谈到:东林慈善居家关怀的对象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低保线以下的贫困家庭,例如: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等。另一种是生活难以自理者,例如:鳏、寡、孤、独、智障、残疾、老、病等。还有一种情况是天灾人祸,突然失去生活来源者,例如:水灾、火灾、车祸等突然失去生活来源者。

        被纳入东林慈善居家关怀对象的家庭需要具备三个条件:1、低保家庭,须持有当地民政部门的低保证明,并有东林慈善志愿者或工作人员的调查报告;2、生活难以自理者,须有当地居委会或村委会的证明,并有东林慈善志愿者或工作人员的调查报告;3、天灾人祸,须持有当地相应部门的证明,并有东林慈善志愿者或工作人员的调查报告。

        居家关怀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1、节假日关怀。此种关怀形式主要针对低保线以下,有一定的生活来源且生活能够自理的一般贫困户。每年分为中秋、春节两次进行帮扶;
        2、急难帮扶。此种关怀形式主要针对突然遭受天灾人祸,生存与生活受到严重制约的特殊人群可给予一次性的救助关怀。
        3、长期关怀。此种关怀形式主要针对下面若干种情况:
       (1)全家无经济来源,仅仅靠政府民政部门发给的低保金维持生活的;
       (2)家中无经济来源或虽有少量来源不足于维持最低生活的;
       (3)家中无经济来源,且有病人、智障人、残疾人等生活难以维持的;
       (4)家中有病人、智障人、残疾人等,生活不能自理且又无人护理的等等。

 

        居家关怀的内容主要有:
        1、财物关怀。对于那些没有其它生活来源,只靠国家的低保金维持生活的贫困家庭,对于那些突遭天灾人祸,生活无法维持的家庭,我们可以在经济或物质上给予关怀。比如:送大米、食用油、液化气、厨具、衣服、床上用品以及其它用品,也可以帮其维修房屋或新建简易房屋等,使其能维持生存生活。
        2、生活护理。对于那些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人,我们的志愿者可以帮助其做饭、喂饭、洗衣服、打扫室内外卫生、洗澡、换衣服等。
        3、身体护理。对于那些低保家庭的病人,我们的志愿者可以和慈善门诊联系,为其办理免费医疗卡。对于那些行动不方便的人,我们可以组织医生上门义诊,并赠送药品。
        4、心理护理。有很多关怀对象精神空虚、孤独、寂寞,有的甚至孤僻、自闭、抑郁。我们的志愿者把关怀对象视为自己的亲人,陪其聊天、倾听他们诉说、给他们讲故事、唱歌等,进行心理、情感疏导,让他们常常感到开心、快乐、愉悦。
        5、佛法引导。对于信佛的人,我们带他们一起念佛,消除烦恼和痛苦;对于还没有信佛的人,在我们多次关怀,取得了他们的信任以后,随机引导他们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使他们有一种精神上的归属感。总之,让我们的居家关怀对象,在到达人生终点前能听闻到佛法,积累净土资粮,临命终时执持名号,往生极乐,得到究竟圆满的大利益。

        东林慈善的志愿者用爱心带动善念的循环,让点滴善心汇流功德的大海。当看到苦难的民众露出欢喜的笑脸,见证了东林慈善人以恭敬心赠发物资外,更有长期的关怀和爱心的启发。苦难民众虽然遭受着生活的贫苦,但来自心灵的感动却又能感受到未来的希望。东林慈善志愿者在长期的居家关怀活动中以感恩、尊重的心,看到人世间的苦难,也会时常自我警惕人生的无常、四大的不调。因此人间菩萨们不断自我提醒,也不断的身体力行,以身教付出,给予苦难的民众长期的陪伴和关怀,让身心憔悴的民众安身与安心。 (文/常愧  图/普智

 

 

        附:东林慈善功德会居家关怀贴士:

        东林慈善居家关怀志愿者小组在准备开展关怀活动以前或者临出发前,要进行发愿,以激发爱心,长养慈悲心,养成对佛菩萨的恭敬心,同时祈求佛菩萨的加持,使我们的关怀活动更加圆满。祈愿文如下:


居家关怀祈愿文


        南无阿弥陀佛!
        弟子       (众等)是东林慈善的成员,今日到       小区(或      家)进行居家关怀活动,祈愿阿弥陀佛佛力加持弟子       (众等)在关怀活动中,慈悲具足、福慧显现,善巧方便,圆融无碍,法喜充满;祈愿阿弥陀佛慈悲护佑       被关怀者们,业障消除,身心自在,信愿念佛,求生极乐。
        南无阿弥陀佛!(三称)


回 向 文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以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在居家关怀活动大型关怀活动结束后,东林慈善志愿者小组会召开一次居家关怀分享交流会,会议以座谈会的形式,大家畅所欲言,分享关怀成绩,交流经验,找出在关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关怀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慈善       大愛)(五明学佛网:慈善       大愛)  

 其它:佛教的慈善事业和生命关怀(李海波) 

 温金玉教授:佛教慈善事业的思考 

 温金玉教授:慈善:佛教承担的社会责任 

 温金玉教授:慈善:佛教与当代社会互动的前导 

 温金玉教授:佛教慈善事业与和谐社会建设 

 温金玉教授:佛教慈善既要解身苦 更要解心苦 

 温金玉教授:慈善是佛教承担的社会责任 

 温金玉教授:佛教慈善:城市文明的一道风景 

 陈红兵教授:论佛教慈善向生态环保的拓展 

 陈星桥居士:关于佛教慈善的若干思考 

 道坚法师:中国佛教的慈善事业 

 荆三隆教授:佛教慈悲理念溯源——兼谈当代中国佛教的慈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