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不敬父母 傲慢的烦恼习气


   日期:2012/5/11 15:3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不敬父母  傲慢的烦恼习气

作者胡先观

 

末学来自广东惠阳,名叫胡先观,末学这次忏悔的是自己傲慢的烦恼习气。

 

末学中学时候,常听人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回过头来想想,这话是一点都不正确。末学是大学工科毕业,毕业回家,抱着和父母好好相处的愿望,都没有实现。回到自己家里都怕,走出社会也怕,一不小心就受污染,实在是没有学做人,伦理不懂、礼仪不懂、因果不懂,做人的道理样样不懂,走到哪里都怕,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这才是真的。现在看看跟随老法师学习的这些好老师、好学长,听到他们的亲身经历和谆谆教导,才知道真正学好伦理道德、学好做人的道理,才是走遍天下都不怕。

 

所以末学反省自身,最大的悲哀,就是成长过程中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非常的无知。这种教育是指做人的教育,不是搞学术、搞知识,这是末学生活经历中苦难的根源。

 

末学的父母过去生活贫苦,没有机缘接触佛法。但至少能吃苦耐劳,就是说「老实」;末学反省自身也苦,却不能吃苦,也就是说「不老实」。总是抱怨父母家人不学佛,把修学的障碍往父母家人身上推。这种抱怨就是不肯受苦,不老实。过去听父母说他们以前怎么辛苦,总是想:「辛苦是辛苦,可是每个人的福报不同……」把父母给家庭创造的财富,看成是自己的福报;把父母之前为家庭的辛苦,看成是他们自己应受的果报!自己学佛学因果学到什么地方去了?学到贡高我慢,忘恩负义去了!这哪里是一个做儿子应有的存心受父母重恩,长大成人却如此不知恩,真的是蒙昧极了。

 

想想父母过去为了一个家庭忍受贫困之苦,为了我们过好生活忍苦耐劳,努力改善,自己却不知感恩,真是无地自容,万分愧疚,才知道过去听老法师说:「现在的人,一代不如一代……」是真的。末学真的是不如父母,一点德行都没有,自己的苦都不肯受,谈什么学佛,谈什么代众生苦?自己真的是太高傲了。

 

后来学习传统文化,看《五种遗规》中的《养正遗规》,看看中国古代私塾教育学什么,才知道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一无所知,而对于佛法只是知道一点知识,就自以为是,根本没有依教奉行,没有正确的修学,才会导致父母亲人的意见和反对,自身的傲慢,心行其实已经背弃了圣贤教诲,纵然是有缘学佛,也是阳奉阴违!想到这里再不敢埋怨父母没有学佛了!

 

想想父母过去的忍苦耐劳,改善了一家经济贫困的状况,而自身有缘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佛陀教育,看到了自身和家庭对道德、伦理教育的贫乏,真是一贫如洗!却没有去改善这种道德贫乏、缺乏正知正见的发心和愿行,这是空谈学佛!正如老法师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上说的:「学佛的人都是自私自利。」这怎能不遭到批评和反对?父母家人太正确了,而自己错得实在是一塌糊涂,真的是不如父母,不如没学佛的人,如此才知道老法师的批评、教诲是对的。

 

最近听《地藏经》,老法师在第十集说到:「你别看那些往生的人,往生那么好的瑞相,可能他很少听经,闻法也不多,他真的往生了。你再细细打听,这个人一定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心地很慈悲。你去打听,他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决定符合三福的第一条,有没有人教他,没人教他。他本来就是这样,他做人很慈悲,对人很尊重,真做到了。我们不如他,念了一点书,学了一点佛法贡高我慢,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人家都不如我。他能往生,我们反而落后,还搞轮回,为什么?他们虽然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人很谦虚、很卑下,处处总是别人在高处,自己不如人,他往生了。所以书念得愈多,从前李老师讲,不念书的时候还知道孝顺父母,书念多了,父母没念过书,他的学问、学位比父母高,愈念眼睛就愈到头顶上去了,连父母都瞧不起,哪里还会尊重师长!这样的人,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这些话真正说出了末学自身的问题和过失。用《弟子规》对照自己的一言一行,发觉自己在家出门对人没有礼貌,言谈轻慢,就知道傲慢的心念和行为真的是伴随自己、时时处处都犯,所以自己傲慢心的造业真的很深、很广。

 

比如刚才说的一出门就受污染,是没有恭敬心,看到的都是别人的过失,才会受污染。现在常常观察自己的过失,在家常常和母亲行鞠躬礼,在外亲近同修,常行鞠躬礼,待人接物常说谢谢……,于是看到别人过失的情况渐渐少了,感觉这个世间好人处处都有,自己也没什么了不起,渐渐感到知足,脸上也有了笑容。

 

而自己修行不得力,听经转头即忘不能落实,末学反省也是傲慢的原因。末学省察自己一天到晚,把谁的话放在心上,发觉自己经常胡思乱想,都是把自己的邪知邪见放在心上,这怎能有长进?为什么天天听经记不住?就是因为没有听到心里,老法师开示说:「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末学反省在成长过程中,孝道的缺失是根本原因。从小父母的话都不放在心上,没有往心里去,现在说要把老法师的话、佛经里的话放在心上,是想放也放不进去。从小到大没有把任何人的话真正放在心上,总是自以为是,现在没有改变这种心态,纵然发心想认真学佛,也是做不到,这就是末学自身学佛的大障碍。是傲慢自是,对父母不孝不敬的业障。

 

想想过去的人学佛为什么学得好,容易成就?看了《养正遗规》才知道古人的教育是从小听父母的话,毕恭毕敬,心里有父母的教诲。古人习以为常,自然而然就记住了,有这个良好的习惯。以后学儒学佛,一样毕恭毕敬,自然都记住了。末学从小不听父母的话,自以为是,傲慢无礼,养成的是自以为是、傲慢不听话的习惯,又哪能把老师的话听进去,又怎么能落实?所以末学学得很辛苦,还是不得力,不得受用,是自己的原因。佛门中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末学处事待人接物没有诚敬心,听经再多,也不能落实在生活中,充其量知道一点佛学常识,由此才知道自己学佛不得受用的原因。

 

所以,「老实。听话。真干」这六个字,过去佛门不用明显的强调,因为那是人们普遍的习惯,从小就养成了对父母老实听话,恭敬奉行的好习惯,用不着教;一接触佛法,明白佛法之宝贵,发心学习都容易成就。末学从小傲慢无礼,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所以学佛障碍很大。今天想改,发觉了知道悔改也得认真补救才有希望了,没有发觉恐怕永远不成法器!

 

末学希望通过这样的忏悔,认清傲慢的过失和修学的障碍,不再好高骛远,回头学习老祖宗的传统教育,好好补孝道和恭敬这一课,努力去除傲慢的心念和习气,以求重新做人。珍惜遇到明师指点,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和佛陀教育的机缘,得到学习的实益,改善自己的人生。

末学胡先观顶礼叩拜

 

【编后语一】

《孝经》〈庶人章第六〉:「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又〈天子章第二〉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门一开百善皆开。把《弟子规》「入则孝」做好,才能入门。

 

【编后语二】

《印光大师嘉言录》中开示:「入道多门,唯人志趣,无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诚、曰恭敬。此二事虽尽未佛出世,皆也。而吾人以博地凡夫,欲顿消业,速证无生,于此,譬如木无根而欲茂,鸟无翼而欲飞,其可得乎。」君今已寻得自己习气之由来,实为难得。须用全神全力反转来,敬父母如同佛天,心口相应,表里一如,才能根深叶茂,花果敷荣。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       忏悔)(五明学佛网:       忏悔)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傅味琴居士:供养为报恩 忏悔为成就 

 其它:论佛教的孝道思想(远尘) 

 惟觉法师:忍辱与忏悔 

 萦绕心头千年的孝思(盂兰盆经) 

 董群教授:略论禅宗对儒家伦理的会通——以礼、孝、忠为个案 

 正如法师:岭南第一大刹光孝寺 

 慈法法师:忏悔要及时 

 开愿法师:孝道的真实意义 

 梦参法师:哪一个法门忏悔业障快?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