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闻文殊师利名,除却十二亿劫生死之罪


   日期:2012/6/4 10:1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闻文殊师利名,除却十二亿劫生死之罪

 

索达吉堪布《闲谈问答录》

    问:《宝鬘经》中说:“念诵文殊菩萨名号及心咒的功德,超胜于念诵千百万亿佛陀的名号。”这该如何理解?

    答:从不同的功德而言,某些佛号的作用也不相同。比如说,在临死众生的耳边念诵“宝髻佛”名号,这个众生就不会堕入恶趣,而其他佛号就没有这一作用。当然,并不是其他佛不具有这样的功德,而是因为宝髻佛以不共愿力所成就的这一功德,佛经中作了宣说,对其他佛则未作宣讲。
    同理,从开启智慧而言,文殊菩萨的名号及心咒更为超胜。文殊菩萨虽现为菩萨身份,实乃古佛再来。《宝鬘经》中说:“文殊菩萨早已成佛。”《文殊菩萨净土庄严经》中说:“文殊菩萨以菩萨形象利益众生。”另有经典说:“文殊菩萨于未来成佛。”由此可知,文殊菩萨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同样是佛,诸佛名号的功德自然平等一味,但从文殊菩萨因地不共的愿力而言,
    若要开启智慧,念诵文殊心咒,威力决定超胜其他诸佛名号。

    文殊菩萨十大愿

    一、若有一切众生,所生三界,或我作他作,随缘受化。
    二、若有众生,毁谤於我、嗔恚於我、刑害杀我,是人於我自他常生怨恨,不能得解,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三、若有众生,爱念我身、欲心见我、求得於我,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四、若有众生,轻慢於我、疑虑於我、枉压於我、狂妄於我,毁谤三宝,憎嫉贤良,欺凌一切,常生不善,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五、若有众生,贱我、薄我、惭我、愧我、敬重於我、不敬於我,悉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六、若有众生,常杀生命,卖肉取财。如此之心者,永失人身,不相舍离。对报如是令发菩提之心,若有他人取我财物,我施财物,所得财物及不得者,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七、若有众生,供养我者、我供养他者,听受我教、我受他教,同行同业,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八、若有众生,广造诸恶,堕于地狱,无有出期,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九、若有众生,纵恣身心,我慢贡高,故於我法中污泥佛法,一切诸罪,死堕阿鼻入诸地狱,从地狱出轮回六趣,入生死海,诸趣恶道。愿共有缘,同业同道,随缘变化,当以救之,令得出离。愿共我有缘,发菩提心求无上道。
    十、若有众生,当於我法,若我有缘、若我无缘,同我大愿。
    曼殊室利言:我有大愿,以圣性力,加持有情,令罪垢消减,得入菩提,诸佛圣果。

    回向
    文殊菩萨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最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佛说文殊师利般涅槃经——闻文殊师利名,除却十二亿劫生死之罪
    佛说文殊师利般涅槃经
    西晋居士 聂道真 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八千人俱。长老舍利弗。大目揵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如是等众上首者也。复有菩萨摩诃萨十六人等。贤劫千菩萨弥勒为上首。复有他方菩萨千二百人观世音菩萨而为上首。
    尔时世尊。于后夜分入于三昧。其三昧名一切光。入三昧已举身皆放金色光明。其光大盛照只陀林。犹若金色。回旋宛转照文殊房。化为七重金台。一一台上,有五百化佛,台中经行。
    时文殊师利房前。自然化生五百七宝莲华。圆若车轮白银为茎。阿茂咤马瑙以为其台。杂色真珠以为花须。其花有光,照佛精舍。从精舍出,还入文殊师利房。
    尔时,会中有菩萨摩诃萨。名跋陀波罗。此瑞现时。跋陀波罗。即从房出礼佛精舍。到阿难房告阿难言:汝应知时。今夜世尊现神通相。为饶益众生故说妙法。汝鸣揵椎。
    尔时阿难白言。大士。世尊今者入深禅定。未被敕旨,云何集众?
    作是语时。舍利弗至阿难所,告言:法弟宜时集众。
    尔时,阿难入佛精舍。为佛作礼。
    未举头顷。空中有声。告阿难言:速集众僧。
    阿难闻已即大欢喜。鸣揵椎集众。如此音声遍舍卫国。上闻有顶。释梵护世天王与无数天子。将天花香诣只陀林。
    尔时世尊从三昧起。即便微笑。有五色光从佛口出。此光出时祇洹精舍变成琉璃。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入佛精舍,为佛作礼。一一膝上,生五莲华。文殊佛前合指掌时,手十指端,及手掌文,出十千金色莲花,以散佛上。化成七宝大盖,悬诸幢幡,十方无量诸佛菩萨,映现盖中。绕佛三匝,却住一面。
    尔时,跋陀波罗,即从座起整衣服,为佛作礼,长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是文殊师利法王子,已曾亲近百千诸佛,在此娑婆世界,施作佛事,于十方面,变现自在。却后久远,当般涅槃。
    佛告跋陀波罗:此文殊师利,有大慈悲。生于此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家。其生之时,家内屋宅,化如莲华。从母右胁出,身紫金色,堕地能语,如天童子。有七宝盖,随覆其上。诣诸仙人,求出家法。诸婆罗门九十五种,诸论议师,无能酬对。唯于我所,出家学道,住首楞严三昧。以此三昧力故,于十方面,或现初生出家,灭度入般涅槃,现分舍利,饶益众生。
    如是大士,久住首楞严。佛涅槃后,四百五十岁,当至雪山,为五百仙人,宣畅敷演十二部经。教化成熟五百仙人,令得不退转。与诸神仙,作比丘像。飞腾空中,至本生地。于空野泽尼拘楼陀树下。结加趺坐,入首楞严三昧。三昧力故,身诸毛孔出金色光。其光遍照十方世界,度有缘者。五百仙人,各皆见火,从身毛孔出。
    是时,文殊师利,身如紫金山,正长丈六。圆光严显,面各一寻。于圆光内,有五百化佛。一一化佛有五化菩萨,以为侍者。其文殊冠,毗楞伽宝之所严饰,有五百种色。一一色中,日月星辰,诸天龙宫,世间众生,所希见事,皆于中现。眉间白毫,右旋宛转。流出化佛,入光网中。举身光明,焰焰相次。一一焰中有五摩尼珠。一一摩尼珠,各有异光。异色分明。其众色中,化佛菩萨,不可具说。左手执钵。右手擎持大乘经典。现此相已,光火皆灭。化琉璃像。于左臂上,有十佛印。一一印中,有十佛像。说佛名字,了了分明。于右臂上,有七佛印。一一印中,有七佛像。七佛名字,了了分明。身内心处,有真金像,结加趺坐,正长六尺,在莲华上,四方皆现。
    佛告跋陀波罗:是文殊师利,有无量神通、无量变现,不可具记。我今略说,为未来世盲瞑众生。
    若有众生,但闻文殊师利名,除却十二亿劫生死之罪。
    若礼拜供养者,生生之处,恒生诸佛家,为文殊师利威神所护。
    是故众生,当勤系念,念文殊像,念文殊像法,先念琉璃像。念琉璃像者,如上所说,一一观之,皆令了了。
    若未得见,当诵持首楞严,称文殊师利名,一日至七日,文殊必来至其人所。
    若复有人宿业障者,梦中得见。梦中见者,于现在身若求声闻,以见文殊师利故,得须陀洹,乃至阿那含。
    若出家人见文殊师利者,已得见故,一日一夜成阿罗汉。
    若有深信方等经典,是法王子于禅定中,为说深法。乱心多者,于其梦中,为说实义,令其坚固。于无上道,得不退转。
    佛告跋陀波罗:此文殊师利法王子,若有人念,若欲供养,修福业者。即自化身,作贫穷孤独苦恼众生,至行者前。
    若有人念文殊师利者,当行慈心。行慈心者,即是得见文殊师利。
    是故,智者当谛观,文殊师利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作是观者,首楞严力故,当得疾疾见文殊师利。作此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佛灭度后,一切众生,其有得闻文殊师利名者、见形像者,百千劫中,不堕恶道。
    若有受持读诵文殊师利名者,设有重障,不堕阿鼻极恶猛火,常生他方清净国土。值佛闻法,得无生忍。
    说是语时,五百比丘,远尘离垢,成阿罗汉。无量诸天,发菩提心,愿常随从文殊师利。
    尔时,跋陀波罗白佛言:世尊。是文殊舍利。谁当于上起七宝塔?
    佛告跋陀波罗:香山有八大鬼神。自当擎去置香山中金刚山顶上。无量诸天龙神夜叉常来供养。大众集时像恒放光。其光演说苦空无常无我等法。跋陀波罗!此法王子得不坏身,我今语汝,汝好受持,广为一切诸众生说。
    说是语时,跋陀波罗等诸大菩萨,舍利弗等诸大声闻,天龙八部,闻佛所说,皆大欢喜,礼佛而去。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文殊师利       生死之罪)(五明学佛网:文殊师利       生死之罪)  

 唐思鹏居士:维摩诘所说经新注 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 

 法界法师:药师经释义 第二、文殊师利启请分 

 法界法师:药师经释义 第二、文殊师利启请分 

 郭耀华博士:研究文殊师利菩萨法门 

 慧律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要解 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 

 农历腊月二十二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成道纪念日 

 念一句消五百千万亿劫生死之罪的佛号 

 文殊师利菩萨除YIN欲神咒 注音读诵版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为诸佛之母,七佛之师的缘由 

 文殊师利般若经原文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