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钟茂森博士:凡是人 皆须爱


   日期:2012/6/20 19:3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凡是人 皆须爱

钟茂森博士

  

   “凡是人,皆须爱。”这样的心就大了,其实圣贤他的存心也就是这种泛爱众的存心。这种存心他的根在於孝悌,对父母孝顺、对兄长敬爱,他就能够拓展自己的心量,对一切的父母、长辈,都如爱父母一样的爱他们,对一切的兄弟,都如对自己的兄长那样敬爱,这就是泛爱众。所以中国这个爱字它包含了,你看中间是个“心”,放在“受”字当中,这个意思是说爱是什么?从心、从受,也就是说他要用心去感受。感受什么?感受对方的需要,对方需要什么我就尽力的满足、帮助他,这就是爱心的流露。所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那就是一种爱。这种爱决定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假如说我对他好,那是希望将来他对好,或者是我对领导好,希望将来领导提升我,甚至我对女朋友好,希望她将来跟我结婚,这些爱都是有所图的爱,那种爱不是真爱,因为他有私心在里面,有私心就小了,就偏了。真正《弟子规》所要我们做的爱,是无私的爱心,完全为人,绝不为自己的这种爱心,它是无条件的。】

  正如父母爱我们一样,父母爱我们,他是无条件的的奉献,他并不是一定要求我们将来报答,他那是近似一种无私的爱。佛菩萨对我们众生的爱,就是真正无条件的爱,你看佛教里讲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缘就是无条件,他就没有任何条件、没有任何原因就爱我们,就对我们慈悲,他把我们看成是一体。正如你爱自己的身体一样,每个人都爱自己的身体,你左手痛了右手去抚摸它,你说还要讲什么条件?右手跟左手讲什么条件?不用!为什么?一体。真正的贤人君子他能够存心爱人,他把一切的众生看成自己的同胞,看成自己的一体,所以他能做到『凡是人,皆须爱』。

  当然这个“人”,《弟子规》因为是儒家的基础教典,它主要是对人而言。实际上我们也要把心量扩开,人是众生之一种,还有不是人,你要不要爱?不是人,一切众生皆须爱,乃至你的爱心到花草树木、一切动物。孟子都说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他由自己对父母亲的爱心扩展到仁民,对民众的仁爱。然后他还要什么?由对民众的仁爱,又扩展到对一切物的这种爱心,孟子他都能做到,这是儒家圣贤。佛家讲的“一切众生皆须爱”,这众生也包括我们看不到的众生,其他法界里头的,那里的众生都有。佛家讲六道,上自天道、修罗道、人道,还有畜生、饿鬼、地狱,凡夫有六道;还有圣人有四圣法界,佛、菩萨、声闻、缘觉,统统我们都得爱。有这样的一种存心,这就是真正的佛、菩萨。

  实际上世间很多的宗教,所有的这种有一定历史传统的宗教,像基督教、像伊斯兰教这些宗教,他们都提倡爱。你看圣经里就说“神爱世人”,甚至要把他的独生子都献给他们。爱世人就是凡是人,皆须爱,他是没条件的,并不说你是基督徒,神才爱你,你不是基督徒,神就不爱你。那是人可能有这种印象,神他决对没有。懂得这个,基督徒跟非基督徒也能够和睦相处,为什么?因为我们都在神的大爱之中,为什么不能团结友好?伊斯兰教也讲“真主阿拉是仁慈的”,这个仁慈是对一切的人都是仁慈。所以老法师曾经写过一个墨宝,他说“世间所有宗教的根本就是仁慈博爱,其目的在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是非常有道理的。

  我们现在懂得凡是人皆须爱,那我们会问,难道恶人也要爱吗?像有人问过老法师,希特勒这种人残害无辜多少,杀了五百万的犹太人,这种恶贯满盈的人难道还要爱他吗?老法师说,对!也要爱他,为什么?因为他本性本善。《三字经》讲的“人之初,性本善”,后来讲“性相近,习相远”,本性都是相同,就像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每个众生都有如来智慧德相。为什么我们现在有不同,跟圣贤跟佛菩萨相去甚远?那是因为“性相近,习相远”,习气让我们跟圣贤人远离了。所以他那种造罪业、做恶事,都是他的习性使然。他无始劫来养成的自私自利,追求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养成贪瞋痴慢的这些习气,让他这么做。其实他本来不想这么做,他被习气逼的,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他甚至忘记自己本来都有纯善的本性。

  所以我们要看看他的本性,他本性是善的我们就要爱他,不能看他习性,你看他习性当然就有善恶的区别,但是你要看本性,善恶平等。所以诸佛看一切众生就如同诸佛,为什么?他看的是众生的性,那是无二无别的。懂得这个,我们就懂得凡是人皆须爱。

 
恭摘自 修德立业的根基《弟子规》学习心得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五集 52-197-0005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钟茂森       弟子规)(五明学佛网:钟茂森       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弟子规》当中「勿践阈」,以佛法来说,有没有 

 蔡礼旭老师:如何在大学、高中教导大学生和高中生学《弟子规 

 《弟子规》从头至尾都是修恭敬心 

 净土法门法师:《弟子规》怎么补救?最好是在无线电广播电台 

 大安法师:《弟子规》与往生之间的关系 

 这个孩子说:学了《弟子规》,才知道孝顺父母 

 净土法门法师:学习《弟子规》与往生西方有什么关系? 

 《弟子规》心得分享之二十七(专刊) 

 《弟子规》心得分享之二十六(专刊) 

 《弟子规》心得分享之二十五(专刊) 

 《弟子规》心得分享之二十四(专刊) 

 钟茂森:改造命运,必先改恶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