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极乐世界二十九种庄严(第九集)


   日期:2012/7/16 20: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极乐世界二十九种庄严」,前面我们学过刹土庄严、弥陀庄严,这最后一段是菩萨:

  「观菩萨。观察菩萨庄严功德成就有四」,就是菩萨四种功德庄严成就,到这个地方才算把极乐世界庄严功德成就讲圆满了。刹土说了十七种,佛说了八种,菩萨有四种。菩萨是指十方刹土,诸佛刹土当然包括我们这个世界在内,所有与阿弥陀佛有缘,求愿往生的这些人。往生的这些人差别很大,最高的有等觉菩萨,最下面的有无间地狱,这些人总是与阿弥陀佛有缘。有缘是什么样子?真正相信西方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决定没有怀疑,坚定的信心。这是第一个条件,相信。第二个条件,真想往生到极乐世界去。这个条件非常重要,相信不想去,还是去不了的。相信、真想去,有这两个条件,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上告诉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条件具足了,就像四十八愿第十八愿所说,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第三个条件,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是《无量寿经》上说的,一向专念。这个是往生到极乐世界品位高下,完全在念佛功夫的浅深。这蕅益大师讲的,不是说念佛多少,念佛的功夫浅深,也就是说,你的诚意、真诚心足不足,关系到往生的品位。果然真信,必须把这个世界所有一切染污统统要放下。极乐是清净国土,没有丝毫染污,我们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不能带染污过去。这个问题,都在真信切愿上。

  法门说起来不难,你看,只要相信、想去、肯念这句佛号,条件就具足了。而实际上也没有那么简单。那我们就要懂得,信要具足什么条件,愿也具足什么条件,念佛得怎么个念法。经上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圆满,叫「心净则佛土净」,所以《无量寿经》的经题里头就告诉我们「清净、平等、觉」。我们心地清净决定得生,生凡圣同居土,用清净心念佛。清净心,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讲得很清楚,叫「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势至菩萨所说的。这一句话跟信愿持名完全相应,把功夫都带进去了。这功夫是什么?都摄六根。凡夫心不清净,原因是我们没办法都摄六根,摄就是收回来。

  极乐世界是无上的法门,十方诸佛刹土,排名在第一,这是诸佛如来对阿弥陀佛的尊重、赞叹。《无量寿经》上有,诸佛赞叹阿弥陀佛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赞叹到极处了。那我们这个心,眼缘的是色,缘色的时候就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我们的心被染污了。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六根对六尘境界无不如是,所以心往外头跑。连世间法里头都讲求摄心,你看孟子所说的,他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世间人求学问,学问之道是什么?用大势至菩萨的话,就是「都摄六根」,收心,心不要往外头境界跑,要到哪里去?收到里面来。

  一部《大佛顶首楞严经》里面讲成佛之道,佛是怎么成的?向内缘,不向外缘。观世音菩萨怎么成佛的?「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反是回头,不向外,向内。向内就缘自性,向外,那个耳根是为外面的音声。这个说,是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也很简单,做起来可真不容易。向外缘的是六尘,你看色声香味触法叫六尘。尘是什么意思?染污,灰尘。我们的桌子一天不擦它,这桌面上就有尘土,这说明什么?染污。菩萨修行的功夫,无论是哪个法门,所谓八万四千法门,要用观世音菩萨的原则,就统统要回头,不能向外攀缘,要向内。眼,向内见自性,见到眼根的根性,见性;耳回过头来,缘闻性;鼻回过头来,去闻香性。你看,不是色声香味六尘,而是色声香味的本性。本性就是佛性,本性就是自性,所以回头是岸,回头就是!这是佛门里面回头是岸的意思。这一回头,这就叫功夫,你用这个心去念佛,这叫功夫浅深。人能够回头,六根回头了,见到自性,这种心念一声佛号,一念相应一念佛,这一声佛号跟阿弥陀佛相应,这个功夫深,所以决定得生。

  更深的,不但回过头来缘到自性,不再缘色声香味触法,这个东西在大乘教里面叫见思烦恼,也就是见思烦恼放下,我不再缘它了。见思烦恼是我们凡夫天天缘它,可以说一时一刻都没有离开。见烦恼,你看看,我们有没有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思烦恼,贪、瞋、痴、慢、疑,这一共十个烦恼。我们念佛带著这十个烦恼,这个心不清净,念佛功夫不得力。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一面念佛一面分别执著,这样念佛不行!怎样?要把这些烦恼放下,至少念佛的时候不起妄念,这叫功夫;不念佛的时候也不起妄念,这功夫深了。真正做到不起妄念了,刚才说了,一念相应一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不是生凡圣同居土。

  凡圣同居土是功夫不到位的,但是临终最后那一念是清净心,那一念里头没有妄想、没有夹杂,是清净心,最后那一念是清净心,为什么?全放下了,决定得生。十八愿是临终一念、十念往生,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为什么?这是功夫,你到极乐世界去拿到的品位。所以,这样的功夫当然有深信切愿。深信切愿实在讲两种人,一种,受经教的薰习时间久了,他有这个庄严功德成就;另外一种,过去生中,这我们自己不知道,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念佛,临终的时候没去得了,也就是临终的时候有妄念打闲岔,障碍你往生。往生是在最后那一念,那一念是关键。人断气的时候,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就决定得生。所以这桩事情,我们一定要知道。如果念到见思烦恼都断了,这样的功夫往生就自在了,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可以走,我想佛来接引我,佛真来了,这是一般人讲生死自在。

  净宗里面所讲的一心不乱,有事一心,有理一心,事一心不乱,往生就自在了。这些理、事,《无量寿经》上讲得非常清楚,要读,要认真的学习,这是我们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我们自己想,常常想,这一生我们决定到极乐世界去作佛,不再搞六道轮回,要有这个念头,这个念头念念不能忘记,它才有力量!愿变成力,才能帮助我们了生死出三界,生净土,证菩提。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之后,我们读四十八愿就明白了,到极乐世界有多么好,生活的环境、学习的环境都是我们意想不到的。此地讲这四种庄严是学习环境,包括生活环境在其中。

  「於一佛土」,这一佛土是极乐世界,我们往生到那去了,「身不动摇」,身体决定是在阿弥陀佛讲堂听佛讲经说法。佛给我们讲经说法,佛以本愿功德及无量劫修持的功德,加持给这些往生的菩萨,往生的菩萨很快就开悟了,烦恼、业障自自然然就没有了。同时,这些往生的菩萨们即使是在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这是最低的阶层,都得四十八愿加持,没有例外的。第二十愿里头,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明心见性的菩萨、大彻大悟的菩萨,这不是你自己到那里就开悟的,不是的,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的。虽然没有开悟,你的神通、道力、智慧、福报跟法身菩萨平等,所以你有能力「遍十方种种应化」。他有这个能力,这还得了!

  遍法界虚空界,种种应化是讲九法界,无量无边刹土里面,十法界里面的九法界,菩萨、声闻、缘觉,下面是六道众生。跟我们自己有缘的这些众生,无论他在哪一道,他起心动念,我们都能收到,他现在的生活状况,我们也都能够看到,不管在哪一道里头。到达极乐世界,天眼洞视,天耳彻听,六种神通都圆满了。众生有感,你看,菩萨就有应。应,干什么?去帮助他,去教化众生,叫应化。什么身?化身,分身。自己的本身在阿弥陀佛讲堂里头没动,听佛讲经教学,这个化身遍一切法界。化身真起作用,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他有苦有难,真帮助他,真的为他解决了,有这样的能力。这应化。

  「如实修行」,帮助众生修行,修正错误的行为。错误的行为包括三大类,有思想的错误、言论的错误跟行为的错误。菩萨有这个能力帮助你,这十方世界大菩萨也不少,没有这么大的能力,所以这一点我们要记住。「常作佛事」,这句话的范围非常之广,佛事是什么?帮助众生觉悟。《往生论》上的偈子说,「安乐国清净」,安乐国就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清净世界,所以我们要以一念清净心往生,这话是真的。那个一念清净要平常养成,平常没有养成,临终时候那一念清净心,那是宿世善根。如果没有这个善根,自己这一生当中没有培养,我们这一生念佛不能往生。有没有好处?有好处。这个善根要生生世世去培养、去提升,不定是在哪一生当中再遇到净宗,一念相应,那一念就往生了。

  我们怎么知道我这一生成就了?也许我不能往生,怎么知道我这一生成就?能知道。那就是你的心坚定,你没有怀疑,你万缘真的放得下,那你信心就十足了。知道这个世间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金刚经》非常重要,金刚般若,无论修哪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都不能少它。它教给我们观照,告诉我们四相是空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是真的。四相能放下,就证阿罗汉果。后半部讲四见,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四见能够放下,就大彻大悟,往生极乐世界上辈往生。我们要常常用金刚般若提醒自己,帮助我们放下。般若照见,照见「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照见「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不再执著。真能照见,我们在此地日常生活当中,人事环境、物质环境、自然环境都能够受用,决定不放在心上,这叫放下,心里头没有。我们修念佛法门,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杂念,四相、四见都没有,这个功夫深,是清净心生,往生就有把握。

  念佛人多,很多人不能往生,问题出在哪里?出在放不下。这是我们要有高度的警觉,有一桩事情放不下,我们警觉心要提起来,那就是将来我不能往生的原因。真正求往生的,放不下也得要放下。只许有阿弥陀佛、有极乐世界,其他的全放下,这叫做佛事。佛是觉悟,真正觉悟的大事就是放下,万缘放下。弘法利生的事情,事要做,做完之后不要放在心上,心上没有那就叫放下。平常处事待人接物,要学三轮体空。日常生活当中,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三轮体空,统统不执著。事上有,事事无碍,心上没有,这就对了。事上有,心上也有,麻烦就大了。不能叫我们心上有,这是真正佛事。吃饭是佛事,穿衣是佛事,工作是佛事,待人接物统统都是佛事,不放在心上全是佛事,放在心上叫造孽。善事放在心上,来生到三善道;恶事放在心上,来生到三恶道,就这么去了。所以心上不能放这些杂东西,心上只有阿弥陀佛,来生到极乐世界。你看,这多清楚、多明白。

  所以极乐世界「常转无垢轮」,这一句是说极乐世界弥陀说法,那个地方花草树木、山河大地六尘说法,叫常转无垢轮。「化佛菩萨日」,我们见的佛,同居土的、方便土的,见到的阿弥陀佛,化佛。我们自己与十方一切有缘众生感应的是化佛、化菩萨。为什么?这个众生,他要想求佛身来度他,你就化佛身,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度化之;他想菩萨帮助他,即现菩萨身度化之。化什么身不是自己的意思,是对方的意思。对方求佛菩萨是有心,佛菩萨去应是无心。这些往生到极乐世界菩萨他们的应,跟阿弥陀佛一样,没有心,就是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他才能化无量无边身,才能够帮助无量无边的众生。

  「如须弥住持故」,这是比喻,像须弥山,须弥山清净,四宝成就的。这四种宝是黄金、白银、琉璃、玻璃,这四宝。琉璃,我们中国人叫翡翠,绿色的玉。玻璃,古时候没有玻璃,佛经上所看到玻璃的时候,玻璃还没有发明,那玻璃是什么?水晶,我们现在叫水晶,古人叫玻璃。都是清净无染,所以用这个来做比喻。「开诸众生淤泥华故」。众生在六道,六道是淤泥,莲花化生,这句就显示出来,菩萨度化众生用什么方法度?用信愿持名,让这些众生觉悟。信愿持名就是大觉悟,他要不觉悟,他怎么肯信愿持名?信愿持名,一生能往生,就成佛了。功德成就,等於明心见性,等於法身菩萨。这是说菩萨身不动,身心都不动,有能力在十方世界常作佛事。

  第二,「一切时,一心一念,悉能遍至十方世界,教化众生」。这跟前面的意思是深了一层,前面只告诉你,极乐世界的菩萨身没有动摇,在讲堂听经法,有能力分身,应一切众生之感,菩萨能以无量无边的分身去应,叫应化,说这桩事情。更进一步告诉你,一切时,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处所,一心一念,这个地方著重在这个一字。一心是真心,一念是正念,八正道里面说正念。一念是正念,一心是真心,真心遍法界虚空界。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告诉我们,「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那个自性是什么?自性就是此地说的一心一念。六祖之开悟没有别的,也是一心一念。我们现在心没有办法止到一,我们现在是三心二意,六道众生。

  三心二意是什么?我们用的是妄心。三心,阿赖耶、末那、意识叫三心。二意,就是第七识叫意根,第六叫意识,二意。我们今天全用的是三心二意,没有用一心。佛在经典里头,大小乘经典都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也有经上讲「止心一处」,止是停止,把心停在一处,无事不办。这个意思是什么?用真心。用真心就成佛了,用真心,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统统现前。妄心,妄心是障碍,把自性的智慧、德相统统障碍住了,并没有丧失,只要一心,障碍就去掉。

  学佛说实在话,学佛学什么?就是学收心。孟夫子所说的,「求其放心而已」。我们要把这个放心,放心就是妄心、就是妄念,把这个东西收回来,收回来放在一处。净宗的一处就是阿弥陀佛,心里头果然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问题全解决了。所以念佛如果用禅宗祖师勘验学人的话来说,你会念么?禅宗是你会么?我们今天讲你会念吗?会念就成佛了,会念就得一心不乱了,会念就是制心一处,这会了,问题真解决了。这个境界不是得不到,实在说,我们还是没有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事实真相是什么?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什么是邪、什么是正,什么是祸害、什么是福德,能够把这些东西搞清楚、搞明白,假的自然就放下了。让我们心里头只有正的,没有恶的、没有邪,这个修行功夫就真得力。

  从哪里下手?从放下自私自利的念头下手。为什么?那是根本。大乘修行,小乘也不例外,第一个破身见,破身见就是自私自利。众生都把这个身体看作我,造一切业都是为我。为什么造业?妄心当家,它当家做主。什么心?贪心,自私自利的心,那就造无量无边罪业。如果善心做主,十善心做主,造的是善业,不贪、不瞋、不痴,不杀、不盗、不YIN,善业。善业放在心上,三善道受报。这个意思就是告诉我们,贪瞋痴慢疑这个恶业不能要,放下,恶报没有了。这三善道干的好事,也别放在心上,三善道也不去受报。三善道享福,也不要去受报,清净心就现前了。那清净心跟清净业相应,心净则佛土净,自自然然跟极乐世界相应了。我想求生净土,这就决定得生,你的条件统统具足。所以要断恶,不著断恶的相;要修善,不著修善的相。心里面的相,只有极乐世界,只有阿弥陀佛,这就对了。常常存这个念好,这是大乘菩萨,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这里头与我有缘的众生,我要以种种方便帮助他们。

  「修行所作,灭除一切众生苦」。不为自己,是为一切众生。不为自己,才真正做到三轮体空。三轮体空,你所造作的全是功德,庄严功德成就。世间人修福德容易,修功德太难了。这是环境、习气所造成的,我们做的事情不能不落印象,落印象就是被污染。清净心里头,不但善恶没有,染净也没有。自性清净心一法不立,不著有,不著有之后,一法不舍,不著空,空有二边都不著,真清净,真的明心见性。有著就错误了,不著就对了。小乘人,他保持自己心地清净,他连善也不要了,不修了,所以叫做偏真涅盘。他修偏了,他不圆,只有自利不能利他,心量永远拓不开。菩萨的大慈大悲他没有,他有慈悲,他不是大慈大悲。菩萨大慈大悲,没有条件。

  「一切时,一心一念」,一心一念里面还有很深的意思,空间没有了,时间没有了,就在当下,感应道交就在当下。《楞严经》上所说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个话,我们真正把它搞清楚、搞明白,还是看到科学的报告,量子力学家的报告。整个宇宙所有一切现象,科学归纳为三大类,物质现象、精神现象(精神又叫意念的现象,念头)、自然现象,三种现象都是波动所形成的。那这波动频率多快?一秒钟一千六百兆。确实,它就摆在我们面前,可是我们就见不到。我们的眼睛不行,速度太快了,我们变成看不到了。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的生灭,我们这个眼睛捕捉不到,就是根本看不见;它存在,而且跟我们从来没有分别过,就在眼前。一个人,就在我们自身,我们这个身的肉身是物质现象;我们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是精神现象;外面境界上,这自然现象。这三种现象全在我们当下,根本就没有离开过,可是一辈子,不但没有见过,想也没有想到过。

  在《坛经》里头,惠明法师开悟了,问六祖一句话,还有没有什么秘密的了?六祖回答他一句话说,「密在汝边」,密在你那边,不在我。这就说明了,大乘佛法里头根本没有秘密。密是什么?我们自己的心有染污、有障碍,体会不到真相。眼看不见,耳听不见,闻不到,手接触不到,念头也想不到,就六根对这种真相,事实真相,都不起作用。要怎样才见到?定功,制心一处就见到了。制心一处的标准,我们在大乘经里头也能体会到,标准是什么?八地菩萨。八地以上,确实这个心永远收在一个地方,他那一个地方是大般涅盘,清净寂灭,他不是收在阿弥陀佛。那个难,我们做不到,我们把这个心收在阿弥陀佛上,这个行,这真叫方便当中的方便,善巧中的善巧。没有这一门,我们这一生不能成就;有了这一门,我们才有指望。这个法门我们做得到,八万四千法门我们做不到,怎么可能有八地菩萨那样的深定?念念不忘苦难众生。

  「偈言:无垢庄严光」,极乐世界,确实在这个境界里头以光作佛事。光明就是智慧,智慧解决一切问题,知识不行。「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能够在一念一时,普是普遍,遍法界虚空界,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的大会。诸佛会,这个意思很广很深。释迦牟尼佛这一会,是娑婆三千大千世界。极乐世界的菩萨可以到达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在娑婆世界里头利益诸群生。这个群生是有缘众生。什么叫有缘?曾经听到这一句阿弥陀佛,阿赖耶识里头有阿弥陀佛的种子,就叫有缘。有缘众生太多了,虽有缘,缘不成熟,不成熟的要不要照顾?要,要加强它,帮助他成长,不能往生。什么时候成熟了,什么时候就往生。

  我们要懂得这一桩事实,我们的心里就很安慰,我们跟阿弥陀佛有缘,不但有缘,缘还相当深。这一生不能往生,来生后世决定会往生,总有一天你决定得生。希望这一生往生,行吗?行,只要你把垃圾丢掉,你就能往生。你不能背负著这个,背负著这个,极乐世界进不去,一定要知道,那是清净国土,不可以带著染污进去。真肯放下的,没有一个不往生。於是我们就知道了,什么叫缘成熟?放下,缘就成熟。没有放下,有缘,不成熟。彻底放下,连身体都不要了。

  最近,我们还遇到一个同修,现的是不思议的境界。也是得了重病,没断气,她的家亲眷属看见她坐著莲花往生了。他打电话来问我,这怎么办?可不可以相信?不是一个人,至少有四、五个人看到,真的坐著莲花往生了。现在还没有断气,实际上可能早就断气了,她现在用的是人工呼吸,帮助她人工呼吸,等人工呼吸拔掉的时候,大概就断气了。实际上她早就走了,是你们用这种方法,让她好像还在呼吸的样子,她早就走了。为什么能够走得这么殊胜?我就告诉他,儿子给我打电话,我告诉他:你母亲修行不是这一世,宿世善根深厚,今生善根成熟,不然不可能有这个现象。另外还有一种现象,或是有冤亲债主附身,但是我觉得这个不太可能,冤亲债主附身是扰乱的,她怎么能坐著莲花走?坐著莲花走了,冤亲债主应该早就离开了。这个现象完全是机器,机械在操作的作用,不是真的。所以我们要相信,不要留恋,这种亲情很难断,尤其是兄弟姐妹多。我就告诉他,那是确实往生,不是假的。她很慈悲,给我们做这个示现,让我们了解有这种情形。真正往生,家亲眷属给她用这种机器维持呼吸,有这个情形。如果是明白的人,就没有这个必要了,身上插的那些管子,那多难过。让她走,走得很舒服,走得没有痛苦,很自在,这才叫真正孝顺。

  第三,「於一切世界,供养恭敬赞叹诸佛如来功德」。这是修福,佛家讲种福田。经教里面,佛告诉我们福田有几种。第一个是恩田,父母,供养父母是修大福报!现在很多人对父母不孝,不知道供养父母,不知道供养父母是折福。譬如说你有一百年的福报,因为不孝父母,五十年的福报就消光了,就没有了。严重的不孝,可能一百年的福报,二十年就没有了,就享完了。这世间人不懂,很可惜!孝养父母,那个福报会增长。这大错特错!第一种是恩田,父母。第二种是悲田,慈悲,帮助苦难众生。第三种是敬田,老师,就是恭敬三宝,对佛菩萨恭敬是福。福田有这三类,遇到的时候,都要真正去修。遇到贫苦、有灾难的人,应该全心全力帮助他,去救济他。

  修福,慈悲济世,谁做得最圆满?诸佛菩萨做得最圆满。为什么?他有智慧,他知道哪些是真正的福田,有智慧。我们要知道,供养、恭敬、赞叹诸佛如来,这是修无比殊胜的福田。我们到哪里去找一尊佛去供养他?找不到。名山宝刹里头去供养,都是泥塑木雕的佛,不是真佛。所以你要修大福报,还得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才有这个机会。你能够与一切世界,这一切世界像前面所说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刹土,在极乐世界你能够分身,同时,一念分身到一切诸佛刹土。到那去干什么?去拜佛、去供养、去赞叹,修福,听佛讲经说法,修慧,你看福慧双修。极乐世界的人修一天,我们这个地方要修无量劫。为什么?他一天能供养无量无边诸佛,我们一个也供养不到,不但佛,连一个阿罗汉、一个须陀洹都见不到,到哪里去修福?

  有人说,现在科学技术进步,我们的生活都改善了。其实,冷静去想想,我们现在人生活,不要说多,三十年前,跟三十年前的人比较一下,冷静去想想,是我们的福报大过他,还是他们的福报大过我们?三十年前的福报大过我们。为什么?他活得快乐,我们现在活得痛苦。至少三十年前吃东西,没有人不放心,什么都好吃;你看现在吃东西不放心,这也有毒,那也有毒,变成饮食不放心,提心吊胆,这个多可怜!这怎么能跟三十年前人比?三十年前我到香港来讲经,这些同修们带我香港到处去玩,随便到哪里,小摊子上我们去吃东西,吃得很开心。现在要怎么样?现在要到五星级酒店去吃东西才放心,那贵得不得了。怕什么?摊子上不干净。我们吃素食,比较好一点,要吃动物肉的,那更不能吃。

  我曾经去参观大陆养鸭的一个基地,在山东。这里面工作人员,在里头提了一只小鸭放在我手上,跟我手掌一样大,这么长,一样大。他问我,他说法师,你看这个小鸭出生几天了?我的估计,总得十天才能长这么大,至少七天。他告诉我,昨天出生的。我吓了一跳,我说你这个鸭子养多长的时间拿出去卖?两个星期。这还能吃吗?完全用化学饲料喂它的,不正常!所以吃这个东西,生一些奇奇怪怪的病,古人所说的「病从口入」,那是什么?服毒!我当时告诉我们这些同修,不但肉不能吃,鸡蛋、鸭蛋都不能吃。你看看它是怎么长成的?完全违背了自然生态。自然是最健康的,违背自然生态,那就是最不健康的。我们想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今天饮水、吃饭都担心,怎么能跟三十年前比?三十年前,地球的染污没这么重,已经有染污了,还不至於到要命。

  那我们看到今天的染污,回想,三十年之后怎么办?有科学家说,三、五十年之后,这个地球上不适合人居住了,人在这个地球上没有方法生存了。所以,上一个世纪七0年代,汤恩比是大声疾呼,希望恢复从前人工的农耕,不要搞这些机械化,更不可以搞农药、化肥,非常有道理。市场上的食品,愈是好看的愈害怕。也是环境逼使我们,我们自己搞农耕,在澳洲我们自己种菜,自己现在种粮食,希望我们的道场能够自给自足。不能依靠信徒供养,不能依靠这个,要依靠自给自足。那我们不会耕田,我们请农夫,给工钱给他,一个小时多少钱,给工钱给他,他替我们耕种。收成,除了我们自己吃的之外,多余的到市场上去卖,卖的钱,付工资还有剩余。这个办法好,可以做。

  中国古时候寺院,经济它有固定收入。在那个时候施主供养寺院,叫供养常住,是土地供养,他有多少田、多少亩地供养,他有山,都可以生产。所以这些山跟这些田地给农民去耕种,收成的时候跟他分。这个样子,寺庙的经济它有正常收入,不依靠供养,不依靠经忏佛事。所以在古时候没有经忏佛事,他不必要,他的生活非常安定,所以修行功夫得力。现在,我看一般宗教都有这个麻烦,没有正常收入,所以他心定不下来。心不能够安定,这个道怎么个修法?当然有问题。中国古时候,有五亩土地,一家人的生活就没有问题。大家庭多置恒产,恒产就是土地、田地。普通一个家庭总有上百亩的土地,所以它有相当可观的收入。生活安定,社会就安定,不会有动乱。所以这是讲修福。修福、修慧也要到极乐世界。

  「偈言:雨天乐华衣,妙香等供养」。极乐世界生活所需,不需要自己劳力,怎么?天上掉下来。这个好事哪里有?只有极乐世界有,你需要什么,天上就会掉下来,真的不是假的。你看雨天,雨是从天上落下来,落下来什么?天乐,音乐;华衣、妙香。天乐是悦耳的,耳根的享受;华衣是身的享受,身体的享受;香是鼻的享受,举这三个例子。到极乐世界,我们的眼耳鼻舌身,这种享受都是天然的,不是人工的。极乐世界没有士农工商,没有人种地,吃的东西从哪里来?不需要,你想吃,天上会掉下来;不想,不想就没有,真自在!哪像我们生活这么累,一天忙到晚忙不完,多辛苦!极乐世界人悠闲,什么事都没有,他们就是听经、讨论、念佛,到十方世界去拜佛、去供养。供养要带的礼物,礼物随著我们念头,想要什么礼物,礼物就真的天上掉下来,你手上就托到了。

  「赞诸佛功德」,这赞佛,「无有分别心」。每天做了这么多的事情,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真妙!我们看极乐天人的生活,极乐天人,每天他们的学习,每个人的志愿都是成无上道,成佛,而成佛一定跟阿弥陀佛一样。阿弥陀佛是大家的典型、是大家的模范,成佛要跟阿弥陀佛一样,真正不可思议!

  末后这一条,「十方一切世界无三宝处」,这一定很多,不在少数,「住持庄严佛法僧宝功德大海」,没有三宝的地方他们去。他们去,不要讲别的,咱们就用地球上来看,我们地球上没有三宝的地方很多,他为什么不去?这个地方要知道,缘的关系。众生有缘,就能感动三宝出现;众生没有缘,他就不来。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所以三宝不能出现,这个地方的人,没有一个想念三宝。我们读了这一条,自己应该要晓得,我们学佛了,做佛的弟子,尤其是做弥陀弟子,正法久住、弘法利生、觉悟众生是我们的天职,我们要念念不忘。没有三宝的地方,我们帮助他,我们带给他,把佛像、经书,现在讲光碟,送到那边去。只要有一个人学,那个地方与佛就有缘了。有缘的人慢慢多了,佛菩萨就会到那边去示现。所以住持,到哪里去住持?没有佛法的地方去住持,去送佛法。当然这个地方得有人接受,至少有一、二个人接受,在那个地方慢慢就能兴旺起来。这是无量无边功德,用海做比喻,功德多大?像大海一样。

  「遍示令解如实修行」。遍是普遍;示,示现,帮助他们了解佛法、认识佛法,帮助他们如实修行,真修!从哪里开始?从福慧开始。接引初机,头一个是福报。这是什么?他不会拒绝的。怎样求福、怎样修福、怎样会得到真正的福报,要把这桩事情告诉他,这是极乐菩萨的庄严功德成就。极乐每一个菩萨都有这个心、都有这个愿,庄严佛土的心,庄严阿弥陀佛的心,庄严众菩萨的心。

  偈子里说,「何等世界无」,哪个世界没有三宝?「佛法功德宝」,这是连到下一句的,什么世界没有佛法功德宝?「我愿皆往生,示佛法如佛故」。菩萨愿意到那里去往生,没有三宝的地方,往生到那个地方示现佛法,如同佛应化在那个世间一样。好像三千年前,这个世界上没有佛法,释迦牟尼佛降生了,为我们示现八相成道。这个世间人不认识。不认识,佛著急了,没有人来请,没有人来求法,那他只好走了,叫入般涅盘。正在这个时候,被四禅净居天人看到了,净居天是第四禅五不还天,这些人是修行人,他们看到了,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赶紧下来。他们有神通,能变化,变成凡夫,在菩提树下求佛。求佛住世,求佛说法,转法轮,释迦牟尼佛答应了。净居天人修了不可思议的功德!释迦牟尼佛从定中起来,到鹿野苑去找五个同伴,这五个同伴跟他都有亲戚关系,他出家,他的父王派这五个人跟随他、照顾他。他就为五个人说法,鹿野苑三宝具足了。你看有佛,这五个人闻法觉悟了,有法、有僧,三宝出现在人间。

  所以学佛,确确实实有些出家人很如法,在这个世界,哪个地方没有佛法,到哪里去传法利生,但是也都要缘分。缘分里头最重要的,自己先要修好。也就是说,我们希望教育别人,先教育自己,自己要没有实德能,我们教化不了众生,具足实德能,我有能力教化。真实,真实是菩提心,真心;德是戒定;能是智慧。我们自己要勤修戒定慧,尤其是现前这个世界,众生有病了,你得知道他有些什么病,病从哪里得来的,你要用什么方法去帮助他们。那方法就是药,这个药让他药到病除,起死回生,这才能救得了众生。

  后面这总结,「净入愿心」,心净则佛土净。「庄严佛土功德,庄严佛功德,庄严菩萨功德。此三种成就愿心庄严,应知」。我们要发心,庄严佛土、庄严佛、庄严菩萨。心发了,得要做到。「应知此三种庄严成就,由本四十八愿清净愿心之所庄严。因净故果净。非无因他因有也」。这几句话非常重要。我们学净土,因要清净。果,果是极乐世界,果是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清净的,无比清净。清净,怎么清净法?放下就清净了。古人说,放下就是!

  我初学佛的时候,第一次见出家人,是章嘉大师。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佛门里面有没有简单、容易、直捷的方法,让我们契入佛境界?老人家告诉我六个字,他说有,「看得破,放得下」。看得破,了解事实真相;放得下,首先把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贪瞋痴慢放下。到最后我们深入经藏了,晓得,佛跟我们讲的,真正的,是把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放下,你就圆满成就了,圆成佛道。从哪里放?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正接触的时候就是放下的时候,这叫真修行。

  大师告诉我,从初发心到如来地,没有别的方法,就这两个,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相辅相成,一直到如来地。一点都不错!我们每天学习,知道一点就放一点,天天放,这叫渐悟、渐舍、渐修、渐证。像惠能那样的人,那个我们做不到,那是顿舍,他一明白就彻底放下,就放干净了。这是上上根人,这不是普通人,他同时放下,把妄想分别执著全放下。所以成佛,在道理上讲,一念之间,问题就是你是不是真看破了、是不是真放下了?如果是真的,当下就成就了,世尊跟惠能大师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那我们做不到,做不到,走渐修的门,像爬楼梯,一步一步的往上爬,也能爬到最高峰。顿悟好像,他不是爬楼梯,他坐电梯,他一下就上去了,很快就上去了。我们没有这个本事,我们走渐修,希望年年有进步、月月有进步、天天有进步,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圆满功德。这二十九种庄严,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往生论》,天亲菩萨的报告,是他老人家修净土成就的报告,是我们的最好榜样,修净土的好榜样。这部论是三经一论当中的,可以说它是属於行门,三经是解门,这一份东西是行门,他怎么修成的,提出这个报告,非常有价值,我们应当要学习。将来如果有机会,我找个时间,我们细细的来学习一遍,那个时间就要长一点了。今天就学习到此地。

资料恭摘:净土法门法师专集网站
极乐世界二十九种庄严  (第九集)  2012/7/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21-670-0009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法师:极乐世界二十九种庄严)(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法师:极乐世界二十九种庄严)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 

 竺摩法师:净土法门的信和疑 

 慈法法师:净土法门的三种殊胜利益:往生、成佛、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