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顶果钦哲仁波切:虹光境界的修持与上师相应法


   日期:2012/9/11 10:4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所谓一个佛法修行者,乃是指面对任何顺逆诸境,皆能转极逆的境界为助缘的修行人。他能清净一切外境,且对修行的过程中一切顺逆外境的经验及相应,也能清楚地了知。修法者不应被顺逆诸境所引起的障碍而停滞及困扰,应视自身如同大地对于任何的众生不分其好坏及顺逆,均同样加以维护,而仅作承担与容忍而已。修行者又应视困顿环境为修持的增上逆缘,如同强风不只不会熄灭火焰,而是会于一般火中帮助吹出更猛烈的火焰。

当我们遭逢逆境之时(诸如诱惑、恶语、指责或入狱等),我们都不应该抱怨而认为:“我不断地祈请三宝,所以不应遭此灾难。”而是应该认为此乃过去世损害他人所造成的恶业。因此,今生受此灾难并思惟“籍此灾难,愿一切有情众生过去世的恶业,皆由我身承受。”我们应该时时明了一切的考验,均是莲花生大士的善巧示现,藉此来消除我们的恶业。因此,我们应当衷心地接受任何伤害与责骂,而思惟此均为上师慈悲的赐予。许多藏人在任何痛苦中,一点也未退失他们对上师的信心,反而更虔敬地修法。他们已将横逆遭遇的烦恼转化于佛法中,且更加强修持的实践。当我们在遭逄顺境之时,则不应攀缘,而应当视之如幻梦。如果遇到富裕,以及发达成功能居住于高楼大厦之时,则不应自认为成就,也不应累积财富,而要求享受与追求名利、权势。反之,应当了知幸运的来临,实在是我上师慈悲教导的结果。纵使事业成功,也不应该忘记世间一切的成就都是无常的。经典中说:“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有长必有消,有升必有降。”置身于顺境之时,应常祈祷;“所有吉祥回向一切众生,所有功德供养莲师。而我则满足于粗衣淡食。”生活实应仅须要温饱以维持生活就好。

过去的圣者均居于岩洞,与野兽为伍。他们之所以如此,实在是已经将自己的生命存在,全部转向于佛法了。他们放下一切,而专注于如同流浪者的苦行修持。此种精进的苦行者的内心,已充满法喜。求法的意念,使他们关闭于岩洞,而且被死亡的来临所策励,而不断精进。我们应当尽量趣入这种心灵状态,在这种情况之下,由顺境而产生的修法障碍也可避免。如果不是这样,一旦行者获得名利与恭敬,将视自身为上师或喇嘛,并自认为应该得到丰衣美食、恭敬等等。当此念头兴起之时,贪心、傲慢随着增长,原来修法的清净心,也随之而完全消亡了。

若我们视顺境如同梦幻,上述退堕的行为就可以避免,而能增长自身的修持。我们亦可以同等的善巧方便,来观察自身修行的变化。当我们修法遭遇阻逆之时,诸如昏沉掉举、观想不清等,应当转化为培养清净的洞识见地,也就是观想所在的外境,以及一切众生为住满勇父空行灿烂光辉的铜色山;也可观一切的示现,都是莲花生大士一切的音声,都是其咒音的共鸣;一切的思惟意念,均为他的智慧游戏。若修法时,幸运地有所了悟与相应之时,也不可自以为有广大的进步,而应该视之为上师的指示。亦应当当下清楚明白地了悟此种进步,并无任何目的或贪执。

简要言之,一切的财富、光荣、名誉、锦衣美食,以及修持经验,均可能引起我们的攀缘与执着。如果这种妄念兴起之时,我们应仍安坐于座上,出浊气三次,观想念随着浊气而排出,如同排除贪、嗔、疑。并自我提醒如蜉蝣似的成就,是短暂而无其实质。

在过去世时,佛陀出现于印度,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大转法-轮于各地,而成就数千阿罗汉,使他们得以证悟。这些证悟者,有的可飞行于天空,并展示各种不可思议的能力。而现在这类的奇迹已不复再现,仅余留奇迹出现的地名。后来佛法传入西藏,并宏扬于西藏,成就了无数的大圣者。他们亦复四处弘传佛陀的教诲,而今这些大成就者,均已前往其他的净土,无一遗留于世间。记取这个事实,我们应当了知,无论得到何种的成就,这其间均无本质可得。我们切不可贪求世间的事业,而生起执着应当避免攀缘。

我们于日常的修行或睡梦之中,可能屡屡逢厉妖及魔障等恶业的强烈影响着。这些现象发生的时候,我们绝不可以意图歼灭此种有害的厉鬼,即使在睡梦中也是如此。而应当视他们为过去世的父母,他门曾养育我们,而现在竟欲妨害、伤害我们。他们之所以如此,必然是我们过去世所造恶业的结果,我们更应该进一步了知这种损害我们的恶业力量,他们本身也为他们本身、或他们过去世的恶业所支配。作此伤害,无非是为自己来世种恶因,作如是的观察,大悲心乃随之而升起。当这些魔类决心为害我们,也应视之为清除无明的逆增上缘。任何的障碍、身体的痛苦、心灵的折磨,都可转换为修行的方便。也就是将这些障碍视之为上师智慧的示现,当我们作如是修持时,恶业自然清净,而痛苦也随之消除。随时如此觉照,这些恶业力量就不能成为伤害。反之,若视之为敌对,而欲摧毁他们,则会增加更多烦恼。

近几年来,许多人因为杂念妄想,而引起各种不正常的障碍。这实在是自身潜在意识的作用。行者不应以此为外来的困境,而应当了知这是上师的赐予,作为修持过程中的增上因缘。如此,更应专心于祈请上师,而对于所有魔类生起广大的悲心,如果能如此的话魔障就不会兴起。若遇外力的干扰,则应当探究其来源,追究这些障碍本身是否有其具体的实质,是不是可以用手掌握,或用棒击打。如果是如此,则追究他们安住于何处?源于何处?以及从何因缘生起?以此心意,我们应当诚心持诵莲华生大士心咒并发愿,愿诸魔类得依莲华生大士大慈悲心,而亲遇莲师的善法。愿他们不自损损他,愿菩提心深入他们的心中。如此的大悲心,融摄诸魔的心念、我的心及莲师的清净心,三者合而为一,其功德尤其广大。如果能视一切外相为上师智慧的示现。那么障碍这个名词也将自然消失。

我们对任何顺逆均须保持清净的洞见,视一切的相为圆满清净,勿使自心入于染污之中。我们必须以自身所处的地方,即为莲师净土铜色山的宫殿,而周围的亲戚朋友为勇父与空行,一切的音声都为无休止的莲师咒音。坐时观想莲师安坐于我的顶上,为我至诚的依怙。行走时,观想莲师以及他的净土就在我右肩上,对他环绕恭敬。并应进一步观想,不仅铜色山为莲师的宫殿,即使莲师身上的每一个毛孔,均住有千千万万的莲师宫殿以及其眷属。饮食之前,观想所有食物及饮料变为甘露与白菩提,并供养。第一份予安住于喉间的莲师,而将其剩余残食当作是莲师对我们的赐予,并藉以推持生命。如此,则可以消除对美食的执着与贪欲。夜晚就寝之前,应观想全日安坐于我顶上的莲师,现在慢慢进入我头中,逐渐下降至心轮,安坐于半透明发光之红莲花上。莲花上的四朵花瓣微开,于是莲师放出无量光芒,照亮我全身及卧室。旋即又遍照整个法界,当整个法界转化成清净光明之后,我即安住在寂静纯然,而不失觉知的清净自性之中。入睡的一刹那,则所有法界光明融入自身,而我又融入净清光明之中,再融入莲师。这时莲师已缩为一指大融入光,再融入虚空,我随之安住于此无尽无量空性光明的寂静中。我们必须了知入睡与死亡的程序相似,此种修持法有利于我们临终的修持。

假若醒时,发觉自己在睡时并未进入这种虹光境界,则要诚心向莲师祈祷,赐予我们这种大觉的力量,再行入睡。假若妄想频起,入睡则应了知此种杂念无生起、无留住,也无休止。假若没有干扰的妄念,则安住于自然的状态之中。假若睡梦之时,于梦中则尽力了知这本来就是如幻之梦。清晨醒时,则观想空间呈现莲花生大士的皈依净土,围绕着莲师的空行与勇父,促我起身,空中充满莲师咒以及超于世间的天籁。起身时则观想我步入空行净土,该处为所有勇父空行所居住,而我们自身也是金刚亥母,真实不虚,且从无始以来便是如此。我们以至诚向莲师祈请:“喇嘛千诺、喇嘛千诺”,即上师了知一切,上师了知一切。莲师本已安坐于我们心中的红色莲花,此时莲花盛开,而莲师再度出现安住于我顶上。我们不停祈求、祈请,我的心识随顺教法,祈请一切教法缘于正道,并祈请一切幻觉悉变为智慧,精进地修持,直至我心充满莲师的开示,而且行住坐卧之中均不离于此。

仅仅听闻上师短暂的开示,不可能有成就。莲师不仅是外在的形相,也必须与我觉悟的心意完全融合。莲师称:“我不抛弃任何虔诚的弟子”,如果视莲师为一有血有肉的凡夫,则精进修持所必须的恭敬心很难兴起。我们应当视莲师为贯通三界、永恒不变、无所不知的智慧,即使千万有情同时向他祈祷他也能够成办。须知信仰在修持过程之中至为重要,如果我们一心至诚信仰莲师,则一切事业均为其加持。随时虔信修行,其本身即是祈请。一切的思变均是莲花生大士,自然的信心随之而生起。这种信心自会关照一切,一切色身均成为莲师,一切的音声都是祈请,一切变化的心意均是一切自然造做。

此为极殊胜的上师相应法,且视上师为不可分别的法、报、化三身。此修法之完成,无须依赖修持次第、闭黑关、证空性以及持气进入中脉,藉修持所有其它修法,均可融入此专一修持中。就如渣华哝山巴等大圣者所为,日夜一心修持,经年累月不断,亦不知饥渴。以此信仰心,弃绝此生的各种诱惑,而不迷惑于世间行;了知因果而不作恶业,一切寻求的执着,自然消失。行者就不会偏离无上佛道,视一切示现为本尊音声及大乐。行者就不会误入凡夫的念头,视一切事物为上师所示现。并真诚地相信,行者就不会误入邪见。在此情况下,出离及杜绝妄念自然升起。一切应摒弃者自动消失,上座下座无分别,绝对的自性及智慧观照,则自然明现。

我们应不断地修持清净心,使我们能直接地观照到一切法界与众生本来就是清净与圆满。而更进一步无论因外境而起的念头,或过去深植于内心的经验,我们必须了知其本质并无实有,而自然解脱。我们切莫追忆过往的心念,并沉迷于此种忆念之中。若是兴起妄念,即行觉察而断绝。如不予以断治,则一切成功、胜利、敌人、财富、经营或任何世间成就的沉迷,将产生无止尽的烦恼,一如微风吹过湖面,涟漪不绝。若任由自己沉迷于贪嗔疑嫉的忆想当中,那无异是使自己沉浸妄想之中,正因对此一切情境的执着,恶业造作生起而痛苦随之而来。杂念来时,仅觉察它的兴起,并同时了知它无来处、无住处、无去处,也无蛛丝马迹可寻,一如燕过晴空、飞影自逝。依此思维,念头来时,则于之于绝对无边的境界;念头不来,则随顺自然无念。

简而言之。第一点,无论任何的行为都不可忽离对莲花生大士的观想,如此则可获益无边。再者,所有功德必须发心回向于一切众生,此利他的念头为发展宝贵菩提心的先决条件及基本的前行。第二点,于正行时,我们的一举一动均须启发为对真实体性的领悟,而心必须专注于此种修法。假若初学者修此证悟较为困难,或甚至不可能时,则应专心一志于观想莲花生大士,以免心识渗入任何的妄念。第三点,也就是最后回向。将所有修持,以及其功德发心回向于一切众生。以上即大乘佛法的三大特点。前行,依此修持可得果;正行,避免修持过患而偏离;结行或回向,保任无限的增上利益。

我们如能发挥忆念上师的心意能力,则修持上师瑜伽就没有大的困难。如果未能适当修心,不能精进修持大乘的根本心要,而妄想能修大圆满,将毫无成果。大圆满见至为高超,而我们此时的境界则极低,如两三岁小孩的经验、才能与悟性,不能与二十岁的成年人相比。若终身谨记莲师的教诲,莲师不会放弃我们,且将不断加持。我们逐步发展成熟的修持,如欲保证莲师长忆念我们,则必须经常修持。如果幻想数月或一年的修持即可成就,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从此时开始,直至最后一息,努力精进。此种精进非常重要,因为我们于恐惧及面临死亡的刹那,所能依恃的就是信念及信心。并时时自念临终时,也应当忆知所有莲师的教义,并且使之牢牢记得。恐惧亡时实在是很难如法修持,除非是在生前经常修习。修法者应能面对任何外缘,不因顺境而欢喜,也不以逆境而悲伤。不执着期望与疑惑,而谨慎地依止莲师。欢乐与悲伤,高兴与忧愁,皆无自性,均可成为我们修行的助缘。而所有经验均是对修行真诚的考验,此即上师瑜伽的真实本质,也是其主要的修持。若能循此途径努力精进,此即为唯一甚深的教法。

而关于生起次第的精密观想方法,应有四种:是四种配合清净“四生”之过程。四生,即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此上师瑜珈,具有此四种精要,却无此等的繁琐。其他方面,生起次第的修持,亦均包含于上师瑜珈之中,而不必分别研讨。此为“清楚相”,即是清楚观想本尊;“清净观”,即是了知本尊各种外相的表义。(例如,一头表绝对与统一,两臂表方便与智慧);坚固的佛慢表坚固不坏的信心,从本以来即是本尊等。

谚语说:“如能生动而清楚地观想根本上师,为时虽然只有一刹那,其获益远胜过十万倍于观想其他本尊。”这上师瑜伽也是圆满次第的基本。圆满次第具有六种成就法,拙火或灵热,为成就的根本;幻化身为成就的基础;梦修反应成就的进度;光明为成就的本质;中阴为修证的延续;抛瓦或迁识,则允准行者中途衔接道果。所有这六种修持法,必须发轫于上师瑜珈。拙火与幻化身的修持,契合与上师金刚不坏身之相应;梦修与光明,则契合上师金刚语的相应;中阴与抛瓦,则与上师金刚意相应。所以,上师瑜珈为圆满次第修持的基础,为圆满次第修持的心要。发心证悟甚深的圆妙智慧的行者,应如谚语说:“应当了知证悟本具的智慧,实为上师加持的道果,任何其他方法均不足恃。”又说:“任何行者欲开拓超越世间聪明的智慧,而不祈求上师者,一如在岩洞之内,却要观察旭日太阳的灿耀一般。绝对不会明白外境与内心是本来如一的。”

上师瑜伽,即为实践一切事物本来面目的究竟法门,为一切本来面目的核心。核心乃伏藏的本质,虽不外显,却存在于一切。纵然生起、圆满及大圆满次第的教法无数,它们均摄纳于上师瑜珈宛如连锁,所有教法均渊源于此。此修法易于进行,无着魔的危险,且能趋入高超成就,一如高科技的机器于一小时内,完成相等于数千工人的工作。此法集纳所有其他教法于内,了无遗漏。上师相应法,为增进修持、排除障碍的主要方法,可谓一即是一切的法门。上师相应法,虽名为加行的一部分,而实际上为一切修持的核心,无论宁玛、萨迦、噶举或格鲁各派,均以上师相应法为修持佛法的基础。在萨迦传承之中,我们可发现著名的“道果”,即道与果同时修持的教法。行者必须修持上师瑜伽的甚深精华,其中行者将接受上师身、语、意的灌顶与加持。继而观想上师。口授传承,亦以热烈虔敬心来领受修法,若无专注虔敬心,就犹如无头的行尸一般。而任何支派,若不能视上师与佛陀无二无别而修持,久缺虔敬心的话,均不可能引发内心的经验与体悟。伟大的噶当派圣者嘉喜顾珠唐美不修习其他法门,而仅专注观想其师阿底峡尊者与佛陀无二,并终身以身、语、意来供养。于举世著名噶当巴传承的修心七要中,第一步就是上师瑜珈。所有宁玛的教传、口传、岩传也是如此。并无一修法,可以不藉由上师瑜伽来建立的。

上师瑜伽不同于生起与圆满次第,是可以于任何时间来修持的。如修习生起及圆满次第,对于坐姿、语、意等诸要点,每一样均须注意。修习生起次第中的闭关,全日必须按时修习,四座必须安排坛城,以及水、花、香等外供养,及食子、红、白菩提等内供养。然而上师瑜珈,却可于任何时间,任何环境下修持,且可完成所有生起次第之所须。圆满次第的修持,拙火、宝瓶气以及闭气等气功修习,均有阻碍,以及偏差的危险,特别是心气紧张,都能导致心理的障碍。上师瑜伽修习,便无此种危险。而过程中,各种能量均会自动契入中脉,如吃饭充饥一般。上师瑜伽能阐发我们的俱生智慧。行、住、坐、卧中均应时时祈请上师:“上师了知一切,请慈悲眷顾。”时时持此虔敬的心,则易得上师加持。跟随上师,而一心专注修行,则能时时警策我们身、语、意的诸业,而明白取舍之道。

由上可以了知,我们应当坚定地去避免恶业,即使在梦中,也不可不如此。同时,即使修持很小的善业,持此善业而专心修持,也可达到不可思议的修行进步。若不依此而行,我们将有顺从不良、坏习气、恶业的倾向,以至于背弃了善道。我们必须建立觉照之心之习惯,于二六时中均可了知我们的所为、所行。如作恶业,便思维上师万般叮嘱,我仍不能避免恶业,在他面前,我将自觉惭愧。而所有勇父空行均将因此对我失望,立即心生忏悔。生起金刚意志后,只作善业。若能累积一日的善行,则可藉下列三点来加强前行或发菩提心,即为利益一切众生的心。正行或体解空性,增长专一。瑜伽后行,由我修持而来的一切福德功德,均回向于众生,使他们迅速得到解脱。由以上各点看来,觉照之心与自省,实为内在上师与真正的根本上师。如果永久维持此觉照之心及自省,则累积善业,且消除恶业将易如反掌。

上师瑜伽为八万四千法门的主体,甚深广大无与伦比。所有有此幸运的弟子,应当衷心珍视此种修持。即使岁高至八十岁,仍应效仿巴祖仁波切一般,每日早晨无间断的修持,以生起虔敬之心。蒋扬钦哲旺波对修持传承八大车辙具有彻底之了解,他不仅依此修习,而且成就全部的修法。虽然如此,蒋扬钦哲旺波的主要修法仍以龙钦心髓的上师瑜伽为要,而且时时向莲师祈祷。蒋扬钦哲旺波认为上师相应法容易实践,而心要甚深,因而全力传授予他的弟子

大圆满中有“且却”(立断)及“妥噶”(顿超)等高深教法,但是因为极高深,所以妄加学习,则有如以固体食物喂食婴儿,有害无益。如果我们勉强修学此等高深教法,无疑是在浪费时间。如果藉由真实虔敬修习上师相应法的加持,大圆满的实现就易如晨曦般自我们的内心深处升起,“且却”及“妥噶”的修法,亦可在我们的内心中发端。莫以为上师相应法简短,而视之为低层的教法,只是如同上师赐予一口食物罢了。实际上,这法门实为一切法之根本与不二法门。无垢光尊者在广义体认后曾说:“此上师相应法,开启智慧门之钥。”如果我们相信这位尊者的话,我们亦应相信上师相应法。如果无此,任何甚深教法皆属徒劳。如果能专心修持此法,而不将之视为低层教法,则极高的体悟将自然出现。

上师相应法被视为“外修持”,但此并非贬损之词。例如,语、意依身之“外相”而成立,无此外相的任何修持,途中得进展将受到障碍。所以上师相应法,实在包括全部的修持进阶。近年来,修法者均好追求较高深的教法,这些人应该牢牢记住,最伟大的传法者、教授者,都以此法为主要修持。如修生起次第,我们必须观想清楚、必须熟记咒轮,而且必须对我即本尊有坚固的信心。再者,我们必须熟习不同方式的背诵,忆念前行、正行以及结行。我们必须经年累月持续行持,并累积数万遍才能见到修持的成果。我们必须长期修持,如果修持不如法,则易遭危险。而上师相应法则不同,如果专心虔敬的修持,莲师的慈悲与智慧,将极易导引我们达到绝对的证悟。莲师本人传出此上师相应法时,如龙钦心髓中之所授记:“自中脉的越量宫内,上师贝玛陀钦遮江传出此胜法,以授记赋予众生,以之作为加持。”中脉的越量宫即是当体自心光明,贝玛陀钦遮意指骨鬘莲花大士,莲花乃莲师的名号,而他所戴之骨鬘代表所有妄念的死亡,以及彻底觉悟的胜利。(法本中此段亦指无垢光尊者的内在解脱,变为莲师的内在解脱。)

我们要了解龙钦心髓的授记清晰显示,任何有情众生如果能与此教法修持关联者(特别指上师相应法),均将进入铜色山的清净刹土。我们应当坚定相信,并专心修持。如依此修持而无相应(比如一年之内),我们不必气馁、失望,亦无须受制于怀疑念头。密勒日巴尊者曾说:“不可期求即刻解脱,而应终其一生修持。”我们如能下定决心,一心修持直至此身葬入坟墓,所有修持过程中的体验与悟证自然会现起。否则无耐心的短暂修持,不可能引出证悟的经验。西藏有句谚语说:“除非持续修持,殊胜的法意是不会升起的!”

——注:法王顶果钦哲仁波切应弟子之祈请,依龙钦宁体(LongchenNyingthig)传承,以十八世纪伟大的上师立津吉美林巴的教法为篮本,所做的上师相应法的指导、开示。开示的时间是一九八五年春于尼泊尔雪谦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顶果钦哲仁波切       上师相应法)(五明学佛网:顶果钦哲仁波切       上师相应法)  

 海空法师:上师相应法略 

 顶果钦哲仁波切:如何通过大礼拜积聚殊胜的功德 

 顶果钦哲仁波切:烦恼即是上师 

 顶果钦哲仁波切:任何时候, 我们都应该一而再地如此发愿 

 顶果钦哲仁波切:有五种力量含藏所有佛法,而全部浓缩成这个 

 顶果钦哲仁波切:控制内心的愤怒,所有外敌都会消失 

 顶果钦哲仁波切:佛法,修行重于传授和讨论 

 顶果钦哲仁波切:修行重于传授和讨论 

 顶果钦哲仁波切:从我们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愈来愈接近死亡 

 顶果钦哲仁波切:寿命无常 

 顶果钦哲仁波切:学密法必须与上师相应 

 顶果钦哲仁波切:修习菩提心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