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静坐中气机到达后脑的反应


   日期:2012/10/23 22:5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南怀瑾大士:静坐中气机到达后脑的反应

 

讲到头部与静坐过程的反应,它比其他各部分都较为复杂。从中国传统的医学观念来讲,“头为诸阳之首”,所以它的作用也更大。在丹道家的观念来说,它包括了后脑的“玉枕”关,与头顶的“泥坦”宫,都是很重要的部分,从现代医学的观念来说,它与小脑神经、大脑神经,以及“间脑”与“脑下垂体”等组织有关,相当复杂,而且它与五官的神经细胞,都有密切直接的关联。因此修习静坐的人,常常到此而发生严重的问题,一般世俗所谓的“走火火魔”,也都是在这个阶段出了问题。现在为了讲解的方便,把它就部位作三个步骤的分解,(一)后脑(玉枕)(二)前脑(三)间脑。

后脑的反应:

在修习静坐的过程中,除非既空守寂,或静默沉思之辈,只把心理意识的比较宁静的状况当作静坐的功效。那就无从做进一步的探讨。否则,静坐的工夫愈久,必然会引起生理的反应,等到生理气机的反应经过肾脏、腰、背以后,它就自然而然的会上升到后脑阶段。当这无形无质的气机到达后脑(玉枕)的时候,最为普通的反应,便是感觉神志不太清明,有点昏昏沉沉,进入似睡非睡的状态。

在佛家修习“止观”或“禅定”的立场便叫这种现象作“昏沉”。是修道的障碍之一。在道家某些丹法的立场来说,也有误认这是“浑沌”或“坐忘”的境界(其实是相似“浑沌”与“坐忘”的情况,并非真实。)因为道家是依身起修,首先侧重在生理上的生命能作入手的法门,所以认为这种现象是“养生”的妙境,这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观念。佛家是从心性入手,一下子便想抛开“身见”而直接进入性灵的领域,所以凡是“昏沉”或“散乱”妨碍了性灵清明自在的现象,统统须要扬弃。因此便认为它是障道的因缘。如果认清了原理和原则,佛道两家对静坐过程的异同,都不是“是非”的重点,只是所取的入手方法,各有不同的初步目的而已。其实无论佛道两家如何的不同,一个人,总离不开身心的相互关系和身心的相互影响。即使不注重身体,但当你进入静定的境界,仍然还离不开此身的作用,还须仰仗此身,然后才能打破这个躯壳樊笼的束缚。因此宋元以后的道家对于依身起修的理论便有“借假修真”的说法了。

当气机进升到后脑而呈现浑然昏昧的状态时,如果是体力不足或身心疲惫的人,他就会垂垂欲睡,甚至,连带体力也不能支持静坐的姿势了。这种情形,应该是脑部的“氧气”不足,等于人在疲劳欲睡时,就自然而然要打呵欠一样的情形。

倘使不是体力不足,因为气机上升到后脑的关系。当他在似睡非睡的境界中,最容易引起的现象,首先便是眼前昏昧,一片无明,渐渐的会进入似梦非梦的光景,犹如昏黄隐约的状态。这便是由后脑神经影响到眼神经的反应关系。许多人在这种状态中,便会像梦中见物一样,在昏昏迷迷中,看见许多事情和影像,可喜可爱的,可怖可悲的,种种情形因人而异。它配合了下意识(佛家唯识学中所说的独影意识)的作用,便会引起许多心理,和清醒以后思想观念的种种变化,一般人所谓“入魔”,或者真的有了问题,都是出在这个阶段。其中变化情况,非常复杂,它和一个人平常的智慧、思想、个性、心理、生理等,都有相互因果的密切关系。如果没有真正的明师指导,或者缺乏自信、缺乏健全的理智与正确的思想,实在很容易走入岔路。

倘使了解了这些道理,当时便不理会这些现象,因为过了黑暗的夜里,一定就会破晓。那么,只要经过这一阶段,便会稍觉清醒。或者眼前呈现点点的星火之光。或如萤火,或如钩链。或者有各种不同的光色。它都与自己内部生理的健康有关,所以才会出现在“内视”的境界里面。(至于何以会有这些光景现象的出现,其中原理实在不太简单,以后再说。)可是一般静坐的人,大都到此便自然而然地会想下坐,或者腿麻身僵而无法支持了。

如果是身体内部并不真实健康,或者头脑与五官部分已有病根潜在,或者如中医所讲“上焦”有火(发火)。或胃部消化不良,以及其他肠胃病与各种轻重病症的关系,也可能因此而呈现眼角膜发红,或耳鸣、耳塞等似乎是病的现象。如果是牙齿有病的,很可能便有牙痛或牙齿动摇等状况出现。如果是有感冒潜伏在内,或者其他原因,也可能会在淋巴腺相似发炎,或者头脑神经疼痛,或前后脑神经疼痛等症状发生。但千万要记住这不是因为静坐而带给你不祥的毛病,实在是因为早已有病根在内,经过静坐而促使它的发现。换言之,这是因为静坐的关系,促使自己内在的体能发生自我治疗的功效,如果持之有恒,再配合医药的治疗,必然可使自己恢复绝对的健康,因此,自古学道的人,经常都必须对医理有所心得。

在静坐的过程中,当气机达到后脑的时候,也可以说是一大进步的阶段,虽然值得欣喜,但也是很麻烦而复杂的阶段,极须小心与理智的审择,需要真能了解习静和修炼的“助伴”方法,例如:需要懂得医学上的气脉、针灸、药物以及其他许多“助伴”的功夫和知识等。

所谓值得欣喜的,是说过了这一关便可打通中枢神经与大脑神经部分的气脉,而渐入佳境了。所谓麻烦而复杂的,是针对一般体能衰颓、或脑神经已有病态而尚未发觉,或者是先天性即带有精神病态和心理不正常的人而言,每每到此一关,便发生许多歧路,甚至,中年以上的人来说,也很可能发生类似高血压的难受感觉。其实,绝不会有高血压的可能,只是感觉上难受而已。如果到此自作聪明,再妄用守意于上丹田-一脑部,便会导致红光满面,而发生高血压的征兆了。一般世俗的观念,往往认为红光满面便是修道有成的效果,那真是大有问题的事,切切不可错认。

其次,当气机到达后脑时,耳根很可能就会听到内在奇异的声音,以及耳塞、耳鸣等的感觉。这种现象,都由于气机到达后脑时,脑神经部分的气脉将通未通,因此受到气机的震荡而发生的脑波作用,如果其人的理智不够清明,便会引发潜意识深处种种的幻觉。例如:有深厚宗教信仰(无论任何宗教)的人,他便会幻觉为神异的声音,千奇百怪,难以缕述,但总不外与见闻、知觉、经验有关的事,彼此互相穿凿附会而已。甚至,有时候证之于小事,好像也颇灵验,因之便认为是他力(仙佛或主宰、先知等)的灵感声音,或误以为是神通中的耳通。其实,这就是证明心力的本身,它的确具有灵验的感应功能,而这些反应只不过是一种小小证验的现象,并非是真正的“耳通”,而且对大事也绝不灵验,如果妄信为真,必成魔境。若能不随境转,或者时常咽津纳气,放松头脑的感觉(这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放心引气下降,便可安然过此一关,而转入前脑。倘使能懂得道家的内功、密宗的体功,以及瑜伽术的调整方法,再借助医药的辅佐,那就更好了。

但到此必须注意,有许多学习静坐的人,在静坐的过程中,气机发生了变化时,心念的注意力往往会被感觉的境界牵制,尤其到达脑部的时候,对感觉的注意力更为强烈,因此而促使小腹收紧、横隔膜上缩,甚至,连带而有胃口不开,食欲不振、大便不畅,或大便秘结等暂时的现象。如果偶然用些消炎剂或通便药等,也有帮助,但无论是中药或西药,最好要有医学的知识和经验,例如:中国医药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心脏与小肠、膀胱等又互为表里。有时为了调治便秘,运用气功而舒畅肺气,就能不药而通。心脏紧张过分,有时会引发膀胱的变化,与小便的异常,例如:惊恐过度,不知不觉便会遗尿,或小便频繁,俗说吓得屁滚尿流,便是表明心理足以影响生理最明显的事实。学习静坐的人,倘使没有真正实验到家的过来人的指导,应该多多参照医理,大致也可以帮助你不会出太大的毛病。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静坐       气机)(五明学佛网:静坐       气机)  

 净界法师:静坐念佛五点记数法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静坐首先要放松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如何静坐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静坐中出现自发功的原因 

 明一法师:悠游静坐白云洞 

 蒋维乔居士:因是子静坐法续篇 附录 静坐要诀 广爱篇 

 蒋维乔居士:因是子静坐法续篇 附录 静坐要诀 遣欲篇 

 蒋维乔居士:因是子静坐法续篇 附录 静坐要诀 调息篇 

 蒋维乔居士:因是子静坐法续篇 附录 静坐要诀 修证篇 

 蒋维乔居士:因是子静坐法续篇 附录 静坐要诀 豫行篇 

 蒋维乔居士:因是子静坐法续篇 附录 静坐要诀 辨志篇 

 蒋维乔居士:因是子静坐法续篇 附录 静坐要诀 序(袁了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