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日期:2012/10/26 22:4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半”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心灵状态,一种人生智慧,一种处世哲学。
 

    杭州灵隐寺中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人生哪能多如意”,下联是“万事但求半称心”,这副对联道出了处世的真谛。其意是奉劝世人心态要宽松、从容、大度、豁达,眼界放宽,心平气和地追求“半称心”的生活。古人说:“天下事不如人意者,十之八九。”假如事事尽如人意,那有什么努力和辉煌精彩可言呢?人生不存在十全十美,有遗憾才显出生活本色。
 

    人生几十年,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都有,故称“百味人生。”人生追求完美,但总会留下无尽的遗憾。西方有句谚语:“当你选择面对阳光,黑暗永远在你的背后。”所以,生活里有阳光就会有黑暗,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在五光十色眼花缭乱的花花世界的诱惑面前,特别是在激烈竞争,崇尚快餐文化的今天,只有“万事只求半称心”,才能坦然地的面对人生,淡泊地看待荣辱得失。

 

  万事称心如意无非一切天遂人愿,心想事成。但商品社会世间万象矛盾丛生,人生路上风云变幻,苦闷、失意之事常常会出现,许许多多的事情都是从完美的初衷出发,却以美中不足结束,更有一些事情是以失败告终,人与人之间的飞短流长也在所难免,所有这些都是客观存在,显然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由此可见,万事如意不能苛求。世界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过不了的就掉头而回,也是一种智慧。“和则百体皆和。”只有平心静气胸无太多的杂念,才能及时把握机遇,化险为夷,这是改变命运的最大财富。
 

    万事只求“半称心”,是不设置太玄的目标,不盲目的去攀比。哲人王雨生说:“刻意追求辉煌的人,一生中有一万个不如意;乐于过平常生活的人,一生中则有一万个满足。”所以,我们最好不生非分之想,不贪非分之财,即使我们得不到希望的东西,也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苦恼我们的生活。
 

    人生的道路总是坎坷不平,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遇到困难别倒下,告诉自己不求事事称心如意,只为不虚度人生而顽强的拼搏,以万事只求“半称心”的豁达心态,坚韧不拔的去克服困难,解决困难,去做生活中的强者。世间万物变幻莫测,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我们做不到的,俗话说的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得失之中,正确对待苦乐成败。

  万事只求“半称心”,是胸襟宽广,是淡定从容的处世哲学。人生绝对不能要求事事称心如意,假如事事尽如人意,就没有了努力和人生的精彩辉煌。所以,凡事“半称心”就很不错了。季羡林曾说:“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至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在这不完满的人生里,一个人的胸襟如果能够宽广一些,定会处变不惊,临事不乱,临危不惧,只有以这样的心态去生活,人才能活得从容大度、豁达。才能活得快意、活得坦荡、活得健康。
 

    生活里,上苍不会让所有的幸福和快乐都集中到一个人身上。人生的旅途曲折而复杂的,常常是难以预想到的,这其中包括:理想、事业、家庭、和个人生活。杨绛说:“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获得了金钱未必能拥有快乐;拥有快乐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拥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愿以偿。”人生不易,生活不易,让我们珍惜拥有,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以求通达明智、沉浮自如。对于一些细小的枝节问题,不必斤斤计较,对一些不顺耳的话可“听而不闻”,对不顺眼的事可“视而不见”。
 

    人生的路上,固守淡泊,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做世间功利的奴隶,不为凡尘中各种搅扰、牵累、烦恼所左右,使自已的人生不断得以升华,做真实的自我,让人性回归到本真的状态;不苛求自己,不委屈自己,努力不懈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快乐就在身边。万事只求半称心,这不是玩世,这是求是。追求“半称心”的生活,不是无奈和消极,而是一种豁达和智慧。


  明末清初的硕学鸿儒李密庵,有一首《半半歌》,可谓将“半字哲学”发挥到了极致。


    看破浮生过半,半字受用无边。           

    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           

    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姻民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           

    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           

    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           

    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              

    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            

    半帆张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            

    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林语堂十分欣赏李密庵用生花妙笔在其《半半歌》里所描绘出的那种知足常乐、随遇而安、自然舒适的生活状态,认为这是“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