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索达吉堪布:修行人首先应生起无伪的出离心


   日期:2012/10/31 11: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有些人之所以对于眼前微薄的财富、地位感到稀奇罕见,原因有三:

  一、自己孤陋寡闻、见识短浅。因为没有见到现实生活中真正富有的人,也不知道古今中外历史上真正有财富的人。

  二、对于现世过于贪著。前几天我也讲了,在20世纪70年代,我家乡有一辆自行车,一次耍坝子的时候,全乡的人都去和它合影,好像自己已经有了自行车一样。当时我们公社还有一辆东风拖拉机,很多人都去和它拍照,感觉就像自己已经开过它。其实,今天的执著就是明天的梦,对现世没有必要特别执著。

  三、并没有一五一十地懂得前面所说无忧树之果的因果规律,或者只是懂了,却没有真正相信。如果对因果深信不疑,即使看到全世界非常有名的领导、明星等富贵之人站在台上,台下有几百万人、几千万人欢呼,也不会产生羡慕之心。因为自己知道,这是暂时的因缘,只不过这个人依靠方便方法能吸引人注目而已,他死的时候跟普通人一模一样,要么火葬、要么水葬、要么土葬、要么天葬,灵魂离开骨肉的身体后,如果没有善法陪伴,唯有恶业随身,前途将一片迷茫。这一点,看看很多明星和领导离开世间时的悲惨情景,就会非常清楚。

  所以,我们一定要领会华智仁波切这些特别生动的金刚语的意义。

  由于明白了这些道理,很多人常对我说:“您给我加持加持,让我生起无伪的出离心。”确实,如果我们真正生起了无伪的出离心,对出世间特别向往,极端厌恶世间,那么即使见到现世中那些财富多如龙王、地位高如虚空、威势厉如霹雳、容貌艳如彩虹而让人们特别羡慕的人,也一定会认识到这些没有芝麻皮许恒常性、稳固性的实质,进而必然像胆病患者见到油腻食物一样,感到恶心、厌烦。

  如《正法念处经》云:“色种姓财富,及以诸乐具,一切皆无常,智者不应信。”容貌端严、种姓高贵、财富圆满、身心快乐等世间一切圆满,都具备不稳固、不可靠等无常特性,所以智者不应该信赖。

  前面华智仁波切也引用过他的至尊上师如来芽尊者所说过的话:“我无论看见世间如何高贵、如何权威、如何富裕、如何俊美之人,也不会生起羡慕之心。”因为在他的境界中,就像《百业经》里面所讲的一样——黄金跟牛粪等同,所以,对世间圆满没有一点贪著。

  《正法念处经》亦云:“观金土平等,离愁忧正行,烦恼蛇不啮,彼得无量乐。”真正的智者视金钱和粪土一样,对世间不会有忧愁,一切都以正知正念而行,世间贪嗔痴等烦恼毒蛇根本不会咬伤他,始终处于特别快乐的状态中。如果真正生起无伪的出离心,就能做到这样。尽管我们现在很难做到,但也没有必要过于贪执世间任何一法,否则特别可怜。

  有了出离心的同时,还要不断积累如梦如幻的资粮。当然,为了今世的受用圆满,精勤积累资粮,对世间人而言,倒也勉强说得过去,但是沾不上出世间正法的边。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如果是一位希求解脱果位的真正修行人,就必须像前面三番五次所强调的那样,做到如丢唾液般抛弃现世的一切贪执,背井离乡,奔赴异地,唯依静处,罹患疾病、乐观对待,遭遇违缘、冷静处理,死亡临头、坦然面对,就像米拉日巴一样精进修法,因为世间法和出世间法不可能一举两得。

  此外,若想获得出世间成就,还需要长期依止善知识,不能呆一两天,什么东西都没学到,生起烦恼就离开了。一定要得到善知识的摄受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对佛法产生定解,从而活到老修到老。

  我们学院有很多高等学校毕业的知识分子,有些还留过学,工作也特别让人们羡慕,但他们都放下了世间所谓的成功而出家修行。虽然很多人对此不理解,但我认为:如果一个人真正懂得生老病死,以及整个轮回的过患和痛苦,他就会尽早选择修行的道路,这是千真万确、一点都不可惜的。当然,特别贪著世间法,不信因果、前世。(摘自《前行广释·第一百二十三节课》)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索达吉堪布       出离心)(五明学佛网:索达吉堪布       出离心)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之闻思次第、出离心、菩提心、禅修篇 

 梦参法师:出离心--菩提心的第一步 

 雪漠:出离心不是一时的情绪 

 曹越:出离心与本觉心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十七章 生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十七章 生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十七章 生信→发出 

 怡僧法师:怎样理解出离心 

 慧光法师:增上心、出离心、菩提心 

 索达吉堪布:济公的另二句话: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其它法师:出离心之浅谈(释海宣) 

 传喜法师:体验娑婆苦 方生出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