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文学创作

 杂悟致书


   日期:2009/7/1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明者
*明者只讲皆听闻,明者之迹皆履行。(在家佛维摩诘居士)

(二)食为天
*欲求心安先求身安,法轮未转食轮先转。(净土法门法师)
*福而无骄易,贫而无怨难。(孔子)
*每一个人,必须应付生活上的两件大事,一是适应生活的环境,二是认识我们自己。(卡耐基)
*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意若生恼。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四十二章经》)
*养其身,以有为也。(孔子)

(三)学佛须知
*别人对不起我,不放在心上,完全不流印象,你才有资格学佛。(净土法门法师)
*我们学佛,不但要通达佛经,连世间的一切知识技能也要通达,在家是好子女、好父母,在社会是真正有贡献的人,这样才可以算学佛。(南怀瑾)
*宿命小的人,要能抱住本分,尽心竭力,把事做好,众人赞成,便长天命。(王凤仪)
*你不学佛法你的罪只有一重,你学了佛法的罪是双重。(净土法门法师)
*凡夫学道法,唯可心自知,造次向他道,他即反生谤。(道宣律师)
*至于分内所当为者,亦须勉励为之,非必摒弃一切,方为修行也。(印光法师)
*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六祖慧能)
*认真努力的学习,一定要循规蹈矩。(净土法门法师)
*佛法的真正教育就是叫人作个规规矩矩的人。(南怀瑾)
*践其位。(《中庸》)
*君子思不出其位。(孔子)
*不计他对我尽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印光大师)

(四)人伦
*爱情是维系社会人间的一股力量,既然人是由爱而生,就不能离开爱。爱有正当的,有不正当的。正当的爱就是绿灯,不正当的爱就是红灯。(星云大师)
*上等的丈夫,回家帮助太太料理家务;中等的丈夫,回家喝茶看报,赞美太太;下等的丈夫,回家盛气凌人,嫌东嫌西。上等的太太,治家整齐,贤淑有礼;中等的太太,慰问、赞美丈夫的辛劳;下等的太太,唠叨不休,刻薄自私。(星云大师)
*何谓夫妇?背亲向疏,永离所生,恩爱亲昵,同心异形,尊奉敬慎,无憍慢情;善事内外,家殷丰盈,接待宾客,称扬善名,是为夫妇。(《佛说玉耶女经》)
*事父母几谏,见智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孔子)
*人用心惦念父母,等于杀他父母。要能把人情割断,用志尽孝,才是佛国的孝子。(王凤仪)
*亲亲,仁也;尊长,义也。(孟子)
*顺亲,不是顺情,而是顺性。(净土法门法师)
*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言色常和,莫相违戾。(《无量寿经》)
*男性对于女性追求美丽和适宜装扮的努力,应该表示赞赏。(卡耐基)
*对于近人……只许劝,不许管,劝也有数,劝妻一次,劝子女三次,劝弟兄四次,朋友五次,劝父母没数。(王凤仪)

(五)敬.信
*古人修行,皆能证道。今人修行,少见明心。岂人根之不等耶?抑亦敬慢之所致耳!历观传记高人,咸结视经像如视活佛。其敬畏之迹,虽种臣之奉圣主,孝子之读遗嘱,何能仿佛一、二。因其恭敬之极,故能断惑证真,超凡入圣。(印光大师)
*切勿以触秽之手翻经及焚香。(印光大师)
*对物的恭敬,则要保持整齐清洁。这样做即使礼敬。读时恭恭敬敬地翻开,读完合起来,规规矩矩放好。不要随便乱丢。对任何物都要有恭敬心。做事要认真负责,尽心尽力把事情做圆满。这是对事的礼敬。(净土法门法师)
*佛菩萨让我们做的我们一定做到,不让我们做的我们连念头都不能起,这是菩提心的“样子”。(净土法门法师)
*如来所行,亦应随行。(《普贤行愿品》)
*自己要认真去做,一分诚敬,一分清净,一分慈悲,你表现出来就有一分。(净土法门法师)
*明信佛智,乃至圣智,断诸疑惑,信己善根。(《无量寿经》)

(六)发愿
*你看药师佛的十二大愿,首先发愿都是利益一切有情,而不是利益自己,因此他成就得特别快。(南怀瑾)
*有些人则认为我现在还不能度人,先求自度,等将来有能力了再度人,检查这种思想看看,*全都是自私自利的观念作祟,如此怎么成道?(南怀瑾)
*大觉世尊,于五量劫,剥皮为纸,折股为笔,刺血为墨,以髓为水,流通常住法宝,普度一切众生。(印光大师)
*看到别人谤佛、谤法、谤僧,我们唯有念弥陀佛替他消灾。(净土法门法师)
*现在全世界每一个地方学佛的人都渐渐多起来了,外国人也开始有兴趣了,但是讲经说法的人太少。所以我常常勉励年青的同修一定要发愿讲经。(净土法门法师)

(七)正思维
*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惜时贤文》)
*诸有所作,能善思量。(《无量寿经》)
*莫百物不思,而与道性窒碍。(六祖慧能大师)
*(念佛)纵令一念万年,不妨日有起止。若谓有不念时,有发愿时便成夹杂,便难成办。(印光法师)
*当熟思计,远离众恶,择其善者,勤而行之。(《无量寿经》)
*闻教便行,奚待更劝?(妙什禅师)

(八)放下
*自古以来修行能开悟,能证果是能放下的人,不能开悟,不能证果的人是不肯放下。(净土法门法师)
*弘法利生心理上不留痕迹,这是放下。(净土法门法师)
*必须放下自己的傲慢,在随顺众生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六波罗密(净土法门法师)
*你放不下就有苦有难,你放下苦难就不受了,什么人能放下呢?只有对事实真相道理真正通达明了才能放下(净土法门法师)
*必须读相当分量的经论,并能够深解义趣,才能依教奉行。(净土法门法师)
*有的人只听经不看经,自以为记得住,所以文字般若始终不开。(南怀瑾)
*善缘起贪爱,恶缘起嗔恚,善缘恶缘统统放下,专修净缘。(净土法门法师)
*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惜时贤文》)
*好事不如无事,无事是真正的好事,真正的好事是随缘,内心中保持清净。(净土法门法师)
*别人坏是别人的因果,你不要怨他,也不要替他着急。(王凤仪)
*是贪忧法,则能障道。(《十二头陀经》)
*君子正己而不求于人。(孔子)

(九)爱与感恩
*恨不能止恨,爱能止恨。(释迦牟尼佛)
*爱你的对手!(耶稣)
*不断充实自己的短处,若短处修得圆满后,与对方平等无有高下,此时此刻,你想生嫉妒心都很难。(净土法门法师)
*应化嫉妒心为随喜心。(净土法门法师)
*让人家原谅的人是没等人,你去原谅别人你才是第一等人。(南怀瑾)
*我们看到别人要生欢喜心,希望大家一切都好,都能超过我更进一步,我们还能够尽心尽力帮助他,促成他的好事。(净土法门法师)
*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太上感应篇》)
*与人有怨,辄思其好处以释之;心中有憾,辄思己过处以宽之。(《警世功过格》)
*一切都要向好处想。(净土法门法师)
*一个人帮助将来要感一个人的恩,十个人帮助将来要感十个人的恩,那不累死了!受别人的*恩是要报的。(净土法门法师)
*有恩不报戒。(大乘菩萨戒之一)
*我的长处是听老师的话,念念都感老师的恩,不敢做对不起老师的事。(净土法门法师)
*人不忘本,常常念旧。(净土法门法师)

(十)布施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老子)
*朋友来借钱决对不要想着还会还,就送给他。(净土法门法师)
*这个世间无论是什么人,他以虚伪对我,我以真城对他。(净土法门法师)
*跟众生相处,他要财给他财,他要名给他名,他们要的统统给他们,与众生结欢喜缘。(净土法门法师)
*你布施钱财给穷人,也是还债。(网友)
*生活中谁对你好,你就欠他债,要想方法还他。(网友)
*人生难以布施的,第一是钱财;第二是生命,这两样做到了,不成佛也成菩萨。(南怀瑾)
*如此大的福报,如此大的智慧与决心,抛弃了王位而不要,谁做得到啊?你们连一个月薪两*万的公务员差事都舍不得丢,对不对?(南怀瑾)

(十一)福德消业
*人的天生根器非大修行人积功累德是不能转变的。(南怀瑾)
*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六祖慧能)
*明白人托起(承认比自己强)愚人叫有德。(王凤仪)
*明白四达,能无智乎?(老子)
*“吃亏是福”。我学佛这五十年中喜欢吃亏,后面果然是福报。(净土法门法师)
*一个人永远不要做胜利者,要做“常败将军”。(上妙下祥法师)
*如来不舍穿针之福。(古语)
*广行阴骘,上格苍穹。(《文昌帝君阴骘》)
*要勇于但当,认过才能忏悔,要积阴德,做再大的功德等于没做一样,对人谦虚卑下,这样积的功德能保全。(净土法门法师)
*积功累德就是身口意随时都在行一切善,功德包括一切,要有功才有德。(南怀瑾)
*一天不知道自己的过失,一天不晓得改过,这一天空过了,那叫真可惜,要把这桩事当做自己一生最大的的事情来做。(净土法门法师)
*所造一切过失、错误,不要遮盖隐瞒,否则罪过越来越深。做坏事,知道的人愈多愈好,每*个人说你一句就报掉了。(净土法门法师)
*真正的修福是对因果报应的遵循和实践。(琼那.京布旺典)
*年轻人修不修放在一边,因果要紧!(虚云老和尚)
*冤冤相报,要小心,不要与人结仇!(净土法门法师)

(十二)戒行
*人有不为也,然后可以有为。(孟子)
*戒能破除邪念,定住心神,进而发生智慧。(琼那.京布旺典)
*佛言。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四十二章经》)
*欲得早成,戒心自律,净律净心,心即是佛。(傅大士)
*观圣训诫之如世之法律,欲有所犯,而惧失自由之身!(《觉世经》)
*深潜不露,是名持戒,若浮于外,未久必败。(《西方确指》)
*用单位的电话讲私事;上班时间做私事;用单位的打印纸打印私人文件;开车闯红灯等等,这些原则上都属偷盗戒。(网友)
*伤害小的话要说实话。(净土法门法师)
*如何适量饮食?于此,比丘在如理地思维之后才饮食:不是为了玩乐,不是为了麻醉,不是为了魅力,不是为了装饰身体,而只是为了维持与延续这色身,为了去除身体的痛苦,为了帮助修习清净梵行,思维:如此我就能去除思维的旧苦,并且不引发过饱的新苦。(《中部,一切漏经》)
*好吃好东西便是饮酒。(王凤仪)
*令众生生烦恼就是杀生。(净土法门法师)
*好占便宜就是偷盗。(净土法门法师)
*注意听人家的闲谈,这会使你和闲谈的人有同样的罪过。(卡耐基)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孔子)
*言色当和,身行当专,动作瞻视,安定徐为。做事仓促,败毁在后,为之不谛,亡其功夫。((、《无量寿经》经戒)
*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梵网经》戒)

(十三)口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时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老子)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绝言绝虑,无处不通。(三祖僧璨大师)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无量寿经》)
*最高尚的人,都是帮忙从事于服务社会的人,所以他们绝没有闲谈的功夫,也没有时间去闲谈。(卡耐基)
*口业非常重要,不但不说别人的过失,也不赞叹别人的好处。(南怀瑾)
*毁谤他,他不服气,拼命努力,将来出人头地有成就,你赞叹他,他得意忘形,从此只有退转。贡高我慢,害人啊!骂他不生气,赞他不欢喜的人可以赞叹。八风吹不动的人才有资格接受人的赞叹。(南怀瑾)
*不谤众望所归者,不谤他人买卖物,不谤慈己善知识;不赞众夫所指者,不赞自大愚昧者,*不赞幼稚儿童;不赞不谤自亲属,不赞不谤陌生之师,不赞不谤一切人。(经戒)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老子)
*忠告而善导之,不可则止,勿自辱也。(孔子)
*在百分之九十的情况下,辩论终了之后,每个争论的人,都比以前更坚信他绝对的正确。(卡耐基)
*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六祖慧能)

(十四)先难后获
*佛法得标记是莲花,是生长在最脏的污泥中才开花的,如果是干净的土中,反而生不出莲花,这是学佛的精神,越苦难的地方修持才愈有成就。(南怀瑾)
*觉悟的人在这个世间相当困苦,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自自在在,要受尽折磨,受尽委屈,你要能忍受的了。(净土法门法师)
*敢于成功,才能成功。(卡耐基)
*天之成就人者多以逆,而人之柢承天者宜顺受。(印光大师)
*道是在逆境中修的,德是由苦难里成的,打破难关即登彼岸。(王凤仪)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俗语)
*人生之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屡扑屡起。(拿破仑)
*具缚凡夫,若无贫穷疾病等苦,将日奔驰于声色名利之场而莫之能已,谁肯于得意煊赫之时,回首作未来沉溺之想乎?(印光大师)

(十五)精进
*一读书就东想西想,不专一、不努力,不打起精神,也不限定时间把问题研究清楚,这就是不敬事,就是不尊重自己。(南怀瑾)
*听经,头发胀、腰痛,是魔障,魔来扰乱,遇到这些要生忏悔心。(净土法门法师)
*任何世俗的诱惑,都要当成实践佛法的对象。(净土法门法师)
*同参们!如何能脚踏实地呢?只有口诵心唯,朝斯夕斯的干。(虚云老和尚)
*勤攻吾之缺(三国•诸葛亮)
*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孔子)
*真用功不在你一天读多少遍,而在于你的思想,言行,跟经上讲得完全一样。(净土法门法师)
*当于今日精进修行,谁能知道死亡可于明天到来?(《增支部.五集》)
*人在生前如果没有作为,告别世界时会感到羞愧(伊朗)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惜时贤文》)
*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五祖弘忍)
*佛言。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触两岸。不为人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腐败。吾保此木决定入海。学道之人。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娆。精进无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四十二章经》)
*鸷虫攫搏,不程勇者。引重鼎,不称其力。(孔子)
*佛子专心向道,痛念生死,衣不足,食不饱,睡不足。(虚云老和尚)
*若有比丘,于海彼岸,能不放逸,精进不懈,敛摄诸根,虽去我远,我常见彼,彼常今我(《佛说四十二章经》)
*难忍能忍,不行能行。(教戒)
*光精进努力不行,光发大愿也不行,要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净土法门法师)
*真正能有大慈大悲心的愿和行的人,他不成就也已到了成就的边缘。(南怀瑾)

(十六)检点
*人之大患,好为人师。(孟子)
*不是才人莫献诗。(《惜时贤文》)
*无德诈师戒。(大乘菩萨戒之一)
*佛言。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四十二章经》)
*你真正能够做到身、口、意三业清净,正确而没有过失,天天不念经不拜佛也全对。(净土法门法师)
*为什么不清净,说老实话,就是心不平等,看到这个我喜欢他,看到那个我讨厌!这就不平等了。(净土法门法师)
*看这个人顺眼就起贪爱,不顺眼就起嗔恚,这就就是不善。(净土法门法师)
*看到众生造作恶业就是你自性的流露。(净土法门法师)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老子)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孔子)
*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愆,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六祖慧能)
*菩萨看一切众生都是菩萨,众生看众生都是众生,看菩萨也是众生。所以要问问自己到什境界了,你看到一切人都是好人,你自己也就是好人!看到这个人不好,那个人不好,那自*己自己心不好,自己不是好人。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净土法门法师)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相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六祖慧能)
*为什么骂别人你不生气,骂你你生气?因为你执着有个我。(净土法门法师)
*内不见有我,则我无能;外不见有人,则人无过。(藕益大师藕)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老子)

(十七)慧
*布施要有清净心、至诚心,不自爱多少。佛门修功德是平等的。(南怀瑾)
*不求名不求利,老老实实,也不求果报。(净土法门法师)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金刚金》)
*无利无功德,是名出家。(《维摩诘经》)
*上德无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老子)
*有为法者,可说有利有功德。(《维摩诘经》)
*有为法者,可说有利有功德。(《维摩诘经》)
*佛法的逻辑,法本不然,你不能说它是绝对,一说绝对就落入相对了,你不能说它肯定还是否定,本来没有生过,所以现在也没有灭去,这样叫做寂灭。(南怀瑾)
*道须通流。(六祖慧能)
*摩尼珠,非青、黄、赤、白等色,而复遇青现青,逢黄现黄,青、黄虽非本色,本色不离青黄。(印光大师)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金刚经》)
*化人问幻士,空谷答泉声,欲达吾宗旨,泥牛水上行。(佛眼禅师)
*即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云峰禅师)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
*汝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六祖慧能)

(十八)参学
*每每叫你们参学的,要带眼识人,又有双好耳,听法能辨正邪,然后将所见所闻的,放进一个好肚里,比较他的是非得失,修行就不会走错路,不上伪善知识的当。(虚云老和尚)
*修行要一门深入,以一门为正,诸门为助,各修一门,彼此不互谤。(虚云老和尚)
*知见太多,见闻太广,世人称这为博学多闻,在佛法里是胡思乱想。(净土法门法师)
*佛法(里的)渊博……(是指)要如说行,就是佛在各种经典上讲的,你能做到,能依教奉行。(南怀瑾)

(十九)法乐
*有病是苦的,你若是故意的乐,时间久了,真乐就能生出来。(王凤仪)
*学佛就先学拉开嘴巴笑,先学假笑也好,慢慢神经拉开了,看到人就笑,总比哭好看嘛!(南怀瑾)
*忍辱不能硬忍啊!硬忍要忍出肝病来的。(南怀瑾)
*不与群魔竞,来者自反戈,损人还自损,忍者得安宁。(《觉世经》)
*那年我在安达县杜家烧锅,遇见张明斋、李韵卿,他们两人一连损(冷嘲热讽)了我三天,我每天都是从早听到晚,一声也不响。晚饭和孟汉臣到郊外,仰天大笑,把阴气放出去,就不受他克。(王凤仪)
*要发脾气可以一个人对着树发,那气也出了,多舒服啊。(南怀瑾)
*若人如恒河,恶口加刀杖,如是皆能忍,则生清净土。(《诸法无行经》)
*从自己的牺牲中体验到内心的幸福快乐。(中国瑜珈之母张惠兰)
*你要做到研究学问,研究佛法是一种了趣。(南怀瑾)
*放开怀抱,看破世间,宛如一场戏剧,何有真实?(莲池大师)
*乐离五欲。(《维摩诘经》)
*随护念道义,乐饶益众生,乐供养师,乐广行施。(《维摩诘经》)乐坚持戒,乐忍辱柔和。(《维摩诘经》)
*畏寒时欲夏,苦热复思冬,妄想能消灭,安身处处通。草食盛空腹,茅堂过路居,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莲池大师)
*以知足之行现远佛声即发功德。(《维摩诘经》)

(二十)水
*余下凡夫,安分守愚。(莲池大师)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老子)
*知其荣,守其辱。(老子)
*从今以后,愿遁世不见知而不悔,作一斋公斋婆,向厨房灶下安隐度日,今生不敢复作度人妄想。(彭二林)
*修行人要在韬光晦迹也。(印光大师)
*处众处独,宜韬宜晦。(翠严禅师)
*业识未消,三昧未成,纵谈理性,终成画饼。(印光大师)
*上智不如下愚,弄巧反成大拙。(印光大师)
*如理深谈,且缓数年!(印光大师)
*圣人披褐怀玉。(老子)

(二十一)总持
*布施、调意、自损、戒忍、精进、禅定、般若。(《维摩诘经》)
*言善、事善、行善。(《太上感应篇》)
*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亳分不善间杂。(《十善业道经》)
*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其约也。(孟子)
*虽万象之纷纭,须一理之融贯。(《千金赋》)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       知见)(五明学佛网:学佛       知见)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学佛一得》序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初基学佛心要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3.注意阿弥陀经所说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青年学佛次第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