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净土宗简介


   日期:2012/12/1 23: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宗】


【名称】

此宗以愿求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为宗旨故,约其所期,名『净土宗』;又此宗传入中国后,得庐山【慧远】倡导,与众多好友结莲社,发愿念佛,故后人亦称此为

『莲宗』。或简化称为『净宗』。

【开宗】

佛典称释迦牟尼佛在耆奢崛说《无量寿经》,在王舍城说《观无量寿经》,在祗树给孤独园说《阿弥陀经》,宣示弥陀因位之愿行,果成制利益,及众生往生之因果等,开阐往生净土之法门。佛灭度后,马鸣、龙树、天亲等,造〖往生净土〗等论,赞述三经之要义。天亲灭后无百年,菩提流支三藏出,传净土法门于震旦。而中土此宗之兴,尚远在东晋的【慧远】法师。

【传承】

【慧远】于庐山,结莲社,专倡净土法门,是为此宗初祖。其后经百年,北魏永平元年,【菩提流支】来震旦,宣扬净教;授《观经》于【昙鸾】,昙鸾作《往生论》二卷(此土此宗著述,推为巨擎);后经百年,有【道绰】禅师,景慕〖昙鸾〗净土之业,继其后尘,住〖玄中寺〗中。讲《观无量寿佛经》尽二百遍。著有《安乐集》二卷;后经三十二年,有【善导】大师,初诵《法华、维摩》,忽思教门非一,当求契机,入大藏,信手探经,得《观无量寿佛经》,乃专修十六妙观,后谒道绰禅师,益喜入道津要,作《观经疏》四卷,陈净土要义,作法事赞等,定一宗所用行仪;其门下有【怀感】禅师,著《释净土群疑论》;寻后【少康】法师出,亦弘通此宗;…五代之【永明延寿】出;宋之【省常】出;次第弗承,千年弗替。明、清大德如【梵琦、莲池、藕益、截流】等;居士如袁中郎兄弟、周怀西、彭尺木等,无不尽力提倡。近代有【印光】大师。

莲宗十三祖:如下:

晋·庐山【慧远】-唐·光明【善导】-唐·般舟【承远】-唐·竹林【法照】-唐·乌龙【少康】-宋·永明【延寿】-宋·昭庆【省常】-明·云栖【株宏】-清·灵峰【智旭】-清·普仁【行策】-清·梵天【宝贤】-清·资福【际醒】-民国·灵岩【印光】……

【判教】

此宗之教判有三种:

一、难行、易行二道:此约行之教相,出龙树《十住毗婆沙论》中。昙鸾大师,依此论,判释迦如来一代教法为难行、易行二道。谓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不退,为难行道,比如陆路,步行则苦。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为易行道,比如水路,乘船则易行。

二、圣道、净土二门:此约证之教相,出道绰《安乐集》中。道绰分大乘圣教为二种胜法,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于此娑婆世界,断惑正理,入圣得果,名圣道门。依弥陀之大愿业力,生彼极乐世界,入圣证果,名净土门。其圣道一门,今时难证,一由是去大圣遥远,二由是理深解微。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圣道、净土;难行、易行,其言虽异,其意则同。故难行、圣道,同为自力。易行、净土,俱是他力。此宗属易行道净土门,其他诸大小乘教,则属难行道圣道门。

三、声闻、菩萨二藏渐、顿二教:此约教制教相,出善导《观无量寿佛经疏》中,谓此宗于声闻、菩萨二藏中,菩萨藏收。于渐、顿二教中,顿教摄。

【思想】

此宗之宗意,在以行者之心行业为内因,以弥陀之愿业力为外缘,内外相应,往生极乐国土。若欲往生净土,要须内因外缘具足,方乃得生。此中有三:一往生内因;二往生缘;

三往生品位。

一、往生内因:

先须发菩提心:菩提心者,无量寿愿王所由建立,亦尽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从出生也。言菩提者,即是佛果之名。言心者,即是众生能求之心。具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译云无上正遍知心。次要生厌离心、欣求心:厌离心者,厌离秽土,八苦交煎,怨家会聚故。欣求心者,欣求净土,万福庄严,寿命无尽故。再者要有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若少一心,即不得生。至诚心者,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所行,必须内外相应。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回向发愿心者,所作一切善根,悉皆回愿往生。另《往生论》言修五念门行成就,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
五念门者:一礼拜门;二赞叹门;三作愿门;四观察门;五回向门。

再有此宗以修念佛三昧,为一宗之要旨。念佛者,总有三种:一称名念佛;口称佛名。

二观想念佛;静坐观佛相好功德。

三实相念佛;观佛法身非有非空实相理。〔此中此宗所主者,称名念佛也。〕再往生礼赞又劝行修法,用策三心五念之行,四修者,一恭敬修;谓恭敬礼拜。二无余修;谓专称彼佛名。

三无间修;谓心心相续持久。四长时修;不论年月长短,誓不中止所修行业。

二、往生外缘:

若能一心专至称彼妙德成就六字名号,则弥陀与行者,彼此相应,具足亲近增上三缘。有三义:

一明亲缘,众生起行,口常称佛,佛即闻之,身常礼敬,佛即见之,心常念之,佛即知之

二明近缘,众生愿见佛,佛即应念,现在其前。

三明增上缘,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诸邪业系无能碍者。

三、往生品位:

《大乘无量寿佛经》说“三辈”往生;《观经》说“九品”往生。

三辈往生者:由行业之深浅,有上中下三类。

生上辈者,有五因缘:一者舍家离欲,而作沙门;二者发菩提心;三者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四者修诸功德;五者愿生安乐国。生中辈者,有七因缘:一发无上菩提心;二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三多少修善,奉持斋戒;四起立塔像;五饭食沙门;六悬缯、燃灯、散花、烧香等;七以此回向,愿生安乐。

生下辈者,有三因缘:

一者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心;二者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三者以至诚心,愿生安乐。
九品往生者:往生净土,由行业之优劣,有上中下三品,三品各分“上中下”三生,合为『三生九品』。

『三生九品』:

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释此略之〕

【典籍】

净土事理,诸经广说,而此宗所依,则不出三经一论。三经者

《无量寿经》明弥陀因位愿行及果上功德。《观无量寿经》明往生净土之行业。

《阿弥陀经》明净土庄严及执持名号证诚护念之利益。

一论者

《往生论》具云《无量寿修多罗优婆提舍愿生偈》总摄三部经,正明往生净土义。

另:解释此三经一论者,有:

昙鸾·《略论安乐净土义》《略释无量寿经义》《往生论注》《注释往生论》。

道绰·《安乐集》《据观无量寿经》《述往生净土之要义》。

善导·《观无量寿经疏》。

历代大德善知识们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净土之义的著文,大家用心即可。……

【导读】

净土念佛法门乃是当今佛教信仰最普及的一种。不会被时间、地点、出身、在家出家、男女老幼等外在环境、条件的限制,这也是净土念佛法门流通的间接原因,而最直接的因素乃是净土念佛法门最简易、最直接、最方便、最稳妥、最有效的修行法,从而形成了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弘名,倡扬大江南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宗       简介)(五明学佛网:净土宗       简介)  

 郑石岩教授:禅——心的效能训练 作者简介 序 前言 

 唐思鹏居士:维摩诘所说经新注 简介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净土宗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简介缘起性空义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上妙下莲长老简介 - 护法组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一集 上妙下莲长老简介 

 净界法师:圆修和专修--净土宗两大传承 

 法藏法师:法藏法师简介 

 楞严悲华法师:楞严禅师、慈宗及其道场简介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行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谈谈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