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明一法师:消业就是去成见


   日期:2012/12/19 1: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经常会听到佛弟子们讲“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秧”这样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们要通过修行,把我们不好的业消灭掉,而且还要在修行消灭旧业的过程中不再产品新的业。这里面因为有了“业”这个词就把新学佛的人难住了,什么是业呢?为什么要消灭自己的旧的“业”呢?

  我自己也写过一个叫做“学佛的方法”日记,这篇日记里面简单介绍我们学佛的方法就是“皈依佛法僧三宝,勤修戒定慧三学,熄灭贪嗔痴三毒,净化身口意三业。”这里面的“业”字也和上面说的“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秧”中的“业”字意思是一样的。

  可见如何消灭我们的旧业,或者说是如何净化我们身口意三业就是我们修行的目的。那么,要想修行就首先要让我们对这个“业”字有所了解。为了让大家了解“业”这个字,自己曾经写过一篇日记叫做《佛教“业”字科学说》,这篇日记把“业”字解释的非常清楚了。

  在《佛教“业”字科学说》文章里面我们知道了“业”就是我们行为的精神结果。因为我们的行为会产生两个方面的成果,一个方面是物质的,另外一个产品是精神的。我们从《精神物质两产品》中能够知道,我们“业”实际上就是在我们的行为中累积下来的习惯、成见、思维模式和价值观等等精神产品。

  那么,我们现在修行要消灭旧的“业”,或者说是要净化我们的新旧两“业”那不就是要去掉我们的习惯、成见、思维模式和价值观等等精神产品吗?事实上的确如此,我们的修行就是要去掉我们不良的习惯、成见、思维模式和价值观等等精神垃圾。同时净化我们将在后面的行为中产生的习惯、成见、思维模式和价值观。

  这个过程看起来简单,而且偶尔做到一两次也非常容易。但是要在我们以后的生活中时时刻刻做到就不容易了。这就需要修行,不但需要把我们坏习惯、成见、思维模式和价值观等等慢慢消掉,还要从根上把我们的这些坏习惯、成见、思维模式和价值观消灭掉。

  简单的从生活上来说,这个消灭我们的坏习惯、成见、思维模式和价值观的过程比喻成剪树枝。我们在事情发生之后再去检讨一个行为所产生的新树枝,与在这个行为过程中克服掉的坏树枝,那么我们就要非常频繁地去纠正我们的每一个行为,而我们行为无穷无尽。

  这在佛教来说叫说我们的业很多很多,多到程度呢?多到如果我们的业有一点点的体积,这个体积即使小到像微尘一样的大的话,我们的宇宙空间都装不下。所以,要想把这样多的“业”全部都进行每一个地纠正检讨是做不到的。那么就要从我们的行为产生前去做功夫。

  也就是要在指导我们行为的思想之前去做功夫。因为我们的行为是由我们的思维来决定的,而我们的思维也是一种“业”——所谓的意业。我们要在思想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就去杜绝我们的这些坏习惯、成见、思维模式和价值观,这就变成了要我们第一念就是去掉我们坏的习惯、成见、思维模式和价值观。这是非常困难的,是难以做到的,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磨练出来的。

  而且什么是好的习惯、成见、思维模式和价值观?什么是坏的习惯、成见、思维模式和价值观?本身就是一个难以定断的,好与坏是因为环境和场合的不同而不同的。佛教里面的环境就是科学里面讲的空间,场合就是科学里面讲的时间。也就是说好与坏是相对的,相对于不同的时空,好与坏是变化不定的。这就难了,这会让我们的修行人不知所措了。

  所以,佛教中教导我们最高明的修行办法就是把好与坏全部放下。不光是把好与坏习惯、成见、思维模式和价值观放下,还要把一切的二元对立全部放下。用这样的类似被清空的习惯、成见、思维模式和价值观武装我们,我们就算是解脱了。

  所以,所谓的修行消灭旧“业”,或者说是清净我们的“业”,实际上就是让我们放下或者说是去掉一切的习惯、成见、思维模式和价值观。把我们的习惯、成见、思维模式和价值观清空,随时可以装入符合所处时空的习惯、成见、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并且一旦需要还可以马上清空这些习惯、成见、思维模式和价值观。(资料来源:明一法师的博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