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只要在正道上走,没有不成就的,成就的大小完全看


   日期:2012/12/22 19:2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法门法师:只要在正道上走,没有不成就的,成就的大小完全看自己的心态与精进

 

 

  恭录自《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58集

  2012/12/8 香港佛陀教育协

 

    这部经一看到憍陈如,第一法门,它表这个意思

 

  「憍陈如,梵文全名,作阿若憍陈如。阿若是名,憍陈如是姓」,这是梵文音译的,中文的意思「是了本际、知本际,或作已知、无知」,无知的意思是无所知,是知无的意思。「净影曰」,前面是日本的净宗祖师,《会疏》说的,这接著净影大师,就是隋朝的慧远法师,他在《无量寿经》注解里头这样的写著,「阿之言无,若之言智,证无成智,故曰无智。无是一切诸法本性,名为本际。於此本际知见明了,名了本际」。这个人是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成佛,最初为五比丘说法,就是这五个人,憍陈如是其中之一。这五个人听佛说法,讲四谛法,苦集灭道,憍陈如证得阿罗汉。所以他是世尊证果弟子的第一人,最初证阿罗汉果。

  
  很多读《金刚经》的人都知道经典里面讲了个故事,歌利王割截身体,那是忍辱仙人,菩萨修忍辱波罗蜜。这个菩萨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那歌利王的后身就是憍陈如。憍陈如的前身是歌利王,把忍辱仙人凌迟处死。仙人不但不怨恨他,还感恩,为什么?通过这一次严峻的考试,释迦牟尼佛的忍辱波罗蜜通过了,他提前成佛了。如果没有这个经历,释迦牟尼佛还没有办法提前成佛。这是帮助释迦牟尼佛,这是好事情,但是他的起心动念、行为是不善的。忍辱仙人当时说,我将来成佛,我第一个度你。这个话兑现了,菩萨没有妄语。你看他成佛第一个,第一次讲经,他就证阿罗汉果,真的是第一个得度,成为世尊第一弟子。摆在这个地方什么意思?就是说明你要遇到这部经,依到这部经学习,你就是如来第一弟子,你往生不退成佛是第一个得度,表这个意思,这个法是第一法。所以它意思很深,不是随便摆的。我们从来没有看到哪一部经上第一个把他摆在上面,都是舍利弗、目犍连。舍利弗表智慧,目犍连表神通,这是一般经都是这样,没有摆在第一的。这一部经上有他,他摆在第一。所以看表法的人,就知道这部经的大意,它在讲什么。这部经一看到憍陈如,第一法门,它表这个意思。

  
    ……

   
  这个经所在之处,我们这么多人在这里学习,诸佛护念,龙天善神守护这个地方,这地方叫福地。我们得有信心,这个信心没有了,那这佛是白学了。修学这个法门的人,有福的人。福报多大?没有能跟他相比的。你今天地位再高、财富再多,得不到诸佛菩萨保佑你,得不到龙天善神护持你。你修学这个法门,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来守护,这福报超过那些人。比不上,不但人间帝王比不上,天王比不上,摩醯首罗天王也比不上。这都是真实不虚。这部经的力量太大太大!了解这部经,你才真正了解这一句佛号。所以念佛人多,对佛号究竟有多大力量,不知道,对它怀疑,那个念佛的功德大幅度的减少、减弱了。佛那一句话说得好,一切法从心想生。坚定的信心,不变的信心,这个力量就大,这句佛号力量太大了,没有一丝毫疑惑。

 
     ……

 
  「憍陈如於世尊初转法轮,度五比丘时,首先悟道」。他是第一个证阿罗汉果,显示世间三宝具足,正法常住,示现这个意思。「《法华文句》曰:是释迦法中第一弟子」。首先成道,第一弟子,这代表是什么?这一部经是世尊说法经中第一部经,代表第一的;依照这部经修学的,是释迦、弥陀的第一弟子,就这个意思,不是普通弟子,第一弟子。

  
  「《增一阿含经弟子品》中」,这是小乘经,「佛称之为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宽仁博识,善能劝化,将养圣众,不失威仪」。这四句我们要学,这是憍陈如表现在外头的,给我们做榜样的。宽大,宽厚,仁慈,博识就是多闻,广学多闻,没有他不知道的,他才能教化众生。宽仁是德行,博识是学问。而且能善巧劝化大众,他有善巧方便,能劝导一切众生。将养圣众,将是带头,教养圣众,圣是证果的,初果以上都叫圣;众是凡夫,没证果的。不失威仪,也就是说,憍陈如尊者非常守规矩、守戒律,可以给大家做好榜样。威仪是仪态,处事待人接物、日常生活、工作都能守住规矩。

  
  「今经首列尊名」,开头第一个,我们看到他的德号,「正表能闻受此经法者」,能听到、能接受这一部经、这个法门,「皆是第一弟子」。这些人真正是释迦佛第一弟子,是阿弥陀佛第一弟子,真正稀有,真正难得。「本经《非是小乘品》曰:得闻阿弥陀佛名号,能生一念喜爱之心,归依瞻礼,如说修行。当知此人,非是小乘,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这个话是释迦牟尼佛讲的。最后引用本经这一句经文来证明,表法的意思是真的,不是我们在这里猜测的,有经文做证明。

  
  憍陈如尊者,特别是宽仁博识。博识,佛法依据的理论是由专而博。跟外国人不一样,外国人做学问基本的观念,是从博而专,所以他们像金字塔一样,开头是广,什么都学,慢慢学到最后,学到大学、研究所,那就变成专了,专一样了,就变成顶尖。那你晓得,这个金字塔那个尖,它是有限度的,它没有办法突破的。佛法不是的,佛法像大树一样,先是根一个,本也是一个,本就是主干,然后再有干,再有枝,再有条,再有叶,愈来愈广,愈来愈高,它是普遍的,没有边际的。金字塔是有边际的,到顶就不能再高了,就上不去了。这两种概念不一样。

 
  我们求的是宽仁,这是德行,这是基础。没有这个不能学,你学也学不到。博识,是从戒定慧,到慧就博了,戒定是专,是一门深入,一定要叫你开悟。开悟之后,你的宽仁博识是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先是学,到最后完全是自性的,全是性德流露。所以这个善巧教化,无一不是自然的。这个教化对一切众生,上面到等觉菩萨,下面到无间地狱,树木花草、山河大地,这一切神灵都包含在其中。世尊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个地区没有不受利益的。这个经是非常稀有难逢,我们的缘多殊胜,於此可见,於此可知。我们接著再看第二位,第二位,「智慧第一」。

 

    心真诚,一切法都是真的,要明白这个道理

   
  【尊者舍利弗。】

 
  这是一切经上我们常看到的,都把他放在第一。也就是说,佛所说的一切经,全是真实智慧。无论大乘、小乘,都是从自性本具般若智慧里头流出来的,它不是知识。「尊者舍利弗。梵语舍利,译为鶖鹭」。我们中国人叫鹭鸶。「梵语弗」,翻成子,儿子,「故曰鶖子」。这个下面有说明,「因母得名」。他的母亲身形端正,眼睛清净就像鶖鹭一样,像鹭鸶一样,所以人家叫他母亲叫舍利。弗是子,这舍利的儿子,叫舍利弗,弗是子的意思。「又名珠子」,舍利也是珠子的意思。佛荼毗之后,留了很多舍利,一粒一粒像珠子一样,我们称为舍利子。

 
  佛灭度到现在,照中国的记载,三千年了。佛的舍利在这个世间年代这么久,真假很难辨别。我们用什么心态去看它?我们的心诚,真诚,它就是真的,我们有怀疑,它就是假的。这就是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不要管它是真假,问自己的心,自己是真心,那真佛舍利,自己心里有怀疑,那是真佛舍利也是假的。心真诚,一切法都是真的,要明白这个道理。佛希望我们用真心做人,用真心工作、待人接物,不能用妄心,妄心是生灭心,妄心是轮回心,用妄心决定不能超越轮回。所以念佛要用真心念,一真一切真,我用真心念佛,我用真心生活,我用真心待人接物。别人欺骗我,不要紧,我能接受;别人障碍我,我也能接受;别人陷害我,我也能接受,我待他一片真诚。为什么?我在觉,他在迷,他那种态度对我应该的,要不然他就不迷了。

 
  所以你把事实真相看清楚之后,你会很欢喜,法喜充满。善人,很欢喜;妖魔鬼怪,也很欢喜,没有一样不欢喜。为什么?妖魔鬼怪的自性是佛性,他本来是佛。我们迷失了,他比我们迷得更深,造的业比我们更重,所以才变成那个样子。我们完全了解,我们跟他不过是五十步、百步而已,都没有大彻大悟。我们今天是走觉悟的道路,他还在迷惑颠倒,这个不一样。所以有缘就得帮助他,尽到自己的本分,他能不能相信,能不能理解,能不能接受,他的事情,我们就不要管他。这个态度就绝对正确。我们自己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不能把这个东西装在心上,除了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我们的道业在精进,我们的境界在提升,这是真正走往生极乐世界的道路。

  
    ……

 

    只要在正道上走,没有不成就的,成就的大小完全看自己的心态与精进

 
    下面第三位:

 
  【尊者大目犍连。】

 
  他代表「神通第一」。

 
    ……

 
  通常讲六种,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尽。这个六通,佛告诉我们,是一切众生的本能,我们自性里头统统具足,而且这六种作用广大没有边际。我们的天眼如果完全恢复,遍法界虚空界,再远的地方都能看见,再微细的也能看见,像看阿赖耶的三细相,能看见。音声,再远处的音声能听见,极其微细的声音也能听见。现在能力全丧失了。六种神通都是没有障碍的,本能。智慧是本能,德能是本能,德能里头包括神通,相好,都是无量的,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佛在《观经》上说阿弥陀佛的报身,法身没有相,报身有相,说身有八万四千相,每一个相有八万四千好,每一个好放八万四千光,光中有无量诸佛菩萨众会。这在正报身体上能看十方世界,依报里头,宝树之间能显示出十方一切诸佛刹土,六道一切众生。

   
  佛教我们什么?佛很老实,佛说我什么都没教你,你所得到的是你自己本有的。不是佛给我们的,不是从外头得来的,是你自性里头本来具足。所以经上讲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你得到整个宇宙,无所得,为什么?是你家本有的,本有就不叫得。只是曾经一度迷失了,现在把障碍除掉,又恢复而已。知识、科技,从外面学来的。佛需不需要学?不需要,自己的德能超过所有科技。科技还要用机械,要用靠外力,佛法不用外力,完全用自己的念力。念力被现代量子力学家重视了,非常重视。往后科学,我相信它向这个方向,开发念力。

  
  开发念力,古老的方法就是用禅定。那我们念佛要不要修禅定?这个要知道,念佛本身就是禅定。一心不乱,无上深妙禅。用什么方法修?用念阿弥陀佛修。这一点我们要知道,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修禅定。如果不是修禅定,不是佛法。戒定慧那个定就是禅定,是用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门道来修禅定。修成了,完全一样,没有高下,所以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每一个法门修成了,都明心见性,都恢复本能,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佛给我们说的,没有一样是从外头来的。所以学佛,头一个相信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就难了。有人学得很快,什么道理?他对自己有信心。外在有力,那个力量有限,真正的动力是从自性里头生的,不是从外来的。这神通第一。

 
    ……

 
    「又」,这个又还是《智度论》里说的,「舍利弗是佛右面弟子」,佛的右手,「目犍连是佛左面弟子」。这个表法的意思很深。就好像一个人的双手一样,目犍连、舍利弗是释迦牟尼佛的双手,双手万能,无事不办。

  
  「尊者神通甚广。例如举一城释种,上升梵天」。这是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是琉璃王灭释迦族。这个故事说明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佛也没办法。这是很久很久之前的事情,释迦族跟琉璃王结上怨了,释迦族是捕鱼的人,是一群渔夫,琉璃王这一族是鱼。那一个很大的池塘,里面鱼很多,这鱼是两个族群。这捕鱼的人,把这个池塘的水放干了,这鱼一网打尽,全部捕捉了。这个鱼的王觉得这个族人太可恶了,对我们造成灭族的灾难,存著有报复的心。这一世又碰到了,碰到什么?他们做国王,是一个大国,释迦是个小国,他们来报复,把释迦族灭掉。释迦牟尼佛知道这个事情,拦不住,这因果,佛都没办法,佛只能够劝导释迦族逃,逃亡,逃到别地方去,避开这个灾难。所以释迦族的人就逃到了西藏,翻过了喜马拉雅山,就到西藏,后藏。就在那边落户了,以后没再回去,所以释迦族的人也变成中国西藏人。这个故事是章嘉大师告诉我的,释迦族的后人在西藏,后藏。这个族就被他灭掉了。

 

    那目犍连,他有神通,他把这个城举起来,放在他钵里头,送到梵天,就是初禅天,这可以避难了,以为救了这一城人了。世尊就告诉他,你再去看看你那个钵里头。他取回钵一看,钵里头一盆血水。世尊就告诉他,冤冤相报,丝毫不爽,在劫难逃,逃不掉。你是不错,把他们送到大梵天去,去避难,还化成血水。所以说,中国古人讲的话有道理,「在劫难逃」。躲不过、逃不掉,那你何必逃难?为什么不坐下来好好念佛?念佛能消业障,念佛能化解灾难,你不相信,你还要逃,错了。遇到大灾难,真正忏除业障,知道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免不了杀害许许多多众生,造作很多罪孽,都是由於无知。现在学佛明白、觉悟了,认真忏悔,后不再造,希望将自己修学的功德回向给冤亲债主,希望我们一同来修学,同生极乐,同证菩提,不再搞冤冤相报。多半都能接受,接受,这个问题就化解了。

  
  所以我在早年,在台湾,赵恒惕的儿子想出来竞选,他来问我。我就告诉他,可以,民主时代,怎么不可以参加竞选?但是你动机是什么?你要是为你个人名闻利养,做个高官,这没意思,那就没有必要。如果真正发心,我有这个地位,这个位子,我可以为人民服务,多替人民做一点好事,那你应该去。这就对了。选中了,人民有福;选不中,自己有福,为什么?不要操劳,你不就有福报,无事一身轻,多好。你没有得失的这个念头,这样就可以做。以后他去竞选,没选上。我说你有福。我在澳洲遇到,我也是这么教他,在马来西亚遇到,都是教他
选举的心态非常重要。

  
  起心动念,鬼神都知道。贤首国师的《还源观》上告诉我们,我们念头才动,这个信息就传到遍法界虚空界,统统传到了。一念,才动就传到了,速度之快无法想像。比光、比电快多了,太阳光到地球要八分多钟,我们这个一念遍法界,心的念头。身的念头,身体是物质,物质是波动现象产生的,它每一个波动现象,每一个波动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也是传递遍法界。为什么?称性。性没有距离,就是它没有空间,它没有时间,所以它一念就周遍。於是我们起心动念,佛菩萨知道,只要是明心见性的人全能收到。明心见性人有多少?无量无边,没有数目字的。能量小一点的,像菩萨,这个神通的能力比不上佛陀,阿罗汉比不上菩萨,天人也有神通,比不上阿罗汉,但是他们有。

  
  我们起心动念,鬼神知道。为什么?他近,他有小通。时间近的,这个地区不太大的,这里头的鬼神都知道。一个善念,没有不加持你的,没有不帮助你的。一个恶念,他们不会加持、不会帮助。有没有人帮助?有,有那些罗刹、魔鬼,他们专门干坏事的,看到你干坏事,他喜欢,你搞贪瞋痴慢、搞杀盗YIN妄,他欢喜,他来加持你,帮助你造罪业,也就是帮助你堕地狱,他来是接引你到地狱去的。学佛的同学,对於这些理事都得搞清楚,不搞清楚往往上当,要有能力辨别邪正、是非、真假。我们这一生走一条正道,不要偏了、不要邪了,这比什么都重要。只要在正道上走,没有不成就的,成就的大小完全看自己的心态与精进。

 
    ……

 

    什么时候国家颁布礼乐,全国人民都能够遵行,政治上轨道了,这叫治世,太平盛世

 
  我们再看第四位,「宗门初祖」。会集,夏莲老,这个上首只列了五个人,不多。原译本里头有列三十多个人的,会集只选了五个,五个代表了全部的佛法。
迦叶代表禅宗,宗门初祖。

 
  【尊者迦叶。】

 
    ……

 
    「尊者乃大富长者之子」,他家里富有,这是生在富贵人家,「能舍大财」,这不容易。更难得的,「修头陀大行」,头陀是苦行。大富长者能舍财,能修苦行,这个太不容易,真正是僧团里面最好的榜样,这才能证道,这才能成就。

  
    ……

 
  下面这介绍他的德行,「尊者,头陀行第一。头陀者梵语」,中国的意思,抖擞、淘汰,有这个意思。「以十二行」,就是十二种头陀行,把尘劳烦恼放下,淘汰也就是放下。这十二行里面,这里写出来了,名字写出来了,第一个,他住阿兰若。阿兰若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寂静处」,标准是牛叫的声音听不见。古时候修行都在山林野外,野外有村庄,有农民居住的地方,农民都养牛,牛叫的声音很大,牛叫的声音听不到,以这个为标准,这叫寂静处,好修行,没有干扰,避免干扰。现在避免就困难了,为什么?噪音太多了,车的声音、飞机的声音,这个都市的建筑,这些机器的声音,都比牛叫的声音大多了,真正是噪音,现在找寂静处不容易。


  第二,「常行乞食」。每一天到外面乞食,这是苦行。第三个,「次第乞」。这是乞食的规矩,没有贪心,只托钵七家。要看,人家给你这一钵饭够吃了,你就满足了,你就得离开了。如果很少,不够,我到第二家。第二家一点点,还是不够,可以托七家。七家以上,不许可了。如果七家都托不到?你就回去,不能到第八家。托不到没有关系,有托到的人分给你吃。所以托钵不是自己托了就吃,不是的,那有人托的饭菜好,有的托的饭菜差,这不公平了。所以佛家的是利和同均。怎么办?托了统统回去,回到树林里面,大家把这些饭菜会合在一起,你吃多少再去拿多少,所以叫一钵千家饭。托钵的人有多少?佛的常随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不就是千家饭!再分到吃。所以今天讲共产,二千五百年前,佛教就是共产,真的共产,不是假的,利和同均。佛托钵托回来的时候,也跟大家混在一起,真平等。这是佛的制度。第三个叫次第乞,有规矩,有礼貌。乞食,不能敲人家门,所以带个锡杖。锡杖就是乞食的时候用的,在门口,锡杖一摇,里面人听到外头有摇锡杖的声音,有出家人来托钵了,要预先准备好了就送出去。那么锡杖,另外一个是防身的,在野外行走,免不了有野兽,做为防身。

 
  第四个,「日中一食」,不过日中,日中是太阳在中午的时候,日正当中。古时候,出家人对这个非常重视。日中用什么东西测度?锡杖可以测度,锡杖杵在那里,看太阳,这个影子,锡杖的影子是不是在正中。过了正中就不吃了,一定是在日中之前,日中之后不能吃。不是过午不食,午时是我们讲的,十一点到一点两个小时,这是午。是过中不食,不是过午不食。所以现在讲持午,这个说法有问题。还是要从经上讲的,日中一食,这个是对的。不能讲过午,过午那过一点钟,一点钟过后才叫过午。第五,「节量食」,节量食的意思是不能过饱,不要吃得太饱。这个对於卫生有关系。过饱,人容易昏沉;不吃,肚子空的,他心里发慌。所以佛家讲不饥不饱,要调到这个地方,能够吃到六、七分就够了,这叫节量。很重要,对身体健康。第六,「过中不饮浆」。可以喝水。浆是有沉淀的,像豆浆,它会沉淀,它有渣滓。凡是有渣滓、有沉淀的都不能吃。牛奶也有沉淀,水没有沉淀。蜂蜜搅在水里头没有沉淀,没有沉淀的可以吃,有沉淀的就不吃。

 
  第七,「著粪扫衣」,穿的衣服是捡来的。古时候一餐饭容易,这个衣不容易,衣要人织布。印度不需要裁缝,印度的衣整个披在身上的。所以衣得到就不容易了。衣从哪里来?别人用旧了,不要了,丢弃了,把它捡来,这叫粪扫衣。捡来的时候看看,还可以用的部分把它裁下来,不能用的就丢弃掉,能用的剪下来,然后拼凑,拼成一件,有这么大的,就可以披在身上。所以他的衣不是一个整块布,必须要裁。那像这个,这是最小的碎布,裁成这样的。所以这个叫搭衣。为什么?剪的地方多,等於说供养的人多。有五衣、有七衣,五衣最大,一块一块很大的。质料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穿起来也不好看,所以一定要染色。染色的标准是红、黄、蓝、白、黑,平等,取平等,融合在一起,做成染料。染出来大概就是咖啡色的,叫染色衣,看起来比较好看。所以佛门里面决定是避开正色的。正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黑色,这叫正色,五种正色,五色,为什么?五种正色人喜欢,贪爱。把这五色混合在一起,这个衣服人家不太喜欢,不太喜欢这个颜色,这个才是对的。

  
  那我们看到出家人穿黄海青,搭的是红色的衣服,我总是感觉得很别扭,所以我们就改了。我这一件是第一件,这是最初的一件,这个大概差不多用了二十多年了。李老师圆寂,我搭这个衣送他的,第一次用这个衣,十几年了。现在很流行,很多人用这个衣。我们用灰色的海青,用这个幔衣,这个搭衣。我们来提倡,我们也不宣传,我们也不要求别人做,我们自己这样做。可是现在我看到很多地方有。这是我们取经典上的教诲,著粪扫衣。
 

  第八,「但三衣」,这句话要知道,印度是属於热带,三衣就够了。我们在温带,夏天三衣可以,冬天就不行。如果到寒带就更不行,寒带还要穿皮毛的。佛法通情达理,佛法讲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它不执著。所以在那个地方,三衣够了。佛教传到中国来,当初这些到中国来的法师,穿中国人的服装,穿海青。海青这个衣服,汉朝人的礼服,这个大袖子,汉朝人的。有地位的身上绣花,那个花纹是代表阶级的。你看他穿的什么颜色、什么花纹,知道他是什么身分、什么地位。穿黄袍子,绣的是龙,你看龙是五个爪,那是皇上;四个爪是亲王,他不是皇上;三个爪,大概是小王,皇孙,孙子一代。儿子一代是亲王,跟他平等,他的兄弟是亲王,下一代的时候可能是三个爪,从这里分阶级。官的爵位,穿紫衣服,这是紫色的,地位最高的;再次的,红的。每个朝代不一样,颜色不相同,绣的花纹不相同,代表他的品级,便於行礼,就尊卑有序,长幼有序,地位低的人一定要向地位高的人行礼,现在没有了。

 
  所以中国后人写历史,满清亡国之后到现在都没有上轨道,这是在历史上称为乱世,没有上轨道。轨道是什么?就是礼乐。礼乐里头,头一个是礼服。现在没有礼服,完全穿西装。穿西装代表什么?西化了,我们都受了西洋的文化,被它同化了,被西洋人同化了,穿他的服装。中国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一套礼服,里头有品阶,士农工商,不会穿错衣服,你是什么身分,人家一看就晓得,你是干哪个行业的,你在这个行业是什么等级。

  
  乐,婚丧喜庆,大众聚会,该奏什么样的乐,都有一定的规矩,不能搞错了。所以现在礼没有了、乐没有了,老百姓无所遵从,就乱了,乱成一团了。现在所有活动里面,文艺的表演,在从前那是礼、那是乐,在现在全乱了。我们到外国,外国那些土著那些东西,那个表演的节目,他还保存著他的传统,那是他们的礼乐。我们在欣赏的时候,肃然起敬。这个族群再小,它能保持传统,就说明他们能孝顺父母,能尊重长辈。什么时候国家颁布礼乐,全国人民都能够遵行,政治上轨道了,这叫治世,太平盛世。那没有礼乐不行,没有礼乐是乱世,到底以什么为标准。

  
  这三衣,这是礼服。这是二十五条,从九条到二十五条,都叫做搭衣。卧具,晚上睡觉铺在地上,就是一块布,铺在地上,卧具。现在卧具他们拿来垫在拜垫上拜佛,其实它不是拜佛的,它是晚上睡觉用的。无论到哪里去,三衣一钵都带在身上,全部家当都在身上,除这之外什么都没有。这出家人,这修苦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正道上走       成就)(五明学佛网:正道上走       成就)  

 傅味琴居士:供养为报恩 忏悔为成就 

 傅味琴居士:大慈大悲愍众生,成就无上菩提道(2004年观 

 净界法师:修行胸量要大成就才可能大 

 净界法师:我们的心跟佛号一接触,念念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成观法师:地藏法门系列 四、地藏法门修行自我鉴定及成就次 

 万行法师:成就来自专注力 

 陈兵教授:如何发真实菩提心?其成就的标准的是什么? 

 开愿法师:信心是成就的基础 

 贤崇法师:成就无上正觉的五心 

 张秉全居士: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梦参法师:世界成就品 

 杨曾文教授:慧思大师成就佛国净土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