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智敏上师:动静皆修一心三观


   日期:2013/1/11 16:0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凡种种相,包括器世间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乃至房屋、车辆,及情世间的人物、动物、和一切六道众生,这一切一切,均以“相”来形容。而这一切相,皆由本空本寂的自心所显。因此,只要恒常地观此本空本寂的心,或者是光明遍照的心,则自然而然对外界一切相都不住着,照了诸相悉如梦幻,此即是假观。更进一层,不但不住一切相,连自己的心念也不住,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心念,都一概不住着,如此内不住心念,就是空观。即不住有、又不滞空,双超空有或空有圆触的时候,即为中观。这也称之为“一心三观”。

  一心三观,无论在静中或是动中都应修持。在动中可依六祖大师的三十六对法而起用。如何是三十六对呢?譬如说看到一切色相时,即可了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均由自心本空本寂之本体所现,心性虽然空寂,却有能显法界一切有相的事物,而一切有相事物虽林林总总林立在法界,亦无非是由本空本寂之心如幻而显。如是了知,便契入“非有非空”的境界。空有同时,双离两边,而显中道。

  又如见到法界一切的动相棗世间一切相皆在动中,即使如金属那般坚固物质,其中的原子仍是在不断地分化,亦是在动的--即当了知:动相是因静相所显,若无动相,就分不出何者为动、何者不动。其他例如吾人心中的一切美丑、爱恶以及一切的愚智、贵贱等等,均用此对法,见到此边,同时便亦见到另一边,而达两边不住、中亦不立之境。譬如看到一个漂亮的女孩,不免为之心动,便当了知虽然十分美丽,却如幻而显,由自性本空而显,虽然娇美动人,百年之后,仍是一堆白骨,如此一观,就不住美丑两头,遣立同时,既不住于她的外相,亦不住于自己的心念时,就自然入于中观,到了不取不舍、不分别的境界。苟能如此,则一切语默动静,皆不为缚,而起妙用,黄花翠竹,无非般若,对于一切法都如是称性而修,不分别取舍而安住中道,这便是在动中修持“一心三观”的方法。

  那么在静中要如何入中观呢?只要知能持咒及能观光明的心本来空寂,这就是空观;所持的咒、所放的光、以及所度的众生,皆如幻而度,即是假观;当空假都不住,就如《金刚经》所说:“灭度一切众生,而无有一众生得灭度者”,就是中观的境界。因为众生本非实有,虽度亦如幻而度,以如幻之法,度如幻之众生,最后成如如之佛。讲到这里,就想到我的师父华藏上师,当初就把我一首偈子中“如幻之佛”改为“如如”之佛,令我非常受用。因为佛具足三身,佛的法身本非幻有,应当是“如如之佛”,义为犹如真如之佛,佛即真如故。

  刚才所讲,是“一心三观”在动中的修持。现在讲“一心三身”,即法、报、化三身。自心不动的本体是法身,明白觉了的心是报身,能够分别种种的心是化身,这就是一心三身,本自具足。

  凡一切相、一切念,乃至所修一切法,皆由自心所显,都虚幻不实;而用来度生所用的一切息、增、怀、诛种种法门,亦由自性本体所显;我们从皈依起修,到今天共聚闭关,亦是如幻而现。《圆觉经》云:“于中百千万亿阿僧祗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如是可知,连佛的净土都是如幻地生、如幻地灭,何况秽土众生?又云:“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即是说,诸佛以法界如海一般深广的智慧,照了这宇宙形形色色的现象、心识,犹如虚空,犹如梦幻,凡所有 相皆是佛性流露,这便是诸佛随顺法性。由此当知:一切人、天、声闻、缘觉、乃至菩提的修持方法,更无超越此“照了法界诸相 ,菩萨道中一切自度度他事业,皆由自心如幻而显,本来空寂,毕竟归于空寂”的方法。凡于持咒而又不忘自心圆明时,即承本法脉历代传承祖师灌顶加持,消除垢执习气及无始业障之时。故此究竟了义的殊胜方便,不可等闲视之。

  修持较深入时,经常会有明点现前,此明点乃是束六和合为一精明的现象。所谓束六和合,即我们见色时不被色所缚,闻声时亦不为声所染,乃至鼻、舌、身、意六根都不染六尘的时侯,自然地就会有一个自性的光明明点现前。另外还有一种生理上的明点,为人体的精液,这在密法上是非常要紧的,尽量不可漏失。当然,我们都是在家居士,不能全免,但当加以节制,倘若损耗过多,自性明点就不容易显现,不能速证菩提。所以平常的饮食要清淡,睡眠最好是床板,上面铺棉垫,盖薄薄的被子,不可太暖。早上一醒就马上起床,发自己的大愿,不要老窝在热被里。孔子说:“食色性也”,人所不免,所以在冲动的时候,要马上起床,摄心正念,持咒修法,并将自己的明月安住到头上,观想诸佛的光明向脑部灌注,并且摩檫双掌日月轮发势,按摩头部和双目,因为这时正是肾亏之时,所以双目亦必须按摩,这样就可以把注意力从下部移向脑部。同时亦可收到返精补脑、延年益寿的效果,自性光明也就容易显现。诸位,学佛本是大丈夫所为,必须行人之所难行,忍人之所难忍,如此才望此生有所成就。

  讲到成就,就不得不提到积聚福智资量。关于智德,我们都晓得要修心法。而福德方面,就是心心念念都要利益别人,利益有情,但用此心,就决然成证。修行者倘若福德不够,即使万分精勤,往往易落到空边,而长住空定,或遭各种障碍。福德深厚的人,觉受不断增长,自然悟本皈元而显现自性。但如弯曲心多的人,心中充满了机诈,离平直的佛心太远,根本连空定也入不得,更别说证悟自性了。因此,我们时时刻刻,心心念念,除了安住本体,就当利益群众,愿行相应,思维以种种方法,令众生离苦得乐,究竟菩提。

  在修持途中,往往会有许多禅病出现,如《楞严经》中所说五十种阴魔,其中虽然有的是小乘果位的境界,但是我们立志成就无上菩提,小乘的境界亦不需住着。五十种阴魔虽多,只要两个字就能免除一切阴魔之留碍,就是“不住”。凡一切相现前,知为空幻,即使诸佛现前,亦不住着。因为即使是佛身亲临,亦不免为应化佛。“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连佛亦不住,如此则可免一切的阴魔。

  待会灌顶时,智敏上师与我将送诸位每人一串手珠,希望诸位时时不离自己的手,随时随刻摄心修持。这难得的闭关胜会,虽然即将圆满,但智敏上师和我对诸位关怀和期盼的心,是永远没有终尽的。希望下一次闭关,能与诸位再度共聚。更愿我们今后生生世世能再相逢。

  在各位出关之前,让我们共同发愿,来圆满本次的闭关:

  一、我今发心,愿令法界一切有情,离苦得乐,圆证菩提,从今以后,念念安住正定,修持正法,念念相续,不令间断。

  二、愿尽形寿,直修无上心法,不着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佛菩萨,但愿与法界众生,同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愿尽行寿、尽未来际,度尽一切众生,若有一众生未得度者,我誓不取正觉。虚空有尽,我愿无尽,虚空无尽,我愿无尽。

  以下自己可以再加各别的胜愿,并每日持诵,以期圆满。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智敏上师       动静)(五明学佛网:智敏上师       动静)  

 圣轮法师:生活在动静中 一切归于自然─谈「动静自如」的人 

 圣严法师:动静皆自在 

 智敏上师:二十空讲记 

 智敏上师:唯识二十论述记讲记 第十一讲 

 智敏上师:唯识二十论述记讲记 第十二讲 

 智敏上师:唯识二十论述记讲记 第十三讲 

 智敏上师:唯识二十论述记讲记 第十四讲 

 智敏上师:唯识二十论述记讲记 第十五讲 

 智敏上师:唯识二十论述记讲记 第十六讲 

 智敏上师:唯识二十论述记讲记 第十七讲 

 智敏上师:唯识二十论述记讲记 第十八讲 

 智敏上师:唯识二十论述记讲记 第十九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