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界法师:一犯到这两个重要的标准,这个人就不是善知识了!


   日期:2013/1/11 18: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所以我们在研究菩萨戒法的时候,你一定要掌握两个重点,第一个是它表层的规范,第二个是它深层的精神。

  但从经文来看,佛陀对于它的内在精神的发挥,比例是更多,比它规范的内涵是更多。我们看经文就清楚了:

  壬三、盗戒

  戒基本的表层定义,就是不予而取他物─主人没有给予,但是我们用非法的手段来夺取他人的财物,这里包括了私下的偷,公然的抢,乃至于用欺诈的方式来骗取,统统属于盗戒所收摄。

  持戒功德

  【阿难!又复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犯戒过失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上品精灵,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诸魅所著。彼等群邪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预记末法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已得上人法,詃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

  首先:我们把盗戒的一个持戒功德,它的一个相貌表达出来:在凡夫的六道众生当中,身为一个菩萨能够做到其心不偷,就是我们内心当中,不再随顺于偷盗之心,菩萨他的戒体─菩提心与空正见,跟外境接触的时候,能够不随顺于偷盗;那么这样子在因地上,不随顺于偷盗;在果报上,就慢慢、慢慢不随顺生死果报的相续,所以它的标准就是其心不偷。

  为什么不偷呢?佛陀讲出一个理由:就是我们修学大乘的真如三昧,我们的目的要出离三界生死的,但是如果偷心不除,生死是不可了的。

  这里的偷心它有两层的意思,我们前面说过,第一个、表层的一种身口意的规范,第二个、深层的一种精神。

  从偷盗的精神来看:什么叫偷心呢?只要你还贪求三界的依、正二报,这个就是偷心了;对生命的果报特别的执着、念念不忘,这个就是偷心了。因为这样会伤害你的空正见,也伤害你的菩提心了。

  这以下的过失,主要的是约着表层的规范,说:为什么不能偷呢?这里有一个重要的理由:假设一个人他有多闻的智慧、有少分的禅定,他的功课的加行也非常的多,但是他经常会去夺取他人东西的一种欲望跟行为,那么他最后会得到什么果报呢?

  邪道,邪曲之道!这个邪道众生,经文上讲到两类的众生:第一个是畜生道,第二个是鬼神道,这两个道都是心术不正。什么叫邪道呢?

  一、福报大的是一种精灵─这个精灵它的本位是畜生类。

  比方说:它是一只老虎或者是一只狐狸。这个畜生,因为它过去生的习气是偷盗,它喜欢去占别人的便宜、去偷取别人的东西,所以它就盗取日月的精华,时间久了之后就变成精灵了─狐狸精、老虎精等等;它就是吸收日月的精华之后,它就能够变现作人,变现成男众、女众…各式各样的变现,这个叫精灵。

  二、中品妖魅─前面的精灵,它的本位是畜生,这个地方的本位是鬼神,但这个鬼神它是欢喜偷取人类的精气,把人类的精气吸走以后,变成他个人的能量,也可以做各种的变现。

  三、下品的邪人─这是一个人道,这个人道,他为前面的精灵跟妖魅所附身,来当作他们的一个媒介,帮他们做事情的,叫邪人。那么这个邪人是诸魅所著─为前面的精灵跟妖魅之所附身;这些人─彼等群邪,都有他相应的眷属,都是邪知邪见、无惭无愧的,而且都是自己认为成就无上道的。

  这以下是佛陀的预言──说:在我(佛陀)灭度之后,到了末法时代,五浊恶世、魔强法弱的时候,这些妖邪的精灵、妖魅、邪人,就开始出来活动了。这些恶人出来活动,是以什么方式呢?

  是潜匿奸欺,称善知识─他把心中欺诈、欺诳之心,把它隐藏起来,表面上装出一副大善知识的样子,每一个人都自己认为自己得上人法;

  说:我是某某的古佛转世、某某菩萨转世…。他为什么把自己的生命抬高了呢?他的目的就是要“詃惑无识,恐令失心”。无识就是说,他对佛法的知见、他对佛法诸法因缘生的道理,没有很深刻的体验。詃惑,詃就是这个人,他会经常谈论这个吉凶祸福─说你这个人,什么时候会发生什么灾难、什么时候会有什么样的病痛…以这样一种吉凶祸福的口气,来迷惑这些没有知识的人。那当然这个人也搞不清楚生命的缘起,也不知道世间上果报是有因果的,他也搞不清楚,就恐令失心。他就被这恐怖的言词,失掉了一种正确的判断力,六神无主啦;尤其一个人遇到病痛、遇到灾难现前的时候,他更是六神无主。在这种情况之下,这个人以善知识的姿态出现,妄谈吉凶,结果呢,所过之处,其家耗散─这个人所到之处,众生为了要消灾免难,就把金钱供养出去,结果整个财富就要耗尽了。

  这里的盗戒,它的一个深层意思,我们看后面的经文,他不单是偷盗财物,他是“偷取佛法,贩卖如来”,这个过失是比较重的,后文会讲到。

  我们先做一个简单说明──只要是在世间上出现一个佛教的善知识,不管他是哪一个宗派,有两个共同的原则,是不可以犯的─两大禁忌。(一犯到这两个重要的标准,这个人就不是善知识了。)

  第一、一个善知识不能够自我膨胀─妄谈自己个人的修证:比方说,他在大众场合宣扬他自己持戒修苦行的善法,更严重的是宣谈自己个人的果证,这是佛教的大忌,因为你个人的修证,你谈出来有什么用呢?佛教的理论是诸法因缘生,我们把法门提出来,每一个人依照法门去修持,他就能够离苦得乐,如果我们妄谈个人的修证,产生个人的盲目崇拜,使令整个学佛的焦点,就失去它的焦点,大家不是在学佛法,是在学你个人的行为,这对整个佛教来说,不是好事情。所以一旦是在自我膨胀,这个就是有问题。

  第二、颠倒说法─法说非法、非法说法:一个善知识绝对不能够在公开场合,妄论感应神通、吉凶祸福,不可以的!因为你这样子,会让大家产生一种向外攀缘的心。

  佛教的根本思想就是─回光返照,向内安住的。法师的责任就是─弘护正法,开人智慧,开启他人心中的光明。

  那么自我膨胀跟颠倒说法,都有误导众生的过失,把众生误导到另外一个方向去,所以在后文说:偷取佛法,贩卖如来,这一部分佛陀发挥的比较多,有很深重的教诫。

  【楞严经修学法要】---精选篇147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