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成佛之道的源头就是信心


   日期:2013/1/13 13: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法门法师:成佛之道的源头就是信心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113 201318日讲于香港 

心常谛住度世之道,于一切万物随意自在,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

这就是大乘菩萨。这几句话就是经上常讲的发大菩提心。虽然知道一切法空,作用都不可得,可是还是发愿度众生,这是自性里面的第一德,就是慈悲,真心里头的核心。日本江本博士做水试验,做了十几万次,告诉我,只有感谢感恩这些意念,图案都是最美的,水结晶的图案。无论是哪一种语言,无论是哪一种文字,只要书写的说的是这个意思,图案都是最美的。他问我,是不是宇宙的核心?我给他证明,一点都不错。,因为他不是佛教徒,佛经上讲的自性,是自性的核心自性就是纯真的爱,佛法不叫,称为慈悲慈悲就是 

慈悲有什么分别?世间人这个讲成习惯了,里头有感情,慈悲里头有智慧没有感情。也就是转识成智的慈悲;带着感情的,这不叫慈悲,叫,佛经上用这个来区别。换句话说,,它的基础是智慧、是理性,世间人讲的,它的基础是感情,父子有亲,那种亲爱。但无论是慈悲、无论是,都是讲到了核心,所以水结晶里面看到都是最美的,这是真心,这是性德里头的第一德。换一句话说,一切众生个个皆有跟诸佛如来平等无二,是一不是二,只是众生迷了,佛觉悟了。佛从自性这个流出来了;人也从这个里头流出这个爱心,爱心掺杂着有情识,就是不干净,它被污染了,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明了之后,菩提心很不容易发起来,虽然佛是天天在讲,劝大家发菩提心,为什么发不起来呢?没有放下。没放下,这个慈悲心,大乘也说四种慈悲心,你是第一种爱缘慈悲,我爱你,对你就很慈悲;不爱你了,就不慈悲了,叫爱缘慈悲,这个跟世间人讲的爱心完全相同。 

第二就升等了,叫众生缘慈悲,这个爱不太容易了,世间人可以做到,就是《弟子规》上所说的凡是人,皆须爱,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凡是人,你真爱他吗?这人很讨厌,这人天天找麻烦,天天毁谤你,天天侮辱你、伤害你,你还爱他吗?他是人,还是要一样的爱他,这不容易事情,这什么?世间圣贤能做到,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到的。 

那真正的慈悲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清净心、平等心、是觉悟的心。我们经题上清静、平等、觉,就是菩提心,这是菩提心的自受用,我们一般人讲自爱。人要不知道自爱,他不可能爱人。自爱难!这五个字,自爱讲到究竟处了。心清静,就是没有染污;有一个我见我执,这就被染污了。我见我执破了是什么人呢?华严圆教最低的阶位是初住菩萨,初住菩萨明心见性。所以菩提心一发,就是圆教初住菩萨,就成佛了。阿罗汉没有菩提心,辟支佛没有菩提心,权教菩萨菩提心没有发出来。菩提心一发,就成等正觉,就成佛了。 

菩提心是真心,这大乘教里说得很明白。佛跟众生的界限:用真心的人就是佛,用妄心的人就是凡夫。三乘还是用的妄心,没用真心,所以他不是佛。三乘里面最高的,十法界的佛,天台大师叫他做相似即佛,很像,不是真的,为什么?他还用的妄心,也就是说他的心是八识五十一心所,他用的是这个心。但是二乘以上,三乘是讲到菩萨了,他们虽然用妄心,用得正,因为他完全遵守佛陀教诲,经典上所说的,他能依教奉行,他能够落实。妄心用得正——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他们还是用阿赖耶,真的是佛的好学生!他们做到了六个字——老实、听话、真干,真佛弟子! 

我们净宗同学,不但是佛陀弟子,而且是佛中之王、光中极尊的阿弥陀佛弟子,比佛弟子高一等,真的、是假的?什么是真的?心上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你心里头那些善、不善的念头通通清除掉了,那个心干干净净,染、净、善、恶通通都没有,只有一尊阿弥陀佛,这是真的阿弥陀佛弟子;否则的话,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身边都是垃圾,这房间不干净,全是垃圾,阿弥陀佛在其中,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功德加持你很有限,因为这一些染污障碍阿弥陀佛的能量。我们说不是障碍,说障碍也行,实际上是障碍自己,自己不能接受阿弥陀佛的加持。佛不是不加持你,加持了,你没有接受到。被谁接受去了?被那些染污,被那些妄想、杂念,被他们接受去了。它们接受去了,产生了副作用,不是正用,邪用。 

邪用是什么?具体说起来就是邪知邪慧,邪智慧、世智辨聪,它变成这个东西这里头都要搞清楚、搞明白,我们就晓得怎么叫真学。所以不放下是决定不行的。前面,超过世间诸所有法,这放干净了。世间所有法通通都放下了,你才能超越。这个时候清静、平等、觉,就真心现前了。真心是平等心,阿罗汉所证得的,总算是离开染污了了。染污最严重的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嗔痴慢,就是见思烦恼,这是染污——“末那识 

末那识是什么?末那识是四大烦恼混合在一起,就变成叫末那识。这四大烦恼,第一个我见,就是我执,他可以不必有身体,他不执着身体,他执着有个,坚固的执着。能思、能想,以为这个东西是。那么跟着这个连带起来的三个,一个是我爱我爱是贪;我慢我慢是嗔恚;我痴,贪嗔痴,所以叫做俱生烦恼,它跟我见同时起来的。 

那我们在《妄尽还源观》里面看贤首国师的论文,前面三段讲宇宙的源起、万法的源起、的源起,从哪里来的。你看从一体起二用二用第一个是宇宙,第二个是,宇宙是依报,是正报,这两个作用出现了,同时出现的。虽然有先后,先后我们没有方法辨别,为什么?它太短了,时间太短了。照弥勒菩萨的说法,大概是1600兆分之一秒,就这么长的时间,在这一个念头里头,起依报、起正报,贪嗔痴都起来了,所以这叫根本烦恼。这个烦恼我们现在发现了,这个烦恼里头有核心,如果我们断烦恼,从核心下手就有办法。的烦恼是情执,就是情爱,那是的烦恼核心;的烦恼,佛说出来了,是我慢、傲慢;的烦恼是怀疑。 

通常讲五毒——“贪、嗔、痴、慢、疑是嗔恚跟愚痴的核心。最难断,必须开智慧,破疑起信;虽然是最厉害,反而很容易断,比傲慢容易断,是最难断。我们明白了,要从它的核心下手。要把世出世间一切法性相、理事、因果看破,情执自然就淡了。虽然没断,淡化了,淡化,境界就提升了。下品的声闻;中品的缘觉;上品的菩萨,菩萨称为觉有情,就是说他的情执没有断干净,还是有,但是他觉而不迷。我们做功夫,这都必须要通过的,自己到哪个阶层很清楚,你就会法喜充满,你觉得真有受用。通通断干净了,连习气都没有了,这叫成佛,那是证得究竟的果位。 

这一部经好!这些通通都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感激黄念老!他为我们收集了193种参考资料,这里头有83部是经论、110种祖师的注疏来解释这部经,高等智慧!不是他自己解释。自己解释人未必能相信;佛解释的,菩萨解释的,祖师大德解释的,这就没话好说了,所以他这个注解是集注。经是会集本,注是集注,集经论祖师大德的大成,它集大成,让人心服口服。这个本子、这个法本,确确实实可以度世尊末法最后的这九千年,九千年的众生必定是依照这个法本而得度的,这个法本修习的方法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的人很多,真正懂得阿弥陀佛意义的人不多,阿弥陀佛这句名号究竟有多大功德,很少人知道。如果你真知道了,你会像黄念祖老居士晚年一样,一天十四万声佛号,分秒必争,不肯让一分钟错过,你是真知道了。详细说明就在这个经本上,什么时候你才真正搞清楚、搞懂了,古人有一句话读书千遍,你把这部经念上一千遍,你就懂得了。那个时候,你一看黄念老的注解,全明白了。没有一千遍的底子,怎么讲也听不懂,喜欢听,或者是勉强听。做不到,放不下,什么原因?没看破。这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标准:没做到,就是没看破,就是没有懂;真正懂,你会看破;真看破,你决定去干,你会干得很起劲、干得很快乐,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你。真的,不是假的!真正超过世间诸所有法 

================================================================================================== 

所以心常谛住住世之道,这一句就是四弘誓愿里头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愿是从真心里头发出来的,不是假的。真有这个大愿,你真正会把这个愿做到。对这个世间所有一切众生,你心里挂念着如何帮助他们起信。 

信佛,第一德,信为道元功德母,《华严经》上说的,是成佛之道。成佛之道的源头就是信心。这个信心,藕溢大师在《要解》里头讲六信,把这一个信心分成六门来讲。第一门就是相信自己,没有人相信自己,今天人们丧失自己的的自信心,对自己不相信,对自己疑惑,这太严重了,佛菩萨救不了你。 

自信信什么?佛在《华严经》上说的,一切众生本来的佛,你要相信,我本来是佛,要有这个信心了。净土宗的原理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念佛为什么会成佛?佛在《观经》上讲了两句话,是净宗的原理,是心做佛,是心是佛是心,自己的心,这个要知道。我有真心,我那个真心本来是佛,我现在又发心想学佛,怎么能不做佛?当然可以做佛。头一个要有这个信心,没有这个信心,你这一生没成就,信释迦、信弥陀都不行,那是属于第二个信。没有第一个信,二、三、四、五全没有,所以这是根,根之根。没有这个东西,怎么努力、怎么用功,这一生都没有什么大成就,你看这多重要。我们很不容易相信了,相信世尊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来的佛;相信是心是佛,是心做佛;相信老祖宗所说的本性本善。那个就是佛,不是善恶的善,那个是赞美,好到极处了,太好了,就这个意思。到极处就是佛,佛到了顶头了。 

你看看,中国古人教学,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把我们学习圣贤教诲的目标告诉你,《三字经》上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目标告诉你了。学一辈子,学什么?回归本善,你就是圣人。圣贤教诲!佛陀的教育,头一句告诉你,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是一切众生之一,你本来是佛。你本来是佛,没有丝毫改变,现在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迷了、糊涂了!你是个糊涂佛。把你那份糊涂去掉、放下,你的本来面目就现前了,佛知佛见、佛心佛行、佛德佛相通通现前。佛法里是平等的;我们中国古代教学,人在社会上的地位不平等。 

中国自古一直到满清,都遵守老祖宗教诲,社会上的地位,士、农、工、商。读书明理,虽然没有地位、没有财富,但是社会地位很高,无论在是什么场所,看到读书人,都对你特别尊敬,为什么?你明白道理,你觉悟了。这说明中国人尊重觉悟。 

士、农、工、商,把摆在最下,有人问我,这什么道理?用佛法来看,道理非常明显,的目的是赚钱,赚钱接近于贪,就是说增长贪毒,贪嗔痴三毒,贪毒一增长,嗔跟痴连带增长,所以把他放在最后;可是在大乘佛法是平等的,你看看五十三参里面,五十三位善知识,是如来应化的。换一句话说,五十三尊佛里头有没有经商的?有!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全是如来、全是诸佛。佛法是平等的,平等当中它有妙用,它起的作用全是如来果地上的德用,表现在因地上,叫随缘妙用 

菩萨经商,赚不赚钱?肯定赚钱!赚的钱不是自己享受,赚的钱是给大家享受。佛菩萨要谛住住世之道,世间穷人多,怎么解决呢?得用财富帮他解决。佛菩萨不限制赚钱,赚得越多越好,要你行菩萨道。所以汤恩比说的话很有味道,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需要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孔孟学说是真的,性德;大乘佛法圆融、自在,这个两个结合起来,太妙了!这个人念书,把中国东西念通了。我们也是这句话的引导,让我们开窍,我们如何运用大乘跟儒道相结合。儒释道是一体,是一回事情,不要分得那么清楚,妙用完全在自己的智慧。所以我们要发菩提心,众生无边誓愿度 

现在社会对佛法误会的人很多,不能怪他,要怪自己,我们没有把真正佛法做出来。真正佛法做出来了,没有一个人不喜欢。我们这一次到斯里兰卡去参访,看到这个国家,把小乘佛法落实了。这一次我们一同在一起参加活动的,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十五个国家的大使,他们不是佛教徒,信仰宗教都不同,但是亲眼看到斯里兰卡民众落实佛教的戒行,三皈五戒十善,他们做到了,社会一片祥和。是贫穷、落后,他们生活得非常幸福快乐,让大深受感动。 

那么要问佛教是什么?在现前的社会、现前众生的根器,所以说法要契机、要契理。我们不能用这个觉悟来解释,的意思,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讲了一大堆,人都迷惑颠倒,他听不懂,不能接受。那个说法是对古代士大夫阶级讲的,他们听得有味道,今天人心不是这个根基。那怎么说?今天人看重什么?财富,看重的是享乐,我们就这个题来介绍,佛法是什么?佛法是离苦得乐,你要不要?这个无论谁听了都要:我要离苦、我要得乐。你搞半天,搞这什么,这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他听完了:这个我不要,我要离苦得乐。马上就接受。 

那然后,离苦得乐是福报,有了福报就离苦得乐了。用什么方法能得到这个福报呢?破迷开悟!你为什么苦?你迷了,不了解事实真相。譬如说赚钱,赚钱有正当的方法,赚大钱,你不懂这方法,你迷了,佛会教你这方法。我们很现实的问他,钱要不要?要!聪明智慧要不要?要,不反对。健康长寿要不要?要,这三样都要,佛就教你这三样东西,真的,不是假的。佛怎么教我呢?佛教我们布施,布施是因,这是果报。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是佛教的,佛就是教我们这些。我学佛,我这三样都得到了,这些做给你看。财富不必要银行存多少,那个没有意思;我需要用多少,它就来多少,这个多自在!这就得真正的财富。你累积那么多财富的时候,天天提心吊胆、患得患失,存在银行里又怕货币贬值,干投资的又怕蚀本,总是一天到晚提心吊胆。我们想办事,要多少就来多少;不想办事就没有了,这个多自在!聪明智慧天天增长,健康长寿真得到。连寿命都可以延长,健康就小事,鸡毛蒜皮小事。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成佛之道       信心)(五明学佛网:成佛之道       信心)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4.成佛之道──禅定偈颂讲记 

 单培根居士:从众生心佛心分析比较谈成佛之道 

 净界法师:念佛之前所要具足的信心 

 净界法师:他力信心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培养信心 

 净界法师:你要生起三种信心,方能往生 

 净界法师:正确听闻的三要素:专心、信心、恭敬心 

 净界法师:你必须要对你的上师对你的祖师的传承有信心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体验与信心 

 宋智明居士:禅悟的直指 《信心铭》浅讲 

 陈星桥居士:以责任感和自信心开拓人生——读《法华经》一得 

 开愿法师:信心是成就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