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界法师:清净本然,怎么就有六道呢?


   日期:2013/2/25 9:5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超升之本

  渴想为本:

  【阿难!外分即是众生分外,因诸渴仰,发明虚想,想积不休,能生胜气。】

  举例验证:

  【是故众生,心持禁戒,举身轻清;心持咒印,顾盼雄毅;心欲生天,梦想飞举;心存佛国,圣境冥现;事善知识,自轻身命。】

  结示立名:

  【阿难!诸想虽别,轻举是同,飞动不沉,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什么是外分呢?是众生本分之外─这些东西你不是先天的,你要学习才有的,你没有经过学习你就是没有。

  什么叫做学习才有的?因诸渴仰,发明虚想:你经过圣贤的教育,对于诸佛菩萨这种出世的圣贤,乃至世间圣贤的功德,产生渴仰之心。因为渴仰,所以你就产生很多、很多的理想抱负,这些理想抱负不断的在你心中辗转增胜,就产生一种胜气,一种浩然的正气。

  这个气跟水不同,我们知道水是下坠的;而气是轻飘的。

  以下提出了六念法门──

  一、是故众生,心持禁戒,举身轻清:你看一个人他能够持戒,(古德说:应该包括布施)喜欢布施、喜欢持戒的人,他内心就觉得很轻安。你看:我们去做一件善事回来,觉得身心很愉快、很轻松,这是念施、念戒。

  二、心持咒印,顾盼雄毅:当我们持如来的心咒,产生一种雄心壮志、无所畏惧之心;当我们内心跟十方诸佛的咒愿功德感应道交,所以内心无所畏惧,这是念法。

  三、念天─心欲生天,梦想飞举,我们想到我们要厌离这个三界…欲界的粗苦障,好乐天上的净妙离,你在梦中或者在打坐当中,就会感到自己的身心世界是往上轻飘、往上飞举的。

  四、念佛─心存佛国,圣境冥现,你不断的忆念佛功德、忆念净土的庄严殊胜,就容易在梦中或在静坐当中,感受到诸佛菩萨庄严的圣相现前。

  最后、念僧─我们能够如法事奉善知识,自轻身命;为了求法,我们会不劳辞苦,放弃自己色身的享受。

  这种殊胜的气势是从何而来呢?

  【阿难!诸想虽别,轻举是同,飞动不沉,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这都是因为你的这种想像─对于诸佛菩萨、对于布施、持戒…这种想像而产生的。因为这样的一种想像,而产生一种轻安高举的相貌;这种相貌是飞动而不是下坠的,很自然来生就会使令我们往生到善处,这个就是外分。

  我们一个人临命终的时候──你的神识是往下坠的,你是到三恶道去。

  顶圣眼生天,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

  所以你的神识水太多了,就往下沉了;你的神识是轻飘的,就往生到善处去。当然临命终是你平常累积的。

  比方说:拜忏的人特别感受得到这种差别。拜忏之前,总是觉得身心好像很粗重,闷闷不乐,这个是罪业之相;如果你一天当中,总觉得内心很沉重,这是一种罪业之相;但是你不断的拜忏以后,诶…就觉得很轻松、飞举,这个就是罪灭之相。

  所以说:清净本然,怎么就有六道呢?一个是贪爱产生水,一个是你的理想而产生胜气,就产生这样六道的差别出来了,完全是你内心创造出来的。

  这是一个总相理论的说明,以下开出十种差别,不过这里是偏重在堕落这一部分。说:人怎么就堕落到地狱去呢?既然我们内心当中本来没有地狱,那地狱是怎么产生?地狱里面的火啊、刀子啊、寒冰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

  我们凡夫因为心中的爱取,而创造的因相跟果相。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