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三千大千世界


   日期:2009/7/22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以下整理自净土法门法师《弥陀经》、《无量寿经》、《华严经》等讲经资料】
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区。『三千大千』说明这个大世界的组成方式,是小千、中千、大千累迭计算的;而不是有三千个大千世界。
根据黄念祖老居士的研究,「银河系」是佛经所说的「单位世界」。一千个单位世界是一个小千世界;换言之,一千个银河系才是佛经所说的一个小千世界。以小千世界为单位,一千个小千世界是一个中千世界;然后再以中千世界为单位,一千个中千世界,这才是一个大千世界。照这个算法,一个大千世界即是十亿个银河系。
一个大千世界只有一个四禅天;下面有一千个三禅天,一百个二禅天,十亿个初禅天。大千世界的天顶是四禅天,中千世界的天顶是三禅天,小千世界的天顶是二禅天,单位世界的天顶是初禅天。

【佛学次第统编(明,杨卓)】
三千大千世界者,有三重义:
第一、小千世界 以世界之数千倍之,谓之小千世界,二禅统一小千。
第二、中千世界 以小千千倍之,谓之中千,三禅统一中千。
第三、大千世界 合中千千倍之,谓之大千,四禅统一大千。
以三次言千,故云三千大千世界。

【法相辞典(朱芾煌编) 二Ο六页】
如一佛土中说。
二解 集论四卷二页云:乃至一日一月周遍流光所照方处,名一世界。如是千世界中,有千日,千月,千苏迷卢山王,千四大洲,千四大王众天,千三十三天,千夜摩天,千睹史多天,千乐变化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世天,如是总名小千世界。
千小千界,总名第二中千世界。
千中千界,总名第三大千世界。
如此三千大千世界,总有大轮围山周匝围绕。又此三千大千世界,同坏同成。譬如天雨,滴如车轴,无间无断,从空下注;如是东方无间无断无量世界,或有将坏,或有将成,或有正坏,或坏已住,或有正成,或成已住,如于东方,乃至一切十方亦尔。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术语)须弥山为中心,七山八海交互绕之,更以铁围山为外郭,是曰一小世界,合此小世界一千为小千世界,合此小世界一千为中千世界,合此中千世界一千为大千世界。大千世界之数量为一○○○○○○○○○也。大千世界之上有三千者,示此大千世界,成自小千中千大千三种之千也。内容即一大千世界。以此一大千世界为一佛之化境。且此三千大千世界之广,恰等于第四禅天,成坏必同时焉。见智度论七,佛地论六。

附注【九山八海】《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古印度的世界形成说。即以须弥山为中心,周围有游干陀罗等八大山环绕,而山与山间各有海水相隔,故总为九山八海。诸经论对此均有所论述,但是,就内容与八大山次序而言,各书所述稍有不同。
兹依《起世经》卷一、《长阿含经》卷十八等所载,略述如下︰
(1) 须弥山︰译为妙高或好光。屹立于世界中央,高八万四千由旬,顶上阔亦同。有三十三天宫殿,为帝释所居。
(2) 佉提罗山︰译为担木或空破。高四万二千由旬,上阔亦同,端严可爱。在须弥山之外,围而绕之,二山之间有大海,阔八万四千由旬。海中有弗婆提、瞿陀尼、阎浮提、郁单越等四大洲,各分布于东、西、南、北四方。
(3) 伊沙陀罗山︰译为持轴或自在持。高二万一千由旬,上阔亦同。位佉提罗山之外,围而绕之,二山间有大海,阔四万二千由旬。
(4) 游干陀罗山︰高一万二千由旬,顶上阔亦同。围绕伊沙陀罗山,二山间之大海,阔一万四千由旬。
(5) 苏达梨舍那山︰译为善见。高六千由旬,顶上阔亦同。围绕于游干陀罗山之外,二山间之大海阔一万二千由旬。
(6) 安湿缚羯拏山︰译为马半头或马耳。高三千由旬,顶上阔亦同。围绕苏达梨舍那山,二山间之海水阔六千由旬。
(7) 尼民达罗山︰译为持边或持地。高一千二百由旬,顶上阔亦同。围绕于安湿缚羯拏山之外,二山间之海水阔二千四百由旬。
(8) 毗那多迦山︰译为障碍、象鼻。高六百由旬,顶上阔亦同。周匝于尼民达罗山之外,二山间之海水阔一千二百由旬。
(9) 斫迦罗山︰译为轮围或铁围。高三百由旬,顶上阔亦同。围绕毗那多迦山,二山间之海水阔六百由旬。此为世界之外廓,出即太虚。
有关九山之间的八海,《俱舍论》卷十一叙述如下(大正29‧57c)︰
「山间有八海,前七名为内。最初广八万,四边各三倍。余六半半。第八名为外。三洛叉二万二千踰缮那。论曰妙高为初,轮围最后,中间八海。前七名内,七中皆具八功德水︰
(一)甘,(二)冷,(三)软,(四)轻,(五)清净,(六)不臭,(七)饮时不损喉,(八)饮已不伤腹。
如是七海,初广八万,约持双山内边周量。于其四面,数各三倍。谓各成二亿四万踰缮那。其余六海,量半半。谓第二海,量广四万;乃至第七,量广一千二百五十。此等不说周围量者,以烦多故。第八名外,咸水盈满,量广三亿二万二千。」
〔参考数据〕《俱舍论光记》卷十一;《玄应音义》卷二、卷二十四、卷二十九。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大千世界       净土法门)(五明学佛网:大千世界       净土法门)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 

 竺摩法师:净土法门的信和疑 

 慈法法师:净土法门的三种殊胜利益:往生、成佛、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