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XC法师在宗教界加强教风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


   日期:2013/3/24 18:3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2013年3月23日于国家宗教事务局)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学诚

尊敬的王作安局长、蒋坚永副局长

各位领导,各教同仁:

  近日,国家宗教事务局下发了《关于2013年以“教风”为主题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教风年”创建活动。《通知》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宗教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新形势下探索宗教和谐,以及宗教如何更好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举措。


一、教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国家宗教事务局倡导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两年来,佛教自身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和谐寺院建设的决定是正确的,很好发挥了佛教界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今年国家宗教事务局以“教风年”为主题深入开展和谐寺观教堂的创建活动,意义重大。从佛教来讲,教风就是佛教的风貌、风气、风尚,是佛教整体形象、气质、涵养的综合体现。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教风建设更是继人才建设之后,佛教界加强自身建设的又一主要着力点,对于佛教的和谐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教风建设的基本内涵

  佛教的教义可以总结为戒、定、慧三学。与之对应,佛教的教风可以分为律风、道风和学风三个组成部分。三学与三风是内充外显的辩证关系。这就是说,戒学内充,律风外显;定学内充,道风外显;慧学内充,学风外显。

  我国佛教有着悠久纯正的教风传统。历史上,我国佛教的宗派门类繁多,总体可归纳为律、禅、教三宗,佛教寺庙也分为律寺、禅寺、讲寺三类。律寺即是律风兴盛的寺庙,禅寺即是道风兴盛的寺庙,讲寺即是学风兴盛的寺庙。寺庙是佛教的细胞,是教风建设的落脚点与下手处。在今年和谐寺院创建活动中,我们将继承发扬历史上的优良传统,内修三学,外显三风,力争今年在教风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果。

  具体地说,律风就是佛教的精神风貌,体现为僧众的形象威仪。道风就是佛教的修行风气,体现为僧众的品格气质。学风就是佛教的学习风尚,体现为僧众的素质涵养。

  对比目前佛教界中的各种问题,那些戒律松弛、贡高我慢的现象即是律风不振的表现,那些攀比利养、自由放任的现象即是道风不正的表现,那些贪图享受、懈怠懒惰的现象即是学风不兴的表现,都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加以着力克服、认真改善。


三、教风建设的具体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宗教事务局关于“教风年”和谐寺观教堂主题创建活动的号召,全面加强佛教教风建设,中国佛教协会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具体想法:

  1、搞好律风建设,发挥各级佛教团体的指导作用。

  第一、抓好传戒工作,提高戒会质量。各级佛教团体要加强传戒指导,规范传戒仪轨,培训传戒人才,交流传戒经验。各地举办传戒法会的寺院要严把僧人素质关,严把戒会质量关,做好受戒戒子的教育引导工作,加强持戒意识,普及戒律知识,养成良好威仪,塑造清净幢相。

  第二、维护佛教形象,加强自觉自律。佛陀制戒的主要缘起和重要意趣,就是使僧团避免社会舆论的讥嫌,保持僧团与社会之间的良好关系。针对当前饱受社会非议、败坏佛教清誉的某些行为,要进行深刻反思、认真总结,相关各级佛教团体更要主动关注、采取措施、深入教育、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共同维护佛教的良好社会形象。

  2、搞好道风建设,发挥各地寺庙的主体作用。

  第一、秉持律制清规,促进僧团和合。发扬六和精神,牢固树立常住意识和集体观念,坚决摒弃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坚持早晚课诵、过堂用斋、半月诵戒、冬夏安居等基本宗教生活。注重僧团伦理建设,在宗教生活中贯彻戒别伦理,恪尽本分;在寺务活动中贯彻行政伦理,谨守本职。遵循僧俗有别、男女有别,规范僧众与俗众间的联系接触。

  第二、健全内部制度,完善寺院管理。坚持僧事僧断、和众靠众的基本原则,建立简明完备的议事程序和行事规则,妥善安排人事分工与协作关系。依照佛法的精神进行赏罚奖惩,避免滥用世俗手段与物质奖励。规范寺院经营,发展社会服务,完善财务制度,禁止敛财牟利。做好寺院的长远规划,将僧才培养与寺庙发展有机结合,以寺安僧,以僧兴寺,增强僧众的归属感、责任感,努力创造适合安心办道、人才成长的修学环境。

  3、搞好学风建设,发挥佛教院校的积极作用。

  第一、推进教育事业,培养人才队伍。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明确培养方向,提高教学质量。各级佛教院校的办学宗旨要与佛教事业的现实需要紧密结合,以德才兼备、学有所长为主要目标,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尽其效。加快中国佛学院新校舍项目建设,推动全国统一教材编写,提高院校交流合作水平,促进各地教育均衡发展。

  第二、加强教理研究,弘扬佛教文化。紧扣时代脉搏,发掘教理教义,围绕加强自身建设、发挥积极作用两大主题开展研究。办好佛教刊物和佛教网站,大力支持鼓励僧俗二众发表文章。深入推进讲经交流,广泛开展学术研讨。以弘扬正信正见为主轴,开拓新媒体时代佛教文化传播的新风格、新方式。


四、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

  为有效落实“教风年”的工作任务,中国佛教协会将着重推动以下几项工作:

  一、以庆祝中国佛教协会成立60周年为契机,系统总结教风建设的宝贵历史经验。交流座谈,集思广益,鼓励各地佛教团体、各大寺院为新时期教风建设献计献策。

  二、坚持不懈做好传戒工作。继承近年来的经验成果,加大对各地佛教团体指导、培训、帮助的力度,严格保证僧尼素质,不断提高传戒质量。

  三、巩固“两个专项工作”成效,针对寺院管理的主要问题,对各地寺庙做好调研监督。加强对直属寺院和重点寺院的指导管理,确保在“教风年”和谐寺院建设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四、全力推进中国佛学院新校舍项目,为中国佛学院的发展创造更好条件。持续办好讲经交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