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索达吉堪布:千万不能仗着可忏悔,就轻易犯戒和造罪


   日期:2009/8/1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有些人认为:“我继续造罪没有关系,以后还会有解脱的机会。”这种想法也是大错特错的。倘若仍一如既往地造恶业,比如非常放逸地杀生、没有守持菩萨戒等等,下场必将是反反复复地堕入恶趣,苦不堪言。纵然侥幸获得了善趣,也是感受一些刑罚、遭受病魔缠身、受到束缚、被兵器砍剖身体等苦痛。

这种悲惨的下场,不要说亲眼看到、亲身感受,仅仅是听到描述的语言,也会令人非常害怕、毛骨悚然的。所以我们千万不能舍弃菩提心,一定要好好地护持,这种机会在生生世世中也很难得。未来将会有无量的佛陀,不说别的,贤劫中还有996尊佛将出世转法轮,但我们如果仍这样造恶业,再多的佛陀宣说正法妙道,我们在他的教法下也不可能得到度化的。

在这个教法中,即使我们没有解脱,最好能结上一个善缘,毕竟这种机会是千载难逢的。我经常都想:现在若没有好好行持佛法,死后什么时候再得人身也很难说,假如没有获得人身,解脱永远也没有希望了。就像一个孩子在学生时代若没有读书,长大以后,再怎么样也是没有机会读书的。我们如今正好有条件行持善法,南赡部洲又是所谓的业地,造什么业会很快成熟的,所以若能好好把握,利根者即生就有解脱的机会,假使即生没有解脱,发殊胜的善愿也很重要。正如佛在经中所说,菩萨的十万大愿均可包括在一个愿当中,什么愿呢?就是“我要生生世世受持正法”。我们的人身什么时候灭尽,谁也不敢肯定,明天死、后天死,或者再过几年、几十年后死,都没有一个定准,因此大家应该在心情好、身体好的时候,于诸佛菩萨面前虔心发一些誓愿:“愿我生生世世行持如来教法。”这一点非常重要!

《学集论》中讲道:行持善法、修持菩提心的功德非常大,故应以宣讲功德的方式来让众生心生欢喜而受持菩萨戒。同时还引用了《寂灭决定神变经》的教证说:“在恒河沙数的世界中,对恒河沙数的如来供养恒河沙数的珍宝,此功德不可思议。但若有人听闻大乘菩提心的功德后,心坎深处生起想要修学的心,虽然还没有开始修持,功德也远远超过前者。”所以我们听到菩提心的功德以后,一定要发愿好好修持,即使后来由于特别忙,早上打瞌睡,没有修成;有些人背诵,没有修成;有些人因为这个事、那个事而没有修成。但如果你发了这个愿,与供养诸佛菩萨的功德比起来,还是发愿的功德大。

这一点并不是凭我的分别念来宣说的,而是寂天菩萨在《学集论》中的金刚语。我希望你们有条件的话,还是看一下《学集论》。这几天我一直都在看,有时候心里特别舒服,只不过事情比较多而已。如果事情不太多,静下心来学习这些大乘佛法,虽然知道自己非常差,烦恼、业力都很深重,心不堪能,琐事也多,经常谴责自己不像一个修行人,但看了这些大乘经论的教证,里面讲到了很多菩提心的功德、修学大乘的功德,确实感到自己的缘分特别好。

《学集论》中还宣讲了护持学处的一些功德,如《等持王经》中说:“在恒河沙数劫中,于诸佛菩萨面前供养幢幡、饮食、灯鬘等的功德非常大,但若于佛教接近毁灭的末法时代,于一日中护持一个学处(居士戒、八关斋戒、比丘戒、沙弥戒均可),功德远远超过前者。”所以大家在学习这部论典的同时,一方面应该好好地发愿,另一方面,则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守持一些戒律。如果你是在家人,就守持在家的居士戒,如果你是出家人,就守一些出家戒,有生之年若能尽心尽力地护持,这个功德确确实实不可思议!

前段时间从重庆来了一位知识分子,他来到学院就是要在这里受三皈五戒。平时他的工作非常忙,以前对佛教有一种粗浅的认识,但去了趟印度以后,应该是由于圣地的加持吧,自己相续中的信心开始萌芽,到这里也产生了一定的信心,最后决定受三皈五戒。他在回去的时候说:“从此以后,我决不会舍弃自己的誓言,从今天开始,我的人生应该有个转变,我的命运应该要扭转!”尽管这只是一两句话,但从他的言行举止来看,我觉得他应该会变成一个很好的修行人。

所以我希望大家,尤其是在家人,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虽然以前也行持过善法,但做得可能并不是特别如法,从今天起,你们可不可以把生活重新调整改变一下?如果能的话,确实对你的来世,乃至生生世世都有重大的意义。

行持善法是最值得赞叹的,当然,实在不能行持的话,也千万不要听从恶友的挑唆:“行持善法没有意义啊,你造恶业吧,跟我一起开海鲜馆……”现在的世间上,造恶业的范围非常广,造善业的范围非常缈小。以前我看过一张报纸,上面用了大篇幅叙述吃鱼的功德,说这对身体怎么好,能令智慧增上等等,整张报纸几乎都在讲这个。而造善事的篇幅,在最下角一个小小的地方,说是在什么地方做白内障手术,需要仁人义士进行捐款。因此现在世界上,造恶业的方法多,范围广,邪师也非常多;造善业的范围很小,发心力量薄弱,引导的人也非常少。在这样的环境中,不随他人转,自立修行确实有一定的困难!
……

有人可能有这样的想法:菩萨戒不同于别解脱戒,受菩萨戒者即使犯了根本戒也可以重受,所以犯了菩萨戒不要紧,马上忏悔再受就可以了,这也不是特别的麻烦。

这种想法是不合理的,为什么呢?如果你犯了菩萨戒,相续就被严重的罪恶所染污,再受持菩萨戒,相续中又有了受戒的善法功德,每一次犯戒的堕罪力牵引你堕入恶趣,每一次受戒的功德牵引你上升善趣,由于堕罪与功德两种力量轮番交替起作用,结果将使你在轮回中时起时伏,别说是佛陀的果位,就连获得一地菩萨的果位也要拖延很长时间。犹如两个力气相等的人,一个往前面拉,一个往后面拉,最后自己始终也达不到目的地。

颂词中的“蹉跎”,原意是指虚度光阴、浪费时间,但此处的含义是耽误很久。有些注释里说,颂词的直接意思是说获得一地菩萨的果位要耽搁很长时间,间接也说明了佛果就更加遥不可及了。

有些人平时说:“我犯了戒也没关系,可以重新再受”、“我今天打架,明天在上师那里忏悔就行了”。做坏事和做好事轮番交替,不管你住在什么环境中,别人对你的看法也不会太好。同样,我们在轮回中又造罪业又做功德,两个互相掺杂起来,获得登地也要很长的时间。所以大家受了菩萨戒以后,最好圆满清净地守持,不要今天犯一次,明天又犯一次,这样一来,你的相续中有罪恶染污着,染污的力量也很强大,肯定得不到你向往的果位。

原来我们去五台山的时候,当时有一个小孩子(现在他已经是大法师了),他的行动特别快,爬山的时候总是遥遥领先,但他一会儿帽子掉了,一会儿别的东西又掉了,不停地爬上来又下去找,爬上来又下去找……。做善事可不能像他一样,积点功德上去了,犯过失又下来了,这样始终也达不到自己的目标。因此,受了大乘菩萨戒以后,大家应当善始善终,圆满受持菩提心,这对每个修行人来讲都是非常有利益的!

——节选自索达吉堪布《入行论讲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