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慧长老:做功夫时的念头种类及对治方式


   日期:2013/7/22 21:4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慧长老:做功夫时的念头种类及对治方式

 



做功夫时要掌握用心的要领,使功夫做得恰到好处。在这个过程中,心念的把握非常重要。总的来说,在用心的过程中,有五种念头经常交替出现。这五种念头就是:故起念、串习念、接续念、别生念、即静念。

第一,故起念。所谓故起念,就是在做功夫的时候故意打妄想。故者,有意。妄想无非两类,一善二恶。所谓善,就是世间散善,不是开悟成佛的究竟善。所谓散善,就是与当下做功夫不相应的杂念,虽然它是善念,但与功夫不相应。再就是恶念,恶念无非就是想念世间的财色名食睡五欲。想吃好的,想多睡一会儿。有意识地思索以上这些环境,就是故起念。所说的这些环境,不过是留在心田的影子,但是坐下来会忆念,这些忆念妨碍当下的功夫。

第二,串习念。它不是故意起念,而是不自主地生出念头来。所想的内容还是以上那些,不过就是下意识地在想。因为心念没有一秒钟停止过,不是故起念,就是串习念。串习者,就是习惯性的、不自觉的。

第三,接续念。所谓接续,就是在故起念或者串习念生起之后,不知道停止,继续往下想,想得入神了。妄想一个一个地接续而生,连续不断,不知觉照。

第四,别生念。所谓别生念,就是生起了觉照,发起了惭愧心,感觉到坐在这里打妄想不对。坐在这个地方本来是要清净修行,可是又想起了世间的五欲,或者与当下修行不相应的散善,因此生起了惭愧心、悔改心。这也是一种念头。这种念头对做功夫来说,是一种积极的念。

第五,即静念。在生起惭愧心的基础上,即刻生起了觉照,安静下来,停止一切杂念妄想,单单地做功夫。

一支香坐下来,这五种念头可能会在内心交替地出现。这五种念头,前三种是病,第四种既是病又是药,第五种是药。以药治病。

为什么说第四种生起了惭愧心、忏悔心,既是病又是药呢?知道惭愧,知道忏悔,这是好事;如果说老是在悔,不知道觉照,不知道照顾本参的话头、本修的功夫,悔的情绪太重,会使人垂头丧气、没有上进心。在除五盖中,悔也是一种盖。盖者,盖覆,盖覆了智慧光明不能显现。所以惭愧心、悔改心应该有,但不能老是后悔,不知道前进。生起了悔改的念头,丢掉,马上前进,不再走老路,这样的悔改就是积极的心念。如果只是后悔,不知改正,不知进步,悔就成了障碍。所以第四别生念既是药又是病,具有两重性。

 只有即静念,才是对治前面四种念头的正念。即静者,当下静下来,当下停止下来。

 我们仔细考问一下自己:在这一支香当中,是不是这五种念头在交替地发生作用?“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经过这样长久地训练,达到了无心的境界,这五种念头停息的时候,就是一念相应。一念相应者,就是一念不生;一念不生者就是无念。

用功夫不要怕难。只要肯用心,找到诀窍,然后按照古代祖师开示的方法认真去做,用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不是一件可望不可即的事。只要用心去做,目标就在当下。

 以上关于这五种念头的教导,也是永嘉禅师提出来的,是过来人的话。永嘉禅师关于用功,还有四句口诀。这四句口诀我过去也讲过,就是:“惺惺寂寂是,无记寂寂非。寂寂惺惺是,乱想惺惺非。”惺者,觉照;寂者,静止、寂静。

用功夫所要对治的病,总的来说不出两种。一种叫缘虑心,一种叫昏住心,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妄想与昏沉。妄想是因为有对象才会生起。对象者,就是缘虑,有攀缘。内心中,无始以来留下了种种染污的种子,这些种子成为我们打妄想的资料。这些资料都是废品,但我们往往会抓住这些废品不放,总在想这些废品。而那些有用的、清净的种子,老是被这些废品垃圾所湮没。昏沉就是神志不清晰。

所谓惺惺,就是对治昏沉、昏睡,或者说昏住。所谓昏住者,就是昏沉持久不散。所谓寂寂者,就是对治妄想攀缘。

一支香坐下来,前面所讲的五种念头,不是妄想就是昏沉。只好用寂寂惺惺的办法来对治。寂者止,惺者观。寂者定,惺者慧。用止观、用定慧来对治妄想攀缘和昏沉无记。

坐下来把身心安定好了之后,既要有惺惺的觉照,又要有寂寂的安静。只有当寂寂惺惺同时具足、同时运用了,这才是正确的用功方法。有时惺惺在前,有时寂寂在前,这就要看当下用功夫的情况如何。

 所谓“寂寂惺惺是”,比如说坐早课香,早上的心态比较寂静,往往昏沉会多一些,就要使用惺惺的方法,使觉照的力度加强一些。觉照的力量一强,接下来妄想又会产生。所以在觉照的同时又要寂静,一切都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前面讲过一个比喻:如鸡孵卵。老母鸡在孵小鸡时,它要把鸡窝里所有鸡蛋全部照顾好,不能有一个鸡蛋没有温度。因为没有温度的鸡蛋是孵不出小鸡的,所以它心心念念,一动不动地全力照顾。我们用功夫也是如此。既不能让妄想产生,又不能让昏沉出现。这就要寂寂惺惺、惺惺寂寂,既止又观、既观又止,这就叫调心。寂寂惺惺,或者惺惺寂寂,这两个方法,视不同的情况交换使用。寂寂惺惺地用功夫,就是对的,所以说“寂寂惺惺是”。“乱想惺惺非”,惺惺过度了,产生了乱想,那就不对。

  “惺惺寂寂是”,如果这一支香精神比较旺盛,自己感觉到很清醒,坐下来以后,就要使寂静的力度加强,在清醒的情况下保持心境的寂静。但是寂静强了之后,又可能会变成无记。寂寂到失去了觉照,那也是不对的。总而言之,如何调心,如何使功夫既保持高度的觉照,又不出现妄想和昏沉,这就要在用心的时候善自掌握。如果不知道这些方法,坐在黑漆桶里,自己还以为功夫不错,一支香不是清清楚楚地过去,而是糊里糊涂地,才止静就开静了,那种状态就是“无记寂寂非”。无记,就是没有觉照的状况。无记就是昏暗,没有睡觉,没有善恶的界定,就在糊里糊涂中过去了,可见用功的心态很难把握。

 如果把心态把握好了,惺惺寂寂、寂寂惺惺,坐到一念不生时,灵知之境当下出现。所谓一念不生,前念灭了没有接续,后念没有生起,不去有意识地引起,所谓“不续前,不引后”,当下一念孤明历历。如果经常保持孤明历历的境界,那就是用功夫最佳状态。如果机缘成熟了,在历历孤明的状态下,就会出现桶底脱落的好消息。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做功夫时       念头种类)(五明学佛网:做功夫时       念头种类)  

对不起,暂时还没有相关文章!